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灿然:一本权威而新锐的英汉词典

2015-08-20 黄灿然 黄灿然小站


评论一本新版的英汉词典,与评论一本新书是非常不同的。一本新书的评论,可以读完就写,而一本词典是读不完的。通常,一种勉强的做法,是读词典中某些词条,再拿来与其他词典比较,以印证其优点或缺点。但是,这样做依然没有说服力。我们可以比较某本词典收有哪个习语或短词,而另一本词典没收;但我们难以确定那个习语是新的还是旧的,或那个习语是较常用或较生僻的。同样地,哪怕某个词条在某本词典中的释义是正确的,且在例句中也是吻合的,但我们不知道它在其他语境中(例如我们查阅时要使用的语境中)是否也同样吻合或吻合到什么程度。只有我们具体使用,才能发现其差别——应该说其用处才对。


我使用过几本主要的英汉词典。最早的《新英汉词典》被我翻烂过一本,《英华大词典》被我翻烂过两三本,最大规模也最权威的《英汉大词典》(《英汉》)被我翻烂过五六本(套)——也许更多。《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被我翻坏了,但仍未烂,却也退役了,因为最新的第六版已于一年前出版。


我平时查《英汉》,因为它是一本百科式大词典,收词广泛,习语短语丰富,这是《牛津》无法比的。但我近年发现自己使用《牛津四》的频率愈来愈高,至于《新英汉词典》和《英华大词典》则差不多已束之高阁。《牛津四》有两个明显优点,一是有些习语短语《英汉》查不到,《牛津四》能查到;二是《牛津四》的释义和例句翻译常常比《英汉》还简洁和清楚。我严重依赖《英汉》并非个人喜好,而是由具体的实用性决定的,而当《英汉》无而《牛津四》有,或《英汉》释义和翻译不如《牛津四》,我也便愈能感到《牛津四》之不可或缺。


这几个月来,我发现我使用《牛津六》的频率更高了。仅就习语短语而言,印象中就有一二十个是《英汉》没有收的,其中不少是比较新的。这使我可以肯定它是一本权威而新锐的词典。权威自不用说,它是由英语专家为适合外国人使用而编的。新锐:它收录一些要么比较新要么比较常用但其他词典没收的习语短语,其用途已远远超过一般英语学习词典。例如在词汇方面,ill-informed(了解不够)、call center(电话服务中心)等;习语方面,put a foot wrong(犯错误,做错事,行差踏错)、all things being equal(如果一切顺利,如果其他情况一样)、stand/turn sthonits head(使人完全改变思路,与……大相径庭)、bring sth to a head(使事情达到紧要关头,使事情无法遮掩)、on the pull(寻觅性伴侣)等,都是《英汉》没有收录的。而像tassel这样的词,《英汉》解释为流苏、穗,《牛津》除了有上述解释外,还有“缨”。翻译时,当遇到帽子有tassel,“缨”字便用得上了——“帽缨”。再如stay the course,《英汉》译成“奋力贯彻到底”,不如《牛津》译成“坚持到底”准确。getaway一词,《英汉》有两个释义:一、逃跑;二,起跑。《牛津》却有“短假,假日休闲地,适合度假的地方”这一新解。更了不起的是,scarce一词的词性,《英汉》虽也把它列为副词,却只说它是古语,等同于scarcely,且无例句,但《牛津六》却把它列为地道的副词,且有例句。而我最近翻译桑塔格的小书《关于他人的痛苦》时,就遇到scarce作为副词,且正好与《牛津六》的释义和例句一致。


《牛津六》改为彩色版面,最初我有点抗拒,所以没有立即买,后来却愈用愈受用。一般词典以粗黑体字标示主词条和习语短语,但《牛津六》以深蓝色标示主词条和习语短语,另以粗黑体标示不算是短语但近似短语的常用配搭词。以粗黑体标示常用配搭词,有两大价值:一,易于辨识,要找的一眼就认出来,而不必花时间细看众多例句;二,一眼就认出那是常用配搭词(第一次碰到时,可能完全不知道是常用搭配词)。例如我随便抽查,excitement词条有以下例句:He was flushed[with excitement]at the thought(他想到这就激动得满脸通红),The dog leapt and wagged its tail[in excitement](狗兴奋得摇着尾跳来跳去),[In her excitement]she dropped her glass(她一激动把杯子摔了)。这三个例句中,[]号内的常用配搭词都以黑粗体字标示。


如此出色和方便读者的词典,岂止值得脱帽致敬。现时有香港牛津出版社的繁体字版和大陆商务印书馆的简体字版,价格相差两三倍。可我还是买了香港版,一是因为香港版更漂亮;二是因为我想以花更多的钱来代替脱帽。


原载《南方都市报》2005年11月14日

为什么说《牛津英汉高阶双解词典》好用


我以前曾写过文章推荐《牛津英汉高阶双解词典》,还举了一些例子。事实上平时遇到不少例子,都是权威的《英汉大词典》(陆谷孙主编)没有或不及「牛津」那么清楚的。刚才又遇见一个例子,顺便记在这里。

Yesterday Lord Patten insisted that he would not bow to pressure to quit - but admitted his job was on the line unless he could turn the situation around quickly.

在这个上下文里,on the line的意思显然是饭碗难保,但得确认一下。《英汉》对on the line有三个释义,但没有一个是饭碗难保的意思。另有put on the line,注明等于lay on the line。lay on the line有四个意思,最后一个意思就接近了:冒(前途丶名誉等)受损害的风险。不过,这个idiom所举的例子,都是完整的lay on the line。所以还不能完全确定与be on the line是同一个意义。查《牛津》,有(put sth) on the line,例句:If we don't make a profit, my job is on the line.我们要是赚不了钱,我就有失业的危险。对确认我要确认的句子,简直是太完美了:

昨天彭定康坚称,他不会屈服于辞职的压力──但承认如果他不能尽快扭转局面,那他的职位就难保了。

2012-11-12发表于豆瓣


关注我,点击最上端蓝字“黄灿然小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