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一带一路战略与海南旅游特区发展
文化产业评论:本文是魏小安3月28日在海南大讲堂的演讲文字,从一带一路的战略角度深度分析和评价了海南旅游,对旅游及海南旅游的分析观点鲜明,深入透彻,值得一读,不过文章很长哦:)
魏小安,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历任国家旅游局旅行社饭店管理司司长、政策法规司司长、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主导行业系列关键政策法规出台。旅游业官产学研四界专家学者,影响行业三十年。
主要内容提要
魏小安表示,海南的旅游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来探索,互联网是目标,是发展的根本。在面对“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所产生的竞争矛盾,要做好“一带一路”的分工与合作。他认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海南旅游发展更要关注南海旅游,魏小安以自身的旅游经历分析认为,南海旅游最好的方式便是远洋式,他表示,南海旅游的亮点不在于游览岛屿,而是一次远洋经历,魏小安将国外已有的远洋旅游经验融入当天演讲。紧靠“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和旅游特区建设,魏小安认为,海南的旅游优势就在区位、资源、政策。同时他认为,海南要以环境为重,而在政策上,不是跟国家要政策,而是要懂用政策。
最后魏小安就海南度假酒店、区域重点、配套发展、生态旅游以及发展保障提出多个意见,其中他分析了海南中、东、西部区域发展特点表示,东海岸的发展已经饱和,今后应该把重点放在西海岸、儋州、昌江和北部湾。
我今天讲的是一个全新的题目,“一带一路战略与海南旅游特区发展”。今天上午博鳌论坛开幕,两个热点,一个是一带一路,一个是亚投行,现在的中国已经变成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这两天博鳌变成一个焦点地区,在这个时候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应该说非常有意义。这个题目是海南省委罗书记出的,希望专家谈谈看法,因为题目很新,也不可能有很成熟的看法,所以我先谈一谈,之后留点时间大家讨论。
导言:一带一路战略
说起来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国家战略,但是实际上迅速演变为一个世界热点,从中国的国家战略变成一个亚洲的导向战略,现在变成一个影响世界的战略,这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一种体现。
一带一路涵盖了44亿人口,GDP规模达到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所以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中国的事情了。
而且,一带一路战略互联互通是目标,共同发展是根本,这体现了五千年中国文明培育出来的一种战略思维,我们不是为了剥夺别人,更不是为了侵占别人,追求的是天下大同。
费孝通先生有一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实际上一带一路战略体现的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明的思维导向。
本届博鳌论坛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这个话让我很有感触,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世界五大洲,实际上多年以来,亚洲一直是处于中下水平,欧洲趾高气扬,美国称霸世界,日本人在一百年以前就提过亚洲主义,说我们亚洲人不能老受欺负,亚洲人要团结起来。
抗战的时候,日本侵入中国,提大东亚共荣圈,当时是一种迷惑,是一种统治手段,但基础是亚洲主义,实际上我觉得现在一带一路战略体现的也是这个东西,所以不能只从中国一国的角度出发。
有的人谈这是我们为了输出我们的资金,为了输出过剩产能,所以才提一带一路战略,这样的理解把这个战略贬低了,我们在世界的大局之下来研究中国的发展,从中国出发来拉动世界的大局,这个战略叫做大国之举,只有大国可以做,小日本多年想当亚洲领袖,但是它毕竟是一个岛国心态,这个事我们中国做就可以做起来。
其次是大国之局,是我们培育一个新的发展格局。
我们多年总在说自力更生,现在不同了,原来还说封锁,资本主义封锁我们几年我们就发展起来了。现在全球一体化,谁都离不开谁,基辛格这两天就有一句话,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塑造世界格局,这是经验之谈,也确实如此,而且这就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气度。
世界经济是霸权经济,世界政治是丛林政治,一直到今天这个格局并没有改变。谁的胳膊腕粗就听谁的,谁就是老大,这是多年以来欧洲国家尤其是这些霸权主义形成的统治性的思路,但是现在我们在改变。
比如这几天有个说法,俄罗斯在挑战美国的军事霸权,中国在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对这个说法我不太赞成,我觉得中国不是挑战,是在提出一种新的世界治理方式,而且不是现在的治理方式,是未来的治理方式,就是互联互通,共同发展,这种治理方式体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
多年以来,中国在世界格局里,一开始我们是边缘的,比如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叫做地理大国,人口大国,经济小国,中国怎么发展与世界无干,世界感受不到你的影响,之后我们变成了参与者。
现在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我们变成了引领者和塑造者,我们在引领世界的发展,在塑造世界新的格局,所以对这个战略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怎么估计也不过分。
江泽民时代曾经提了一个走出去战略,实际上那个时候只是探索,只是一个说法,这么多年中国走出去实际上多数项目都是失败的,成功的项目很少,包括我们旅游也有一些走出去的项目,实际上成功的也不多。现在不同了,一带一路战略是开拓,不只是探索,在这个格局之下,海南首当其冲。
一、关于旅游特区
