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统山四巨头的真假黑历史

陶短房 陶短房 2020-10-02


 

525“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事件”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爆发以来,全美一系列历史人物雕像被接二连三以“奴隶主”之类“罪名”推倒,人们且关注且好奇的目光,正日渐聚焦于那座“大到不能倒”的“总统山”,即南达科他州彭宁顿“美国总统纪念馆”前拉什莫尔山( Mount Rushmore)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老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林肯(Abraham Lincoln)“四总统雕像”,是否也难免厄运,而这“总统山四巨头”的真假“黑历史”也首次如此集中、大规模浮出水面。

 

华盛顿的樱桃树等等

 

曾经被选入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中小学语文课本的“诚实小故事”——“华盛顿的樱桃树”,即华盛顿在6岁时收到一把斧子作为礼物、为试验斧子砍倒家中樱桃树,因勇于承认错误而得到父亲原谅的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是彻头彻尾的编造:华盛顿幼年生长于故乡弗吉尼亚拉帕汉诺克河畔,这一带当时并没有樱桃树。

人们普遍相信,1759年出生于马里兰的书商、冒险家、兼职传教士、旅行家威姆斯(MasonWeems)是这个“华盛顿故事”的缔造者。

威姆斯是一名英国圣公会教徒,在一系列创业受挫后尝试成为一名图书贩子,并在1795年和一名弗吉尼亚女士弗朗西斯.艾维尔FrancesEwell结婚,并定居于后者的家乡邓弗里斯,这里距华盛顿父子常去的波西克教堂近在咫尺,当地流传着许多和华盛顿这位“美国国父”有关的传说段子,而段子的“成色”自然真假参半,难以分辨——对威姆斯这样的外乡人尤为如此。

但头脑精明的威姆斯发现,新诞生的美国弥漫着对华盛顿的崇拜,尽管其它几位开国元勋“黑段子”横飞,然而人们却将华盛顿视作“唯一的完人”,渴望听到更多和他有关的“正能量段子”,于是他先给自己虚构了一个“芒特弗农教区牧师” rector of Mount-Vernon parish的身份,暗示自己是“曾经经常近距离接触华盛顿家族的人”,然后将诸多道听途说的段子“提炼加工”,于1800年出版了《华盛顿的一生》(《TheLife of Washington》),出版后热销一时,让他大发横财。他随后再接再厉,不断重版,每次重版都塞入更多脍炙人口的新段子,其中“樱桃树”段子是1809年的第五版才有的,1836年,信以为真的长老会牧师、教育学家麦卡菲(William HolmesMcGuffey)将“樱桃树的故事”编入流传一百多年、总印数逾1.2亿的《麦卡菲读本》,从而坐实了华盛顿“杜撰正能量的黑历史”。

平心而论,这件事真不能怨华盛顿:他是1799年病逝的,此时威姆斯的第一版《华盛顿的一生》尚未问世,而且,根本就不是“芒特弗农教区牧师”的威姆斯,似乎从来也不认识华盛顿本人。

顺便说,威姆斯后来被游戏公司看中,成为著名游戏《刺客信条IIIAssassin`s CreedIII的主角之一,并在1776年设计粉碎了英国殖民当局刺杀华盛顿的计划——这个“威姆斯的段子”自然也毫无真实性可言:1776年的威姆斯还没成年呢。

华盛顿的其它“黑历史”则真真假假。

他的确在殖民地时代积极参与对印第安人的屠杀(事实上即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甚至美国总统后也一样),但这也是同时代几乎所有参加过殖民地军队的美国开国元勋“共同的黑历史”,华盛顿并不比其他同伴更过分;他在独立战争中的确“屡败屡战”,其中撤出纽约时更是一再犯低级错误,几乎导致全军覆没,而导致美国最终独立的几次大胜仗,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却并没有华盛顿多少事,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他在退却中率先认识到阵地战并非长策、意识到需要争取欧洲同盟者,并在艰难万状中主持“福吉谷整军”,让大陆军从此在战略上变得不可战胜,从战略层面上给这位大陆军总司令记下头功,也并不为过;他从来没有被提名为“美国国王”,即便主张在美国建立君主制的人,当初的提议也是从欧洲王室中挑选一名合适的美国国王人选,这也是当年英美新的君主制国家惯例,但说他“恬不知耻编造被美国人拥戴为国王、而自己高姿态拒绝历史”也是不公平的,他的继任者、当时的参议员议长亚当斯John Adams曾提议授予他“最仁慈的殿下”头衔,而当时被正式提出的高贵头衔还有“被选举出的陛下”、“殿下、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众生权利保护者”等,这些都是接近于君主尊称的称号,而华盛顿“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表态,最终让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麦迪逊James Madison等人“任何美国领导者都不应拥有帝王般头衔或权力”的主张占了上风。

