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5

文化产业评论:《银河护卫队》让更多人认识了詹姆斯·古恩。为什么漫威会选择这位活跃在B级片领域的小咖导演执导这部在漫威宇宙中占据战略意义的影片?什么样的导演才能入制作了一部部商业大片的漫威的法眼呢?他们在选择导演上有什么标准呢?他们对于这些已选定的导演又有什么要求呢?一起来看看漫威如何选择导演。

在执导这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之前,古恩的名字常常与“B级片”“恶搞”这类词汇联系在一起,他执导的电影《撕裂人》、《超级英雄》无论在票房和口碑上都算不上特别出色。另一边,作为打造出《钢铁侠3》《复仇者联盟》和《美国队长2》等好莱坞卖座商业片的票房大拿,漫威旗下的每一部电影从启动开始就受到各国媒体的高度关注。而《银河护卫队》作为一部首次亮相的超级英雄电影,其战略重要性和收益不确定性不言而喻。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样一部撑起漫威电影宇宙第二阶段的影片,为何会被放心地交给詹姆斯·古恩这样一位散发着B级片气息的小咖导演?什么样的导演才能入制作了一部部商业大片的漫威的法眼呢?他们在选择导演上有什么标准呢?他们对于这些已选定的导演又有什么要求呢?

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还需要从今年5月份的电影《蚁人》的换导风波讲起。

导演=螺丝钉?“理念不合”放弃导筒

2014年5月底,原本担任《蚁人》的埃德加·赖特宣布弃执导筒。尽管漫威工作室与赖特共同发表了一份声明解释退出的原因是由于双方“对影片创作理念的不和”,并表示双方会和平分手,这一消息还是让影迷们震惊不已。

埃德加·赖特因与漫威理念不合,放弃执导《蚁人》

埃德加·赖特从2006年就开始筹备《蚁人》。几年来,赖特经常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发些有关《蚁人》创作的点滴感悟和剧本草稿,并和影迷互动,听取大家的意见。2013年圣迭戈动漫展曝出的“试拍”片段里,颇有《黑客帝国》风格的精彩打斗场面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此时宣布退出不禁让埃德加·赖特的影迷大失所望。

据Latino Review的“内幕消息”,埃德加·赖特与乔·考尼什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敲定了《蚁人》的剧本,但漫威方面却对剧本不满意并执意对剧本进行大幅度的改动——必须加入一些系列影片中的角色。考尼什和赖特针对这个要求对剧本做了两版改动,但都没有影响影片原有的框架和构想。

后来漫威将剧本改动的工作转交给两位知名度非常低的编剧来完成,其中一位来自于漫威自家的编剧团队。赖特对此没有异议,同意继续执导这部影片。

可当埃德加·赖特终于拿到了所谓“修改完成”的剧本才发现这版剧本非常糟糕,故事主线松散,而且和赖特的构想完全不同。赖特于是和漫威高层会面,之后正式宣布辞去这部影片的导演。

选择佩顿·里德接盘《蚁人》,让外界对漫威产生了“导演工具论”的怀疑

而漫威方面,在和多位导演协商不成之后,最终选择了曾执导詹妮弗·安妮斯顿《分手男女》、金·凯瑞《好好先生》的喜剧导演佩顿·里德,并信誓旦旦地表示“换导风云”不会影响该片2015年7月17日的上映。

诡异的是,6月下旬凯文·费奇在回应“换导风波”时一再强调新任导演和编剧只改了埃德加·赖特剧本中的一点点,该片的创作一切仍以赖特的理念为基础。后来有传闻剧本遭到泄露,7月上旬,漫威最终邀请到加布里埃尔·法拉利和安德鲁·巴瑞尔两位编剧的对目前的剧本进行最后的修改。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面临这么多变故漫威依然“以不变应万变”地声称不会影响档期,不禁让人担心影片的质量。而擅长爱情喜剧的佩顿·里德无论在知名度还是个人风格上都远远不如埃德加·赖特更让人印象深刻。据美国Wrap网站报道,佩顿·里德的胜出是因为漫威认为他“能够比其他人更好地利用工作”——如此赤裸裸的“导演螺丝钉工具论”立刻得到了部分公众的吐槽。

