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为之前,被美国下黑手的日本东芝和法国阿尔斯通

5月18日是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一周年的日子,而近日,美国对华为的限制措施再次升级。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在北京时间5月15日晚发布公告,要求采用美国技术和设备生产出的芯片,必须先经过美国批准才能出售给华为。对此,华为在全球分析师大会上正式作出了回应。

华为表示,强烈反对美国商务部针对华为的直接产品修改规则,华为正在对此进行全面的评估,预计公司的业务将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公司也正在尽最大的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并强调,此次的新规是美国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打压他国企业,最后伤害的是美国自己的利益。

而一旦新规落地,全球170多个国家使用华为产品建设的数千亿美元网络的扩容、维护、持续运行将受到冲击,使用华为产品和服务的30多亿人口的信息通讯也会受到影响。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自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一年来,美国实体清单对华为营收的影响还是很大,2019年营收差120亿美元。对后续业务的发展,目前还没有更加清楚的判断。公司正在努力寻找存活的办法,“求生存是华为现在的主题词”。目前,美国商务部提出的这一新规尚未落地,中间约有120天的缓冲时间,华为和部分芯片供应商正在积极协调。

《环球时报》从相关人士得来消息:如美方最终实施上述计划,中方将强烈回击!“依照相关法律,将美国有关企业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如对高通、思科、苹果等美企进行限制或调查,暂停采购波音公司飞机等。”


面对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这一次,我们不能再忍了。因为有太多“前车之鉴”,而美国的这种行为,也不是第一次了。曾经的日本半导体一度赶超美国,结果被美国成功打垮;曾经的法国能源巨头阿尔斯通与现今华为也有着同样的遭遇。


日本是如何输掉芯片战争的?


1946年,威廉.肖克利的研发小组成功研发PN结型晶体管,结型晶体管是现代晶体管的始祖,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全球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方向,这个用来代替真空管的电子信号放大元件,成为电子工业的强大引擎,被媒体和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


1955年,肖克利来到了硅谷,创立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这是硅谷第一家半导体企业,这家企业为硅谷带来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许多半导体企业也开始在硅谷安营扎寨,使得硅谷取代了美国东部,成为了美国半导体中心,促进了美国半导体的发展,肖克利也被称为“硅谷的摩西”。


1960年仙童半导体的诺伊斯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块硅集成电路,这标志着集成电路迎来了硅时代。在对集成电路的研究之中,美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对集成电路产业的诞生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正因为美国是集成电路的奠基者,所以它成为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龙头,与此同时,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也在开始崛起。

早在1955年的时候,成立了10年的索尼就在“无线电热潮(真空管)”中发展当时不被看好的晶体管技术,开发出世界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这在日本半导体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日本开始大规模生产晶体管。


日本在1959年生产了8600万个晶体管,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晶体管生产国。在美国发明硅集成电路之后,日本也引进了技术。

1963年的时候,日本电气公司(NEC)自美国仙童半导体获得planar technology的授权。日本政府要求NEC将取得的技术和国内其他厂商分享,日本政府的这项举措为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日本的三菱、京都电气等也开始进入半导体产业。由此日本半导体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欧美经济停滞,电脑需求放缓,影响了半导体产业。这给了日本可乘之机,1974年,日本政府批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俗称半导体芯片)”计划,确立以赶超美国集成电路技术为目标。随后日本通产省组织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东芝等五家公司,要求整合日本产学研半导体人才资源,打破企业壁垒,使企业协作攻关,提升日本半导体芯片的技术水平。

日本的计划也差一点儿夭折,各企业之间互相提防、互相拆台,政府承诺投入的资金迟迟不到位。关键时刻,日本半导体研究的开山鼻祖垂井康夫站了出来,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将各怀心思的参与方们捏合到一起。

垂井康夫的说辞简单明了:大家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改变日本芯片基础技术落后的局面,等到研究成果出来,各企业再各自进行产品研发,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孤军奋战的困局。

