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
佛法修持的基础
节选,标题为方便阅读所加
上师讲法你都听着,就是记不住或者不理解法义。有时候为了赶时间或者图新鲜,匆匆忙忙看几十页、几百页法本,很难消化所有法义,收获可能不会太大。
我的建议是,重点的内容要反复阅读,反复听讲记,反复思考,这样才能将佛法化归自心。否则,只是视线从法本上滑过去,好像是明白了,但没在心上留下些什么,太可惜了。
人们常说: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在上师开许的情况下,我们若能把上师讲的法记录下来,对巩固修行境界会有很大帮助。华智仁波切曾在上师如来芽尊者座下先后聆听了二十五次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法,每一次都做详细的笔录。他说:“上师的教言,我一个字都舍不得忘。”后来,他把上师如来芽尊者关于前行法的教言汇集成文,即文佳意深如奇珍异宝般的《普贤上师言教》。纽西龙多上师给弟子阿琼仁波切传法时,对于每段引导文的内容,上师略讲之后,阿琼仁波切都要花几天时间思维其义,然后请上师详细开示法义,并解答自己的疑问,接下来又是几天时间反复深思上师所讲义理。尽管已经把上师的教言一字不漏地记在心里,阿琼仁波切还是担心自己以后会忘记,于是请求上师允许他做一下笔记。我们的祖师大德们是如此朴实、谦虚,对教法是那样希求与珍惜。
我的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当年创建喇荣五明佛学院时,定下规矩,要求弟子把学到的法都铭记在心,平常测验和年终大考,学生们必须在不参考任何书籍、笔记的情况下,当众讲解经论,有时长达几个小时。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对佛学院学生的要求,自然要高一点,但对居士,就不必那么严格了,对上师讲的法“心有所悟”就行,不需要记得那么清楚全面。我想,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广闻博学,正式为他人讲经说法,但大家还是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记住和理解经论法义以及上师的教言。尤其是居士,能精通五部大论当然好,做不到也不必强求,但是要对自己专修的法一门深入。比如你修前行时应对前行的法本反复钻研,做到烂熟于心。这不是要不要去讲经说法的问题,是关系大家自身修持的问题。上师们花费大量时间为我们细致传讲修法引导文,我们应该珍惜,力争把每个修法的内涵全部融入自相续中。若有疑难之处就去请教上师,再通过教证、理证加以判别,然后依凭亲身实证去体悟所修之法的真实涵义。法本中的每一句话都有丰富的涵义,首先要理解它最外层、最明显的涵义,最好把原文记在心里,再反复去思考、去体会,从而逐渐理解、领会它更深层的涵义。在实修中,需要牢牢记住上师所传之法的每一个细节,反复串习,才能把我们微弱的灵感和体会巩固、保存下来,并引发出对实相的证悟。
阿琼仁波切当年遵循上师的教言,反复修习前行。有一次,上师问他修行的进度和效果,他如实禀报说,已具足真实的出离心、菩提心和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上师听后说道:“噢!能这样当然再好不过。但有一点还是要提醒你,依修持前行之力生起的少许善心,若不经过反复串修,很容易就退化了。暇满难得等每种前行的体相、定数、次第,你都应该把它们全部谙熟于心且牢牢印持不忘。如此说来,你最好把《普贤上师言教》完整背诵下来吧!”那时候阿琼仁波切虽然不到二十岁,但在修前行的过程中已经证悟觉性。上师当时没有点破,甚至根本不给他看有关直指心性方面的法本,只是不断让他继续修前行,并把前行引导文背诵下来。上师担心过早地印证他的修证境界,有可能使他产生微细的执著,从而无法持续巩固证量。很多修行人其实都是这样,即使已经达到极高的修证境界,仍然不放松对经续论典的闻思持诵。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成为饱学之士,而是出于实修的必要。在实修过程中,反复以经论和上师的金刚语来指导修行、印证修证境界,同时以自证现量印证经论及上师的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