“华盛顿的假牙是从黑人嘴里拔出来的”这个至少有半个世纪历史的“黑历史”则是彻头彻尾的“莫须有”:事实上当时的假牙都是用各种金属、动物和人类牙齿制作的,15岁起就几乎掉光所有牙齿的华盛顿也不例外——但他的假牙都是买来的,他本人不知道其中是否有部分原材料来自黑人,当然,编段子的人也同样不知道。

哦,1790年美国通过立法,选择在弗吉尼亚和马里兰交界处建立新都(后来的哥伦比亚特区和华盛顿)时,华盛顿的确听从其妻子玛莎Martha Washington的建议,将弗吉尼亚州亚里山德里亚县约600英亩属于华盛顿家族的农地划入首都范围,试图在首都大兴土木和征地时靠租售土地大赚一笔,但这项筹划被政敌识破,第二年美国国会立法,禁止在这块地盘上兴建任何联邦公共设施,令华盛顿家族血本无归——1846年这块地更在“发财梦”破灭的亚里山德里亚居民呼吁下,被重新归还了弗吉尼亚州。这段历史可以算作“华盛顿的黑历史”,但“黑”的只是动机,不是结果,且这个动机很大程度上是“妻管严”所致。

华盛顿是共济会员,但几乎不怎么参加共济会活动,也几次拒绝出任共济会“大师”,“共济会黑历史”可以说与他无关;他从11岁继承父亲的10名黑奴后始终拥有奴隶,最多时多达317名,曾悬赏捉拿两名白人契约逃奴,并推动国会通过《逃奴法案》(FugitiveSlave Act of 1793),这些都是他的“黑历史”,但许多可靠资料表明,他在私下一直反感奴隶制,也是唯一在遗嘱中要求释放全部黑奴的美国开国元勋——虽然他的家人并未百分百照办。

 

杰斐逊:“黑历史最多”?

 

第三任美国总统、《独立宣言》的执笔者杰斐逊被称作“黑历史最多”,但有些“黑历史”则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比如指责在《独立宣言》中写下“人人生而平等”,却又不承认印第安人、妇女和黑奴享有同样平等权利的杰斐逊,是“人人生而平等、但有些人生而不平等”的始作俑者,就显得“逻辑感人”,要知道当时连法国大革命尚未爆发,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欧洲“旧世界”,“人人生而不平等”还是被普遍承认的“公理”,能认识到“人人生而平等”并写入政纲,已是在当年十足先进的思想,挑剔其“何以不尊重少数族裔”,不啻于对在乌龟壳上辛苦刻字的商朝人怒吼一声“你咋不用云盘呢”。

2000年,管理杰斐逊庄园的杰斐逊基金会(Thomas Jefferson Foundation)发布报告,称DNA测试结果显示,杰斐逊和女黑奴沙莉.海明斯(SallyHemings)生有私生子的“黑段子”很可能是真实的(此前两年类似的DNA测试非正式结果就到处流传),这件事的高潮,是20037月,弗吉尼亚州蒙地沙罗山顶庄园杰斐逊总统故居的“杰斐逊私生子后裔聚会”,这个聚会吸引了来自全美乃至世界各地、肤色各异但无一不“带色儿”,自称“杰斐逊和女黑奴私生子后裔”者参加,有“黑段子”称,杰斐逊和玛莎总计生育了7个私生子。当然,也有人至今坚持认为,和玛莎同居生私生子的不是杰斐逊,而是他的弟弟伦道夫,两人是同胞兄弟,所以DNA测试“不具备说服力”。

其实关于沙莉.海明斯的“黑历史”,早在杰斐逊当选美国总统翌年(1802年),就被持反对立场的里士满记者科连德(James T.Callender)指摘,并掀起轩然大波。但在那个时代,女黑奴被视作奴隶主私产,“私生子问题”屡见不鲜,杰斐逊真有此事,可以证明他并非“领先于时代的人”,但也仅此而已。此外,杰斐逊虽对他和海明斯的“绯闻”未置可否,但在遗嘱中要求给予海明斯儿子艾斯顿(Eston Hemings)和(Madison Hemings)自由,如果这两个孩子确系他的私生子,以当时的标准看,似乎也不能说他“不负责任”。对了,海明斯共有5名子女,其中4名长大成人,但被杰斐逊“解放”的只有两人,似乎说明了一些问题。

