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带孩子看画展?以国博法国名家名作展为例

2014-05-28 大小爱玩

/郝燕


展览名称:《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五十周年建交特展》

展览地点:国家博物馆

时间:2014411日到615

展览特点:

这个展名义很大,其实画作很少,可以说是精选之选。选作的思路,基本涵盖了法国艺术的脉络。对我们带孩子的家庭来说,尤其合适。参观时间不长,场地设计适合往返重复,配套有视频,画作有一幅是一幅全是精品。

我的标题叫作“导览一种”(原文标题为《国博法国五馆展亲子导览一种》),因为艺术欣赏是很个人的,并没有标准答案。我给出我的建议,但愿对完全摸不着头脑的家长,能起到启发作用。以问题和互动来带动看展,而不要单向地向孩子灌输知识点,个人认为比较适合4岁到8的孩子。国博官方解说中已经提到的信息也大多不再重复。

入场:看展览是顺时针走,还是逆时针走呢?

每个展览都有自己的“展线”,就是设计者希望观众走的路线。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设计来走,通常更能体会到设计者的意图。但这也不是铁规定。请孩子自己观察,左右两边,哪里是展览的开端?在开端处会有前言。

这个展览的结构是以五家博物馆各提供一些画作构成的。这些名画,几乎涵盖了法国艺术史最重要的一些元素,可以说是精选之选。除了陈列画作,也意在介绍这五家名馆。我个人建议,我们先走一遍,专注看画。第二遍再看视频和馆的介绍。

卢浮宫

让·克鲁埃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像

1530

木板油画,2400px × 1850px

卢浮宫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精致的肖像画,画的人是一位重要的国王。

找一找,皇冠在哪里?——西方古代的贵族请人给自己画肖像画,是为了起到照片的作用。一般画像里都会带有不少元素,说明画中人的身份地位或者职业特点。这幅画中的国王戴着日常的贝雷帽,那么皇冠在哪里呢?皇冠在背后的墙纸里!这说明画画的地点是在宫殿中。同时也说明国王这幅画并非挂在正式的大场合,不需要全副装备,他在这里希望展示的是自己风雅有趣的一面,而非威严端正。

装扮细节——画家刻意描绘了国王精细的装扮。我们可以先看到,他的胡子卷曲细碎,直发却顺滑,这几乎是不可能出现自然人身上的,也就是说,他要么装饰过胡子,要么拉直了头发,生活极其讲究。衣服上的金色线绣,是典型的炫富,极尽华丽,服装和帽子上有配套的小金线绳子,以打结的方式连结衣服或作为装饰。肖像画里的珠宝,一般都不会平白无故,要么是传家宝,要么有象征意义,这幅画里国王戴的项链是皇家骑士团的徽章,与宝剑一起,象征着地位和权力。

——细节看完以后我们可以退后几步,看看这位男士的神情。如果我来说,会觉得他的容颜有种成功人士的淡定。请孩子随便说说,你觉得这人怎么样?他们没想法也没关系哟。

选这幅画的另一背景是,这位国王是欧洲最早赞助艺术家的大贵族之一。十六世纪的枫丹白露城堡是欧洲艺术中心。以这位国王的肖像作为开场,体现了法国艺术在欧洲的历史地位。

乔治·德·拉·图尔

木匠圣约瑟

1642

布面油画,3425px × 2550px

卢浮宫博物馆藏


这幅是宗教故事。

他的职业是什么?——请孩子自己来判断,画中成年人的工作,他是个木匠。晚上还要干活的穷木匠。可以和孩子一起辨认一下木匠的工具

两个人什么关系?——父子。官方导览里的“养父”一词对于不熟悉圣经的来说容易有误会,耶稣是上帝的孩子,生在木匠约瑟家里,在现实中,约瑟就是耶稣的父亲。这些背景并不是必须跟孩子交代清楚,就画面本身而言,父子是看得见的关系。

光的指引——看孩子的手指头,透光的部分是不是跟别的部分不一样?透出微弱的红色。为什么是红色呢?因为我们的手指头里有血管。拉图尔是光的大师,用肃穆的光线来表达神性。我们可以看木匠的黄色裤子,只有一条边是黄色的,其余部分都在阴影里。有兴趣的家庭可以回家跟孩子在黑屋子中玩手电,也可以照手指,还能发现不同颜色衣物在阴影中的变化。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门闩

1777

布面油画,1825px × 2325px

卢浮宫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非常色情的内室画,一般都是贵族订制的。这位画家是画肉欲、激情、游戏性爱的专家。这幅画非常精彩,布局讲究,大帘子、手臂、脚尖,各种直线交叉,营造出紧张感,与其要传达的偷情即将发生的意味很切合。但实在不适合给孩子讲。建议跳过就好。