计划实施4年,日本取得上千件专利,一下子缩小了和美国的技术差距。然后,日本政府推出贷款和税费优惠等措施,日立、NEC、富士通等企业一时间兵强马壮,弹药充足。

一座座现代化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制造工厂在日本拔地而起。随着生产线日夜运转,日本人发起了饱和攻击。

美国人的噩梦开始了。1980年,日本攻下30%的半导体内存市场,5年后,日本的份额超过50%,美国被甩在后面。

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受不了市场份额直线下跌,不断派人飞越太平洋到日本侦察,结果让人感到绝望。时任英特尔生产主管的安迪.格鲁夫沮丧地说:“从日本参观回来的人把形势描绘得非常严峻。”如果格鲁夫去日本参观,他也会被吓坏的:一家日本公司把一整幢楼用于存储芯片研发,第一层楼的人员研发16KB容量,第二层楼的人员研发64KB的,第三层人员研发256KB的。日本人这种研发节奏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三箭齐发,让习惯了单手耍刀的硅谷企业毫无招架之力。

让美国人感到窒息的是,日本的存储芯片不仅量大,质量还很好。1980年代,美国半导体协会曾对美国和日本的存储芯片进行质量测试,期望能找到对手的弱点,结果发现美国最高质量的存储芯片比日本最差质量的还要差。

而且,日本人还拍着胸脯对客户保证:日本的存储芯片保证质量25年!

日本在短短的世时间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了成熟的半导体生态,晶圆制造巨头信越、SUMCO,光罩领导者 TOPPAN ,后端材料领域的京瓷、住友电木,前后端检测有 Advantest 和东京电子,光刻机巨头尼康(没有错,光刻机之前的霸主是尼康)等。


以DRAM为入口,依托于汽车和PC产业的繁荣,日本DRAM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推动日本半导体走向了巅峰。

1985年,是第一个转折点,日本第一次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生产国,日本最高的时候DRAM坐拥全球80%市场。这是半导体产业的第一次转移,由美国到日本,日本成为了新的全球半导体龙头。

截止到1989年,日本芯片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53%,美国仅37%,欧洲占12%,韩国1%,其他地区1%。Rick Wallace的数据则表示,1988年的全球半导体十强名单中,有六个来自日本。美国的只有德州仪器、英特尔和摩托罗拉入选,剩下的一家则是来自荷兰的飞利浦半导体。

在半导体产业的繁荣下,日本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在资本主义阵营中,眼看就要和美国并驾齐驱。


在日本咄咄逼人的进攻下,美国的芯片公司兵败如山倒,财务数据就像融化的冰淇淋,一塌糊涂。

1981年,AMD净利润下降2/3,国家半导体亏损1100万美元,上一年还赚了5200万美元呢。第二年,英特尔被逼裁掉2000名员工。日本人继续扩大战果,美国人这边继续哀鸿遍野,1985年英特尔缴械投降,宣布退出DRAM存储业务,这场战争让它亏掉了1.73亿美元,是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在英特尔最危急的时刻,如果不是IBM施以援手,购买了它12%的债券保证现金流,这家芯片巨头很可能会倒闭或者被收购,美国信息产业史可能因此改写。

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左)联合其它硅谷企业成立了SIA,目标是应对日本半导体企业的竞争

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哀叹美国进入了“帝国衰落”的进程。他断言,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硅谷将成为废墟。

更让美国人难以容忍的是,富士通打算收购仙童半导体公司80%的股份。仙童半导体公司是硅谷活化石,因为硅谷绝大部分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包括英特尔和AMD)都曾经是仙童半导体的员工。在硅谷人心中,仙童半导体神一般的存在,现在日本人却要买走他们的“神”,这不是耻辱么?有一家美国报纸在报道中写道:“这笔交易通过一条消息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很落后了,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对此做出应对。”