首先是名称怎么叫,叫海南旅游特区好像不太准确,应该叫“海南:中国旅游特区”,因为“特”一定有参照性,比起别人的特还称不上特。第二个区,得是区域性的,一定是在中国的背景之下,所以我觉得完整的表述,应该叫做“海南:中国旅游特区”,简称旅游特区,或者叫中国旅游特区,但是说的比较完整一点,意义可以把握准确。
1、新时期,新目标
(1)海南发展三个阶段
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海南的过程:
1988年建省,确立行政地位,构建发展模式。同年建立经济特区,最大的经济特区,形成政策聚集,形成资金聚集。1988年十万人才下海南,多少资金聚过来,大家很习惯的用深圳这四个特区的模式来看海南。
2000年提出国际旅游岛,这是反复探索之后的新战略,形成共识,2007年明确战略,2009年文件下发,国发31号文件,形成态势,这是第二步。
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海南起起落落,曲曲折折,客观评价走了很多弯路。
这些年我基本上年年到海南,最多的一年九次来海南,从宏观总体发展战略的研究,一直到某些具体项目的探讨,真是看着起起落落,用一句老话来说叫“热来热的蒸笼上卧,冷来冷的冰凌上坐”,大家都是经历者。
但是为什么总是产生大起大落的现象呢?可以说有宏观因素的影响,但是根本上来说还是海南自身的原因,就是不成熟,尤其是在旅游方面的发展,始终在摸索。
90年代初到海南,都是环岛五日游,后来高速公路修通了,就变成三日游。有一次我就说,海南现在七八百个旅行社,什么时候这七八百个旅行社变成七八十个了,海南的旅游转型就算转过来了。
二十年以前,我有一个基本判断,海南旅游以观光为主体,将来要过渡到观光加度假,再进一步要过渡到度假加观光,度假为主,观光为辅,现在基本上是这么一个格局了。
2015年提出旅游特区,是国际旅游岛的升级版,总体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精品旅游目的地,这是一篇大文章。
这是三个历史阶段,1988年、2000年到2015年,这三个历史阶段接力进行,也应该说这是三个战略篇章,格局越来越大。所以中央提出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那就需要海南做基层创新,谋求一个能动的落实。
我们不能只是跟着中央说话,必须得有一个充满主动能动性的落实。这样就需要研究世界一流的精品旅游目的地。
(2)世界一流的精品旅游目的地
第一,世界。
首先是世界级,这是对水平的要求,就是要达到世界级的水平。第二是世界性,这是市场的要求,但是很遗憾,这一点并没有达到,应该说这么多年了,在这一点上始终不够,甚至还有萎缩的状态。什么原因?竞争。
不是我们不努力,人家也很努力,某些方面人家就能比我们强。第三是世界中心,世界中心是品牌的要求,海南现在连区域中心都没有达到。
所以很自然,下一步目标要变成亚洲区域的中心,或者说直接目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发展中心,第二个目标是亚洲中心,第三个目标是世界中心,世界中心就要求我们有世界性的品牌。
第二,一流。
什么叫一流?市场聚集、项目聚集、产业聚集、发展聚集、品牌聚集、享受聚集,这些聚集都过来了,就达到一流了。
第三,精品。
精品不等于奢华,精品的要求是舒适、便利、人文、特色、精致,这是对精品的要求。严格的说,从精品的要求来看,海南差距太大。
中国旅游现在做的比较精致的浙江、上海、江苏,尤其是有一些项目,有一些酒店,堪称精品,但是海南不多,不能说没有,但是不多。
总体的海南旅游服务包括旅游产品的品质比较粗糙,这和热带地区有关系,热带地区的人天然就懒,非得逼着他们精致的干活,不行,难受。
另外热带地区日子好过,饿了,树上摘点果子吃一吃,想睡觉了搭个棚子就可以睡,不需要那么高的要求,这是地理环境决定的,可是从旅游的角度来说,达不到精品,就没有真正的吸引力。
第四,目的地。
和目的地相对应的是过境地和集散地,过境地、集散地、目的地,这是相并列的三个概念。
比如海口,90年代的时候海口还算个目的地,现在海口只是过境地和集散地了,所以研究海口旅游的发展,根本上绕不开这个问题,就是得有一些能抓得住人的产品才可以。
云南的昆明也是如此,90年代的时候昆明是云南最主要的目的地,现在到了昆明出机场找个酒店住下来,在旁边吃一顿饭,第二天早上坐上飞机到其他地方,就完全是一个过境地,所以昆明现在也很难受。
海南客观来说就是个目的地,所谓目的地的概念,就是到这就结束了,比如可以此行先去广东,然后到海南,从海南就回家了,这叫终极目的地,或者就直接到海南,在这玩几天,然后就回家了。
我们的位势,我们的资源,我们方方面面决定了本身就是一个终极目的地,这个终极的目的地对海南的意义很大。比如我这一次行程安排三个城市,前两个城市绝不会买东西,因为一路提着太累了,太麻烦了,到最后一个城市买东西,买完了回家了,这是很自然的。
这样的话,海南就不能局限于点,要由点形成线,由线形成面,由面形成域,要形成一个境,这个境是一个大的地理区域,我们要形成一个大境界,最后是形成一个网,不仅是互联网,而且是一个生活的网。到这里来大家感觉提升了一个档次,上了一个台阶,达到了一个境界。
2、挑战与优势
(1)挑战。
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之下,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激烈竞争的格局开始产生。
一方面是国内竞争,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在打这张牌,都在研究新机遇,新发展。
比如说现在到西北五省,包括中部地区,也要搭这班车,到了沿海,从山东到江浙,到福建,到广东、广西,一直到海南,都在唱海上丝绸之路,都在研究新机遇新发展,今年估计一带一路战略的论坛得参加十几个,今天算是第一个。
那些经济强省如果要发力,不是小力,海南在这种竞争态势面前,如何处理?不能只看一个博鳌论坛,这几天是热点、焦点、亮点,博鳌论坛结束之后呢?那个时候看谁真有实力,谁真抓实干。
一方面是国际,有关国家都想搭便车,借势发展。
尤其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改变世界金融格局,挑战美国金融霸权,美国不会善罢甘休。这个事的发展速度超出了美国的预期,美国原来以为就是中国一头热,绑几个穷兄弟干一下,没想到一个月之内,形势发展的这么迅猛,美国都没有来得及反应。
按理来说美国是战略思维最强的国家,美国研究任何问题绝不是从国内出发,一定是世界,它的世界视角我们现在比不了,所以我们现在密切关注美国会有反弹。
在国际、国内两种态势之下,我们需要研究什么?一带一路的分工与合作,这是必然提出的问题。首先是从国际分工来说,我们如何认识海南在中间的作用,其次是国内分工,分工的基础是优势的认识和发挥。
(2)优势。
讲经济体量我们比不了沿海那些省份,真正讲竞争能力我们也比不了,那我们的优势何在呢?
