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外刊分享 | 孤单史:孤单不同于独处
摘要:现代以前,人类很少独居。大约一百余年前,这种情况开始改变。如今在美国,超过四分之一的人独居,在美国大城市这个比例更高。你可以独居而不感孤单,也可以不是独居而感到孤单,但两者是紧密相连的。这就使得封城、居家隔离变得更难以忍受。很多人喜欢独自一人,我也喜欢。但独处和隐居与孤单有天渊之别,前者是我喜爱的,后者是我憎恶的。孤单是一种极其凄惨的状态。“孤单”一词在约1800年前极少出现。鲁滨逊独自一人但绝不孤单。一个例外是《哈姆雷特》:奥菲利亚饱受“孤单”之苦,于是溺水而死。神经学家认为孤单是一种过度警惕的状态,源自于我们的灵长目始祖和我们人类游猎采集的往昔。离群(独自一人或置身于不认识你和不了解你的陌生人中间)会引发一种战斗或逃离的反应。我们的身体把我们独自一人或与陌生人在一起理解为一种紧急状态。经过漫长的历史,这种由离群引起的过度警惕,已经植入我们的神经系统,产生与孤单相关的焦虑。我们变得忧惧、戒备、自我关注,这会排拒那些其实想帮助我们的人,并且往往会阻止孤单者去做最有益于他们身心的事情:与他人接触。现代的孤单乃是资本主义和世俗主义的产物。十八世纪之后发展起来的各种划分和等级——自我与世界、个人与社会、公共与私人——已经通过个人主义的政治学和哲学而被自然化。孤单的语言应运而生并非巧合。作为市场资本主义产物的隐私的崛起,乃是孤单的驱动力。学术研究表明,只要存在着所谓的孤单流行病,就必然与独居有密切联系。至于到底是独居导致孤单还是因为孤单才独居,则很难说清楚。但种种证据表明前者更有可能:是历史力量而不是主动选择导致人们独居。这是试图与孤单流行病作斗争的人们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历史力量是无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