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十年回首 再上新征程
文化产业评论:近10年来,国家共安排红色旅游专项建设资金超过100亿元,用于革命历史场馆建设和交通建设。目前,全国共创建3A级以上景区389家,其中5A级景区19个。截止到2013年底,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超过30多亿人次,年接待游客人数从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至2013年的7.86亿人次,年均增长率超过20%,已占到国内旅游人数的五分之一强。
红色旅游如何升级转型?
“过去纪念馆、博物馆来了领导要搞接待,改革开放后,这种接待尝试收费,上世纪90年代,红色旅游雏形开始显现,到2000年左右,红色这个名词由民间自发讲起来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迪辉在向记者介绍红色旅游时说,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红色旅游已经进入常态化。
截止到2013年底,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超过30多亿人次,年接待游客人数从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至2013年的7.86亿人次,年均增长率超过20%,已占到国内旅游人数的五分之一强。
肩负爱国主义教育重任
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2004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1921年-1949年革命历史为主。2011年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了《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二期规划”),将1840年以来170多年间的近代和现代中国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有选择地纳入红色旅游范围。2011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修订版)》,确定了249个经典景区。
近10年来,国家共安排红色旅游专项建设资金超过100亿元,用于革命历史场馆建设和交通建设。目前,全国共创建3A级以上景区389家,其中5A级景区19个。一期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各地结合实际,目前创新建设形成了85条,有的精品线路还成为旅游品牌线路,像湖南韶山-宁乡-湘潭三县的“红三角”、江西南昌-吉安-井冈山的“星火燎原”、西南的“广安-重庆-遵义-贵阳”精品线路、西北的“会宁-六盘山-华池-延安”红军线,韶山-广安-中山的“三大伟人故里行”等等。
因为红色旅游自推出就肩负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所以全国各地围绕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节假日和重要革命人物纪念日,尤其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建党85周年、建国6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红色旅游主题教育活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等充分利用红色旅游景区开展入党、入团、入队宣誓以及过党日、团日、队日等活动,缅怀先辈业绩,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随着红色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来源已由过去的单位组织为主,逐渐转变为单位组织和游客自主出游并重。据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70%是自费旅游;游客构成中60%是年轻人;84.6%的游客认为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效果很好。
拉动老区经济促就业
红色旅游是政治工程,也是经济工程。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革命老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江西井冈山记者了解到,以红色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2013年占GDP比重达51%,财政收入由2004年的1.0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6.52亿元。201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0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50.7元,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06倍、2.48倍。井冈山直接从事旅游接待、餐饮、服务的就业人员达4万人,占全山人口的25%。
贵州遵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肖立邦告诉记者,以娄山关景区红色旅游的发展为例,桐梓县娄山关乡村旅游收入由2004年的720万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1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1464元增加到2013年的8782元,增长了499.8%。
从全国来看,红色旅游带动直接就业人数91.2万人,间接就业人数371.1万人,大幅度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有效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可以说红色旅游10年的发展,得益于有关部门在规划公路、机场、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及车次、航班的安排等方面向革命老区倾斜。近十年来共建成红色旅游公路3418公里;先后完成百色、井冈山、淮安等多个重点红色旅游地区的机场新建、改扩建工程;革命老区建设铁路停靠站106个,专门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到革命老区的旅客列车。湖北省建立“大别山红色旅游交通示范区”,总投资10亿元、全长460公里、将使230万群众受益的黄冈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已开工建设,使革命老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红色旅游亟待转型升级
红色旅游二期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突破8亿人次,年均增长15%,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比例提高到四分之一;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累计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间接就业200万人。