第一,区位。
海南的优势第一是区位,客观来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无论是从古代还是到现代,这都是一个客观态势,反正只要从南海走,就绕不过海南,南海是中国的战略中心所在,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所在。
比如江苏说海上丝绸之路从江苏出发,南京说郑和的宝船是在南京建造的,福建又说七次下西洋有五次都在福建的长乐停靠了三个月,等着海上的风过了。
各地都各有各的说法,附会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种种说法当然可以,但是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怎么干,所以这个区位的优势是任何一个地方替代不了的。
第二,环境。
生态环境优良,海洋环境广阔。
第三,资源。
海南资源叫做休闲度假资源一流,自然资源丰富,气候资源独特。至于说有点铁矿,甚至还有点金矿,那都不算什么,有一次一个老板说海南有金矿,想采金,我说你别干那个事,你知道采金对环境污染多厉害吗?采了点金子,毁了几片山,这是毁海南,我不赞成海南的金子要采。
全国都一样,那些产金大县,都是山河破碎,满目疮痍,而且黄金的污染和其他的污染不同,黄金现在是氰化金的工艺,流出来的毒水只要污染这条沟,一千年都恢复不过来,海南怎么能采金呢?我们不缺这点金子,但是这几个资源是最重要的。
第四,基础设施。
海南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交通便捷,而且立体化,不光是两个大机场,有的支线机场也在酝酿,广东、海南的海上通道也开了,再加上东部西部的高速公路和铁路都通了,这都是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第五,政策。
多年聚集了很多政策,但是有待发挥。我始终有一个感觉,海南再要政策,道理不充分。
2009年讨论国际旅游岛的时候我就谈过这个观点,在北京的时候也谈过这个观点,现在的关键不是要政策,而是用政策,我们动不动就说要政策,政策用的不充分,还怎么要?实际上用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落到海南自身的决策权。
比如说放航权,海南第四、第五航权都开放了,但是每开一条航线,每开一个航班,具体操作还得到北京,还得让国家民航局来批,这种开放就等于没开放,就只是概念性的开放,没有实质性的开放。
这些由海南自己来决定,这个事才对,这种政策才能够立竿见影,但是我们只是满足于有一个概念,有一个名义。
我在国家机关里工作了二十年,我深知中央国家机关运作的特点,权力把的死死的,都要以国家利益的名义出现,实际上追的是各部门的利益,部门利益最后就是落实到几个人的利益,权力不是轻易能放的,所以与其要这种虚头八脑的政策,不如要一些实实在在的操作,要能把程序要下来了,这事就算真正要下来了,但是毕竟这些都存在,也有落实。
(3)弱势。
第一,陆地面积小,一共三万三千平方公里。
第二,产品的同质化强,到海南第一次来如此,第十次来也如此,这些年逐步丰富了一些,但是总体而言产品的同质化很强。
第三,开发不均衡。现在有这么三个弱势,实际上优势、弱势都是比较的结果,而且我所说的优势、弱势都是国内的比较,不涉及国际的比较,如果涉及国际的比较参照,我们要有一些新的看法。
3、发展目标
罗书记的讲话中提到,让海南成为世人青睐的休闲天堂、人居天堂、购物天堂、美食天堂、医疗天堂、养生天堂、娱乐天堂、特色文化天堂。
成为享受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态福地,享受温馨周到人性化服务的人间天堂,成为游客放松身心的忘忧岛,健康岛。这话说的很好,严格的说,这八个天堂,都要一个一个的研究,要落实到项目上,到形成项目的聚集,构建出产业的优势。
第一,休闲天堂。
就需要大把的休闲项目,需要城市的休闲化,现在海口的休闲化不足,三亚这个城市休闲化也不足,在这样的城市里,觉得休闲空间小,不从容。
第二,人居天堂。
就涉及到海南的房地产业,按我的看法,海南的房地产现在已经开发过度了,现在需要的不是数量,需要的是品质,需要的是新型的运营模式。
第三,购物天堂。
三亚的免税购物中心实际上已经体现出购物天堂的优势,当然光靠那一个不足,这个免税购物中心从实际经营来说超出了预想,他们原来认为第一年是要亏损的,结果从开业就挣钱,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想,这就是政策优势,也是一个垄断性经营优势,马上就体现出效果了。
第四,美食天堂。
海南的美食天堂我不认同,海南的美食天堂只有一个优势,就是食材非常好,不管是海鲜还是其他的食材,包括青菜水果,但是烹饪水平不敢苟同。所以关于海南美食天堂,要想吃最好的食材可以去,要想吃最好的味道不在这里,这就是差距,问题是现在全国的状况是最好的食材是很难得的,这就是海南的优势。
第五,医疗天堂。
原来这一块在海南是最薄弱的,现在301分院在三亚开业了,应该说也是带来了一个新模式,所以下一步就得研究医疗天堂怎么做。医和疗是两个概念,医是治病,疗是养身,我觉得重点是放在疗,而不是放在医。
我有一个同学,在北京也算是个大老板,身体不好,到海南休养,突然发病了,紧急送到机场回北京,当时大夫说需要四个氧气袋,可是整个三亚就找到两个氧气袋,上了飞机找到了一个氧气袋,活着上的飞机,死着下了飞机,这样的医疗天堂,我看是医疗地狱,但是现在正在调整。
第六,养生天堂。
养生天堂我认同,因为这种气候,这种资源,这种生态,包括这种很愉快的生活氛围,养生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还是初期产品,还没有形成产业。
第七,娱乐天堂。
娱乐天堂现在没看到,天堂也只是一个愿景,得有大把的娱乐项目聚集,好不容易搞了一个海棠秀,演了没多少场停了,维持不下去了,这都有深层次的原因,都需要好好研究。
第八,特色文化天堂。
海南一讲文化特色就是黎族苗族,我不这么看,我觉得海南的特色文化:
一是时尚,到海南是酷,是来体验这个酷,是来玩这个酷;
二是生态文化;
三应该就是市井文化,海南的市井文化蛮有意思,尤其到一些小地方,比如到五指山,那种市井文化非常充分,五指山是典型的慢生活城市,非常舒服。
最后我们可以数一数黎族和苗族文化,海南黎族是唯一,看苗族要到贵州去看,看完了贵州的苗族文化,海南那点苗族文化还算文化吗?