个性化改编or流水化作业?独特才华难融漫威宇宙

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英国导演,埃德加·赖特素以独具个人特色的英式黑色幽默著称。被称为“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僵尸肖恩》、《热血警探》、《世界尽头》的几部代表作充分展现了其巧妙融合喜剧与惊悚元素的诡异情怀,以及带有CULT色彩的黑暗世界观。2010年改编自人气漫画的的《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尽管并未大卖,然而分屏叙事、升级打怪等充满格斗游戏漫画感的设定还是让该片早在粗剪阶段就获得了包括昆汀·塔伦蒂诺等大导演的一致好评,展现了埃德加·赖特令人惊艳的魅力与才华。

《蚁人》风波中,埃德加·赖特获得了圈内好友的力挺,包括《复联》导演乔斯·韦登(大图)和《僵尸肖恩》主演西蒙·佩吉(小图)

或许也正是因为埃德加·赖特强烈的个人色彩与漫威的整体理念不合才导致了此次分道扬镳。此前漫威CEO凯文·费奇曾透露赖特的设定改变了漫威宇宙的很大一部分,其中甚至包括复仇者联盟。在导演最终人选徘徊于佩顿·里德与大卫·韦恩之间时,就有外媒报道称“漫威寻找的是能与剧组共事的导演”。显然,这暗示了埃德加·赖特与漫威流水线作业难以接轨的事实。

然而此次事件中,力挺埃德加·赖特的呼声显然更高。

就在赖特刚刚宣布退出不到两天,《复仇者联盟》和《神盾局特工》的导演,素有“电视界乔治·卢卡斯”之称的乔斯·韦登就发布了一张手举可爱多冰淇淋筒的照片,此举被粉丝看作是对漫威的抗议与不满。好基友西蒙·佩吉也随即发推支持称“一如既往地以我的朋友埃德加·赖特为傲”。将在片中饰演一代“蚁人”的老戏骨迈克尔·道格拉斯更是连续两次表达了对赖特离去的失望与遗憾之情。甚至《银河护卫队》的导演兼编剧詹姆斯·古恩也谨慎和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夹在好朋友与片方之间的两难与无奈。

无独有偶,在大家还沉浸在赖特退出《蚁人》的震惊中时,不到24小时的时间,又传出漫威连续剧《夜魔侠》的导演德鲁·高达也退出了执导,导演迅速换为斯蒂文·S·迪奈特。尽管德鲁·高达仍将担任编剧和制片, 迪奈特曾参加过电视剧《超人前传》的编剧和导演也还算靠谱,然而漫威第三阶段的两部重要作品在开拍前都遭遇了重大变故,还是不得不让人怀疑漫威的选导策略是否存在问题。

《蚁人》的换导风波也让漫威对于导演的标准逐渐显露出来。面对这些条条框框的拘束,即便是被看做香饽饽的超级英雄电影,也让不少导演望而却步。

超级英雄电影选导演 缘分“事不过三”

回顾一下自新世纪以来漫威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导演名单,不难发现目前执导同一个系列最多的导演也没超过三次。位居纪录之首的是执导《X战警》已达三次的布莱恩·辛格。有趣的是,2006年布莱恩·辛格因开小差跑去执导了改编自DC漫画的《超人归来》导致了福斯的不满,使得其丧失了《X-战警:背水一战》的执导权。而《超人归来》无论在票房上还是在口碑上都并未获得如《X战警》系列那样的成功。

同样达到此纪录的“蜘蛛侠”系列导演山姆·雷米则是在拍完三部曲以后就和主角托比·马奎尔双双退出了《蜘蛛侠4》的拍摄。早在《蜘蛛侠3》上映时他就曾表示:“如果找不到适合自己去讲述的故事,那么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我会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如果故事很棒,而索尼也愿意让我们回来,我愿意接着拍下去。”然而山姆·雷米最终对剧本设定感到不满,原班主演的“大涨价”也让索尼哥伦比亚公司难以招架,无奈之下该系列只好重启。

