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上幼儿园
和大小愛玩一起玩
最in的亲子玩乐资讯
最fun的亲子活动信息
最有爱的亲子出行故事
最全的亲子旅行攻略
投稿&合作请联系dxloveplay@163.com
入群请回复“我愿意”
小爱絮语:“育儿不是比照,尤其不能只看表象地去比照。在那些描述国内外育儿理念和经验的文字里,我只看到了碎片化的事实,没有看到背后的故事。我不知道他人生活的语境,不知道那些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日日夜夜和点点滴滴,而这些细枝末节其实才是育儿中最重要、最具实质意义的。”
上面这段话是现居瑞典的80后兔宝妈桂桂写下的,在育儿路上,她也曾纠结、抓狂、焦虑过,但到了瑞典后,她却释然了。确实如她所说,我们看国外孩子的生活经历,并不能简单地照搬,也不能只局限于赞叹,而是看看有什么可以借鉴、适合自己孩子的地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尊重孩子的个性,找到属于自家的自由之路,才是育儿真正的目的。
文/@桂桂
在瑞典一年多,我们对这里的社会、文化包括学校、老师,人们的教育理念、方式慢慢地有了更多了解。我认为,国外有些理念和方法的确不错,但是只有理念和方法并不能帮助父母完成好的教育。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被分享的文章,大意是国内一个职场妈妈吐槽教育减负改革,学校下午一两点就放学,自己只好屡屡早退,大有被逼全职的趋势。
作为一个中国妈妈,我深深理解她。我曾经在北京一份关注家庭和国际化教育的杂志工作,接触了很多妈妈。在我的周围,也有很多同学、朋友身为父母。我感到,新一代的父母很爱孩子,努力做到更好,热切地学习,愿意分享。越来越多的父母关注育儿话题,交流育儿经验,希望有所借鉴。我自己也如此。但我发现,所看的那些书和文章鱼龙混杂,大多数时候除了让自己摇摆不定,平添焦虑,并没有实际的营养和帮助。
我也看到很多媒体宣扬北欧国家的高福利,例如育儿假,但信息片面,甚至与事实相去甚远。有些读者看完留下“外国人真是幸福,那他们就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多好,可以一直休产假了”的感叹。
如果我没有来到瑞典,没有在此持续地生活,我大概也会生出这样的概叹。但如今,我知道不是那么回事,而且明白自己曾经为什么摇摆和焦虑。
育儿不是比照,尤其不能只看表象地去比照。在那些描述国内外育儿理念和经验的文字里,我只看到了碎片化的事实,没有看到背后的故事。我不知道他人生活的语境,不知道那些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日日夜夜和点点滴滴,而这些细枝末节其实才是育儿中最重要、最具实质意义的。我的孩子和我的家庭是独一无二的,育儿中的每个具体瞬间,每个细小决定,无法复制,也不能复制。
所以,我越急切地想要学到什么,就越发现“不灵”,然后我着急,自责,甚至抓狂。苛求自己为什么做不到,孩子做不到,环境做不到;进而努力去做了,却自己不开心,孩子不开心,家人不开心。
可以说,这一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摆正心态,完善自己,再来育儿。有时,你做不到不是因为你不能,而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相信最适合自己的,你肯定能。
说说我的经历,和家人搬到瑞典算是机缘巧合。那时儿子波波两岁出头,在国内还不到幼儿园入学年龄,但在瑞典,孩子满一岁即可入学,所以给儿子选幼儿园很快就提上我们的议程。
只要有人口号,就可以在瑞典上幼儿园
虽然波波在国内从未上过幼儿园,但我们早已了解了不少入园难的情况。择校难是一方面,孩子适应和克服分离焦虑也是问题。来到异国他乡,这些顾虑不会凭空消失,尤其当时的我对瑞典教育制度还知之甚少。我的疑问是,一个只会说中文的中国孩子,没有加入瑞典国籍,没有永居,是否符合当地的入园条件?