杰斐逊真正应该指摘的“黑历史”,是他在美国开国元勋中绝无仅有,从一开始就在公开场合和舆论上旗帜鲜明地反对奴隶制,并把“万恶的奴隶制”归咎于“英国殖民者的暴政”,但他最多时拥有650名黑奴,且除了暧昧的“海明斯儿子事件”外并未给予黑奴自由——简单说,他的“黑历史”并非“坚持奴隶制”(因为当时很多美国政治家囿于时代都是如此),而是嘴上激烈反对奴隶制,生活中却在享受奴隶制带来的“红利”。

另一些“黑历史”,如《诊断杰斐逊》(DiagnosingJefferson)中所暗示的,“他患有亚斯伯格症候群”,及当时许多政敌所攻讦的“他反对基督教”,以今天的观点看不能成其为“黑历史”,甚至有些还应算作“红历史”——比如“反对基督教”其实不过是反对“只推崇基督教”,这让他成为美国最早坚持政教分离的政治家。

他的另一个“黑历史”虽然无伤大雅,却是真实的:在历任美国总统中,他差不多是口才最差的,差到在演讲中几乎说不清话的地步,以至于听众不得不仰赖“翻译”。

 

林肯“黑历史”:不必要的吹毛求疵

 

林肯在当选美国总统时历尽坎坷,政敌的攻讦让他很早就成为“黑段子缠身”的争议性人物。

围绕他的“黑历史”,大多具备一定的真实性。

在他从政之初,许多政敌抨击他“不爱劳动”,这对于历史上具有拓荒和清教徒传统的美国人而言,是相当突出的“黑点”,对此,和他十分亲密的继母沙莉(Sarah Bush Lincoln)坦白承认“确有此事”,少年林肯经常找借口逃避体力劳动,把时间用于读书。

林肯和他妻子的关系一直是政敌集中攻击的“黑点”,有人说林肯是“妻管严”,也有人说他对妻子“不忠”,以及应对妻子托德(Mary Todd Lincoln)后来的精神疾病负责。事实上林肯和妻子的关系的确有些问题,但最主要是因为他们4名子女中两人因意外而夭折,给林肯、尤其托德带来巨大心理阴影,而林肯和多名子女的意外死亡,则是托德“发疯”的根本诱因。

林肯“溺爱子女”的“黑历史”倒是真的:他在当律师时的合伙人赫恩登WilliamHerndon曾吐槽林肯“经常把孩子带到办公室,并对孩子们的胡闹听之任之”,以至于赫恩登“恨不得把孩子们拎起来胖揍一顿,考虑到和林肯是伙伴才好不容易忍下这口气”。

有人吐槽林肯“实际上歧视黑人并支持奴隶制”,这只能是所谓“局部真理”:林肯作为老资格的“辉格党员”,从政之初就旗帜鲜明反对奴隶制,支持解放黑奴,但他出于对“分裂美国”的担心,主张“尽可能减少废奴的副作用”,因此最初支持“美国殖民协会”(ACS)所推动的、让黑奴获得自由后回到非洲,并帮助他们建立新国家以免“影响美国”的主张(这导致利比里亚共和国的成立),在这个主张达不到预期效果后,又一度声称“如果废奴会导致美国分裂,就要慎重考虑是否废奴”,直到南方蓄奴州发动叛乱,“美国分裂”成为既成事实,才下定废奴决心并诉诸行动。可以对林肯的废奴作出“迫于形势”的评价,但必须客观地看到,他的政治主张就是废奴,“暂不废奴”而非“废奴”才是他的“权宜之计”和“政治平衡考量”——至于说他“没有种族平等观念”,则又是一个脱离时代的苛求。

他的确主张“给白人男性平等选举权”,这是在他担任伊利诺伊州议员时的政纲——但背景是当时该州只有拥有土地所有权的白人男性才有平等选举权,他的主张是扩大选举权而非相反,在当时背景下是进步,而非倒退。