马克·韦布(中)此前也表示对执导《超凡蜘蛛侠4》兴趣不大

颇有戏剧意味的是,已扛鼎两部重启之作的马克·韦布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将不再执导“超凡4”:“我很愿意(在《超凡蜘蛛侠4》中)做一个顾问,我已经和制片方商量过这件事情了。但是你要我做导演,这已经不是我的事情了。我拍了这个电影,我也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但我觉得这个时间是我离开并且去拍摄别的电影的好时间。”显然,韦布明显地表达了他的倦意,并且暗示拍摄超级英雄电影会耽误他更有意思的电影计划。

而即使是只拍了一部《银河护卫队》的詹姆斯·古恩,在影片上映前被问到继续执导续集时也流露出了为难之情:“说实话,我现在挺尴尬的。因为如果《银河护卫队》反响特别好的话,我会去拍续集;但如果反响平平,不拍续集的话,我就去拍其他的电影了。有些片方已经发了邀请。”不过如今《银河护卫队》问鼎北美年度票房冠军的成绩打消了古恩的顾虑,而《银河护卫队2》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在今年圣迭戈漫展的时候凯文·费奇就宣布续集将在2017年7月28日上映,不出意外的话,古恩将继续担任影片的导演。

尽管“事不过三”的原因各有不同,但还是暴露了漫威电影导演创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偏离原著大幅改编能走多远?演员和导演的待遇是否能随着系列的推动而得到合理的提高?剧本的个人化选择是否能和片方的期许无缝对接?更加尖锐的问题在于,超级英雄电影的模式化运作是否也会限制导演的思想从而导致创作疲劳?

超级英雄组团 加剧创作捆绑

《复仇者联盟》的诞生让漫威独立的超级英雄电影受到更多牵制

自08年独立制作超级英雄电影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漫威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雷神的锤子出现在《钢铁侠2》的彩蛋里;洛基的权杖出现在“美队2”的彩蛋里。精心布置的“彩蛋”暗示着几位超级英雄即将在未来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走到一起。到2012年《复仇者联盟》、2014年《美国队长2》票房上的成功,可以看出漫威前两个阶段的电影计划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影响力。

而福斯出品的“X战警”系列一开始就是自成体系的故事。七部电影包括了正传、前传和外传却又能自圆其说。索尼哥伦比亚重启的“超凡蜘蛛侠系列”也让“险恶六人组”的装备出现在每一部的彩蛋里,为未来的“蜘蛛侠宇宙”做了铺垫。

DC在这方面动作显然比较慢。但在扎克·施耐德的重启之作《钢铁之躯》完成之后,《蝙蝠侠大战超人》也将通过加入蝙蝠侠与神奇女侠两位超级英雄来为“正义联盟”打先锋。

有趣的是,“超级英雄联盟”这个概念其实是DC首先提出来的。1961年,漫威老总古德曼和DC老总莱波维兹打高尔夫球时,莱波维兹提到DC公司刚刚推出了大受欢迎的“正义联盟”;受到启发的古德曼作出了一个将会永远改写漫画历史的决定:他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战队。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斯坦·李。斯坦·李原本就打算在退出漫画界之前写一部他心目中的作品。听了古德曼的要求,他想出了一个故事大纲,然后同画家杰克·科比一道,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英雄组合:神奇四侠(Fantastic Four)。正是这本漫画导致了濒临崩溃的漫威的复兴。1963年蚁人、黄蜂女、钢铁侠、绿巨人和雷神的组合开启了“复仇者联盟”

DC旗下的超级英雄们也即将开启群戏模式

漫威的漫画史给了漫威电影重要的启发。那就是“群戏模式”带来的效果远远大于每一位英雄简单相加的总和。漫画故事丰富的角色设定、复杂的人物性格和成熟的世界观奠定了电影改编雄厚的基础。因此,敲定了要拍的英雄以后,老老实实选择几个易于通过电影表现的热门反派轰轰烈烈地打一场肯定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么做几乎是稳赚不赔。但从创作的角度来看,电影导演在这种捆手捆脚的既定宇宙里确实难以发挥自身的能量。

尤其对埃德加·赖特这样个性鲜明,又对漫威漫画角色情有独钟的导演而言,既要兼顾原著又要服从漫威已经搭好的宇宙,还要发挥个人风格,确实有着不小的难度。

大咖导演不是免死金牌

超级英雄电影是不是一定要选择知名导演,才能保证超级英雄电影的口碑和票房?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事实上,漫威影业的成功之作并非全部来自知名大导演。在回应公众对佩顿·里奇的质疑时,费奇以《美国队长2》的两位导演安东尼·罗素和乔·罗素举例,他说,观众也许之前并不熟悉他们,但电影公映后就成了铁杆粉丝。

执导《美队2》的罗素兄弟此前拿得出手的作品只有美剧《废柴联盟》

的确,兄弟俩执导的《废柴联盟》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两人也曾有过执导大银幕电影的经验(2002年的犯罪喜剧《各显神通》),但是那会儿有谁会把他们和美国队长联系起来呢?

