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推荐 | 畅想书单第四期
欲穷千里目,请点击此处↑↑↑
小图说
《畅想书单》栏目为您精选畅想之星电子书的优秀书目。畅想之星提供350家出版社的近40万种最新正版电子书,读者可自由选购,书费由图书馆买单。
使用方式:
微信菜单栏:图书查询=》电子图书=》畅想之星
登录时请选择“中国计量大学”,账号为图书馆读者账号:用户名和初始密码为学号。了解详情请点击
畅想书单
第四期
导语
10月5日,瑞典学院将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瑞典学院的颁奖辞是“石黑一雄的小说,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本期《畅想书单》小图精选了畅想之星电子书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者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拜读一下诺奖的经典作品吧~
01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作品
《来自遗忘的最深处》
(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 著
扫码阅读本书
“
内容简介:
《来自遗忘的最深处》出版于1995年,是莫迪亚诺的第十九本小说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叙述者与雅克丽娜发生在三十年前的一次邂逅。雅克丽娜提及一些人名和地名,首先是在巴黎的插曲,然后是在伦敦的插曲,这种关系最终延续了三四个月。虽然只是一段短暂的时光,但足以衍生一种爱恋的关系。作者频频回首,以纯真的目光回望这段关系,构成一个单纯而美好的故事。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法国当代著名作家,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迪亚诺1945年生于巴黎郊外布洛涅—比扬古地区,父亲是犹太金融企业家,母亲是比利时演员。1968年莫迪亚诺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1972年的《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得龚古尔奖。1996年,莫迪亚诺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奖。他还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世界奖和奥地利欧洲文学奖这两项终身成就奖。莫迪亚诺的小说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自1968年至今,莫迪亚诺已经出版近三十部小说,在三十多个国家出版。
02
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作品
《眼睛游戏》
(英)埃利亚斯·卡内蒂 | 著
扫码阅读本书
“
内容简介:
埃利亚斯·卡内蒂因其作品具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 于198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出生于保加利亚的西班牙犹太人家庭、幼年丧父的男孩,是如何跻身世界文学大师之列的,有哪些人和事影响甚或塑造了他的文学气质,这些疑问在他的自传中都得到了回答。
这套卷帙浩繁的自传三部曲,从卡内蒂漂泊的童年延展到他初登文坛的中年,将生动而私人化的描写与恢弘博大的时代画卷完美结合,不仅是作家个人的生命记录,更是波澜壮阔的中欧文化史的别致呈现。或许正因为如此,它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传记。
《眼睛游戏》是三部曲的第三部,叙述了作家从1931年到1937年的经历。不到30岁时,卡内蒂已经写出了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迷惘》,但这部作品问世之初并未得到严肃的对待。对于文坛巨擘托马斯·曼、罗伯特·穆齐尔等人,卡内蒂的评价刻薄而犀利,而对于自己的精神偶像松内博士,则推崇备至,敬若神祇。这一时期以卡内蒂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母亲——的葬礼而画上句号。
03
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作品
《赫索格》
(美)索尔·贝娄 | 著
扫码阅读本书
“
内容简介:
赫索格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教授,他品格高尚,为人敏感善良,但是现实生活却处处跟他过不去,特别是妻子玛德琳和挚友瓦伦丁的私情让他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从此他变得行为怪诞,不停地给人写信,但一封也未寄出。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提着这只装满信件的旅行包。和妻子离婚后,赫索格在纽约和花店女主人雷梦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雷蒙娜非常渴望和赫索格建立一个宁静的家庭,可是赫索格对婚姻已经害怕了。一天,他忽然心血来潮,回到芝加哥,一是看望女儿,二是想杀死前妻和瓦伦丁。但在目睹了瓦伦丁细心照顾他女儿洗澡后,打消了杀人的念头,积郁许久的恨刹那间都消失了。
他回到乡间旧屋,开始认真地回顾几年来的经历。不久,雷蒙娜闻讯也赶到这里。他为雷蒙娜打扫房间,安排饭菜,甚至为她准备了一大束鲜花……《赫索格》出版于1964年,1965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被英国读者选为二战后12部用英语创作的小说之一。
04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作品
《影中漫步》
(英)多丽丝·莱辛 | 著
扫码阅读本书
“
内容简介:
多丽丝·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在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六岁时,随父母移居津巴布韦。尽管莱辛在非洲度过了艰苦并且不快乐的童年,但在 其笔下的非洲,她对英国殖民者的艰难和当地土著的困境都充满了同情。莱辛十五岁时离开教会学校,四处打工谋生,一九四九年,第二次婚姻失败后的莱辛,回到英国定居,并于同年出版了处女作《青草在歌唱》……描写了种族歧视在非洲给白人和黑人带来的悲剧。在创作了大量小说以外,莱辛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等。主要作品包括《金色笔记》、《野草在歌唱》等。
这本《影中漫步》是这位老太太的自传,记述了自己1949年从非洲来到伦敦至1962年写出《金色笔记》这段时间的经历。和她的小说不同,这本自传写得很细致,生动地刻画了自己的生活与奋斗,以及上世纪50年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变迁等等。
05
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作品
《等待戈多》
萨缪尔·贝克特 | 著
扫码阅读本书
“
内容简介:
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斯林:《等待戈多》里的意象是什么?两个人自己认为与另一个人有个约会,所以每天去等。最后有人送信说另一个人不来了,前一天的事第二天又重复了。我的解释是这样的。这个戏表达了一种想法:我们被推进这个世界,但不知为了什么。人不可能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但又不能不想,我们既然来了,就要有所企盼。在等待的一天中就奔波忙碌,希望在这一天结束前揭开生存的秘密。人也许意识到人生是没有答案的,这样一来人可能会更自由。人在等待过程中要为自己的等待寻找理由,没理由也要制造理由,这就是生存的含义。
1953年1月,《等待戈多》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演出尚未结束,观众便成群结队地离开剧场,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下来,而且对该剧给予高度赞扬。后来这出戏在伦敦上演时,又引起了剧场的混乱,遭到观众的嘲笑。3年后在纽约百老汇的舞台上,它得到了热烈的欢迎。[2] 在短短的几年间,它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欧、美、亚许多国家同时上演,一直上演不衰。
当《等待戈多》在美国一所监狱上演时,出人意料地受到了囚犯们的热烈欢迎。他们认为该剧表现了他们这一类人的痛苦处境,两个流浪汉和他们一样,等待着某种希望,某种可能,在等待中挖空心思地消磨时间。监狱生活是凄惨、黑暗、无望、令人窒息的,与《等待戈多》在舞台上渲染的气氛非常相似,因此该剧带给他们强烈的震撼。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
畅想书单
第一期丨10本好书陪你渡过愉快的暑假~
第二期丨在最美好的时光带本书去旅行~
量小图:中国计量大学图书馆官方微信
找书 | 续借 | 预约 | 咨询 | 书单
点击阅读原文,羽檄交驰日夕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