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医疗原创】您的“移动医生”落地了吗?
衡反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信息部副主任
在当今医疗IT行业,最热的,大家最看好的非移动医疗莫属。凡是信息化的会议,如果没有移动的概念,就是个落伍的会议。《e医疗》杂志陈钧主编曾撰文阐述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定义,包括移动健康和移动医疗,我这里非常赞同这个观点。这里我再细分一个领域,就是移动医事管理,即为医院、患者管理服务的移动应用,比如药品物资的入出存管理、营养点餐、移动结算等,甚至包括患者移动挂号。
移动医疗如火如荼,其中移动护理自2001年从协和医院起家至今,无论设备、软件还是应用模式,都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是基于临床医生需求的移动应用为何很少呢?是临床没有需求,还是什么阻挡了临床的应用?实际上,临床需求不是没有,是非常多的。能不能随时随地处理医嘱、查看病人信息、或者随时书写病历?这些都是迫切的需求。
纵观HIT,自从2010年iPad诞生以来,智能化移动产品层出不穷,无论性能还是速度,都已经成为移动应用的不二之选,然而移动医疗软件产品的匮乏和设计上的不足都成为妨碍“移动医生”应用落地的瓶颈。
以目前关注度最高的移动查房为例,我认为若做好产品,有必要认真考虑下面几点问题。
首先要关注用户体验,功能在其次。查房软件绝不能把医生工作站安装到移动设备上,也不是在移动设备上安装个虚拟桌面(或PC医生站)过来,更不是把简单的功能迁移到Pad上。用户需要的操作体验是将医生获取临床信息时传统的鼠标键盘操作,转化为符合手指操作习惯的基于平板电脑上的触、点、滑等操作。比如,通过图形锁、滑动条等新交互模式,可以忘记键盘(无论软的还是硬的)的存在,包括登陆密码,日期选择等等。
其次,规避网络盲点和网络带宽瓶颈。无线网络和有线相比,有不可避免的覆盖盲点,也就是说,盲点不可避免,这是天生属性。现在有网络公司在推行馈线方案时候扫“盲”,据说效果不错,但那只是相对的好,而不是绝对的好,因为医院房间错综复杂,还有厚厚墙壁、屏蔽门以及其他医疗设备的干扰,这些全是不可控因素。所以网络盲点是客观存在,必须正视!我们应该在软件设计时规避网络盲点,让不可控变可控。不能让医生在查房过程因为网络因素中断,无论重启系统还是等待数据蜗牛般地同步都是致命的,因为查房时候,主任在一张床前的时间是有限的。你让大夫难堪,那你会更难堪!
所以查房软件应设计一个同步功能,查房前同步患者入院以来的相关医疗信息(特别是影像)到Pad,那么大夫查房整个过程就可以达到离线操作,不再依赖于网络,也就消灭了图像传输的延迟和查房过程的中断。
第三,预设查房概要。我们一般的做法是把所有能查信息的都罗列给医生,需要什么,让他自己找去。其实不然,在实际查房中,医生关注的点是有限的。比如乳腺癌,关注的是穿刺超声影像、术前检验指标、术后愈合情况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科室的专业特点,提前预设查房概要,把医生需要的东西能自动推送到医生眼前。让医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注重角色。我们的查房系统是给谁的?住院医生?主治医生?管床医生?医生的各种角色,任务不同,视角也不尽相同。我们的应用可否以查房为立足点,按照角色进行细分呢?就拿病区最繁忙的住院总医师来说,他关心的可不仅限于普通意义上的、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间信息的普通查房。查房不过是其中一个环节。住院总不仅仅管病人、床位和手术安排,还要管患者在门诊的就诊预约和检查结果。为了提高床位周转率,要求患者在门诊把术前几乎必要的检查全部完成,然后再看指证是否符合住院条件,做入院前讨论,合格了再安排床位入院。院中的不说,出院后,这个病人的后续康复和随访也是连续的,如此等等。这些就是从住院医生的视角来看患者的信息流转,他需要这样一个串联门诊、住院、随访的移动系统。
回首医生们的一天,入院访视、床旁查体、病史记录、查房,开医嘱、术前谈话、手术、写病历、出门诊、病历讨论、会诊、入出院安排、出院随访等等等场景都需要移动医生软件。应该说还很多,没必要局限于查房。只要在合适的场景有合适的移动医生应用(专门为某场景所设计),帮医生解决合适的问题,一系列“移动医生”产品的落地就一片坦途了。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分享给朋友
点击右侧顶部菜单
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e医疗》
微信:
微信公众号 e医疗
微信搜索 e-healthcare
微博:
微博ID e医疗
http://weibo.com/chinae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