而《钢铁侠》前两部的导演乔恩·费儒更为人所知的身份竟然是三流喜剧演员。这位出身底层的演员在进入好莱坞之前当过车库清洗排气管的杂工、干过投资公司文员,因此奠定了他塑造小人物的生活基础。经过多年的历练,乔恩·费儒才成长为一个身兼编、导、演、制片的全能选手。可就算如此,在《钢铁侠》之前,乔恩·费儒执导的电影《勇敢者的游戏2》也曾遭遇票房滑铁卢。把钢铁侠这样一个著名的漫画角色搬上大银幕费儒本身并无信心,反倒是派拉蒙的鼎力支持最终促成了这次合作并取得了成功。

从以上两个例子不难看出,漫威对导演的选择并非毫无眼光。反倒是有些不知名的年轻导演因为搭上漫威这条船而晋身一线导演之列。

李安版的《绿巨人》是大咖执导超级英雄电影的失败典型

而选用大牌导演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例子也不是没有。环球影业和漫威合作的第一部《绿巨人》,选用了知名的华裔导演李安。这位亚洲史上唯一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台湾导演在当今世界影坛上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李安版本的“绿巨人”过于文艺和孤独,个人身份的认同,家庭阴影的纠缠使得文戏过多,打戏差强人意,138分钟的时长也让观众难以消受。2008年漫威影业独立出品的《无敌浩克》尽管在剧情上尚可与李安的版本接壤,然而导演路易斯·莱特里尔对视觉特效和动作场景的重视无疑是对李安风格的一次“拨乱反正”。

李安的例子表明,导演的创意和观众的期待之间确实会存在落差,也许精彩酷炫的视效和拳拳到肉的打斗和紧张激烈的剧情更符合漫威电影的设定。近几年的作品中,漫威电影的人物性格塑造不能不说没有提升,但是分寸的拿捏依旧是一个需要未来的漫威电影导演仔细思考的问题。

而福斯方面,2013年的《金刚狼2》也不算太成功。导演詹姆斯·曼高德尽管不及李安著名,但其执导的作品部部掷地有声。《移魂女郎》(1999)、《致命ID》(2003)、《与歌同行》(2005)、《决战犹马镇》(2007)都是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作品。但《金刚狼2》破碎的叙事、没有血肉的人物以及还停留在二战时代对日本的认识让影迷看后大呼后悔。

当然,知名导演执导筒也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比如乔斯·韦登和他的《复仇者联盟》。然而“复联”毕竟是漫威宇宙第二阶段的电影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况且乔斯·韦登本人就是漫威的狂热粉丝,对漫画原著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早年的作品《吸血鬼巴菲》、《天使》和《萤火虫》又培养了庞大牢固、专业和“GEEK”的科幻粉丝群;而乔斯·韦登极其旺盛的创作力和他与粉丝之间长期保持的良性沟通又足以保证影片完成的效率和效果……这么多原因加起来几乎没有理由不选他,所以不能以此个案就认定大导演一定能执导好漫威电影。

漫威如何选导演?

