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 | 敬一丹:做一个生活与时代的记录者

湖小青 湖大青年传媒 2020-09-18


敬一丹这个名字,总是紧紧与《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东方时空》这几个节目联系在一起,她总是在记录与讲述。11月24日受全民阅读研究中心邀请,著名主持人敬一丹莅临湖南大学。此次岳麓讲演由湖南大学教务处主办,在湖南大学逸夫楼报告厅举行。这场讲座,还未开始就早已座无虚席。一丹老师带着自己对时代与生活的记录,为我们讲述过去背后的温度。

 

      重拾过去,记录与讲述的开始 

 

1978年12月,刚走出中国传媒大学校门的一丹老师,回到家乡哈尔滨,在黑龙江广播电视中心参加工作,仅仅过了几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消息传来。“这是怎样的一种缘分呢?我的职业生涯的开端恰好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一个历史节点。恰好是同一时候。这是怎样的一种幸运啊!”在谈起那个对自己无比重要的转折点时,一丹老师难掩兴奋。



而在一丹老师记录的过程中,《焦点访谈》无疑是这个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焦点访谈》所带来的意义是巨大的,因为它有锋芒、有态度。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焦点访谈》甚至成为一种象征,一面旗帜。


在谈到《焦点访谈》为中国带来的影响时,一丹老师表示了欣慰:“《焦点访谈》在中国出现以前,舆论监督这个词对于广大人民来说完全是个生词啊。直到1994年《焦点访谈》节目走进千家万户以后老百姓才通过这种通俗的方式了解到这个词语。”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一丹老师和她的同事们,用一期又一期节目的方式推动着中国朝着民主法治的方向迈进,推动着中国向文明的方向迈进。时代永远需要记录者,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记录者的存在,那些真实的色彩才得以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一丹话题》作为央视第一套以个人名字冠名的节目,对一丹老师同样有着非凡的意义。说起这个节目时,一丹老师和在场同学开起玩笑:“这个节目的播出是在1993到1994年,那时候你们绝大多数人还没出生吧!”



时代的记录者所必须拥有的就是对于热点事件的敏感性和社会变化的敏锐性。而《一丹话题》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准确把握社会的变化并对此进行及时的挖掘与讨论。而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对当时中国户籍制度的探讨。“那时候中国的户籍制度是个禁区啊,居然那个节目就播出了,我们居然在探讨中国户籍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合理,给社会带来的不公平。”一丹老师在说起这个话题时依旧不减惊讶。

                            

 

一丹老师说起《一丹话题》的小插曲时向湖大学子分享道:“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我还有一期话题被掐掉了,压根没播。这个话题就是我们能实行五天工作制吗?”突然的翻转引起全场的哄笑,笑声过后却引发了深深的思考。一丹老师继续讲道“如果我们以后把被枪毙的节目做一个记录的话,那将会很有意思。”


当时不能允许的话题,后来却变成了现实。时代的变迁由此被记录,变化翻天覆地,记录是为了思考。


 “一切的记录都是为了当下” 

 

对敬一丹来说,记录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媒体人、一名记者所应坚持的理念操守,回归到家庭的敬一丹,也成为了一名生活的记录者。


若要追溯记录生活的价值是如何被敬一丹老师所发现的,还要从她回看父母间的书信往来说起。父母爱情是这个小家一切记录的初始,1700多封书信经过其母亲的整理编订成册,纸短情长间是往昔岁月的真切再现。


他们的爱情在书信中是这样体现的:

母亲说:“我们都不是追求温情的人。”

父亲回信:“我们都不是追求小资产阶级温情的人。”


时代不同,标准也不一样。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或许难以理解,但这是那个年代青年男女交往的方式,单纯,青涩,像一颗白杨树,像一朵向日葵。



一丹老师是一个怀旧的人。她说,或许是年龄越大的人越有怀旧倾向,以往只有母亲时常怀旧,而现在自己也喜欢不时感慨于过往岁月的云卷云舒。她感慨地说:“刚刚过湘江的时候,想起了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长沙》,我就在想自己是怎么知道这首诗的。那个时候毛主席诗词是可以在课堂上讲的,但是唐诗宋词是不能在课上讲的。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个特别好,有良知的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解平仄,讲诗词的格律。”