完全不算,只不过我们好像觉得离了苗黎不得了了。我不这么看,反正给我最后的一个感受就是跑到黎苗寨子里,一堆小孩抱着你的腿,把钱摸出来一人发一块钱走了,一会儿又一堆小孩过来抱着你的腿,这叫文化吗?
我很认同罗书记说的这八个天堂,差距就是潜力,这八个天堂是愿景,但是这个愿景应该尽量缩短实现的时间,而且我们有条件做到这一步。
提出中国旅游特区这个目标,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海南化、具体化,否则的话又变成跟着中央说空话,中央叫顶层设计,我们不能也跟着顶层设计,一定要海南化、具体化。这也是项目建设的指引和抓手。
以旅游特区建设为中心,需要形成两个重点。一是产品重点,集中发展休闲度假。二是保障重点,集中体制机制改革。一个叫做硬开发硬建设,一个叫做软开发软建设,但是软开发软建设有的时候比硬开发硬建设还重要。
旅游特区,特在何处?
一是国内之特,在体制机制。
二是国际之特,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如果和国际上相比,海南旅游特区的发展,应该发展速度是快的,发展质量是高的,这是国际之特。
三是海上丝路之特,在于突出的拉动作用。如果海上丝路做一个国际比较的话,海南现在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是没有优势,而是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比如说讲文化特色,整个巴厘岛,飞机下来的时候看不见建筑,因为当地有一个要求,建筑不能超过椰子树的高度,所以看上去郁郁葱葱,下去之后才发现每个酒店都有特色。
再比如说泰国,当然不能说芭提雅,芭提雅已经乱七八糟了,普吉岛还是有特色的。
再比如像马尔代夫,马尔代夫是热带度假天堂,是世界公认的,但是现在也被中国人糟蹋的不行了,一说马尔代夫,东北人的马尔代夫,就像说三亚,东北省三亚市,一到了三亚满街都是东北大妈在跳广场舞,这就构成了一个中国特色,但是绝不是三亚特色,东北风带过来了,现在东北人开始席卷马尔代夫,这能行吗?
我们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不得了。今年我本来想去趟马尔代夫,我的女儿说你们去那干什么,去大溪地吧,到了大溪地一看三分之二老外,很有国际感,三分之一中国客人,所有菜单都有中文,再一打听海航在那里买两个酒店,而且准备开通中国直达大溪地的航班。
现在到大溪地路途很辛苦,从我离开家一直到目的地整整24个小时,三趟飞机,如果直航、十几个小时,那太幸福了,那时候大溪地又变成中国人的大溪地了。
但是客观来说,真正讲水平,我们比不了这些地方,讲特色我们也比不了这些地方,现在海南的感觉是特色不明显,尤其是三亚,度假酒店建设的国际化程度蛮高的,国际品牌也都进来了,但是特色没看出来。
所以我们只能说在于突出的拉动作用。而且这个拉动作用是综合性的拉动作用,要光说拉动作用还不足,马尔代夫度假是单一产业,主体产业,除了度假就没有别的活可干了,国家都靠这个事撑着,我说的是综合性的拉动,尤其要研究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海南应当做什么,可能做什么,只能做什么。
4、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经过不到两年时间,中国梦的概念深入人心。
在海南的位置上,研究中国梦必然包含着海洋梦。客观来说,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是多年以来,海洋意识很不够。
我们一张口就是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个说法一定要调整。我们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还有320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蓝色国土。
我们原来没这概念,一直到现在,小学的地理读本上还是960平方公里,这怎么能行?
但是历史上就是如此,应该说这几年的海洋意识强化很多,但是真正作为一个海洋民族的概念还远远没有达到,所以中国梦里必然要包含海洋梦,这就是中国的国家海洋战略。
所以海南的发展,第一是经济发展,第二是要追求更高端的发展,就是生态文明发展,第三就是国家安全的利益所在,这也是永恒的。
旅游是柔性发展,旅游体现了海南岛未来的形象,而且这个形象是和谐的,是促进和平的,是谋求发展的,是谋求共赢的。
2001年,就是14年以前,我到西沙去,那次是钱其琛副总理主管旅游,他提出来的,他说南海如果没有中国人活动,南海就不是中国的,所以要研究一下南海的旅游开发工作。
那次是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组织了六个部门,坐海军的专机,本来那天晚上我们已经集中了,准备第二天一早赶飞机,结果当天晚上就说此行去不了了,南海撞机了,第二天我们就散了。
一直到七月份我们又重新集合到了陵水,然后坐飞机到了永兴岛。我那次真是长了一个知识,我原来没有洋的概念,只有海的概念,那次才发现洋是大洋,是黑色的,船一走划出蔚蓝色的波澜,飞鱼就在两边跳,看着真是兴奋。
当时研究一个问题,就是南海旅游怎么搞,我的看法是南海旅游从登船开始,上了船就是南海旅游,南海旅游一定要以远洋为主,邮轮为主,不能以岛屿为主。
南海这么点岛,这么点礁,容不得我们中国人上去这么玩,但是在海上度假,同时看几个岛,这是可以的,这样又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体现的国家的主权。
那时钱副总理就说了八个字,南海旅游不要研究经济问题,肯定是赔本的,但是突出主权,显示存在,这就是南海旅游的根本意义所在。
那次几个部门之间还有争论,最后形成一个报告报上去了,后来军委的首长又不同意了,这个事就搁置下来了。
前两年有一个办公司的说要开发南海旅游,找人做了一个方案,他们的构想是把马尔代夫的模式搬到这里,还有岛屿房地产,开什么玩笑,我就问做方案的那些人,你们去过现场吗?简直荒唐,你到现场看一看。
南海国家安全第一,这就是南海的根本的意义,第二南海旅游是锦上添花,别按照内地那套思路来说,第三环境保护,这几条没有,少谈南海旅游。
所以我的看法就是搞几条远洋邮轮,南海旅游从上船开始。而且一路上长涌大浪,我那次好在是坐飞机去的,要是坐船去,把苦水都吐出来了,旅游能这么做吗?所以一定得有大船,在海上悠悠的漂上几天,到这个岛下去逛一圈,到那个岛下去逛一圈,这还可以,但是这些东西需要综合考虑。
5、中国做
中国梦谁来做?中国做,外国人做不了中国梦,中国梦怎么做?