在超级英雄电影与各路导演这些“恩怨”背后,我们似乎也可以隐约看出影片选导的倪端:导演的名气和风格占据次席,而故事才是最重要的着眼点。漫改过程中,如何在保持电影宇宙整体构造的同时,吸收漫画各个篇章情节组成一道节奏凌厉、情节婉转的视听大餐,是这些老总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收益最大化也是拥有商业片属性的超级英雄电影的目标。算得一手好账的好莱坞电影公司为了压制成本,选择启用一些片酬略低的小咖导演操刀大制作的先例也比比皆是:《银河护卫队》的詹姆斯·古恩和新版《神奇四侠》的乔什·特兰克都是善于“花小钱办大事”的主。

漫威一方面遵循着这些超级英雄电影选导标准,一方面另辟蹊径,采用了一种和善走暗黑风的DC不同的选择方式。

1、流水线作品也需“量体裁衣”

尽管时常被吐槽“流水线作业”,但漫威电影在导演的选择上并非无章可循。导演的选择与故事的风格、人物的塑造大多有着相当的内在关联。

布莱恩·辛格执导的几部《X战警》都获得了成功

福斯方面,布莱恩·辛格执导的几部“X战警”系列的成功不能不说和导演本人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作为一部隐喻现实社会弱势和边缘人群体的作品,“X战警”体现了人性复杂又矛盾的一面。变种人群体与普通人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X教授与万磁王亦敌亦友的关系;金刚狼与琴·葛雷的相爱相杀……故事的戏剧点非常多,人物的性格也个个鲜活丰满,大有文章可做,然而要在原著这么庞大的世界观里选取和改编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电影里,需要导演超人的智慧和深刻的人性体验。而导演布莱恩·辛格犹太人和同性恋者的身份,正和影片的主题惺惺相惜。

马克·韦布的“超凡蜘蛛侠”系列虽然目前只拍了两部,但是其故事风格和山姆·雷米早先的三部曲大为不同。作为漫威的超级英雄里最“屌丝”的一位,“蜘蛛侠”彼得·帕克显然应该更亲民,更吸引年轻人。于是我们看到新版蜘蛛侠电影里大量的文戏——彼得·帕克对父母突然离去的阴影挥之不去;对格温·斯黛西的父亲如影随形的歉疚;他和女主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定位于彼得·帕克高中时代体现了导演的聪明——合理地交代了彼得·帕克的生活,忠于原著,又方便施展自己擅长的清新文艺风。而马克·韦布唯一的电影代表作《和莎莫的500天》正是一部文艺清新气质浓郁的作品。同时,早年拍摄MV的经历使得马克·韦布对画面的节奏和影片的音乐性有着独到的理解——Coldplay的浪漫英式摇滚被用来体现彼得敏感纤细的内心,而《超凡蜘蛛侠2》律动强烈的Dubstep电音元素更将“电光人”的酷炫诠释得活灵活现。

肯尼斯·布拉纳夫是诠释史诗与奇幻、拿捏古典与现代的老手

漫威影业出品的《雷神》系列的两位导演也和影片风格“血缘相亲”。首先“雷神”这一角色和其他几位英雄有着鲜明的不同:美国队长带着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鲜明美式英雄主义特色,浓浓的怀旧气息扑鼻而来;钢铁侠则是个“富二代”科学家,才华横溢又风流成性,是当代美国科技强国的典型代表;而同为科学家的“绿巨人”布鲁斯·班纳则在难以自控的“人格分裂”中挣扎,甚至带有一丝“反英雄”色彩。以上三位虽然各有千秋但都带着鲜明的美国人特征,故事里也都是从普通地球人脱胎换骨成为超级英雄。而雷神托尔则全然不同,凶悍的大锤、精致的盔甲、鲜红的战袍以及主演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强壮阳刚的气质都给这一形象赋予了浓厚的北欧神话色彩。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第一部的导演要请肯尼斯·布拉纳来担任——这位导演曾以《战神亨利五世》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并在成名之初将莎翁戏剧引入主流。而第二部的导演艾伦·泰勒则是热门美剧《冰与火之歌》第二季的导演。两位导演都是诠释史诗与奇幻、拿捏古典与现代的老手。

2、编剧技能很重要

对于漫画基础雄厚的改编电影而言,编剧意义重大。从连载了几十上百集的漫画作品挑出一小部分人物拍成电影本就有着不小的难度,而漫威漫画最火热的年代距今也过于久远,经典的漫画形象已经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并且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有些漫画英雄的形象已经伴随了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成长。在数字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如何完美复原经典又不让其显得过于老套,同时还要照顾好电影自身的完整与紧凑,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詹姆斯·古恩前两部作品都是包揽了导演和编剧的工作