仙童半导体在硅谷人心中地位神圣

这里分享一个著名的钓鱼执法的案例:在1982年的时候,美国对三菱和日立进行了制裁打压,FBI假扮IBM员工,故意把IBM公司的27卷绝密设计资料中的10卷发给了日立公司高级工程师林贤治。林贤治很快上当,表示还想要换取更多资料,FBI马上拿到证据并公之于众,称“日本企业窃取美国技术”。


这次钓鱼执法极为成功,日立和三菱被美国法律整得元气大伤,然而我们知道,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还是处于高速发展之中。

在这之前,硅谷的科技公司成立了半导体行业协会(简称SIA)来应对日本人的进攻,经过几年游说,成果如下:将资本所得税税率从49%降低至28%,推动养老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但政府就是不愿出面施以援手。1985年6月,SIA终于炮制出一个让华盛顿不淡定的观点,一举扭转局面。


SIA的观点是:美国半导体行业削弱将给国家安全带来重大风险。

日本不是美国的盟友么,日本半导体崛起,美国半导体衰落,看着就是左口袋倒右口袋的游戏,怎么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呢?

SIA的逻辑链是这样的:
因为超级武器技术离不开超级电子技术,超级电子技术又离不开最新半导体技术(这话没毛病);

如果美国的半导体技术落后,美国军方将被迫在关键电子部件上使用外国产品包括日本货(有点意思);

外国货源不可靠,战争时期会对美国断货,非战争时期还会向美国的对手苏联供货(日本人看到这里,估计要哭了);

所以,美国放任日本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称霸,就等于牺牲国家安全……(日本人的心此刻在滴血)。

此前,SIA游说7年,得到政府的回应总是:美国是自由市场,政府权力不应染指企业经营活动。

1985年,美国终于对日本发动了经济战争,这是人类史册上第一次芯片战争,目的是搞垮日本的支柱产业,将日本经济彻底拖入泥沼,永无翻身可能。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向美国商务部投诉日本半导体产业不正当竞争,要求总统根据301贸易条款解决市场准入和不正当竞争的问题。

美国向负责谈判的通产省开出极其苛刻的条件,将美国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提升到20%-30%,建立价格监督机制,终止第三国倾销,另外一方面,美国在媒体上大肆宣扬“日本威胁论”,宣称日本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全面领先,将严重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自己发动芯片战争寻找理由!


美宣称如果日本不答应,将对日本进行制裁,1986年,在军事上依赖美国的日本被迫接受了美国的提议,但是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当时还是处于黄金发展阶段,并没有对日本半导体产业造成太过于严重的损伤。


这也让美国非常愤怒,1987年,以邓肯·亨特为首的5名美国国会议员,扛着几把大铁锤,站在美国国会山台阶上。直播砸东芝收音机。美国开始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核心企业东芝进行了制裁和打压,通过东芝事件,1987 年 7 月和 1988年 4 月,美日双方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开发 FSX 战斗机,美国有权得到所有技术,美国借此打开了获得日本技术的渠道。


1989年再次和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开放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知识产权、专利。1991年,日本的统计口径美国已经占到22%,但是美国仍旧认为是20%以下,美国再次强迫日本签订了第二次半导体协议。


除此之外,美国也对自己的技术进行了升级,尤其是当时通信技术革命爆发,1G时代的到来,个人计算机时代来临,PC开始普及,美国的美光和韩国的三星等企业对产品作出了以高性价比DRAM战略调整,而当时的日本依旧以高可靠性为生产标准,未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美国还扶植了韩国来对抗日本,当时在半导体行业发展程度还比较低的韩国企业在美国的扶持下迅速发展。美国不仅对韩国授权技术,还指导韩国获得了东芝生产线,并且疯狂挖日本企业的人才。

