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间——当代艺术四人展”亮相山东美术馆举办

曹月 美术报 2021-10-21

10月13日,“无间——当代艺术四人展”在山东美术馆举办开幕式,同时,艺术家丁乙、隋建国、谭平、王衍成共同为现场嘉宾和观众做精彩导览,讲解当代艺术,共享艺术盛宴。


开幕式现场


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徐青峰、党委副书记孔祥华、教授李振才,山东美术馆馆长、省美协副主席杨晓刚以及媒体界朋友、艺术爱好者共同出席开幕式。杨晓刚馆长、徐青峰院长先后致辞,隋建国作为艺术家代表致辞,开幕式由策展人李斯扬主持。杨晓刚馆长代表山东美术馆对四位艺术家来馆办展表示欢迎,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说:“四位知名艺术家在全国乃至国际都享有盛誉,‘无间——当代艺术四人展’呈现的精品力作,向观众展示了当代艺术的无限魅力,仅国庆假期期间,就吸引了8万名观众前来参观,目前参观人数已经突破10万人次。相信观众能通过艺术家们不同形式的艺术语言,感受不一样的当代艺术世界。”


山东美术馆馆长、省美协副主席杨晓刚致辞


杨晓刚馆长代表山东美术馆对四位艺术家来馆办展表示欢迎,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说:“四位知名艺术家在全国乃至国际都享有盛誉,‘无间——当代艺术四人展’呈现的精品力作,向观众展示了当代艺术的无限魅力,仅国庆假期期间,就吸引了8万名观众前来参观,目前参观人数已经突破10万人次。相信观众能通过艺术家们不同形式的艺术语言,感受不一样的当代艺术世界。”


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徐青峰致辞


徐青峰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四位艺术家既是思想家,又是学术型的画家,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为中国绘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努力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作品不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和雕塑,而是对这个时代的表达,对梳理21世纪美术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四位艺术家共同呈现的这场展览,是值得我们欣赏和珍惜的。”

艺术家隋建国代表艺术家致答谢辞


隋建国代表艺术家致答谢辞,对山东美术馆提供的庄重、宏大的展陈空间和条件表示感谢。他表示,展览的完美呈现离不开山东美术馆专业的布展团队和工作人员辛勤的付出。同时,感谢山东艺术学院对展览学术研讨会的支持。对于艺术家和艺术品来说,作品的展示与研究、解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策展人李斯扬(中)代学术主持彭锋教授介绍展览的学术思路


策展人李斯扬代学术主持彭锋教授对展览的学术思路进行了介绍:本次展览的主题是“无间”,它是从“间性”出发的。“间性”并不是一种宏大的风格。中国当代艺术能够保持当代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在整体上没有被风格化、体制化和标签化。各种异质、矛盾的因素在这片土地上相互冲撞与彼此建构,由此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独特的“间性”。

艺术家丁乙、隋建国为现场嘉宾和观众做导览


丁乙的绘画在不变中追求可变性,他捍卫的是艺术的形式自律,也是艺术家的个人面貌。他的绘画一直在探索社会宏大变迁与个人心灵世界之间、“变”与“不变”之间的“间性”。隋建国的创作几乎历经了中国当代雕塑的全域,既有对材料的探索,也有观念的表达,还有对雕塑作为艺术的批判性思考。它们既拓展了雕塑艺术在视觉与触觉之间的“间性”,又触碰了在即将来临的人工智能时代里日益突显的人与机器的“间性”问题。谭平作为一位行动画家,创造了一种新的创作模式,他在绘画过程中不断借助新的行动来覆盖或者否定此前的行动与痕迹,用否定来达到肯定。他的绘画探讨了表与里之间、表面冷却与深度澎湃之间的“间性”。王衍成致力于在东西方艺术之间架起桥梁,他是一位真正的“国际”艺术家。在对东西方当代艺术进行审视与超越的过程中,他的创作例示了“所为”与“无为”、“东方”与“西方”、“哲学冥想”与“科学探索”等等之间的“间性”。

艺术家谭平为现场嘉宾和观众做导览


丁乙、隋建国、谭平、王衍成四位艺术家创作中的不同的“间性”,让他们的作品不盲从任何“主义”,而是在任何已有的范畴里制造抵抗和张力,顽强地展示自身。然而,为了避免“间性”成为一种可以模仿的风格而失去其原本的意义与活力,我们可能需要采取冯友兰所说的“负的方法”。由此,保持“间性”的唯一方法就是“无间”了。

艺术家王衍成为现场嘉宾和观众做导览


开幕式结束后,艺术家们为现场嘉宾和观众导览,介绍现场作品、回答观众的提问并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思考。

展厅现场


10月12日-13日,以“全球化背景下欧亚大陆东侧文明的再次崛起”和“创作实践在美术教育中的困境与展望”为议题的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艺术学院举办。省内外著名艺术家、理论家、批评家参与研讨。研讨会围绕四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创作理念、艺术成就等几个方面畅谈观点、深度解读,对梳理研究当代艺术发展脉络,探索当代艺术发展新思路、新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厅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至10月31日。






Ding Yi 

丁乙



丁乙,《十示 2018-2》,366 x 726 cm (in 3 pieces),

椴木板上综合媒介,2018


丁乙,《十示 2020-1》,360 x 480 cm (in 2 pieces),

椴木板上综合媒介,2020


丁乙,《十示 2020-2》,360 x 480 cm (in 2 pieces),

椴木板上综合媒介,2020




  Sui Jianguo 

隋建国


隋建国,《云中花园·手迹3#》,300 × 300 × 600 cm,

光敏树脂3D打印与钢架,2014-2019


隋建国,《云中花园·手迹5#》,600 ×200 ×300 cm,

光敏树脂3D打印与钢架,2014-2017




 Tan Ping

谭平



谭平,《纪念2020》,200×640 cm,布面丙烯,2020


谭平,《生命》,300×600 cm,布面丙烯,2006




 Wang Yancheng

王衍成



王衍成,《无题》,210×780cm,布面综合材料,2018


王衍成,《无题》,210×780cm,布面综合材料,2021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编丨yy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传神写照画不成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展在嘉兴南湖畔开展
6元,你能买到什么呢?
更听松风动寥泬——读马麟《静听松风图》
巴塞尔艺术展:一个新的起点中国美术学院“易道丹青 國珍传家”——东方美学引领下的创业发展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国庆看展 |“心中有人民——刘文西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艺起迎亚运”中国书画大赛征稿启事
中国漆画发展的“福建现象”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