有一种声音认为漫威电影的核心在于编剧,几部作品看下来并没有能让人记得住的导演,尤其是漫威影业出品的这几部。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实上,无论是漫威宇宙哪个系列的导演,几乎都有着一定的编剧功力,几部主要作品甚至是导演亲自参与到编剧工作中去。

乔斯·韦登自编自导的“复联”系列取得的成功自不必多说。在派拉蒙和漫威都不太满意的《钢铁侠2》之后,只有过一次导演经历的著名编剧沙恩·布莱克接棒《钢铁侠3》,编剧导演两手抓,结果居然意外地成功。此举甚至帮他赢得了新版《铁血战士》的执导权,除此之外手中的项目多得忙不过来。

新近上映的被认为是“最棒的电漫威影之一”的《银河护卫队》也正是由导演詹姆斯·古恩亲自重写的剧本。此外,闹得沸沸扬扬的“蚁人”风波的核心也是由于导演埃德加·赖特苦心经营的剧本被漫威请来的小咖干预、改得面目全非才导致双方分道扬镳。有趣的是,詹姆斯·古恩坦言自己也曾扮演过受命高层,修改别人剧本的角色。可见漫威电影中,剧本的核心地位确实不容小觑。

3、不玩深沉,年轻喜剧导演欢乐多

《银河护卫队》被认为是漫威最搞笑的一部电影,漫威的轻松风格与DC的深沉、索尼的文艺和福斯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问题完全不同,选择导演时的侧重点也不同

相比DC的暗黑风格之下,漫威系要轻松很多,不是嫡系的“X战警”有点深刻但还不算沉重;索尼哥伦比亚的“蜘蛛侠系列”主打清新文艺风;而漫威影业的“嫡系”却越来越偏爱喜剧风:《钢铁侠》前两部的乔恩·费儒、《美国队长2》的罗素兄弟、新作《银河护卫队》的导演詹姆·古恩、刚刚敲定执导《蚁人》的佩顿·里德,甚至原导演埃德加·赖特也是黑色喜剧专家。如此多的喜剧导演也奠定了漫威与DC大相径庭的志趣和口味:不搞道德包袱,不玩儿政治正确,简单的爱恨情仇,有限的人物复杂度,幽默诙谐的台词,无伤大雅的恶趣味……

轻松、好看成为漫威工作室电影的主要追求,这从他们选择导演的年龄层就可以看出来:罗素兄弟(安东尼·罗素生于1970,乔·罗素生于1971)、詹姆斯·古恩(1970)甚至埃德加·赖特(1974)都是“七零后”,相比其他几部的导演中多位“六零后”(甚至还有“五零后”),这些导演相对年轻,更有想象力,哪怕詹姆斯·古恩曾经是“金酸梅奖”最差导演和最差剧本得主,漫威还是相信这位“B级”导演更了解年轻人的口味。

《蚁人》导演佩顿·里德也是靠喜剧起家

在这种追求的指引下,我们也可以看到漫威影业出品的超级英雄电影并无多么深刻复杂的主题:几位英雄凑在一起不仅时常斗嘴犯贱,互相挤兑,就连其“复仇者”的名号也并没让我们看出到底是谁在向谁复仇;而《银河护卫队》里的几位菜鸟选手几乎成为“废柴联盟”的代名词——亲切简单的风格与浓重的“反英雄”色彩充满了解构的意味,造就了漫威工作室电影与众不同的欢脱宇宙,但也让漫威工作室的作品有沦为“爆米花电影”的嫌疑。

结语:

漫威目前的电影计划已经延伸到2028年。从《银河护卫队》的好评热映看来,一贯被批作风保守的漫威大胆启用喜剧导演确实为漫威宇宙增添了新的版图。乔斯·韦登的《复仇者联盟2》目前已经拍完,根据这位大师一贯的优良表现,我们推断这部肯定也差不到哪儿去;而作为第三阶段重头戏的《蚁人》和《奇异博士》前景还不甚明朗。我们只能期待未来的十几年里,一贯充满控制欲的漫威高层能够给导演和编剧们“松松绑”,让影迷们看到更鲜活有趣的电影,而不是不痛不痒的流水线产品。

时光网


-----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评论-----

分享文化产业见识!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微信平台!

咨询/交流,请加微信号:7759813

项目/投稿:dianyingchanye@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