童年教育的匮乏导致了她对知识的渴望。所幸的是,一丹老师得到了去图书馆整理书籍的机会,这些书带她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它给了我那么大的一个空间,它给了我一个世界。我应该在阳光下走进,应该在最好的年龄,用阳光一样的心情坦然地去看待,而不是感到犯罪感。”

                         


谈到为什么要记录,一丹老师说:“我不希望这些过去的事情再发生,我希望你们再也不要遭罪。这是各种滋味中最让人难忘的滋味,这是我想记录的原因。”作为女儿,当看到曾经记忆超群的父母开始遗忘过去,这让她感到不安。为了不遗忘,她开始帮助父母去记录,以文字交谈的形式,像对待每一个采访对象那样列出采访稿采访自己的父亲,真挚的鼓励母亲讲解自己的过去。


敬一丹说:“文字的记录和饭桌上的聊天是不同的。平时我们都说爱爸妈,但当你真正了解他的经历后,你对他们除了爱还会有敬,或许说是更有了敬意。”作为母亲,敬一丹想把以往故事告诉她的女儿,告诉和她女儿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们。她认为如果年轻人都不了解过去,那么便会缺少一种参照,这种参照会对一个人的未来道路起作用,会带给人更清醒的判断。这是一丹老师记录的最直接动力。

 

 “每个人的记录都是时代画布的碎片” 

   

“我的职业生涯不仅仅是我自己的,还是中国媒体环境变化的几十年,那是电视从初起到兴盛到巅峰到遭遇新媒体的一个全过程的记录。”在回顾过自己的生活记录后,一丹老师进一步补充。在她看来,她的少年时代、大学生活以及知青生活,都不是她个人的经历:“我们每个人的记录都是碎片,而这些碎片就像拼图一样,可以拼出一个时代,拼出一个社会的图集。当这个图集缺了一个碎片的时候,这就是一种缺憾。”

                 


说到这里,一丹老师特别提到了她的同事崔永元。崔永元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化媒体人,一直致力于“口述历史”的研究。一丹老师在现场毫不吝啬对他的夸奖:“崔永元做了口述历史,那是从一个人角度讲述历史的方式,那是为未来,为民族,为国家,做的一件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


“在我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的舞台上我也讲了这些故事,”一丹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她在中国传媒大学讲述的经历,“和我同台讲述的,多半都是像你们一样的年轻人,其中也有在校生,这些年轻人都立志要为历史留痕,为中国做记录,所以他们做的口述历史所覆盖的人群,有的是我们很难到达的,比如说麻风村的下一代,比如说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他们同样也是值得我发出敬意的。”



多年媒体人的职业习惯,让一丹老师更加了解“记录”一词意味着什么,那是留给未来的财富。甚至于一些老电影艺术家,在接受采访后不久就去世了,永远的带着属于他们的故事和痕迹离开了,可以试想,如果没有记录的存在,对后人来说,这将是一个不可弥补的损失。“我们在这里,在岳麓山下,我们都是知识分子,我们都有记录的能力,而且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记录手段。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我们不做记录,谁来做记录?”

 

一丹老师称自己为退休的媒体人,她一直相信:未来在你们手中,在年轻一代手中。退休三年,她用文字为年轻一代回述历史,也将未来的重担沉沉交付。




文字丨潘楚含 李天予 裴心语 苟振华

图片丨郭沅东 辛月 韩林隽

排版 | 张钰钰


 往期推送「关键词」

点击关键词收看往期精彩↓

国防生世界杯夏日书单湖大游记

QQ注销毕业赠言父爱如山多面湖大

湖大图表湖大女子图鉴湖大保安校园职业病

湖说漫绘第一期湖说漫绘第二期

湖青校拍第一期湖青校拍第二期湖青校拍第三期




记录时代与生活的温暖



湖大青年传媒

记录/分享/传递


QQ公众空间

2938618129


投稿邮箱

hnuyouthmedia@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