由此,韩国在闪存半导体领域开始壮大。1990年8月,三星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16M DRAM内存芯片的企业。美国还对韩日发动反倾销,对日本企业征收了100%的反倾销税,而对韩国只征收0.74%,在美国的帮助下,韩国的半导体产业迅速崛起,和美日呈三足鼎立之势。
  


如果没有三星补刀,日本半导体芯片尚有走出困境的希望。

美国人用《美日半导体协议》束缚日本人,并挥动反倾销大棒对其胖揍,但日本半导体存储芯片产业受的只是皮肉伤,因为硅谷的企业超过七成退出了半导体存储芯片行业,市场仍然牢牢掌握在日本人手中,熬过去后,又是一群东洋好汉,毕竟在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链上,日本还是一支难以替代的力量。

三星加入战团并主动站队美国后,难以替代的日本人一下子变的可有可无,韩国人由此成为新宠。随后,三星的DRAM“双向型数据通选方案”获得美国半导体标准化委员会认可,成为与微处理器匹配的内存,日本则被排除在外。这样,三星顺利搭上微处理器推动的个人电脑时代快车,领先日本企业。

日本丢失的半导体芯片份额,几乎都进了以三星为首的韩国企业嘴里

从上面的DRAM份额图中可以发现,日本的份额呈断崖式下跌,韩国的则是一条陡峭的上升曲线,一上一下两条线形成一把巨大的剪刀,剪掉的是日本半导体芯片的未来。

此后,即使日本政府密集出台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但也无力回天,日本半导体芯片出局的命运已定。

东芝半导体插标卖掉后,标志着日本半导体芯片彻底出局

直到今天,仍有观点认为,韩国半导体芯片的崛起,日本半导体芯片的衰落,是产业转移的结果。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产业转移是生产线/工厂从高劳动力成本地区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迁移,日本的半导体芯片企业并没有向韩国迁移生产线,而是直接被替代。美国人实际上联手韩国,重组了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将日本人从供应链上抹去,使一支在全球看起来不可或缺的产业力量消失得干干净净。

纵观日美芯片战,是否掌握重组全球产业链的能力,才是贸易战中决胜的关键,市场份额的多寡不构成主要实力因素,这也是日本输掉芯片战争的关键原因之一。


“法国版华为事件”是怎么回事?


2013年4月14日,波音777降落在美国纽约肯尼迪机场的跑道上。“皮耶鲁齐先生,请您下飞机前先到机组人员这里来”的广播响起,皮耶鲁齐没想到,这样一条普通的广播,宣告了他人生灾难的降临。

皮耶鲁齐刚下飞机就被美国FBI探员逮捕。

皮耶鲁齐时任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按照以往商业竞争的经验,他觉得自己很快就可以获释。最坏情况也就是由公司出面,自己也很快就会被保释,所以被捕后,他都没告诉自己的妻子,还准备着回家过周末。然而他远远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

阿尔斯通是法国的工业明珠,最辉煌的时候阿尔斯通在水电设备世界第一 ,核电站常规岛世界第一 ,环境控制系统世界第一 ,交通运输部超高速列车和高速列车世界第一 ,城市交通市场、区域列车、基础设施设备以及所有相关服务领域世界第二,运输和输配电市场居世界第二,在能源方面,提供了占世界装机总容量15%的设备,共460.000兆瓦,占世界第二。


曾经流行一句话,世界上每4个灯泡中,就有1个灯泡的电力来自于阿尔斯通的技术。然而,阿尔斯通和行业内的另一个巨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全球很多国家都有着激烈的竞争。

皮耶鲁齐被捕后,原以为给自己的上司打个电话就可以把自己弄出来,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会被穿上囚服,手脚戴上镣铐,被投入了关押死刑犯的监狱。此时,皮耶鲁齐方才明白,美国人要对阿尔斯通出手了。

通用电气和阿尔斯通身为跨国巨头,有冲突在所难免,但本属于商业竞争的范畴,美国何以对其高管直接逮捕?美国这么依据的是什么?

