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文艺在转型融合中创新发展

文化产业评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那么,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下,文艺如何+互联网,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监事会主席庹祖海的这篇文章值得一读。

为适应社会网络化数字化的大趋势,我们需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的融合发展。

网络文艺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网络文艺的范围非常广泛,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在网络上生产、存储、传播和欣赏几乎所有传统的文艺样式和作品,如文学、音乐、动漫、影视等,而且还创造出了依托网络空间存在的全新的文艺样式,如网络游戏等。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艺以其海量的作品、经济便捷的使用、新颖的视听感受和开放互动,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重塑了文艺的版图,并开始改变文艺发展的方式和方向。

首先,从网民数量及其网络使用行为来看,网络已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人文艺欣赏和消费的主要形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小时。在网民的上网消费中,网络文艺消费则是重点内容,从2014年百度十大搜索热词排行榜来看,有4部网络小说排名靠前,与人们常用的淘宝、QQ、微信等社交和购物平台同列。有报告显示,网络音乐使用率为77.2%,使用人数达4.87亿;网络视频使用率为69.4%,人数达4.39亿;网络游戏使用率为58.2%,人数为3.68亿;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5.8%,人数为2.89亿。目前大部分高票房电影影院观影人次一般为1000-2000万之间,但同样的电影在网络上的点击普遍超过5000万以上。2013年网络剧《万万没想到》累计播放量则达2亿人次。网易云阅读发布报告显示,当前移动阅读的用户规模已达到2.42亿,2014年这2亿多用户电子书总阅读量已经超过14亿册,高出中国人阅读平均数。

其次,从网络文艺生产者的数量和结构来看,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文艺生产的主要阵地。传统文艺的作者往往是少数文化水平较高的文艺群体,作品经过出版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权威渠道的把关才能传播。而网络则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除了各类商业资本致力于网络文艺作品的生产和传播外,网络也给了每个网民以平等发表自己作品的机会,可以说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出版社、电视台和舞台。网络文艺的生产者在数量上变得不可估量,仅注册签约的网络文学作者就达250多万,还有大量个人网页、数亿博客与微信,他们的出现在结构上打破了传统的精英为主的模式,广大的草根网民能够轻而易举的发挥个体的智慧和才能,一展风采甚至成为明星。

第三,从网络文艺的作品形态和数量来看,网络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由于宽带网络、云存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的传播力越来越突破了限制。仅百度索引的网页信息就相当于60,000多个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量。海量的消费者、海量的创作者必然带来海量的作品。如文学网站的日更新达1.5亿字,音乐网站的曲库有上千万首曲目,视频网站爱奇艺全站目前约有视频160余万条,涵盖20个频道,音乐内容约8万余条,游戏视频4万余条。一款APP“内涵段子”目前所有作品约130万篇,其中短文章类作品50万篇,图片类作品80万篇。

第四,网络文艺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十多年来国家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范围全面涵盖了网络文化的各领域,内容包括了从事经营活动主体准入、内容管理、市场秩序等各方面,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执法机构以及行业协会,较好的维护了网络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在管理比较滞后的网络文学领域,2014年国家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一批充斥色情淫秽内容的网站被关闭或整顿,之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有扶持有要求,细化了网络文学的制度规范。

第五,网上网下融合发展已成为大趋势。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交叉融合在文艺领域十分抢眼。各种媒介的界限被打破,一个内容多种载体,现场演唱会也可以同时在网络付费观看,电影和动漫可以开发成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可以改编成影视剧、舞台剧和出版图书,还可以打造主题乐园。当前网络小说更是成为影视剧、游戏、舞台剧创意的重要来源,版权交易费用不断上涨。2014年《人民文学》开发了“醒客”阅读APP并首次推出了网络文学作品专号,一些文学网站对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文联组织提出建设网上文联的口号。截至2014年底,共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90部计划拍成电视剧,24部拍成电影。如由同名网络小说改编、在江苏卫视和优酷热播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收视率高同时网络点播量也刷新纪录,单日网络播放量达到2.82亿。以网络企业为主体的并购十分活跃,腾讯百度阿里等公司大举投资传统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型电影公司、电视台、出版社和演出公司。即使消费传统文艺,如买纸质书看演出看电影,现在也多是在网络获知信息、支付甚至订座,然后在网上发表评论。一句话,网络无处不在成了事物的基本特征,而这也意味着在不远的未来,所谓网上网下的区分将失去意义,因为一切都将离不开网络。