虽然这一目标今年部分已经达到,但是,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红色旅游市场化程度依然很低,受政策冲击影响突出。以井冈山为例,凡是逢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节庆的年份,井冈山的门票收入都超过1亿元,否则门票收入就在1亿元以下。而且,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红色旅游均受到影响,此次走访的贵州习水县、遵义市,江西瑞金市、井冈山都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单位组织公款出游少了,景区大型会议少了。如何挖掘红色内涵使红色旅游持续壮大成为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井冈山管理局旅游管理处陈奇志主任认为,红色旅游作为特殊的新兴产业,既肩负着革命传统教育的使命,又秉承了现代旅游的属性,只有适应了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才会受到游客的喜爱和选择。
为此,在依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全国各级机关在井冈山设立的培训基地的基础上,井冈山管理局创造性地推出了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拓展培训基地,开展“走一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重温一次入党仪式,吃一顿红军套餐,看一场红色歌舞,学唱一首红军歌谣”等活动,吸引了各行业大批单位职工到井冈山参加红色培训,延长了游客在井冈山的逗留时间。
瑞金市旅游局长赖幼军告诉记者,瑞金是共和国的摇篮,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瑞金市正在筹措资金建立红军长征的主题公园,游客可以在公园里用1天的时间体验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历程。他表示,希望国家对具有发展潜力的红色旅游地区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对红色旅游扶持外,可以扩展到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等,这样由红色旅游向其他新的旅游业态发展,从而带动红色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目前,井冈山正在围绕红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确定了“旅游资源由分散开发向整体开发推进,旅游消费由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观光并重,旅游收入由门票为主向综合收入转型升级”的目标。
各地的创新探索无疑为今后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业内人士认为,要想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就要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产业化发展。
姬薇
工人日报
红色旅游:十年再回首 再上新征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2004年红色旅游概念被正式提出、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红办”)挂牌成立,红色旅游已走过了10年征程。背负着教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红色旅游,其出身的“血统”注定了它无法像其他旅游产品那样发展,但红色旅游也不能与旅游业发展趋势绝缘。
日前,记者通过走访湖南、湖北的红色旅游重镇,实地考察20多个各类红色旅游景点,并采访红办相关负责人以及地方红色旅游主管官员,力图展现红色旅游10年来的快乐和苦恼,并尝试为下一个10年点亮一盏灯。
十年两规划红色旅游投资大、市场旺
红办常务副主任罗迪辉介绍,从2004年12月《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即“一期规划纲要”)出台,到2011年5月《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即“二期规划纲要”)发布,共有249个景区先后入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10年来,红色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罗迪辉表示,一期规划纲要中,红色旅游的界定年代大致划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二期规划纲要中,这一范围被大幅扩展到1840年至今,并分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大板块。
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第12次会议提出,要做好红色旅游10年回顾总结工作。为此,11月至12月,红办开展了以“感悟民族精神、追寻红色记忆”为主题的媒体采风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3条线路,分赴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山西、陕西6个红色旅游大省,实地了解红色旅游10年的成果、经验和不足。
罗迪辉表示,10年来,中央财政投资近百亿元,帮助和扶持红色旅游发展。在政策支持下,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得到拓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全国红色旅游10年成就数据尚未公布,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拥有1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湖北省黄冈市,10年来共接待红色旅游游客4200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290亿元。从投资上看,黄冈市10年来红色旅游累计投资33亿元,其中国家和省投资15.8亿元,地方财政投资13亿元,社会、民营投资4.2亿元。
湖南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也是红色旅游的发祥地之一。湖南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4年至2013年,湖南省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1260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0%以上。