“长臂管辖”,是美国的一个法律用语。是指当被告人的住所不在法院地州,但只要被告和立案法院所在地存在某种“最低联系”,而且原告所提权利要求和这种联系有关时,该法院就对被告具有属人管辖权,可以对被告发出传票,哪怕被告在州外甚至国外。

什么是“最低联系”,通俗来说就是,任何人包括外国人,只要行为和美国发生了任何联系,即满足了“最低联系”。

举例来说,任何个人或组织,即使在他国使用了美国的操作系统,使用了美国公司的邮箱收发邮件,使用了美国的支付、转账等金融系统等,皆可算作满足“最低联系”。

在本案中,阿尔斯通正是使用设在美国的银行账户,以“咨询费用”的名义将贿款打入印尼官员的账户而引起美国顺藤摸瓜的调查。长臂管辖权,让美国的触手无处不在。该法律貌似“公正”,但在操作上往往存在“美国例外”。

据皮鲁耶奇后来的调查,在试用该法近40年里,美国司法部从未在本国的石油巨头或国防业巨头的海外交易中挑出什么毛病。在竞争激烈的厮杀中,难道美国企业就如此“洁身自好”吗?事实上远非如此,美国司法往往在本国大型企业在他国被起诉后才对其提起诉讼,随后收回调查权,“关起门来”处理,态度上也要宽大很多。

阿尔斯通和通用电气等美国多家大公司在全球展开激烈竞争,顺理成章成为美国司法部门的照顾对象。从2010年开始,美国有关部门就开始对其展开调查,。目的就是要查到,阿尔斯通是如何用不公平的方式,在国外取得数十亿美元的订单。

美国人怀疑阿尔斯通在埃及,沙特阿拉伯以及印尼等国家,总共提供了至少7500万美元的好处费,赢得了40亿美元的合同。

一部分好处费,涉及皮耶鲁齐那部分,正是阿尔斯通通过美国的中介公司,使用设在美国银行的账户将贿款打入了印尼官员的账户。皮耶鲁齐并不是该事情的直接参与人。


来看看皮耶鲁齐被捕后,美国是怎么给他施压的。皮耶鲁齐被关在了罗德岛一间戒备森严、关押暴力罪犯的监狱里,监狱里有不少都是死刑犯。在监狱里待了3个月后,皮耶鲁齐被美国检方通知要参加一场认罪听证会。认罪听证会前,美国检方告诉他有两个选择:

一是坚持不认罪,美方说,这个选择很危险,因为该案的检察官正在争取法院判处他15年到19年有期徒刑。而且,他还被告知,审判的准备工作将至少历时三年,而且各种费用的消耗至少在数百万美元。

二是承认有罪,与美国当局合作,只需再待上几个月就可以出去了。该类案件中,被起诉人员面临“坦白从宽”还是“牢底坐穿”两种选择。在环环相扣的心理战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会像皮耶鲁齐那样选择乖乖认罪换取较短的刑期。2013年7月,皮耶鲁齐决定认罪。

他当时只承认了贿赂印尼官员的指控。美国司法部提供的邮件显示,皮耶鲁齐即便没有怂恿行贿,也是知情者。承认这部分罪名只会让他被处以最多六个月监禁,而且刑期一大半已经服掉了。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被继续关押了一年。在此之后,皮耶鲁齐又经历了三年多的保释期。此后,皮耶鲁齐又被关在在监狱一年——直到2018年9月他才出狱。据他自述,他曾有超过250天的时间被关押在一个无法看到阳光和呼吸外面空气的“小黑屋”。

到2014年春天,为了给阿尔斯通公司继续施压,迫使该公司与美国司法部合作,美国当局至少又在其他地方逮捕了3名皮耶鲁齐的前同事。

2014年4月23日,阿尔斯通的第四名高管——公司的亚洲区副总裁劳伦斯⋅霍金斯(Lawrence Hoskins)在美属维尔京群岛被捕。美国方面拿出对皮耶鲁齐的那一套,威逼他们认罪从而获得轻判。