第一,做事业。
一是做基础,海南这几年在基础设施角度已经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格局。
二是做设施,要把相应的设施做出来,做服务设施、做商业设施,最主要的是依靠市场的力量。
要靠市场的力量就需要有第三个做,就是做环境。
现在海南的自然环境全国一流,这种自然环境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再是社会环境,正在积极努力争取政策,各个部门也都很关注,也都在给予一些政策,就是培育社会环境,培育市场内生力量,也有好条件。
第二,做精神。
培育一种海南精神,改革开放36年,深圳当年有深圳精神,好多地方都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精神,我们要锤炼,就是要把工作中很多东西挖掘出来,锤炼一下,形成海南精神。这个海南精神就是在大格局之下形成爆发式的增长。同时,海南对于规划对于设计对于战略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很多地方,这是一种科学精神,所以应该需要做精神。
第三,做文明。
在未来的竞争中,尤其在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之中,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文明高度和文明层次,是没有根本竞争力的。这个文明就是十八大提出来的经济文明、政治文明,一直到社会文明,到生态文明,五个文明结结实实的落到海南这块土地上。一定要通过具体项目体现出来,在旅游的角度,那种所谓土豪式的东西就不能搞,如何充分利用,这就是一种文明的体现。就是既继承传统文明,又弘扬未来的文明,把当代的文明做好。
6、中国享
中国人要来享受海南岛。中国人的度假需求是足够的,但是供给差距很大,一是跟不上国内的需求,二是跟不上国际水平,就形成了度假需求的大量溢出,需求溢出,市场溢出,投资溢出,效益也就溢出。
现在基本上东南亚变成中国人主要度假目的地,而且在逐步扩展,一直扩展到了济州岛、塞班岛,然后到夏威夷,到大溪地,我估计今年应该拓展到北欧了。
全世界还有哪个地方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度假地?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度假需求是刚性的,是强劲的,另外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度假产品严重跟不上趋势。
明明是我们自己至少可以赚的一部分钱,现在都散出去了,中国人在海外一年的花费1万亿人民币,当然有各种各样的花费,比如留学的花费、商务的花费,但是度假的花费、旅游的花费大概七八千亿,我们就没有能力把这些内需留下来吗?
现在是我们的内需扩大了,但是变成了人家的内需,我去年到俄罗斯,东宫广场一半都是中国人,这个月我去日本,在日本什么地方都有中国人,其中我们到了一个山里,很偏僻,住一个民宿,但是那个民宿很棒,日本的皇室都去住这个民宿,我们在那住了一晚上,二十多间房子,就有温泉,还有很像样的日本美食。第二天早上那个老板娘说,看起来我必须要学中文了,我没有想到在这么淡的季节,这么偏僻的地方,还有中国人过来。
一方面反映了我们中国对世界旅游旺盛的购买力,另外一方面这是我们旅游人的一种惭愧,说句不客气的话,更是海南人的惭愧。
二、海南的度假发展
2014年,中国旅游总人数超过36亿人次,其中出境旅游人数超过一亿人次,总收入3.25万亿元,对于世界旅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所以旅游成为刚性需求,在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的情况下,将长期持续。
旅游产品四大类,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旅游,特种旅游。现在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也应该有结构性的调整,度假成为重中之重。
1、中国度假兴起
中国的度假应该说有一个历史过程,旅游度假区建设,环城市旅游度假带,自驾车旅游兴起,俱乐部形式产生,产权酒店起步,邮轮消费开始,海外度假时尚。
2、休闲度假的特点
(1)消费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一地时间长,观光基本上一个地方住一晚上就不错了,前些年到欧洲旅游,11天15国,11天的时间要跑15个国家,一天跑三个国家四个国家,完全是拉练,现在大家都不接受了,度假就是一地时间长。
第二是散客与家庭式。
第三是复游率高,喜欢一个度假地点可能年年都去,我在普吉岛碰见一个德国人,晚上在酒吧喝酒,就跟他聊起来了,来了20次,二十年时间,每年这个时候飞机过来了,就是这个宾馆,就是这个房号,行李一放,海边去,在这待七天回去了,这七天时间,一年所有的工作压力都释放了。顾客的忠诚到了这么一个程度,我在海南还没碰到。
第四是指向集中,就是喜欢哪就是哪,不像观光,观光是看的越多越好,度假不是,度假是深度体验,越深越好。
第五是度假加观光的模式。最后就是有文化诉求,因为在一个地方老这么待着烦,所以必须在文化上做出特色,这就是消费的特点。
(2)供给特点。