正确认识网络文艺的特点与问题

网络文艺发展时间不长,但与传统文艺相比已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下面从受众感受、市场意识、价值取向几个方面对网络文艺和传统文艺进行比较分析。

(一)技术创新与受众感受

网络带给受众的新感受有两个最突出,一是超越以往媒体的视听享受,网络有着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手段,与传统载体相比,它突破了媒介容量的有限性、时空限制以及传播的单向性,极大地丰富了文艺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大大增强了文艺带给读者或观众的视听感受和吸引力,使审美活动更多成为视觉文化。二是参与互动,网络不仅使创作生产传播与欣赏一体化、及时化、互动化,也使得无数欣赏者之间发生互动,使文艺活动社交化,并且还把单纯的欣赏者变成了创作的参与者和内容的提供者,在网络游戏中没有玩家的参与游戏就不能进行。网民通过跟帖、“弹幕”、微博等方式“吐槽”表达感受评论作品;另一方面以付费方式对作品进行市场评价,如在网上看小说,读者可以免费阅读部分章节,继续阅读则按照用户等级不同收费,并以网络货币支付,“粉丝”还可以通过“打赏”犒劳作者,作者根据读者反馈和意见进行大数据分析,获取素材与灵感,调整创作思路以达到市场认可。这都是传统媒体缺失或无法比拟的。

(二)资本力量与市场意识

我国网络文艺的主体从一开始就是民营企业,从投资到经营管理市场化程度高,上市公司还建立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国家实行宽松的政策,在资金特别是风险投资的推动下,新技术和优秀人才高效结合,使企业及其员工充满创业创新活力,网络文艺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数十家以网络文艺为主要业态或收入的网络公司在国内外上市。2013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819亿元,网络音乐市场规模为74亿元,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46.3亿元,网络视听产业总产值378.4亿元。网络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表演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把关机制与价值倾向

网络空间的开放性给文艺发展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多元化的平台,这种多元化冲击着传统格局下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在网络文艺领域,产品的数量、产业规模和产品的质量以及生命力往往不成正比。当前网络文艺在总体上呈现出娱乐化、平面化、低俗化的倾向。在各类网络应用中,除了信息搜索和沟通外,娱乐是网民最喜欢的文化消费。2013年全国消费者购买图书报刊等出版物支出(757.6亿元)还比不上花在网络游戏上的钱多(819亿元)。一些宣传错误价值观念的文艺作品广泛传播,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文化盛行,机械化生产和快餐式消费满足着也麻木着民众的审美味蕾。网络上流行的恶搞文化、屌丝文化、酷文化等各类青年亚文化消解着主流文化的正当性,这种情绪化倾向在价值观念上有着虚无、偏激甚至颓废的特征。网络空间中的色情、暴力、低俗文化比传统媒体更加难以防范,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及其对社会的道德认知等都带来恶劣的影响。在商业利益追求主导的市场中,传统经典文艺作品在网络空间被边缘化。多样化的渠道、海量的作品、迅捷的传播速度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挑战。数量众多的网民,企业可以通过网站、贴吧、论坛、个人主页、微博、微信朋友圈、QQ群、APP等各种渠道上传海量的作品,让政府管理部门传统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无能为力。究其原因,由于发展时间短,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一方面是网络的释放功能大开,人人都有麦克风,网民素质千差万别,但把关责任虚置;另一方面是传统主流队伍在网络上缺位不发声,有时甚至出现一边倒的情形。但根本原因还是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力。

加强网络文艺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互联网技术革命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场生产力革命,使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我们只能适应和利用,文艺也不例外。按照中央确立的“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互联网方针,结合文艺发展实际,网络文艺建设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出发,以建设的姿态打造网络文艺阵地。