那些之前为打击犯罪集团和敲诈勒索制定的法律,如今被转而用于商业犯罪。
拥有巨大权力的“超级检察官”,讨价还价的“辩诉交易”,作为谈判者而非辩护者的律师等,环环相扣的心理战,均使被起诉人员在面临“坦白从宽”还是“牢底坐穿”的选择中,乖乖认罪换取较短的刑期。

在阿尔斯通的案件中,美国就曾招募企业内部人员作为“密探”,甚至在重要会议中用微型录音机录音取证,其手段完全不亚于好莱坞电影中的桥段。法院文件显示,在反水成为美国线人的高管协助下,美国检察官拿到了阿尔斯通内部长达49小时的所谓“秘密谈话录音”,这成为他们围猎阿尔斯通的重要武器。

皮鲁耶奇在出狱后所著的《美国陷阱》中,不断对美国在围猎目标企业时的圈套设计、秘密取证、联合行动能力叹为观止。


如美国联邦调查局常会引诱公司上钩,2009年曾派遣特工假扮成加蓬国防部长的中间商,向20多家企业推销,用合同引诱其支付佣金而留下证据。

美国给阿尔斯通给开出的罚金远远超过欧洲反贪法令规定的上限,当时投资者们担心罚款金额很可能超过10亿美元这个“天花板”。经过多次交涉和沟通,2014年12月22日,阿尔斯通最后跟美国司法部达成认罪协议,被处罚金7.72亿美元。

罚款并非美国的唯一目的。

阿尔斯通公司2014—2015财年电力业务销售额为133.3亿欧元,净利润为1.04亿欧元;交通业务销售额为61.39亿欧元,净亏损8.23亿欧元。在这种财政状态之下,要支付7.72亿美元的罚金,几乎没什么选择,只能卖资产了。

与阿尔斯通另一大业务列车交通方面相比,能源电力业务的资产和利润占比在80%左右。对阿尔斯通的电力资产,通用电气虎视眈眈。

法国议会一次又一次地就阿尔斯通与通用电气进行交易的情况展开讨论。要知道,法国曾经以战略重要性为由阻止达能公司被收购,而后者只不过是个酸奶制造商。

作为一家为法国核电站和潜艇提供涡轮机的公司,阿尔斯通竟然要卖给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通用电气,这其中的高度敏感性不言而喻。

相比其他有意收购阿尔斯通资产的德国西门子和日本三菱公司,通用电气其法务部更擅长谈判协商美国诉讼和解协议。皮耶鲁齐在书中透露,通用电气公司有着一大批专业律师,他们都是美国司法部的前官员,他们充当着司法部的“说客”。美国司法部的调查扭曲了阿尔斯通原计划的资产转让进程,让潜在的美国买家拥有谈判优势。

在阿尔斯通与通用电气的交易中,美国司法部如影随形。

根据当时阿尔斯通高管的说法,2013年7月皮耶鲁齐认罪后不久,阿尔斯通初次寻求与通用电气进行资产转让交易。在达成交易的可能性出现之后,阿尔斯通和皮耶鲁齐所面临的法律压力似乎有所减轻。

2014年4月23日,美国抓了阿尔斯通的第四名高管;24日阿尔斯通与通用电气交易达成的新闻公布,美国此后再也没抓过阿尔斯通的高管。2014年6月,在阿尔斯通高层签字将公司资产出售给通用电气的同一周,已被关押14个月的皮耶鲁齐的保释申请也终于获得美方批准

2015年9月8日,欧盟反垄断部门批准收购案;同日,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门也批准了收购案。阿尔斯通这家曾经横跨全球电力能源与轨道交通行业的商业巨头,终于被美国人成功“肢解”。

