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UC Berkeley, nice to finally meet you!|| TD申请手册

2017-04-17 Sabrina 美国考试日报


在申请季末的某日上午,小编打开朋友圈,发现Sabrina拿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录取,不由得为她感到高兴。Sabrina是TD口语备考计划的助教,与小编在线上时常有工作上的交流和一些闲聊,虽未曾谋面,却能透过手机屏幕感受到她的特别。现在她把高中三年的经验总结一并写下,推荐给各位细细阅读,读完定受益匪浅。


本文是「TD申请手册」的第6篇文章,也是TD「创作计划」第183号文章,我们邀请了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的Sabrina分享故事,希望对你有一些启发。如果你有表达和写作的欲望,希望获得更多的影响力,或者希望赚到一些有诚意的稿费,快👉戳这里入坑。



2021er的战友们、2022/23er学弟学妹们:


展信佳!


窗外的樱花又要开了,原来我们已经过了整整三年睁眼刷裱花,闭眼记单词,白天做活动,晚上独焦虑的生活。一路戎装铠甲走来,没有人比一起经历过史上最难申请季的我们更懂得彼此在每个挂着VPN,用颤抖的手一遍遍刷offer的漫漫长夜里的狂飙几百的心跳;在早早定好的早上四点的闹钟声中发现被梦校脆拒的时候甚至连眼泪都没有了的心累。


也许,我们中的有的人成功追到了男神女神校;有的人觉得为什么上帝这么不公平明明宝宝这么优秀你还不要我;可是,当一切都尘埃落定,当我们不再执着于那个再也不会改变的页面,而背上行囊,一往无前时,我们才会在回眸的瞬间,发现原来上帝用他狡黠的智慧给了每个人最好的安排,终有一天一切都会得到解释。


我是谁


就读于国内万年不出藤校的某沿海城市的,非传统出国校无CEEB代码的普高。

  

如果你是TD的老朋友,我们应该也不陌生,从第一次托福之后投稿被老板收下+捞走,TD陪我走过了整整三年;我从一个小白读者,修炼到开始可以写点东西给跟大家分享。


申请季结束了,该揭秘了,很高兴每次托福考试后的口语考情回顾都会跟大家见面;很高兴每期口语备考计划陪伴大家走过,看到你们从每天嫌弃我吐槽你们,到刷到25+的成绩,TD 把我从一块原石磨成了有越来越多切面的钻石,让我见到了更多的可能,和更多不一样的自己。



对我来说,一路披荆斩棘到达终点后我终于发现,原来申请这条有时让人心力交瘁的路上,我们除了不住眺望远方的目标之外,也别忘了看看沿途的风景,对那些温暖了我们的人和事挥手致意。


我的申请季,大概是一部坐着过山车看的恐怖片,可是在柳暗花明的时候终于见到了又一村。ED1的时候果断被Upenn拒掉,连写love letter的机会都不给;在当时手里只拿到了UIUC offer的恐慌之际选择了保守地 ED2 Wake Forest,也顺利收到了面试,期间UVa,UMich都惨被defer,关键时刻收到UNC 的offer之后机智地撤回了WFU ed2;后来被W&M,Colgate waitlist,被UCLA翠菊之后,录了 NYU,UCI,UCSB ,在申请季最后的早晨收到了伯克利的offer,成了golden bear。



裱花虐我千万遍,我待裱花如前任


说起裱花,真的惭愧。110+/sat 1500-。学校的GPA基本每科都是95+/140+。裱花俗套地说是一块敲门砖,毕竟谁也不嫌分多。作为普高党,我跟大多数人一样我选择了高一在校读,同时开始刷托福,寒假的时候开始第一次SAT;高二面对更多更头疼的问题,要保证裱花能刷到比较像样的成绩还要转头过会考。虽然普高课程看似跟出国裱花没什么太大关系,可是数理化的基础,政史地的拓展都会对critical reading甚至subject test有不小的帮助,所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好好学好高中课程也是很重要的。毕竟,打得赢怪物,就收得到礼物!