凡尔赛宫特里亚农博物馆

亚森特·里戈

63岁时着加冕服的路易十四全身像

1702

布面油画,6900px × 4850px

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博物馆藏

与上一位国王相隔了一百多年。路易十四是另一位无论对历史还是艺术都很重要的法国国王。而凡尔赛宫则是他的宫殿。

权力象征——请退后再退后,远一点看。因为这幅画本来就是高高悬挂的。是不是感到这位国王非常厉害?画像时候他已经六十三岁,地位稳定。画中很多元素后来都成为帝王画像的标配。请孩子在画面中找出:红色的布、柱子、权杖、皇冠、皮毛。这些之后在视频里有演示,后世的帝王画像是如何延续这些元素的。

图案象征——可以仔细看一下国王身上的蓝色绸缎上绣的纹章,那是代表法国皇室的百合花。用图案来代表家族,是欧洲人的习惯,后来推广到全世界,当代每个国家几乎都有国徽。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试试回家跟孩子一起设计一个代表我们家的图案?

服饰——是的!大花边、泡泡袖、连裤袜、高跟鞋、假发……这些都不是女孩子的专利呢。事实上,古代的欧洲男人和中国男人都有一个时期流行过往脸上扑粉。可以跟孩子一起看看他穿的是什么。

奥赛博物馆

奥古斯特·雷诺阿

秋千

1876

布面油画,2300px × 1825px

奥古斯特·雷诺阿 

煎饼磨坊的舞会

1876

布面油画,3275px ×4375px

奥赛博物馆藏

19世纪的巴黎。现代社会是市民社会,普通人变成了画家描绘的主要对象。

这两幅画里,雷诺阿画的人物都是工薪阶层的普通人。露天小酒馆轻佻的舞会,是青年男女互相认识的场合,也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基本不会带孩子去的,不过我想,大多数幼儿并意识不到这些,还是可以带孩子欣赏的,对孩子来说,看到的只是视觉上粉粉蓝蓝的热闹吧。舞会的画尺寸很大,所提供的视觉冲击是毋庸置疑的,很容易为孩子所关注。

之前看的画作,都是订制的。从这一幅开始,画什么,怎么画,变成了画家自己的追求和选择。别小看这些入画的普通青年男女,在当时时代,代表了一种新的方向。画家不再只接受贵族订制,而是根据自己的选择去绘画。

眯起眼睛看——印象派的用色特点,孩子一看就能感受到跟前面所有的画都不一样,不用多解释。我们来玩个游戏,站远一点,眯起眼睛,看到画面变成几大色块是什么颜色。走近一点,睁开眼睛,能不能在画面里找到:深浅不同的蓝色?哪里有粉色?黄色?《秋千》里的白裙子,在光影和树荫下,变出了多少种颜色?

照相机?——照相机的发明改变了绘画,因为绘画不再承担记录的功能。今天人们对数码技术的拓展,又改变了照相机,普通人也可以用手机很方便地将记录变成创作。建议大孩子的家长,可以在欣赏印象派名作以后,让孩子玩玩手机相机里的各种特效,一样的图像,变个色调、光线、色温、对比度等等之后,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呈现。雷诺阿的画,就像是画家的眼睛看出来的某种温暖的,懒洋洋的特效。

毕加索博物馆

巴勃罗·毕加索

读信

1921

布面油画,4600px × 2625px

毕加索博物馆藏


在博物馆提供的简介里,介绍说这幅《读信》很写实,这一点我个人不大同意。所谓写实,是与另一幅比较而来,画面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俩个男人的友谊以及哀伤的气氛,另一幅则需要提神醒脑地再看几眼。

真的吗?——可是这幅画并非写生般的写实。毕加索在十几二十岁就会画传统的写实了,而这幅画创作于他四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早就做过立体主义的探索。因此当画家想直接表达哀伤,并没有完全忠实于眼前看到的场景,而是在脑中进行了提炼分拣,他重点刻画了他想突出的东西,比如容颜、衣服褶皱,将背景、脚下等部分作为前述重点的陪衬,并且用缠绕的弧线来将人的姿态、面容和衣饰统一在同一气质内。

如果非要算写实,是写心理之实,而非客观之实。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搭在肩膀上的手,真的会比拿信的手大那么多吗?一页纸真的可以弯曲成这样的吗?两个好朋友的脸,真的会长得那么像吗?会那么巧,人们穿的衣服和背景都在泥巴一样的颜色里吗?——并非客观事实如此,在画面里,画家就是上帝,他可以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此刻他认为什么是美,怎么样和谐,他就如何安放。

