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同时》书名翻译的通信(黄灿然)

2014-12-30 黄灿然小站

在邮箱翻查桑塔格资料时碰到这两封信,录于此,当作自我收藏。


I

2009年3月10日


XX先生,谢谢来信。也谢谢您购买我的版本。


是这样的,《同时》我最初是译成《此与同时》,而且上译也在预告中列出来了。但后来在实际翻译时发现只能是《同时》,因为书名是根据书中的同题文章,而在那篇文章中,意思都是同时:“同时发生”的同时。也即除非我们不紧扣那篇文章,否则只能译成《同时》。而如果不紧扣那篇文章,则无法与书中前言和序中提到的这篇文章和书名一致。所以说,这个书名几乎别无选择只能如此。但这并不是差的书名,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它是很好的书名,就像一个人外表或名字乍看太一般,慢慢我们发现是不可替代的。例如张爱玲这个名字。唯一可以稍微不同的安排是把副题也作为标题的一部分:《同时:随笔与演说》或《同时──随笔与演说》或干脆叫做《随笔与演说》。


其他译名根据台湾约定俗成修改没问题。另如果书中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


祝好


黄灿然



II

2009年3月11日


XX先生,


关于书名,我再补充一句。


事实上“同时”是上译在合同上给的名字,但我觉得两字音节来译at the same time有点偏得太远,于是说服他们采用“与此同时”,因为这样念起来与原文很合。但后来发现“同时”一文标题和内文都只能译“同时”,没有其他选择余地,于是又让编辑改回“同时”。


尽管如此,心里还是觉得有点遗憾。但在确定之后,在来往校稿和来往信件中称呼惯了看惯了,便觉得非常合适。当然,读者是不知道此中周折的。


这有点儿像翻译中某个术语,最初要译成国人或译者本人觉得更雅更顺的,但终于敌不过原文的固执,最后还是以较直译的方式译出,结果读者完全接受,而译者本人也愈来愈觉得还是屈服于原文更好。


记得赵元任先生数十年前谈过翻译,谈得很开明,但又说尽管如此,有些字还是不要太直译,否则国人恐难接受,例如若把dramatic译成戏剧性,恐难成立。有趣的是,这篇英文文章二十年后翻译成中文时,“戏剧性”早已家喻户晓──有点夹道欢迎赵先生呢!


我猜你的考虑与我当时的考虑是相同或相似的,故提供上述细节供你参考。如果让我选择,我会使用《同时: 随笔与演说》。


祝好


黄灿然


关注我,点击最上端蓝字黄灿然小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