供给的特点就是同质化很强,所以也要追求异质化,比如度假区追求大型、综合、文化,度假酒店的要求首先是设计的要求,然后是活动,再加上组合,休闲房产的要求主题、品牌、创新,所以花样很多。
3、产品与市场
从产品和市场的角度来说,中国度假市场正在延伸,但是现在很大程度上叫做延伸到了国外。
第二是形成合理分工,比如同样是海南,三亚和陵水分工,陵水和琼海分工,必有一个如何分工的过程,但是现在基本没有这个概念。
第三是差异经营。最后是管理机制。
4、空间的变换
第一空间是我们的家庭场所,第二空间是工作场所,第三空间是城市休闲场所,第四空间是第二居所,第五空间是网络天地,第六空间是度假区域。
人的生活实际上就是在这六个空间里面来回转换的,多数人只有两个空间,家庭和工作,现在的年轻人绝不满足于这两个空间了,所以下了班就出去玩,玩完了才回来,有些中产阶层已经开拓第二居所,网络天地是每个人都有的,所以层级递进,最后一定落到度假区。
度假是一种短期的生活方式,但是从社会来说,就是一种长存的生活方式,现在的情况是需求增长持续,但是供给产生扭曲。一到节假日,景区还是这么火爆,无数老板都说景区还要投资,实际上这是一种扭曲。
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供给不足,把大家逼到景区这种传统模式上,景区的需求没有那么大,但是现在刚性需求外溢,这个调整需要一段时间。
5、问题
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城市的休闲空间严重不足。
比如我们很多大妈跳广场舞,我很赞赏,每次碰见跳广场舞的,都会停下来看一看,觉得很温暖。但是很多地方跟市民发生冲突,就是因为扰民,扰民显然不行。
为什么会冲突呢?城市休闲空间严重不足,我们的城市在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稀里哗啦已经建满了,等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没位置了,没有空间了。
150年以前纽约的城市设计,是一个法国的城市规划师做规划,规划了一个中央公园,当时所有人都反对,这个法国人就说了一句话,你们美国还是太土了,这个设计过一百年再评价,结果过了二十多年大家就盛赞,太英明了,一直到今天,纽约的城市公园还是最好的一个休闲空间,这是我们现在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度假产品普遍不到位,有没有度假产品?
有,但是普遍不到位,说句老实话,要在国外度过假,回来再看我们的度假产品,实在是没得看,实在是没有吸引力。
从资源角度来说,中国的滨海度假资源不足,说起来我们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有六千多个岛屿,八十年代的时候,辽宁的兴城热过一段。
北戴河是一百年的度假地,现在也不灵了,气候不行。山东几十万米的海滩,也是气候问题,一年只能三个月,一年如果只干三个月,这个地方就没有办法真正经营。
到了江浙沪,长江出海口,都是滩涂海岸,搞点小花样玩一玩可以,做度假没戏,没有一个好沙滩。
福建有几个好地方,东山岛、平潭岛、湄州岛,都不错,但是有一个问题,台风厉害,像平潭岛,一年有一百多天的大风,那个地方怎么做度假我想不出来。
广东珠三角,珠江出海口,整个广东只有一片好海滩,就是阳江的海陵岛。
到了广西北部湾,海滩很好,可是现在大港口、大工业、大核电。数来数去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只剩一个海南岛。
第二是湖泊度假。
中国有很多湖泊,可是湖泊污染严重,这是普遍的,有些湖太远,比如新疆的赛里木湖,太棒了,真是天堂的感觉,太远了,一般人根本去不了,方便的湖泊污染一塌糊涂。
第三,现在山地度假开始发展,这几年一是万达联合六个房地产集团,在长白山一把投资240亿,建了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等于建了一个城市,42条滑雪的雪道。
还有一个公司在秦岭,投资200亿,建了一个太白山国际度假区。
因为度假需求大家看到了,度假产品普遍不到位,所以现在山地度假开始发展。
同时乡村度假在谋求新格局,城市度假在探索新产品,比如浙江的莫干山,莫干山下洋家乐,用的就是山沟,山沟里用很环保的方式搞了一些建筑,就像吊脚楼一样,树都不伐,做的很棒。
如果从我们星级标准来看也就是三星,可是一晚上的租金四千块,而且人家很绝,谢绝参观,我第一次想去看一下,人家谢绝参观,去喝杯咖啡也不行,很多记者去想帮他宣传也不行,谢绝采访。
第二次去,我在那订了间房住了两晚,设施很简单,环境也一般,就是那种山沟子,可是产品做起来了,消费格局基本上就是一个乡村度假格局,这就说明大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
城市度假也是这样,很多城市自身是有度假条件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
在这些产品里,观光,景区为王,所以只要做观光产品,先得看资源,然后做景区,没有垄断性的资源就别做。
休闲,娱乐为王,休闲类的产品要没有娱乐元素做不起来。
度假,酒店为王,全世界所有的度假地一定要有好酒店,但是这种好酒店绝不是豪华的酒店。
商务旅游,链条为王,特种旅游,差异为王。
复合型的旅游是元素为王,元素越多,做的越好。
6、海南度假发展
(1)状况。
首先,海南是全国唯一的滨海度假优势区域,滨海度假区域很多,但是都缺乏优势,海南是唯一的。其次,度假设施的建设已经形成规模,而且度假区的建设还有一个特点,一定要聚集,有一句老话叫店多成市,店多了就形成市场了,所以一定要聚集,墨西哥的海昆,聚集了140多家酒店。
