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读书日 | 一生爱好是天然

爱读书的湖小青 湖大青年传媒 2021-07-06








按语: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却在于提醒我们每一天都可以是 “读书日”。


“尽管地平线上有大火,城堡在空中爆破,‘我们永存,’书籍说。”日子平平又琐碎,我们匿于躺椅上、口罩下、人群外,把过去那些无所谓如何耗尽的时间投放到字里行间,在孤独里放任灵魂不受限地获取陪伴。
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选择用影像去靠近那群仍然忠于书籍的理想主义者们,“荣耀归于所有的被拍摄者”。他们执着地在每一个孤独时刻潜入书籍,找到它,捧出它,用绝无仅有的耐心缩短它到达其他人的距离。他们太容易分辨出来了,人群之中那些天真近痴、温和掺傲的面孔,心灵永远找寻着本真。


《一千零一夜》:思考远方生命的一种姿势


从《倾城之恋》到《费马大定理》,从喧嚣熙攘的地铁车厢到冷清昏暗的人行道,《一千零一夜》以一种质朴的外壳赤裸裸地出现在面前。它随缘得就像一场梦中的旅行,随走随看,停步便醒,不留恋,但回味悠长。它又刻板得像一场戏,正式的服装,固定的时间,不变的腔调和形式。
它很“近”。梁文道在街道上,地铁里录节目,背景里的人投来好奇的一瞥,然后绕道而行。无论是北京、香港,地铁里到站提示的机器音,汽车掠过空旷马路的呼啸声,路灯与路灯空隙间漏到身上的瞬时黑暗,都给人一种不是隔着屏幕而是在天桥听说书的感觉。道长很善于把听众带入到书的世界,在深夜里听一个不相关的故事,体验一种不同的生命历程,“看书和旅行是一个姿势”







它还很“真”。叫《一千零一夜》是因为在夜晚拍的。道长认真平等地对待观众的提问,屏幕右下角会出现“扫码提问梁文道”,没有剧本,没有导演,没有特效,没有广告。
他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讲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那个绿灯代表着他的一个梦想。他常常想着这个梦想,他要拥抱它,他一直往前伸手。”
“绿灯很远吗?我再伸长一点,我靠不近吗?我努力游近点,划近点,但是,这个海浪,这个浪潮会不断地把我们往后推。”
“这本书它真正的悲剧就在于,到最后我们发现,无论你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有多么成功,到最后都还是一场空。”







他在《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里讲精神之于绝境中的人:“在集中营里面,所有的文明都失去了意义。有一次,普莱默跟一个朋友私下偷偷聊天,聊着他们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但丁,他情不自禁地背诵了《神曲》最后结尾那几行诗。最后几行却怎么都记不起来,当时他好着急好心慌,使得他忍不住跟他的意大利的狱友们说:‘你们有谁记得告诉我,告诉我,我把我今天这份汤给你们喝,也就是我的血液,让我多活一天的这份汤,我的血液分给你们,我要记起那几行诗。’”
“记住那几行诗,是一个使得人跟他已经被磨灭掉的过去重新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一个在这样的黑暗的世界之中,仍然看到一丝丝微弱的光线回影的一个可能。”
有人不喜欢镜头里那些露出真实面目的街边世事,有人不喜欢道长故作高深的打扮和平平无华的言语,有人觉得他学问博而不精,杂而不深,有人听不惯他的港普。但这就是《一千零一夜》,不强制,不渲染,不夸张,不遮掩。教会你思考,帮助你理解,培养你兴趣,劝你向善。

《但是还有书籍》:源于崇高与光明






五集人文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一经上线便获好评无数,在B站得到了9.8分的高分评价,配上胡歌的温柔旁白和生动可爱的小漫画,或许能暂时忘却俗世烦恼,进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美好。
“他们穿梭于字里行间,钻研着逗号句号的学问,他们以敏锐的眼光,探寻文学的矿脉,他们以细微琐碎的工作,搭建起跨越语言的桥梁,摆渡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编织着,航行于浩瀚文海中的思想之舟。”一本书始于迸发的思想,却要辗转多远才能到达另一个心灵。其中或在籍籍无名的黯淡中被有识之人捧起,或在漫长岁月后带上古旧墨香进入另一段奇幻漂流,又或者被裹上精致书衣藏入爱书人宝物箱里。