 

选校&推荐信


在选校的阶段,我首先冷静客观地审视了一下自己,裱花比较渣但是我有非常丰富的活动和奖项,所以在选校期间对症下药。除了梦校这一等级魂牵梦绕,无论如何都想尝试一下哪怕被拒的学校之外,我把剩下的学校大致分为:


1. 需要跳一跳,拔高尝试一下才能够到的学校

2. 跟自身条件比较匹配的学校

3. 保底校


在选校的第一阶段,我先从自己出发进行了【我选学校】的一轮筛选,期间考虑的因素主要就是:学校的位置(不想进村)、学术和专业:包括师生比、教授是否认真负责、新生整体是哪一类学生、该校我所学的专业水平、实习就业情况等。当然还是会参考一下US News排名和食堂宿舍情况(捂脸)。我个人来说是对学校的人数、规模这些不十分介意所以我的选校中大公立、小私立都有。这一阶段中我选出了远比最后实际申请数量多得多的学校。


接下来第二阶段里,进行了【学校选我】的筛选。在清楚了自己的优势劣势之后,我首先把了解到往年通常比较分控的学校挑出去,毕竟学神太多机会不大;然后筛选出去了一轮理科强校但人文社科、商科略逊色的学校(个人没兴趣、活动不匹配);最后重点选出了几个喜欢多元化的、有趣的学生,又常出黑马案例的学校,比如WFU,十几篇文书可能就阻挡了很多人追逐它的步伐,但我觉得题目都很有趣所以愉(pin)快(ming)地写完了;保底校我最后选择了UIUC,UCI,UCSB因为EA已经拿到了offer所以RD就没有再添加。

 

这样两轮筛选过后留下的基本就是:


非常喜欢一定要申请的学校

双向都比较合适的学校

保证一定有学上的保底校

 

至于推荐信,我提交了四封。


Counselor:我选择了学校的团委书记,因为在学校是学生会成员直接归他管理,另外各类活动也是直接对接,所以对我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在学校多参加活动,多在各种老师面前混脸熟,不要羞于表达自己,要推荐信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毕竟老师对你完全不了解、没概念,写出的推荐信也不会太出彩;


一文一理两位老师:生物老师是因为我是生物课代表(干苦力的)所以她非常愉快地大笔一挥;历史老师是因为我平时对历史非常有兴趣,课下也经常跟她讨论一些开脑洞的问题,历史成绩不错,所以她对我的课业方面了如指掌,推荐信自然也就不成问题。


最后一封我请了校外活动中,在当地大学实验室做研究时候的教授写了一封推荐信,这封算是含金量比较高的,因为导师是系主任并且学校是985,所以从专业上也是比较容易被认可。有关如如何请别人帮忙写推荐信,我觉得功夫都在平时,在实验室的时候我就会经常跟教授请教、聊天,有关课题和未来规划都聊了很多,他非常认可我的一些观点,因此后面通过同事、学生得到的一些关于美国大学的消息也都会跟我分享。最后申请的时候甚至主动给了我推荐信。


课外活动—锦上添的那朵花,救命时的那根稻草


平心而论,在今年这个大神辈出、申请极难的申请季,我能在最后时候收到cal的橄榄枝很大程度来自课外活动。


跟很多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申请者不同,我从来不觉得我参加的活动、比赛都是为了填进common的申请表里,我本身就是个很爱折腾、很爱尝试不同事情的人,所以基本从初中起我就陆续攒了很多活动和奖项,到了高一确定要出国之后更是着重发展了几个。除了申请系统中的奖项和活动表,我把自己所有的经历整理成了简历附送给了可以接受的学校。



课内活动


课内活动方面,我们学校以模拟联合国见长,每年稳定有一百多新生,也有名额参加北大、复旦等国内顶级的会议,并且还会通过协会组织全国会议和针对初中生的会议。我从高一起加入并且积极参加、组织会议,高二加入理事会,模联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翘课的晚自习和一张张参会证明。现在回想起模联,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复杂滋味。因模联与五湖四海,太多太多人结缘。有的有了一起办会的经历,有的有了一起参会的体验。我们笑过、闹过、见过不一样的彼此。如果没有模联我们不会每天刷BBC NEWS;不会与他人高谈乌克兰局势而忘记了上课的铃声;不会有站在200人的联大会场发言由紧张到自如的体验;不会有深夜刷文件QQ、微信、电话三管齐下,1秒钟99+消息的存在感。正如模联圈很多人说,会议结束了世界依旧没有改变,变的是我们自己!