老公公司负责协助我们办理迁居事宜的Maria是位地道的瑞典人,她告诉我们,只要孩子有人口号(personnummer),就可以注册当地的任何一家幼儿园,手续和福利都与本地居民一样。至于人口号,有居留许可就可以申请。
作为父母,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注册“排队”。尽管瑞典的幼儿园多如牛毛(这个比喻可能稍显夸张。但在我们居住的小城,最多十分钟的步行距离就会有一个幼儿园,无论人们居住在市中心还是郊区,孩子们都可以就近入学),但通常每个幼儿园都有一份“等候名单”,要获得入学资格,先来后到是除了人口号以外唯一的条件。这与孩子的国籍、肤色、宗教、语言、残障与否以及学校是公立、私立还是国际学校都没有关系。
瑞典的学年从九月开始,据Maria介绍,虽然春季学期开始的三四月,某些学校也会有一些空位,但机会不多,所以最好尽早选定几所学校,并加入它们的等候名单。她还告诉我们,“排队”是免费的,万一获得空位却改变主意,也可以自由放弃。
因为想让孩子尽快入学,我们拜托经验丰富的Maria帮我们推荐几所学校,并敲定访校时间。
随处可见的儿童游乐设施。
幼儿园选当地学校、离家近最重要
什么是好的学校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说实话,我对孩子没有名校和职业的期待,在幼儿园阶段,他能安全、开心地玩就好。所以我们只告诉Maria两个要求:尽量选当地学校而不是国际学校,离家步行十五分钟以内。这样,孩子能处在完全的瑞典语环境中,而不是英语混杂瑞典语。同时,我们能更多地陪伴他,与老师沟通,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接送途中。高效而又热情的Maria很快就找到了四所学校,包括两家公立,两家私立。其中三所在我们公寓附近,一所在我老公工作的公司楼下。
这里聊聊公私立的问题。在瑞典,它们的区别没有国内那么明显,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办学资质及适用法律一致。比如,幼儿园场地、设施、师生比例、教师资质、教学培训、教育基本原则等,在同一Kommun(相当于市)里有一致的要求。
第二,学费标准一致。孩子需要交多少学费,取决于学校所在的地区以及家庭税前收入的多少,跟学校的公私立性质无关。以我们所在Kommun一个税前月收入为50000克朗的家庭为例(根据瑞典统计局SCB的数据,2013年瑞典人均税前月工资为30600克朗),最高档学费1260克朗/月和最低档学费840克朗/月之间的差距仅占家庭月收入的0.8%。
第三,申请和录取方法一致。申请均需通过所在地区的儿童及学校事务管理机构(BSF)注册,参加排队;学校一旦有空位,是由BSF而非学校通知申请人,申请人确认后即获得入学许可。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特殊教育学校,他们是自主招录。
第四,开放时间一致。原则上,这里的幼儿园工作日早上6:30开园,下午5:30闭园。法定节假日、寒暑假以及教学培训日也闭园。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时间适用于夫妻双方均工作的家庭。只要夫妻有一方不工作,包括上学或休育儿假,孩子只能在9:00-14:00送园。
当然,公私立幼儿园也有细微的不同,区别在于:
第一,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私立学校的规模可能略小于公立。一个公立幼儿园可能有三五十甚至一两百个孩子(可谓罕见),私立幼儿园十几二十个孩子比较常见。不过,孩子多,老师也相应多。
第二,私立学校一般要求家长定期参与学校教学活动,比如每周一次不低于两小时的义工,大概相当于代班老师。公立学校则没有这种要求。
在跟着Maria拜访学校的过程中有个不得不说的小插曲。原本四所学校参观都约在同一天进行,但其中一所负责接待的老师当天生病了。一大早,这所学校特意给接头人Maria打电话解释,因为老师们各司其职,为了不分散其他老师照看孩子的注意力,只好临时取消约会,等我们方便的时候另约时间。
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我的第一反应不是遗憾,而是放心。一所学校重视孩子的安全和利益,而不是讨好潜在生源的父母,摆布老师。这样的学校值得信赖。
那天参观完三所幼儿园,我从心底喜欢上了瑞典的学校。三所幼儿园除了设施的新旧程度有所差异——这是我们最不在意的,很多我们看重的东西没有差别。
我看到孩子受到尊重,但也被教给规则。
我看到孩子们奔跑嬉闹,忘情地笑和叫,但也懂得礼貌,分辨场合。
我看到各种玩具,阅读和手工时间得到保障。
我看到户外活动和室内活动同样重要,孩子们锻炼了强健的体格。
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老师们的专注。接待老师负责带领我们参观,其他照看孩子的老师除了打招呼,甚至没有多看我们这些来访者一眼。
参观结束的当天晚上,我和老公就选定了学校。一所本地公立幼儿园,离家步行十分钟的距离。促使我们做出决定的原因很简单,只是比起另外两所学校,它的学生构成更多元些。对于人生中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波波来说,看到自己不是唯一的另类面孔,或许能让他在环境巨变面前稍稍容易一点吧。
瑞典常见的载娃神器Kangaroo,绿色环保,骑着它可以送两个娃上学,无惧风雨。
超长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从小无惧严寒和风雨
选定幼儿园后,没几天我们便收到了BSF寄来的入学确认函。按照约定的时间,我和波波准时来到学校。