人民在哪里,文艺创作就应当在哪里;人民的需求在哪里,文艺服务就应当跟进到哪里。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影响多数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的主要文艺阵地,表明人民在网络,文艺的未来在网络。有实力才有影响力,没有建设就无从发挥影响力。前几年微博兴起时,个人微博红火,主流媒体缺位,导致生态失衡内容失控,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个舆论场各说各话。经过几年大力建设和整顿,主流媒体和政务微博大举入住,打通了两个舆论场,现在已成为新兴媒体中最主要的信息源,起到重要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传统文艺领域有着丰富优秀的人才资源,但不少人对网络文艺重视不够,存在看不上或者看不懂的心理,这需要传统文艺工作者放下身段,还需要学习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更重要的是培育提高网络文艺队伍的素质与水平,这关系到网络文艺的未来。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将网络文艺阵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基本文艺方针的举措,将其提高到主流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设的高度上来,策划和推出重点网络文艺工程和品牌文艺活动,加强和各类亚文化的对话,用传统文艺深邃的人文和美学思想以及精湛的艺术表现来引导提升网络文艺,使主流文化通过主流渠道传递给主流人群,提高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在网络领域的影响力。

(二)以融合为路径,在取长补短中创新发展文艺新形态。

文艺创作生产传播高度依赖于技术手段,近代以来印刷和电子技术的出现,对文学、电影和电视剧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正对印刷与电子技术带来颠覆性更替。如何趋利避害创新发展,这是包括文艺在内整个媒体内容行业面临的重大转折。2014年中央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媒体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正确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创新发展、坚持一体化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从另一方面来说,无论新老媒体,相互排斥都是行不通的,都需要在相互借鉴和交融中进步,但融合的方向和主导力量是网络。在政策推动下,一批新型综合现代传媒集团正在崛起,成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三)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商业网站的引领和管理。

在网络文艺的蓬勃发展中,以商业网站为代表的市场力量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但是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网络文艺产业的氛围一直比较浮躁,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产品内容良莠不齐、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甚至一些商家利用低俗内容和炒作方式来吸引网民,网络文艺有些细分产业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对于这种状况,需要健全文化产业链和相关配套体系,鼓励商业网站进行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借鉴传统文艺单位严格的内部审核等把关人制度,建立网络企业自我把关机制。支持传统文艺单位与网络企业以混合所有制等形式结盟转型,使商业网站资金、人才与市场优势和传统文艺单位的资源优势、品质追求和社会担当相结合。

(四)大力培育网上文艺批评队伍,打造良性互动的网络文艺生态。

文艺批评是引导文艺创作多出精品、提高文化和审美内涵、引领文艺风尚的重要力量。以往文艺界和批评界对网络文艺关注较少,或者对于网络文艺现象难以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缺少严肃的网络文艺研究和批评成果,少量的研究成果也往往发表于传统媒体,在网络上没有影响力。一些商家为了利益没有底线地进行宣传炒作,加上网民的评论数量巨大泥沙俱下,使网络文艺舆论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对此,必须以中青年为主,培养一支忠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很好的掌握网络话语权的文艺批评队伍和意见领袖,不是站在岸上指点江山,而是投身中流激扬文字,广泛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入开展网络文艺理论研究,广泛进行网络文艺评论,赢得网络文艺创作和消费者的认同,打造良性互动的网络文艺舆论生态。

(五)完善网络文艺法律法规,规范网络文艺市场秩序。

虽然网络文艺的法规制度已经有了基本框架,但依然不能适应网络文艺的独特性和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并细化落实。网络文艺具有内容海量、易变易藏等特点,传统文艺管理的方法,如政府为主事前为主和手工操作,在网络上显得事倍功半甚至无能为力。对网络空间的管理需要开放性思维,依靠技术管控,依靠网民自律和社会监督。2013年文化部出台《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内容自审管理办法》,要求网络文化经营单位设立专门的内容管理部门,配备审核工作人员,明确内容审核工作职责、标准、流程及责任追究办法,对拟提供的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内容进行事先审核。文化部门则搭建技术平台,提供培训教材,培训审查人员,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和处罚。

(六)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拓展网络文艺发展新空间。

数字化网络化是整体推进过程,也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它由政府主导,多方提供服务,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与文化市场提供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相互补充。最近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开发特色数字文化产品。这些措施可以免费或者低廉的价格便捷的方式给公民提供健康优质的文化服务,从而为网络文艺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动力和广阔空间。

庹祖海、刘胜枝

中国作家网


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评论

分享文化产业见识

研究·咨询·服务

交流,请加微信号:7759813

投稿:dianyingchanye@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