精细化开发红色旅游走向融合发展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国内红色旅游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纪念馆、故居、烈士陵园、纪念园等红色场馆为核心、红绿结合的红色旅游产品,如湖南的韶山毛泽东故居及纪念馆景区、宁乡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及纪念馆景区、湘潭县乌石彭德怀故居及纪念馆景区组成的“伟人故里红三角”,湖北的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七里坪长胜街、李先念故居等;另一类则是依靠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红色旅游产品,如湖南的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湖北的红安红色文化影视城集群。
在采访中,多位红色旅游主管官员向记者坦言,在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的旅游业发展大气候下,红色旅游的受众群体正在逐渐缩小,讲解枯燥、产品单一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缺乏红色记忆的‘80后’‘90后’等年轻群体,对红色文化缺乏认同感,也是红色旅游发展的难题之一。”
对此,罗迪辉表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首先要接地气。国家二级博物馆彭德怀纪念馆通过精心布置陈列,很好地诠释了生动讲述红色文化的要义。据悉,该馆以主题展览为主线,通过一个个接地气的生动故事,形象展现了“谁能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风采,展馆设计、展示方式、文案撰写等均可圈可点。
“红色旅游发展,最关键的是要融合。”罗迪辉强调,一方面要加强红色旅游区域融合,实现区域内各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动,另一方面要注重产品的融合,比如将红色旅游与周边绿色、山水、乡村旅游融合起来,让游客在欣赏好山好水的同时探寻红色足迹,在游玩中接受教育,寓教于游。
红办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也契合了这一主题:从扩大规模、增加数量转为丰富红色旅游的精神内涵,创新红色旅游的发展方式,与生态建设等融合发展。
在融合发展方面,今年6月,国家旅游局批准了湖南省湘潭(韶山)创建全国第一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湖南省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科员黄得意表示,示范区将以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着力促进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业态融合。
湘潭市旅游局副局长尚军辉介绍,这一示范区将充分发挥韶山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建设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将着重引导和鼓励红色旅游消费的多元化,鼓励新型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促进旅游产业的融合和升级。
深挖文化内涵多媒体、全方位感悟经典
彭德怀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刘晓年告诉记者,在做好传统产品的同时,纪念馆还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出“六个一”文化工程,其中的重头戏就是一部以彭德怀元帅为主题的电视剧。“该剧已确定由彭德怀纪念馆、解放军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联合发起拍摄,计划拍摄40集,预计总费用6000万元,目前投资意向已达1.2亿元,发行前景良好。”
影视文化,已成为许多红色旅游胜地融合发展的共同选择。黄冈市红安县旅游局局长夏红胜介绍,近日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铁血红安》,昭示了红安“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辉煌。目前,红安计划将影视文化产业作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引爆点,以“带着剧本来、拿着拷贝走”为目标,引进东方国际影视文化创意城、红安中国将军文化影视城,努力将红安打造成全国知名的革命题材影视基地;同时,还引进湖北知音传媒集团建设知音生态文化园,通过促进红色旅游与影视文化、动漫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全方位塑造“中国将军第一县”的旅游品牌。
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中,实景演出已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产品,在红色旅游市场也不例外。
4月15日晚,在距离韶山毛泽东故居两公里外的一个狭长的山谷里,投资近6亿元打造的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首演。到12月11日休演,该剧目全年演出近220场,接待观众20多万人次,全年演出收入近2000万元。对于一部新创排的旅游演出来说,这样的数据十分惊艳。
2012年,湘潭广电集团和北京中科招商集团、湘潭城乡建设集团3家决定共同出资建设韶山润泽东方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泽东方”),排演《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参与该剧筹备到演出的艺术团团长、润泽东方总经理助理喻楷迪告诉记者,这台剧目由实景演出《长恨歌》总导演李捍忠团队执导,首度使用中国版图舞台设计,通过3D、全息投影等技术,再现了毛泽东走出韶山、走出湖南、走上民族救亡道路的一生。
作为该剧从无到有的灵魂人物,润泽东方总经理熊兴保表示,演出不仅受到市场欢迎、政府支持,还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湘潭市政府连续3年给予该项目每年100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的扶持。政府资本、银行信贷资本、投资资本3方共同投资,实现文化艺术、现代科技与红色旅游资源的融合,才最终打造出这台文化旅游演出。
“此前,韶山年游客接待量已达到800万人次。然而,游客平均滞留韶山时间不足半天,人均消费不足150元,在韶山过夜的游客更是不足总数的10%。到故居、毛泽东广场照张相就上车走了的现象十分突出。”尚军辉表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开演后,过境游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该演出更成为韶山乃至湖南旅游的新名片和红色旅游融合的代表性产品。
鲁娜
中国文化报
-----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评论-----
分享文化产业见识!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微信平台!
咨询/交流,请加微信号:775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