没有特别的仪式,好像我们很久以前就属于这里。老师跟我们打了招呼,波波就跑到院子里加入了正在户外玩耍的其他孩子里。
为了帮助孩子适应,所有幼儿园都允许,或者说要求父母至少一方陪伴新入园的孩子一段时间,直到老师认为家长可以离开。因为波波没有上过幼儿园,老师建议我先陪一周,视情况再调整。
入园那天正是三月中旬,天气远未转暖。在户外的冷空气和寒风中,我的手脚很快冻得失去了知觉。而一位老师告诉我,早上8:30-10:30孩子们会一直在室外玩耍,下午另有2-3小时的室外活动时间。除非有特殊安排,比如外出徒步或去剧院、图书馆之类,否则每天如此,跟天气无关,所以需要给孩子常备防水衣裤、鞋子,以及干净内衣,以便更换。
由于靠海,纬度也高,小城冬季漫长且阴冷潮湿,刮风下雨是家常便饭。但这里的孩子从小就无惧严寒和风雨。我几乎是充满敬意地观察着院子里的孩子——他们穿着北欧孩子必备的防水连体衣,但很多都敞着领口。一眼看去,脖子甚至胸口处空空如也,里面仅一层单衣。蹲下玩耍时不经意露出的赤裸小腿显示他们只靠一层单裤御寒。有两个孩子流着鼻涕,一样沙里滚,地上跳,没人给擦,也没人把他们拉进室内加衣服。
更让我惊讶的是,孩子们进屋后在门廊换衣服的场景。更衣室设在院子与室内活动区交接的大门口,即使室内开着暖气也抵消不了那儿的寒意。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姑娘动作麻利地脱掉自己的鞋袜、连体衣、单衣、内裤,光溜溜地站在地上,熟练地从自己的衣篓里拿出整套干净的衣物,再麻利地穿好。
要知道,当时的波波别说自己穿衣服了,脱衣服也需要我帮忙。另外,这么冷的风口,我难以想象波波不穿衣服站在那儿,冻坏感冒了怎么办?不过明显这只是我的担心,一屋子的孩子和老师,没人在意。而且除了学步儿由老师帮忙,大一点的孩子都是自己穿脱,尽管动作并不熟练。看看他们,十个里有八个赤脚,五个光腿穿着短袖T恤和纸尿裤,连穿长袖长裤的都少见。而我穿着薄毛衣还嫌冷。
第一天很快结束了。在之后的陪园以及适应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比想象中持久得多的分离焦虑挑战,好在最终我们战胜了它,当然这里面的故事都是后话了。
上学后,波波的胆量和运动能力大大提高了。
育儿假和一岁入园的政策免除了家庭的后顾之忧
对于孩子一岁就上幼儿园这件事,其实值得往深了说说。它不只是表面上的一种年龄限制,实现这一点需要很多衔接和保障。
和其他北欧国家相似,瑞典鼓励每一个人通过工作创造价值和实现自我,同时追求生活的平衡。现行制度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个人达到上述目标提供保证。根据瑞典统计局SCB的数据,2014年全国25-34岁的女性就业比例为78.5%,35-44岁为85.3%。相应年龄段的男性就业比例略高,差距基本在4-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大多数家庭都是夫妻双方工作,而且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几乎是瑞典的标配模式。
这在当前的国内有点难以想象。养育多个孩子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自不必说,顶住职场压力实现职业理想就更难。
在瑞典,父母们的顾虑要少得多。除了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较低的收入差距,超长的育儿假和一岁入园的政策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们就像是一座桥梁,把父母孕育、生产、哺育孩子和职业发展无缝连接起来,免除了家庭的后顾之忧。目前,对于2014年1月1日以前出生(出生地国别无关紧要)的孩子,父母双方一共可以休满480天约16个月的育儿假,其中父亲至少需休满60天。该假期从孩子出生到年满8岁之前都可以使用,期间可根据收入和纳税情况的不同领取不同标准的育儿津贴。201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规则稍有变动,但影响不大。
据我所知,很多家庭会在孩子出生后使用假期,直到孩子周岁,然后就联系入园,经过必要的入园陪伴过渡,父母就可以回归工作。
每多生养一个孩子,父母都将获得同样的育儿假期,无需担心失去工作。所以,孩子的到来并不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也不会影响父母的职业发展。事实上,育儿假制度受到瑞典法律的严格保护,职场爸爸和职场妈妈不会因为生儿育女受到歧视、冷落,更不会遭到解雇。
@桂桂,80后兔宝妈。毕业于法语和国际新闻专业,先后在体制内和市场化媒体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2014年初因丈夫工作原因和孩子一起搬到瑞典,现为自由撰稿人、译者。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阅读:回复 教育|故事|音乐启蒙|艺术启蒙|画画|查看大小爱玩相关文章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不然坚决找你麻烦!
大小爱玩亲子活动日历(4月)
每个周末10:00、15:00多乐之日亲子烘焙
4月11日 9:30揭秘消防局
4月11日 9:30水立方玩具体验馆专场
4月18日 9:00揭秘奶牛场
4月25日 10:00揭秘印刷厂
4月25日 10:30揭秘面包厂
大小爱玩精选团购推荐
回复轻奢游,查看“京郊踏青正当时,一大波酒店线路正在袭来|北京”
回复年票,查看“这些景点都免费畅玩不限次,全国旅游年票来了|全国”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