海南亚龙湾第一家是凯莱,第一次去凯莱,都有点害怕,从市区出来,黑糊糊的走20多公里,到了海滨,就这么一个楼,真是有点害怕,到了早上起来看看还是不错的。现在不同了,已经聚集起来了。第三,品牌形成,吸引力强,至少海南的度假品牌在中国是成立的。
(2)问题。
第一个问题,房地产开发过度。
东部开发饱和,这么多年大把的资金进来,都在做房地产,都是来回炒。90年代初是炒地皮,后来不炒地皮了,改成炒房子了。
正是因为两轮炒作,造成了海南的大起大落,而且现在东部开发基本已经饱和,三亚土地贵到那个程度,开发成本、建设成本这么高,因为土地成本这么高,必然运营成本就高,就得卖高价,大家又拒绝,又不来,表面上看着很红火,实质上问题很大。
所以我的看法海南的房地产不能再做,再做房地产一定是死路一条,当然现在还有大把的闲置房,所以海南的省长在人大会上答记者问还在推销房地产。
第二个问题,季节性减缓,但是仍然制约。
实际上季节性的问题全世界都存在,有旅游的淡季、平季、旺季,度假也同样。
对于海南来说,多年以来市场上形成一个误区,我们自己强化的也不够,大家认为只有冬天才能到海南,除了冬天什么时候都不能来,北戴河那些地方是六、七、八三个月,海南就是11、12、1月,也是三个月,一个地方经营三个月,怎么可能经营得下去?至少要半年,最好九个月,我的看法是海南完全可以运营九个月,但是我们要把市场的观念调整过来。
我最喜欢海南不是冬天,是七八月份,因为那个时候雨季来了,每天下午有一场雨,到晚上海风习习,凉爽的很,舒服的很。
有一次我在宝华大酒店,对面就是万绿园,我把行李放下到万绿园去走一走,一场瓢泼大雨,把我们困在那了,半个小时雨过天晴,非常舒服。
我们为什么不宣传宣传海南的夏天呢?叫做海南不但避寒,而且避暑,要说海南避暑大家都一愣,海南怎么能避暑呢?这就是差异化。
原来最头疼的就是每年一个春节黄金周,现在黄金周基本变成黄金月了,因为消费的格局也在变,进一步变成黄金三月,我看至少要维持六个月的黄金,然后再来三个月的平季就过来了,海南最难过的是四、五、六,旱季,热的一塌糊涂。
第三个问题,层次性缺乏,混杂性突出。
这是现在很突出的一个问题,这个也和认识误区有关。一个成熟的市场,高端产品、终端产品、大众产品,三个层次,现在混在一起了,分不出层次来,说高端显不出高端来,倒是大众显得很突出,就是这么一个问题,这种混杂性实际上是降低了一个度假目的地的总体形象,所以我们需要有几个重新认识。
(3)重新认识。
第一,海南是全国人民的度假村,这个话说的很漂亮,但是说过了,这与世界一流精品目的地的要求不相符。
到海南首先有交通成本,就这一条穷人就过不来,海南应该是富人的天堂,中产的盛宴,穷人的机会。因为有人到这来花钱,穷人就有机会挣钱了,穷人也到海南来度假,无法想象。
现在,东北的老头老太太们到三亚,租个民房八百块钱,超市里买点小菜,晚上出来跳广场舞,平常就在海边溜达,有什么消费?这样的客人对海南的经济发展有多少拉动作用?当然挡不住,我们也不需要挡,但是我们至少要把它区分出来。
这个话有点刺激人,换句话说,应当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发育,以此为主体,形成新型度假地。
第二,不能否认高端,压缩公款消费,压缩泡沫性消费,提倡实质性消费。
这几年泡沫消费应该说真是压缩下来了,同时实质性的消费凸现了,住个民宿,一个晚上要四千块,五星饭店才卖多少钱?这就是实质性的消费。
我在莫干山还看过一个西坡,是一个30岁的小伙子,到村子里租了五个农民的院子,一年付给农民三万块钱租金,农民很高兴,因为农民的房子是闲着的,这个小伙子就改造了一下,外表都不动,里面改造了一下,也是一天四千块钱。问生意怎么样,他说已经预定到一年以后了。进去看看行不行?不行,都有客人,正好有一家的客人出去了,我们就进去简单看了一下,出来在人家院里喝茶,一会儿这家人回来了,下着小雨打着伞,牵着小狗,主妇提着一篮子鲜鱼水菜,还有一个老太太,一个孩子,这么一家人住在那,一天四千块钱,其乐融融的这种感觉,特别打动人。
没有消费能力吗?所以就强调市场分出层次,形成分工体系,这是成熟的表现,我不赞成现在高端度假村也要向大众靠拢,那叫什么高端?如果海南变成一个大众的度假地,基本上也就毁了。
所以对应高端,形成系列,契合人性,才有商业性,要研究人到底需要什么,来度假绝不需要豪华。
第三,免费的产品,不能是最好的产品。
比如公共沙滩,有一次开顾问会,一个国家海洋局的老局长,就呼吁要还滩于民。后来我也不客气,不赞成这个说法。不能说只要为了老百姓,就站在道德高地上,就一定正确。
客观分析一下,全世界所有的度假地都有公共海滩,但是公共海滩都在二流甚至三流位置,为什么?因为是免费的产品。
我们现在恰恰在这一点形成了严重的误区。高端产品一定要有身份感,一定要有私密性,这是世界通例,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走了很多弯路。
第四,开发格局,海滩,建筑,绿化,马路。
以前的格局是海滩、马路、建筑、绿化,就造成了客人严重的不方便。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和中国的这些建筑师争论了二十多年,要按传统格局规划,不是一个滨海度假区,是一个滨海小城镇。
有一次去西班牙太阳海岸,当地人就跟我们讲他们的过程,生怕我们听不明白,拿了一个树枝在地上画,一下就看明白了。
太阳海岸就是这样,原来一流的资源按照传统格局来,客人不来,后来二流的地段按照一流的模式开发,就变成了一流的度假区,原来开发的那些地方变成老年公寓,这不是自己毁自己吗?
