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高书生著《感悟文化改革发展》

2014-08-26 文化产业评论

文化产业评论:编者按,在中央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政策刚刚出台之际,欣闻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兼中央文资办副主任高书生先生的著作《感悟文化改革发展》出版,适时为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带来系统的思路和智慧的指导。

书名:感悟文化改革发展

作者名:高书生

书号:978-7-5086-4575-9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编辑推荐:

梳理文化改革发展基本脉络

探究文化生产方式变革路径

建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文化体制改革再出发。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亲历者,作者将过去10年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结集成书,系统梳理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脉络,总结提炼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书中,作者紧扣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困难和矛盾,以亲历者的独特视角进行了全景式扫描,问题剖析鞭辟入里,条分缕析、细腻入微。

文化发展如何在战略上谋篇布局、排兵布阵,是本书探讨的重点问题。作者突破了以往文化行政分业的思维定式,立足于激活文化再生产各环节,提出建立文化“大创作”体制、创新文化“大生产”方式、构建文化“大传播”体系、打造文化“大消费”格局、开创文化“大贸易”局面,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寻找新的突破口,并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

作者更以前瞻性的眼光提出文化传承要搭上数字化“快车”,倡导建设“中华文化素材库”,让不说话的文化瑰宝“动”起来、“活”起来,以推动文化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提升中华文明展示水平,建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

本书附录介绍了文化改革发展六个方面政策的由来及演变,客观记录了每项政策从决策部署到贯彻执行的全过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高书生

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办副主任兼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曾在国家体改委、国务院体改办工作,参与国家若干改革方案的制订。2002年提出的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方案,经世界银行精算验证(时限为75年),被认为创造了制度转轨的一个范例,转轨成本及缴费率最低并具有财务可持续性。

2003年以来,主持和参与了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文件和配套政策、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制定工作,主持《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发表多篇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文章。研究提出了“文化再生产论”,运用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探索文化和经济相融合的内在规律,并独创了文化产业分析框架,被学术界运用统计数据验证,已成为文化政策的重要分析工具。

推荐语

书生同志是一位肯动脑、勤动手的文化体制改革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部激情纵论展现了我国十多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写照。——范卫平: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当代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后,是文化体制改革实践勇气和理性智慧的互动。《感悟文化体制改革》,带给读者不一样文化感悟和创新启迪。——蒋祖煊: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中国的文化产业具有决策启动产业发展,实践启发理论创新的突出特点。书生是一个参与决策,领导实践,并长于思考的专家型官员,书中内容既是历史的重要记录,也是研究的必备参考。——张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文化改革硬碰硬

一、区分事业和产业

坚持“两手抓”

“文化产业化”是误读

国有文化单位“一分为二”

不设“准公益类”

迷恋事业体制

事业和企业两种体制比较

事业单位也要改革

二、可核查、不可逆

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不能“两头沾”

非时政类报刊社改革大有可为

制播分离旨在增加供给

转制“不留退路”

三、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配套政策要跟上

改革不是甩包袱

改到难处是人员

退休待遇差是怎么产生的

解决退休待遇差的两种方式

改革需要精细化

可靠的是制度安排

不允许一个人下岗

设立职工权益保障资金

四、出资人不能缺位

改革绕不过去的问题

借用授权经营模式

财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设立出资人机构

发展壮大国有文化企业

意识形态管理新手段

第二部分 文化发展布好局


一、从小文化到大文化

文化行政分业的局限

改革终结文化行政分业

文化是有边界的

文化传承类似于再生产

激活文化再生产各环节

二、从战略上“排兵布阵”

公共文化服务也是民生

区域发展要体现差异

倡导渠道优先

培育骨干企业更急迫

要在海外布点

三、不能再是“两张皮”

文化生产离不开国民经济体系支撑

文化不再单纯“搭台”

此文化产业非彼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不该泛化

根植于文化传承

融入国民经济体系

四、按规律办事

支柱性产业是硬目标

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

加快改制重组

企业并购是趋势

突破地域限制

完善产业链

五、文化和科技怎么融合

文化和科技融合“路宽广”

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类别

科技支撑“无处不在”

文化和科技融合不再只是口号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切入点

六、交流和贸易“相得益彰”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拉动国内产业发展

量身定做是方向

海外建渠道

扶持文化企业走出去

交流和贸易要打“组合拳”

七、大发展需要大投入

短缺问题仍很严重

加大政府投入

投资拉动

破解融资难

用好上市平台

第三部分 文化传承迈大步


一、文化传承要搭上数字化“快车”

看不全与看不懂

《清明上河图》“动”起来的启示

文化传承与文化新业态

公共文化服务也要转型升级

二、加快建设中华文化素材库

文化资源数字化已成趋势

数字化的文化资源是个宝藏

唤醒中华文化瑰宝

萃取中华文化要素

发掘中华文化金矿

三、出版业如何“突围”

大众出版盯紧移动终端

教育出版抓住电子书包

专业出版体现个性化

四、动漫产业要突破“瓶颈”

动漫产业的赢利模式

跳出电视

跳出少儿

跳出娱乐

五、从看电视到用电视

电视图书馆

电视剧院

电视报刊

电视互联网

互动教育

六、假如孩子们用上电子书包

文化和知识不能画等号

电子书包的优势在音视频

告别高考

偏远地区也能用上电子书包

挖掘电子书包的价值

七、不能容忍“千城一面”

城市中的文化符号

城乡建设中也有文化载体

扭转文化和城乡建设脱节倾向

附录文化改革发展若干政策的由来及演变

后记


-----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评论-----

分享文化产业见识!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微信平台!

交流,请加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我们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