此外,我是学校学生会外联部的部长,作为每年报名人数最多的部门,我“利用职务之便”组织了大小的活动无数场。从高一暑假开始创立了新市民之家英语角,每周组织志愿者精心备课、挑选话题给外来务工子女孩子的暑假多点乐趣。


任何的活动贵在“长期,热情”。


最重要的,也是普高最棒的一点是,作为局属学校,每年会拿到名额参加很多高规格的、不能自己报名的比赛。因为我们学校是外语学校,所以高一的时候我有幸得到了一个名额参加国家环保部的一个演讲比赛拿到冠军后受邀去香港参加了国际级的演讲,这在我所有的奖项中必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三年期间,我通过学校也得到了很多资源,算是普高独有的优势。


课外活动


我的课外活动因为开始时间早,自己又比较有热情所以种类杂,数量多。大致分为美式辩论、演讲、模联类:


这一类属于比较常见也不太个性化的活动类型,可是这并不妨碍我对它们的热情,美辩、演讲、模联都是需要站到台前、表达自己的事情,是我个人比较擅长也有兴趣的,除了我大部分的奖项都是这几类中刷出来的之外,在无数场比赛中会遇到很多同届或是临近几届申请的战友,从来自各地的他们口中你会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参加更多活动,毕竟将来人在美国浪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个人管饭。


这一类的活动对面试也是一把屠龙宝刀,当你已经习惯跟native speaker拼语速,在几百人面前做即兴演讲,招生官面试这点小事恐怕实在不值一提。加上我申请时候的专业定的是communication方向,所以这些经历也算是跟专业相关。因此如果能早点知道自己的方向,尽快走到right track上对申请、对活动和文书也都很重要,毕竟undecided的文书似乎更难写lol。从一开始的参与者,到后来模联的主席、组织者,美辩地区代表,我慢慢成为了领导者,让大学看到了我在同一个活动中也是在不断进步的。

 

专业及实习相关


定了communication专业之后,我在高二暑假里找到了在本地一家报社的实习机会,虽然什么都不懂的高中生并不会有什么正经职位,更别提薪水,但是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更了解这个专业到底是什么以及以后就业又是什么状况。


申请文书中通常也都会有为什么对该专业有兴趣的题目,所以只有彻底搞清楚它、了解它才能打动招生官。另外我还在海尔的公关部门“打杂”了一段时间,也算是个进过500强的人了。


艺术类


在动手写文书之前我万万没想到我以为最没什么分量的艺术类特长和活动居然被写进了我的主文书,成为了最重要的部分。比较早的是我拿到了钢琴十级,会弹吉他,所以在申请期间我自己扛着相机三脚架录了一个作品集(说到作品集,其实很多有童子功的同学应该都能做到,我是diy拍摄,录好自己后期剪辑一下就可以啦)到后来参加合唱团做领唱世界各地比赛,高中之后做了申请季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活动:云南纳西族原创音乐的保护和传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千万不要总是想着为什么自己偏偏是一个每年申请者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为什么不是一个非洲原始部落拯救了民族、战胜了癌症、破除了封建习俗公主。可是别忘了,我们的种族和文化有时候也可以是最大的亮点,美国大学的包容和多元愿意接受、吸纳不同的文化,并且欣赏你对自己文化的传承发扬。


科研实验及志愿活动类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总是把眼光放得太远,非要去做拯救世界的活动,而忽略了身边亟待解决的问题,觉得周围的都太low,其实不然。作为一个每年夏天会爆发浒苔的沿海城市高中生(好像暴露坐标了),我以此为课题在本地大学实验室做了科研调查之后联系了相关产业的公司,参与浒苔肥料的研发制作和推广。有时候,就像语文老师强调的那样,小切口、身边的事情或许更容易打动人。


另外几乎人人都有的志愿活动,我和其他几个同届的同学一起办了益蔚蓝的公众平台给同学们提供各种活动信息;还有青少年空气质量检测联盟针对雾霾进行研究;9年级暑假参加了habitat for humanity china去做“搬砖民工”等等。


或许在令人焦虑的申请季和逐年递减的录取率驱使下,太多的老师或者学长学姐告诉你,这样的活动人人都有、不值钱,对申请不会有什么太大帮助。可是你知道嘛,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去nasa实习,去中科院搞研究;所谓活动也不在于天下独我一份,再相同的活动只要用心也会有跟任何一个人都不同的感受,重要的是你所做过的事情在你身上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或许它让你对未来又有了更清晰一点的认识。因利相聚,必会为利益而散,所以,少点功利,对于参加活动的不二法门,就是follow your heart,慢慢来,只要有兴趣,就放手去做吧,不要畏手畏脚,不要眼高手低,没有什么活动没用的说法。


