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前,一个在全国仅有50多名成员的小党诞生。
1921年6月,毛泽东接到陈独秀等人发来的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秘密前往上海。谢觉哉在日记中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日记中五个圆圈代表的意思是“共产主义者”,当时怕泄露这件大事,只能以“○”代意。
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马林和尼科尔斯基来到中国,认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成熟了,建议及早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从马林带来的共产国际给中国革命的经费中,给每一位代表寄了100元路费。
陈独秀(实庵先生)和李大钊(守常先生)因工作繁忙而未能到会。当时有13名代表参会,加上共产国际两名代表共15人。
董必武、陈潭秋(字云先)、包惠僧和陈公博于7月15日动身,20日到达上海。27岁的包惠僧和28岁的毛泽东作为各自小组的代表,很快相互结识。交谈中,包惠僧发现毛泽东知识渊博、思想敏锐、抱负远大,很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留日学生中只有施存统和周佛海是党员。施存统功课紧,便推周佛海作为代表。周佛海等放暑假后才动身,到上海时已是7月下旬了。由于部分代表未能如期抵沪,中共一大推迟至7月23日才正式开幕。
当时开会地址为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
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共产党”。而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在此前后,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等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7月23日,张国焘讲完会议的情况和任务后,由共产国际代表致辞,李汉俊和刘仁静翻译。毛泽东和周佛海担任记录。马林讲话时间特别的长,尽管尼科尔斯基讲话很短,导致致辞结束时间已不早了,当天的会议便宣告结束。
7月30日晚,大会继续举行第六次会议,周佛海在这天下午肚子忽然大痛大泻,不能出门,一个人躺在博文女校的地板上,未能参加会议。
因马林从莫斯科绕道欧洲赴上海途中,其一举一动早已被几个国家的情报部门和警方所掌握,并互通情报,记录在案。马林到上海后,一直在荷兰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和上海工部局的监视之下。晚上8点多,代表到齐正准备宣布开会的时候,法国巡捕房的政治探长程子卿打断了会议进程,随后巡捕前来包围了会场。
陈公博因会场被查恐慌,又遇到凶杀案,退出会议。李达等12名代表决定前往嘉兴南湖继续召开会议。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出于安全考虑退出了会议。
沧海横流,大浪淘沙。
参加会议的这些年轻代表,当时还是社会上不知名的“小人物”,当年或许谁都很难想象这个党28年后会赢得全国政权,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员走的走散的散。1921年7月建党,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4年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29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
还有后来献出了生命的,王尽美1925年病逝,李汉俊1927年牺牲,邓恩铭1931年牺牲,何叔衡1935年牺牲,陈潭秋1943年牺牲……
在这些人中,最后坚持下来并活着见到新中国成立的,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个人。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我们党一路是何其艰难。中国共产党绝不是命运的幸运儿,她的每一步发展和成长都来之不易。这个队伍在前进过程中,也经历了迂回挫折,分化重组,如淬火炼金,党正是在这个进程中,变得愈加坚强有力。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本文由“广东共青团”和“青运春秋”联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