巴勃罗·毕加索

斗牛士

1970

布面油画,2850px × 3637.5px

毕加索博物馆藏

别吓到,来玩吧。我们来玩找找看。看你能不能从画面里找到这些东西:

一根辫子。一顶帽子。两只眼睛。一个鼻子。黑胡子。抽烟。好大好大的花边。武器。

还有橙色和蓝色的背景里,那些放射性的线条会让你想到什么?是热闹的现场,表示人物的动态,还是血腥的争斗?——没有标准答案,聊吧。

立体主义用最大白话的语言来说,就是把对象的各种组成部分摊开来,再重新组合。

毕加索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一辈子都没有停留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名声里。像他这样早就出名,画又能卖出高价的画家,其实不用创新也可以过得很好。但他在艺术的世界里一直保持了游戏的心态,时而叛逆时而捣乱时而深沉,尽其所能丰富着创作,也展示给后世观众叹为观止的画作。如果自由这个词可以配本连环画,那就是毕加索的作品集。

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

费尔南·莱热

三个肖像的构图

1932

布面油画,3200px × 5750px

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藏

特地选了一位法国共产党画家的作品,是本展览的一种独到匠心。当代艺术在一般人的陈念里会被认为注重个人脱离大众,而这位画家的主张恰恰是要照顾到大众的审美,且被大众“看到”。他和为普通人盖超级公寓的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是好朋友,他的作品被复制到建筑物或公共场所当作装饰。我们今天在地铁站火车站等地方能看到的记叙性的人物墙画之类,都有这种思潮的影子。

请孩子站到画面前,做个游戏。看画半分钟,然后闭上眼睛回答问题。

这幅画里有几个颜色?——黄,黑,白,蓝,这是一定不会错过的。那么红和绿呢,有吗?

有个人的手里拿着什么,还记得吗?——一株植物。

三个人都在往哪里看?——连大人都不一定答得上呢。

除了三个人,画面上还有什么?——人手里的植物,梯子,绳子。那一道蓝色,孩子会认为是什么呢?是河流天空,还是他们想到的别的东西?

对学画的孩子来说,我们还可以仔细观察,人的身体和胳膊上那些阴影,并非根据光线投射方向来的,阴影一会在左一会在右,其造成的古怪立体感,会让你觉得是凸出来的,还是凹进去的?把人的形象如此抽象,使得人形其实在这里已经变成了图案,并不承担情感或者情节,仅仅是装饰性的材料。

画家的本意,要把绘画从高深的精致的博物馆里拯救出来,奉献给大众。可是今天的大众面对现代艺术却常常会认为,我看不懂啊!人性还是共性,真是微妙的话题。

皮埃尔·苏拉热

油画,195 × 3250px1956810

1956

布面油画,4875px × 3250px

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藏

现代艺术发展到一定时期,不但图像被突破,连意义都被突破了。我想大多数观众站在这画面前,会有点不知所云,这到底是要干什么?——这就对了,你跟画家交谈上了!这位画家的观点就是:艺术为什么非要干什么?!

画家希望创造一种“东西”,有颜色和造型,搁在那里。让观众去经过,感受,判断。也许是消解掉什么意义,也许是观众自己赋予了它意义。

让小朋友随便聊聊吧,问问他们,你回家能根据这画的灵感,也画一幅“什么意思都没有”的画吗?

好,现在我们已经走完一遍。接下来,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我们还可以:

有耐心的孩子,可以去看看每个馆区的视频。

对文字敏感的小朋友,可以再去记一下各博物馆的名字,下次也许去巴黎旅游哦。

那些半透明的幕布,好玩吗?要不要隔着幕布看看妈妈的样子或拍张照片?

每个博物馆的场景都有一幅顶天立地的大喷绘,可以站在那里拍一张“假装我来过”的照片。


(本文来源于稚得其乐工作室,获作者授权转载)


★★小广播★★

亲爱的爱粉们,为了方便粑粑麻麻们交流,我们建立了一个群,欢迎愿意与大家分享玩乐经验的爱粉加入。如果您愿意给大小爱玩写稿,或者愿意让自家娃在小爱舞台上秀才艺,回复“我愿意”,加入爱粉群。

====大 小 玩★ 亲子玩乐指南====

本文为授权转载作品。投稿邮箱:dxloveplay@163.com

大小爱玩由七个有趣、爱玩、会玩的妈妈联手发起,旨在向大家推荐妈妈们去过的适合大盆友小盆友一起high的好玩场所,如今已成长为爱粉们共同参与的亲子玩乐分享平台。腾讯“年度亲子类账号”,值得分享。

如果你觉得内容还不错,请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点右上角“”)让更多的爸爸妈妈加入我们的玩乐大军,一起分享快乐。

回复“”,查看大小爱玩介绍;回复“会员”,查看如何成为会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