文书在手,天下我有


文书对很多人来说是申请季中绕不过、逃不掉的噩梦,看着一天天逼近的deadline和并不知道怎么写的题目就想跳楼。后来在无数个挣扎着逼着自己找灵感的夜晚,我突然意识到文书除了强迫着我们不断深入地探索“who am I”和“why I love this school”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你可以写得很酷!很有趣!很有逼格!毕竟星辰大海这种烂大街的主题只有美少女战士才写。敲定了topic之后我首先理顺分类了所有的活动,考虑了一下哪些东西要出现在哪篇文书里,剩下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零散的珍珠串成一串珍珠项链。比如我的主文书就是因为我实在太爱吃火锅了(捂脸)所以我写了火锅和音乐。



用火锅火热的特点写了我跟音乐的初次邂逅,虽然钢琴证书可能早就人手一个了,但我写了小时候第一次在商场见到钢琴之后就着了魔一样在之后每个没有钢琴的日子里只得“弹大腿”、“弹桌子”、“弹我能见到的一切平面”的故事来说我对音乐最初的热情;火锅中各种各样的原料酝酿了它的美味,就像在合唱团中1+1>2,通过吸收锅底的味道,每一种原料除了自己的本味之外也变得更加可爱迷人;最后写到纳西音乐的项目,民族的也可以走向更大的舞台,就像北京烤鸭pizza和whopperrito都可以备受青睐一样、就像也许有一天hot pot跟fundue都可以登上米其林榜单一样,民族音乐也许有一天会杀进billboard top100 也不一定。我实在想不到什么比这更好的开脑洞的时间了,各种奇思妙想在文书里说不定都能派上用场。作为一个重度脑洞患者我的“专业”文书里写了我从扑克中得到的关于传媒和新闻方面的启示。


其实所有的灵感都不是刻意地坐下来然后告诉自己 “我要开始找灵感了!”这样来的,整个申请季里我会随时在本子上记下很多一闪而过的念头然后再细细思考,有时候还会试着把它说给熟悉我的人听。如果得到的结果是,太做作,try so hard那招生官的反应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在每想到一个方向,动笔之前我都会抛开脑子里作为申请者的想法,跳到招生官的角度想想,如果是我,这篇文章我会不会看得下去,会不会有兴趣。


所以在why essay的文书里我用了harry potter和Hogwarts来形容我和学校的关系,通过实习里面发生的事情(报道城中村里不卫生不合法的摊贩,一开始受阻后来通过种种办法终于成功曝光)来讲故事,be a good story teller 实在是一个开挂的技能。


其实素材的整理也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我在正式动手开始写文书之前列了一个巨大的表格,连小时候刚会说话时候的趣事都算进来满满写了好几大页,先别否定自己,谁知道最小的事情里会不会有最意思的故事呢?另外就是我已开始也犯了太刻意地追求有趣,太努力地找喻体的时候丢了逻辑的问题,在一开始想的几个点子里面也都是跟真正想说的内容之间联系无比曲折,甚至有的人看了都并不能理解到底想说什么,这样天书一样的文书也当然要不得。

 

看了这么多,累了吧?如果要我回顾一下我的三年,讲真只有一个大写的累。又要学习又要活动的时候每天后半夜睡,眼袋掉到底上;成绩刷不出来、文书写不出来的时候只想蹲在路边尖叫。可是,我国“著名思想家”薇薇马女士说过:要自由的人要担最大的责任,选别人少走的路要背负最沉重的枷锁,因为从来就没有不受重力的飞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虽然,申请季真的一地鸡毛,

可我还是想对它吹一声响亮的口哨。

Good luck folks!



Sabrina谭诗语

Instagram: Sabrina_tam,欢迎来fo.



👉耶鲁申请经验谈,关于我两万分之一的爱情 || TD申请手册


👉纽大:现代化,包容并蓄,承载我两年如一日终实现的梦想 || TD申请手册


👉如何看待某些高中成绩差到连三本都考不上的人出国后去了名校?|| TD观点


👉申请并非玄学之康奈尔的录取故事 || TD申请手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