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昔绘清漪江南处 今复织云耕雨图

2015-01-08 颐和园微览

小寒节气一过,北京冬天最寒冷的时节就到了,此时您来到颐和园,广阔的琉璃湖面不禁使人们想要在冰上嬉戏,而许多人在游览颐和园时常会忽略一个景点,那就是位于昆明湖西北角的耕织图景区。

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也就是1887年1月8日,历史上的今天,是“昆明湖水操学堂”内学堂开学之日,这一举动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八旗子弟的近代海军学校在北京诞生,此举顺应时潮,意味着清廷在科学与军事教育上的进步。

当年的“昆明湖水操学堂”,校址即位于今天颐和园耕织图景区地域内。

民国时期的耕织图稻田星罗棋布

耕织图景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当年这里稻田棋布,桑叶葳蕤,是北方皇家园林中的一处极富江南水乡风情的景区;乾隆皇帝造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时,又着意将原在城内、专门负责为宫廷织造丝绸布料的“内务府织染局”迁到这里,组成了一处生活气息浓郁、景色淳朴清幽而又融入传统农桑生产的园林景区,并将其命名为“耕织图”。乾隆皇帝在其御制诗中描绘了当年耕织图的景观:入画偏欣耕织图,鸣机声里过飞舻。醉鱼逐侣翻银浪,野鹭迷群伫绿蒲。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代皇帝,清漪园的总设计师)

清代·徐扬《玉带桥诗意图》中的耕织图局部

1860年,整个耕织图景区被英法联军烧毁,仅余一座由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耕织图”石碑。石碑刻有乾隆皇帝御制诗节录词句:玉带桥边耕织图,织云耕雨肖东吴。每过便尔留清问,为较寻常景趣疏。

耕织图石碑,1751年立,碑正面刻“耕织图”三字,四周刻乾隆吟咏耕织图风景诗,此碑是清漪园耕织图的唯一遗存。

1886年慈禧皇太后以恢复昆明湖水操之名,在耕织图废墟上兴建“昆明湖水操学堂”。昆明湖水操学堂的创办反映了清朝部分较有远见的王公大臣引进西方军事科技、经武强军的强烈愿望;它的创办更与颐和园的重建有着直接的关联,是清廷动用海军力量修建颐和园的手段之一。

慈禧皇太后,颐和园重修时的主导者,1886年颐和园重建后长年居住在园内的乐寿堂。

醇亲王奕譞,光绪皇帝的父亲,时任海军总理衙门海军大臣,筹建昆明湖水操学堂。

学堂分内外水操学堂,内学堂占据原延赏斋和织染局位置,外学堂占据水村居位置,学生学习行船、布阵、施放枪炮等技艺。天津制造局为学堂制造了“捧日”“翔云”“安澜”等轮船供水操演练。内外学堂共招收学生60名,多次为慈禧在昆明湖中进行水操合演,并承担以汽轮拖带慈禧太后御船游湖的使命。

清代样式雷昆明湖水操学堂图样

慈禧御座——由汽轮拖带的“安澜

“安澜”匾额,今陈列于耕织图历史变迁展第四展室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昆明湖水师内外学堂与海军衙门一起被撤销。此后,耕织图的功能和归属经几度变更,1949年开始一直被一家造纸厂和一家机械厂占用,园林景观完全丧失,水师学堂建筑除部分建筑尚完整外,大部已残破不堪。

耕织图原貌

1998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颐和园将耕织图地域收回;经过六年的综合整治工程,才有了今天的耕织图景区,重现当年田园野趣、水天一色、万花竞放的江南风情,也使建园之初的整体造园思想得到重现。2004年9月20日“耕织图景观文化展”面向广大游客开放。2005年,颐和园耕织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耕织图景区文化展”由耕织图景观风貌展、历史变迁展和水村居江南风貌茶社三部分组成。该文化展通过室内展陈与室外自然空间的交汇融合,承袭了旧日的江南神韵,使您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充分感悟皇家园林中的农桑文化内涵。

耕织图景观风貌展主要由澄鲜堂、延赏斋、蚕神庙、玉河斋石刻长廊等现代恢复的清漪园时代建筑、内部陈设以及自然景观环境组成,是对乾隆耕织图景观风貌的复原。

当年帝后们乘舟往来耕织图常常在澄鲜堂登岸,现今南北墙上镶嵌的一耕一织两幅砖雕,在不足3平米的面积上集中展示了稻田耕作、蚕织生产的全过程,构思精巧,雕刻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动作表情丰富,为当代艺术创作的精品。

澄鲜堂

延赏斋是当年帝王读书、品茶、观景的书斋,室内仿当年场景布置。斋的正厅安放九屏罩背及宝座,屏风上刻有乾隆御笔书写的八首风景诗,描述了乾隆乘船在广源闸——清漪园耕织图——玉泉山之间往来一路所见的风景,整个屋里充满了帝王消闲舒怡的生活气息。

延赏斋内景

玉河斋两侧廊壁间镶嵌着48块乾隆版《耕织图》石刻。这是乾隆考订元代画家程启摹南宋楼璹《耕织图》后的得意之作。乾隆三十四年初,乾隆经过仔细对照研究发现宫内所藏题款刘松年的21幅《耕作图》和24幅《蚕织图》均为程启摹楼璹作品,于是依每图的篆文楼璹五言诗韵赋诗各一于其上,合并原摹本中耕图卷后的姚式跋和织图后的赵子俊跋,加御题识别共48幅,命工匠摹刻上石并历时三年完成后举行盛大的群臣茶宴联句,曾是当时的一大文坛盛世。

玉河斋廊壁石刻拓印

蚕神庙是现今国内唯一再现的清代皇家宫廷织造中官方举行蚕神祭祀活动的宗教建筑。蚕神祭祀反映了先民们对衣食根本中的“衣”的重视。清漪园蚕神庙是每年九月间织染局专司祈祀的场所。

蚕神庙

耕织图历史变迁展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完整展现“中国皇家耕织文化”的博物馆式园林景区,展览利用重新修复的原昆明湖水操外学堂的建筑,分五个展厅全面讲述了耕织图景区250余年变迁史及中国传统的耕织图文化。

第一展室以“皇家园林中的农事景观”为主题,对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农事景观进行综合展示,解释了清漪园中耕织图出现的历史渊源。该展展出了十余幅历史珍藏绘画和皇帝亲耕使用的农具模型。

第二、三展室以“清漪园中的耕织图”为题,讲述耕织图地域的历史沿革和耕织图修建的选址优势、规划建设特点等,集中展示康乾盛世时期三部重要的耕织图作品以及在耕织图织染局生产的带有“耕织图”标签的古代织品。

第四展室以“昆明湖水操学堂时期”为题,揭示水操学堂的历史兴衰及与晚清重大历史的关系,室外存放日本赠与的“永和”轮。

第五展室以“耕织图的恢复”为主线, 以历史图片详细回顾了耕织图恢复建设的各个环节,还配备了科普电教厅,能让您亲自动手参与拓碑。

水村居江南风貌茶社是在原清漪园耕织图水村居的地域,利用原水操内学堂的建筑设置了古典风格茶室,外围山水、植被环境则是力图恢复乾隆耕织图时代的淳朴清幽风貌。

耕织图景区经过百年风雨剥蚀与功能变换,重归昔日皇家园林怀抱,终于又闪耀在昆明湖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