上班先打卡,再随手点开豆瓣逛逛,看看邮箱改下稿,这就是“精神恍惚”的朱岳的一天。人称“豆瓣秃顶会会长”的他是后浪出版公司文学部主编,在39岁那年遇上了已过世的同龄作家袁哲生的《寂寞的游戏》,被书中那不亚于任何西方大师的内容所震撼,四处奔走想要推广,甚至气得拉黑了回复“我不看”的哥们。他当然清楚市场喜欢的是什么,却始终不忍心看到那些年轻的、优秀的、有力量的文学被浮躁浪花淹没,总要有人立于其中托举着好作品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里







他说:“我相信文学的未来,不会是鲁尔福笔下铁板一样的土地,而将是一块肥沃丰饶的土地”,《寂寞的游戏》在2017年获得了“腾讯-新京报年度十大好书”等多项荣誉。朱岳踩过满地的便士,看着被自己从灰暗中找到又风尘仆仆捧上去的月亮,希冀着这辈子能发现一个《百年孤独》,作为编辑也算值了。



月亮粑粑,桃花源的故事被画家重现于绘本。长路漫漫,与心爱的人载着一车书漫游中国。人潮涌动,挤在地铁上翻动厚厚的大部头。我们陷于日复一日的脚步匆忙中,那些与书为伴的瞬间却始终发着光,是“随时携带的避难所”里的暂时喘息。世事或许尽不如心中月,但是还有书籍。






《书迷》:平凡世界中的爱书人






今年4月4日,《平如美棠》的作者饶平如老人离开了世界。《平如美棠》的故事和老人去世的消息登上热搜,引来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哀悼。也许有不少读者记得,有一部叫《书迷》的纪录片,曾经找到与《平如美棠》有关的人,展示了这部触动人心的悼亡诗是如何诞生的。













《书迷》只有短短的四集:《一本书的诞生》是讲书籍设计师、作者、编辑的故事,追踪一本书从写作到出版的过程;《书店风景》是寻访当下在快餐文化冲击之下仍然守住本心的书店和店主;《淘书迷的地图》和淘书迷一起在城市中定位一个个淘书迷钟情的地点,绘制一幅淘书地图;《贩书记》是跟随贩书人的脚步,讲述他们如何帮助书迷找到心仪的旧书。



用豆瓣网友的话说,这部纪录片最大的瑕疵,就是好看却又太短,四集加起来不过100分钟左右,完全不够看;同时也有很多观众惋惜《书迷》的宣传不够,至今知名度也不是很高。也许《书迷》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它不依靠宏大的场景和复杂漫长的故事取胜,而是走“小而美”的路线,依靠精美的取景和真切的故事来打动观众;也不靠强大的宣传增加知名度,而是通过岁月的沉淀和人们的口耳相传,一步步成为与书相关的纪录片中的经典。甚至《书迷》中出现的地点,也被有心人整理出来,成为了爱书人心目中的地标和净土。


《书迷》在浮躁的今天,关注人的心灵对宁静的向往,让普通人能够走近那些“书迷”,也爱上自己手中的书。


“假如一天下来什么也没有干成,但看了两小时书,我就觉得这一天没有荒废”。唤醒阅读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跨越时空与思维交流的每分每秒都种下将萌发的芽,凡经润泽便会在此后的孤单黑暗中奋力冲向最光明勇敢、近乎本心之处。


读书的人或许并不在意哪天被立作世界的读书日,之于他们读书早已不是某一日的兴之所起,而是倚放身心的不可或缺,日日夜夜渡海,撷取无人问津的私密朝拜。从此那些与书为伴、以书为生的同路人们,不必点头也深知彼此是至交。


—THE END—文字丨范伟堂 曹卓 李怡桦 荀子怡 朱俊熹

图片丨豆瓣 微信公众号

编辑朱俊熹

排版丨黄伟铭

审核丨李庭予
责任编辑丨甘畅 张景行



世事或许尽不如心中月,但是还有书籍。


“五四精神 传承有我”征集开启!星火在手,他们不是一夜长大

今夜,一起点亮长沙最美四月天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关于国家安全,这些知识你应该知道




投稿邮箱hnuyouthmedia@foxmail.com

你“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