2010年,阿尔斯通公司在全球500强中排名第290位,2012年排在第404位,2015年排在第482位。完成“肢解”后,现在的阿尔斯通公司已经在2018年全球500强名单中找不到了。

阿尔斯通的沦陷使法国痛失工业明珠,但该事件的影响却远超经济层面。美国的收购使阿尔斯通当时与中国上海电气的合作无疾而终,而该合资企业原有可能成为全球燃煤发电的领军者。

通过通用电气收购阿尔斯通,美国在该行业顺势成为了欧洲的垄断者,甚至成为法国所有核电站的实际控制者,掌握了控制欧洲的又一张“王牌”。


总 结


想想今天华为的所有遭遇,历史总是惊人的一致。无论是日本的东芝、法国的阿尔斯通,还是针对中国的华为。美国的招数总是那么几样:
  • 设置贸易壁垒,提高关税,压榨企业的利润。

  • 限制本国供应商对你的原材料供应,从产业链上游遏制你的发展。

  • 以非法理由抓捕企业相关人士,扣上莫须有罪名。企图通过威逼利诱,让对方“认罪就犯”。


还记得当年,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女儿,华为首席财务官CFO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美国立刻要求将她引渡回国,这种公然的打压令全世界哗然。但是美国人忽略了一点,华为不是东芝或阿尔斯通,不会任人宰割。大国崛起的同时,必定遭致非议和误解,以及不合理的“制裁”。庆幸的是,中国在多个领域未雨绸缪,多重布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认为,中国有18张战术牌去反击美国的攻势。整理出其中几条,以作分享。

一、我们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比如将美国通过港澳台出口到中国的贸易产品,列入征税清单;落实对美国相关公司和个人的实体清单,实施相关反制措施。

二、我们可以利用中国在个别领域的供应链优势,加以制衡。
比如我们的稀土储量大工艺好,可以一次性从稀土中提取17种稀有金属。而美国的稀土研发提取成本十分高昂,若需要进口,大部分需依赖中国。
比如美国高度依赖我们的医药原料,85%的基础医药原料来源中国。如果不从中国进口,糖尿病、高血压药物就会高额涨价。
比如美国有19种金属,对中国的依赖度超过50%。

三、相信中国市场的活力。
疫情发生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热门市场,无论是需求还是购买力,资本都对中国充满信心。

四、继续完善5G和新基建的建设。
目前中国的5G技术世界第一,基建狂魔的成就更是让全世界见识到中国速度和创造力。

纵观历史,我们素来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追求在良性竞争之中,寻求合作。可是这一次面对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域的成就,美国坐不住了,于是搬出了多年前制裁日本和法国的手段,依旧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可它面临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对手,还有一份不一样的决心。
文中部分内容参考微信公众号:
胖福的小木屋 《35年前,美国对日发动芯片战争,搞垮日本芯片产业,如今轮到我们》
魔铁的世界,作者:蒋培宇 《30多年前,日本是如何输掉芯片战争的?》
关灯吃面条  《商人还是猎手?——法国的骄傲阿尔斯通是如何被美国肢解的?》


英飞凌天猫店生日大促三重好礼奉上,买指定商品满200元即送价值500元开发板!


推荐阅读

已停止向华为提供新订单?台积电:纯粹是市场传言

最后74名员工N+1补偿之后,成都格芯将正式停业

美国疑似彻底封杀华为,是意向测试还是博弈筹码?

台积电120亿美元赴美建5nm工厂,影响几何?

中国电子产业的重构与崛起

聚焦行业热点, 了解最新前沿敬请关注EEWorld电子头条http://www.eeworld.com.cn/mp/wap复制此链接至浏览器或长按下方二维码浏览
以下微信公众号均属于
 EEWorld(www.eeworld.com.cn)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EEWorld订阅号:电子工程世界
EEWorld服务号:电子工程世界福利社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