查看原文
其他

最葵园:把生命和生活塑造成具有品质与韵味的艺术品

美术报 2021-10-24


引言:钱塘初夏,南风和煦。湖山叠翠,远望山河。最葵园“大地的塑造”五坊作品联展,经过画坊、筑坊、织坊、陶坊和塑坊的六位艺术家的孜孜以求,凝心聚力,于昨天终于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开幕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省美协主席高世名致辞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致辞


“五坊”由画坊、织坊、筑坊、陶坊、塑坊构成。画坊主持人许江是中国油画学会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织坊主持人施慧是中国纤维艺术领军者,筑坊主持人王澍和陆文宇是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陶坊主持人周武是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塑坊主持人陈汉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创作者们皆有着对物质材料的洞察与敏感,有着年深日久的技艺磨炼和持续不懈的材质实验。他们从物理材料本身之肌理、质地、形态、触感等根本特质出发,通过对材质本身的强调与打磨,以塑造之功应和自然之力,以手艺劳作建构精神主体。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长期以来的艺术实践与科研创作成果,展览依照不同主题分为五个版块:“赤炼—画坊”、“大筑—筑坊”、“素造—织坊”、“陶铸—陶坊”、“山塑—塑坊”。此五坊,皆为手艺之坊,同时亦因各自技艺、材质、形制、理念之特性,而呼应于中国传统观念中世界创生的“五行”之力:金、木、水、火、土。“五坊”的组成,既是对五种技艺之精深磨练的视觉表达与集中展现,是对源于“手艺”之生活艺术的回溯与重振,也是借这技艺之功重新开启精神世界的自我启蒙之力,并以这种自我建构的启蒙力量塑造广袤大地、通达天地万物。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展览现场


艺术家们正是用经年累月的实践启迪我们——艺术教育中最本质的是上手技艺和身体感觉。由此发展出的,是一个从劳作到创作的渐次演化、自然发生的过程——通过实践与劳作获得身体经验,通过劳作的累积进入创作状态。艺术从无数次经验的累积与磨砺中发生,同时也是身心发动的自我开启——在此,艺术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创造的过程。


传统的作坊是匠人之家,这种作坊的形式是建构在自主性的建立与原创性的实践之上,在这里,他们从最寻常的劳作中贯通主客,打磨筋骨,得手应心,进而抵达自由之创造、他们共同的理想是——合乎天,应乎物,一其性,全其德。





展览现场



  赤炼——画坊(许江)


“赤炼”为“金”。铜铸的葵盘历经反复打磨、淬火锻造而成,如赤金之浴火而生,更意指葵园大地结盘抱籽犹如金属锻造之千锤百炼、涅盘重生。“赤炼”部分所展为许江作品,由数十个形态各异、倔强刚毅的铜铸葵盘以及十数只金辉流转、华光璀璨的琉璃葵盘组成。作为“一”,每一葵盘都姿态独具、自藏万千丘壑;作为“群”,这一片葵盘皆颔首抱籽,历经沧桑仍满心炙热,刚毅肃穆亦饱含深情,汇聚出葵园大地的岁月荣光,熔铸成一代人的精神史诗。



许 江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许江作品




 大筑——筑坊(王澍 陆文宇)


“大筑”为“木”。红砖青瓦、砺石瓷片层层垒叠,屋舍房宇以之为基础,良好的土木营造当有如草木般蕴含生机、生意,仿若生长于自然大地之上。此部分所展为王澍、陆文宇作品,由十数版建筑所用的砖石、瓦砾、瓷片等物组成,以建造所用之物本身的肌理与质感,提示出土木营造的根本所在。所展之物是艺术家对建造工艺反复琢磨、探索尝试的实验样本,这批作品亦是首次在国内展出。



王澍&陆文宇

(王澍: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建筑艺术学院院长;陆文宇:著名建筑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王澍&陆文宇作品




  素造——织坊(施慧)


“素造”为“水”。本色无华的纸浆纤维可造万千形姿、可着斑斓色彩,作为本色之“素”的最动人处,便在于其作为万物万态初始之貌的本质之义、原生之力。这便有如流水,质朴柔和却蕴含无尽变化,云淡风轻亦藏有万物同化之境。此部分所展为施慧作品,由悬挂于顶的一系列纸浆作品组成。作品以“飘”为名,轻盈的纸浆蒙于铅锌丝网之上,纸与金属,一“轻”一“重”共构出飘逸之姿;而纸浆的纤维纹理与铁丝网格相辅相成,隐约透露着作为本质之素的编织天地的经纬之力。



施  慧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纤维艺术研究所主任)




施慧作品




  陶铸——陶坊(周武)


“陶铸”为“火”。陶瓷器物之制作,始自择土做胚、择木烧制,历经炉火烧铸、冶炼化育而终得以定型成物,其关键在于对火的掌控。陶烧之特质,一如火本身,炙热奔放之中自有创生成物之力;而期间温度变化,丝毫之因亦可致千里之别。此部分所展为周武作品,由十余件陶器和瓷器组成。陶器赤红如火,名曰“秋山”,如深秋层林尽染之风华;瓷器中嵌入天青之色,名曰“青河”,一片天青嵌于白棕二色之间,若天地间奔流之长河。陶铸转化之工在制物成器中显现,所谓“天工开物”,方寸之内亦有造化之力。这般造就,制物、做人皆如是。



周  武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







周武作品




 山塑——塑坊(陈汉)


“山塑”为“土”。雕塑最初常以土为根本材质,而山亦同。泥土垒叠塑造可成万物,岩土集聚跬积亦可成崇山峻岭。金属、人物、石岩,无论外在轮廓、材料质地如何,皆塑造成山。此部分所展为陈汉作品,将一组外在形制和质感迥然不同之物皆塑造成山形,或成峻岩之山,或似钢铝之山,甚或以人成山。作品以山之意象,映衬人与万物;以山之高伟,喻指人与万物所能达致的大气象。



陈 汉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汉作品



▼点击下图订阅2021年《美术报》



 编丨厉亦平 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海上篆刻 西泠聚啸 ——海上印象”上海西泠印社社员暨上海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书画篆刻作品展"开展
识名画 学党史丨义勇军进行曲
邱志杰:为什么要在三源里菜市场挂书法?
识名画 学党史丨洁白的屏障
王锋钧:重新定义博物馆
识名画 学党史丨科学的春天

你“在看”我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