林肯在1860年美国大选中的“虚伪造势宣传”是客观事实:他的团队把他塑造为一个“从童年贫困中依靠个人奋斗成才的典型”,一个“热爱劳动的农场男孩”,并散发了数以十万计充斥“林肯正能量段子”的小册子,但如前所述,林肯是“农场男孩”不假,但童年既不算特别贫困,也一点不“热爱体力劳动”。

此外,林肯“口才不佳”的“黑历史”并不真实,但情有可原:他在共和党内初选时尽量回避一对一辩论,如果实在避不开则经常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但这并非因为他真的不善言辞(他曾经是出色的律师,美国这个“善讼社会”不会有不善言辞的律师),而是他的团队认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对竞争对手的滔滔不绝,“少说少错”才是竞选获胜的不二法门——事实上这个“黑历史”是他生前政敌编造的“段子”,历史证明,林肯是个出色的政治演说家。

林肯支持对印第安人的掠夺和镇压是客观事实,但也应看到,这种政策是美国既定国策,也是美国能从最初的13个州扩大到今天“从海洋到海洋”大国的原动力,掠夺、屠杀印第安人是美国及美国至少在二战前历任总统的共同“黑历史”,单指责林肯一个人是不公平的。事实上林肯曾认为对印第安人的血腥镇压是过分了的——1864年在明尼苏达州,达科他部落发动反对白人定居者的起义,结果303名起义者被俘并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而林肯复核后只同意处死其中39名,前明尼苏达州长拉姆西(AlexanderRamsey)称“如果同意处决全部303人,你会从白人定居者中获得更多选票”,林肯的答复是“这样血腥的选票我消受不起”。

 

老罗斯福:“黑历史”最无争议

 

“老罗斯福”其实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当选美国总统时最年轻的一位,围绕他的“黑历史”似乎也最无争议。

他“对动物缺乏同情心”是不争的事实,这可以从他捐给博物馆的众多动物标本见及一斑:这些从昆虫标本到海豹脑袋的动物标本,绝大多数是他和伙伴们亲手捉住并杀死的,从总统任上退休后,他更跑到非洲猎杀了号称多达11400只的动物,其中包括6条珍贵的白犀牛;他在海军副部长任上一手策划了充满阴谋的1898年“2.15缅因号战列舰哈瓦那爆炸事件”,促成美西战争的爆发,令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古巴、菲律宾和波多黎各;他在担任副总统时积极为美国吞并菲律宾的“正当性”辩护,公然宣称“菲律宾人渴望的是稳定,只有美国人的占领才能带给他们稳定,因此占领菲律宾会令美国更伟大”,结果连他的许多支持者都觉得“太过分”。

他曾经凭借“种族平等”的政纲,获得一些“进步主义者”的支持,在担任总统之初曾表示,将邀请当时最著名的黑人精英派领袖布克.华盛顿Booker T.Washington到白宫做客,但在幕僚私下警告“这样做会导致南方选票流失”后就公开“辟谣”,宣称“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打算”。

他在总统任上经常对一些细枝末节任意更张,比如异想天开地要修改美式橄榄球和自由搏击规则,试图强迫海军学院修改纪律考勤校规,打算强制推广“美国版简化字”,把沿袭已久的硬币设计图案改成自己喜欢的版本……不过他倒是不太执着,上述“美国王安石式改革”在被广泛吐槽后几乎都不了了之——但“黑段子”却因为这些虎头蛇尾的尝试而“永垂不朽”。

他通过巧取豪夺攫取巴拿马运河及运河区的行径,即便在当时也引发许多不满和批评,由此带来的政治影响则一直延续至今,而他一心建立的所谓美国对巴拿马运河区“万世基业”,如今却已经无奈地丧失了。

他和继任者塔夫托(William Howard Taft)之间纠缠不休的“政治撕咬”令两人的政治形象双双“遍体鳞伤”,“要屁股不要脑袋”成为当时人们对这两位“政治大人物”间无休止的“对殴”最贴切的吐槽,也成为其“黑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最难堪的“黑历史”,是所谓在圣胡安山(San Juan Hill)战役(美西战争中在古巴的一次战役)中的“英勇表现”,这一“英勇表现”对他树立“英勇战士”人设至关重要,但他却连个目击者都找不到。正因如此,授予他国会荣誉勋章的提案在历史上三次被否决,直到2001116才在克林顿(Bill Clinton)任上让他获得了这枚争议至今的勋章(他也是唯一获得这枚勋章的美国总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