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以为读过大学,自己就是孔乙己


伴随着各大高校春招的到来,“孔乙己文学”应运而生并爆火。


孔乙己是谁,他是我们初中课文里《孔乙己》的主人公,是鲁迅笔下那个站着喝酒而唯一穿长衫的人。




“穿长衫”表示孔乙己是个读书人,不是干粗活的短衣帮。


“站着喝酒”表示孔乙己虽是读书人,不用凭劳力吃饭,但生活过得窘迫。


百年前鲁迅刻画了一个潦倒而迂腐的知识分子,百年后恰好戳中了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人的痛处。



“读书让我的眼界变得开阔,所以不满足现状,可却没有能力改变现状。”


“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的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学历既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来的长衫。”



“高中时在地理的答卷上写下‘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哪曾想写得竟是多年后的自己。”


“他们没有上过大学,我并没有嘲笑他们,可他们却因为上了大学,还没找到好工作,而嘲笑我。”


“四千块招不到专职司机,但可以招到会开车的大学生。”



无法放下读书人的体面,常常抱有远大理想对现实不满,但又经常陷入窘境,自我怀疑,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这正是当代年轻人的现状。


当今社会考公、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卷,他们梦想以高学历换取一个好未来,好像在世人眼里,学业有成跟事业有成必然画上等号,上了大学就一定会出人头地。但事实证明并不是如此。


坐在光鲜亮丽的写字楼里,每天都在经受着身心俱疲的累,和领导沟通怎样都是自己的错,情绪散发不出去,淤积在心里,愈来愈阴暗。这时候反倒有点羡慕外面洗车、洗碗、保安等体力劳动者,至少他们的累是一种外散的痛,睡一觉起来依旧可以活蹦乱跳。



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自己的学历与工作不匹配而陷入内耗的恶性循环中,对现在充满否定,对未来充满迷茫。这种情况下,“读书无用论”又被大肆渲染。


记得之前在一本书上看过:上学的第一天就在为高考做准备,谈恋爱的第一天就在为结婚做准备,工作的第一天就在为买房而准备,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结果就是“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白白在一个人身上浪费青春”“工作了这么多年有什么用”。


功利主义导向的思考方式往往使我们忘却了生命的本质是一场历程。书籍本身就不是为了功利而生。就像杨绛说的“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在于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读书能开拓人的视野,给予人力量,更能使人变得自信,也会让人更好的认识自己和感知世界,读书是一种内在的无形的提升。


有人说:人生的三个阶段就是认识到父母的普通、认识到自己的普通、认识到儿女的普通。


读书并不能使谁高谁一等,芸芸众生于天地而言都是普通而又渺小的生物,认识到自己的普通,能够勇于脱下长衫,放下学历的禁锢,少在意一点他人的眼光,你会发现世界都明朗了。


往期看点

编辑 | 朱萌萌

校对 | 刘文慧

校审 | 王晨

复审丨邬海潮 白云

终审 | 赵杰 张策

来源 | 洞见、 西安万盛餐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