说到底是以人为本,不能与人为敌。而且这样的做法促进环保,完善生态,按照原来的格局,想到海里去洗个海澡,要走很长的路,然后还要穿过马路到了沙滩,沙滩上必须有冲凉房,必须有更衣室,更衣之后下了海,然后再换,再冲凉,冲凉的污水怎么办?说起来叫保护了沙滩,实际上叫破坏了沙滩,污染了沙滩。
但是现在的格局,在酒店的房间里换好了泳装,坐着电梯下去直接就到了游泳池,从游泳池就到了沙滩,就到了海滨。哪个以人为本?哪个对环境的保护更好?这不是笼笼统统的说法,是规划布局和开发格局问题。
有一次讨论三亚湾的规划,我就说我不去,他们问为什么?三亚湾已经把自己给毁掉了,如果把现在那条路废掉,在后边再开一条新路,这条路出让给后边的酒店,这些酒店的经营区域直接延伸到海滨,这是三亚湾唯一的生机。
结果论了一番,好多人不同意,觉得那样侵犯了老百姓权益,因为妨碍老百姓观赏海景,我就问一句,坐车观赏海景谁付费?政府掏钱,这很高大上,但是三亚湾就此没戏。
我上个月还在三亚湾住了一晚上,现在变成了东北人的聚集地。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这么让出来,后边的酒店就都火了,而且不妨碍交通,政府还能收一大把钱。
谁敢干这个事我不知道,但是从度假发展的规律来说应该是如此。所以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重新认识,这些认识有点好像不以老百姓为重,什么叫以老百姓为重?海南的老百姓能够通过旅游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创业机会,这就是根本。
如果时时处处我们都打出一个高大上的旗号来,就不要发展了,罗书记说的这些目标通通达不到。
第五,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之带,度假之链,海南只有相对优势,不宜盲目乐观。
7、几点建议
(1)度假酒店发展。
度假酒店是海南下一步度假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要符合要求。
一是度假酒店的设计与建设特点,反城市、组团式、全景观、大房间、单向结构、活动面积大、活动设施多、文化特色独特,这就是度假酒店的特点,我们现在往往是把城市的商务酒店换了一个地方。
二是管理与服务特点,活动多、自由多、自助多、体验深、安全要求高。
三是也需要文化竞争,以人本主义精神为核心,以特色经营为基础,以超越性的品味为形式,西体中用,超越日常生活,超越其它行业。
四是发展全球化,饭店企业生产要素与发展要素的有机组合,我们现在觉得只要招过商来,有管理者过来,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如果不帮助开发商赚钱,还是持续不下来。
现在有些土豪性的东西已经出来了,比如三亚的大树公馆确实土豪,这个运营模式有一个前提,就是在房地产市场持续增长的前景之下,运营模式成立,如果房地产市场不能增长,运营模式就不成立。
如果这样的东西再多几个,三亚没得做了,所以需要研究资金、土地、人才、信息、技术、模式、制度、品牌、市场环境,就是生产要素和发展要素,这两类要形成有机组合,如果投资商到这来挣不着钱,就没有后劲可言,所以需要产业链的整合,也需要业态的创新与融合。
全国现在讲度假酒店,就是三亚这一批能叫度假酒店。当年凯莱提出申报五星,我当时在国家旅游局当管理司司长,饭店处评定员过来说不行,因为大堂通透,后来凯莱大酒店资金也准备了,图纸都画好了,要改造,我说等一等,我去一趟,去完了就说这个大堂不需要改造,就是通透的。
全世界所有的热带海滨度假酒店大堂都是通透的,我们为什么要改呢?星级员说星级标准是这么规定的,我说那我们可以改标准,不能让企业因噎废食,这样就开了这么一个例子,实事求是。实际上酒店也考虑过大堂包起来,但一赶上台风大浪,多厚的玻璃都能打碎。
(2)区域重点转化。东部区域开发的饱和度已经很高了,所以需要抓三个新的点:
一是西海岸,儋州、昌江一线。
我上个月去了一趟昌江,没想到昌江那么好,昌江的定位就是北部湾的明珠,沙软潮平,风和日丽,交通改善,时机成熟。
北部湾相当于一个内海,所以没有大风大浪,而且谈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叫北部湾?因为我们从大陆的角度来说这是南部湾,为什么叫北部湾?是古人在南海往北看,看到这个湾,所以命名叫北部湾,我们现在的意识还不如古人。九月份铁路就要通了,三亚过去一个小时,海口过去一个小时,非常方便,所以现在儋州、昌江这一线现在发展的时机成熟了。
二是五指山,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念好一本山海经。
三是南海,陆地小省,海洋大省,加上蓝色国土,中国第一大省。
新疆的面积160平方公里,海南的国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到海南是中国第一大省这样的说法,我们多年以来习惯于小省,习惯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所以不敢牛,也牛不起来。
(3)配套发展提升。
现在来看,三亚国旅的免税购物中心已经见到充分效果,海昌集团有一个项目现在正在建设,如果落地会产生拉动作用,309医院解除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这都是成功的项目,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由此,海南现在真正需要的是全面配套,全面提升,争创一流,我不以为海南现在还需要做多少大项目,大项目要做,但是不需要这么做。
比如在海南做主题公园,我始终持反对态度,不赞成海南做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的前提是市场,市场的基础是城市群,没有上亿人的城市群,主题公园就活不下去,海南一年来几百万外地游客,加上几百万海南人,做主题公园,做一个死一个。
大家也说海南的三亚南山文化园做的不错,就那么一个,三亚要再搞两三个能行吗?
同等道理,所以第一我不赞成海南做主题公园,第二我不认为海南还需要大力发展景区,适度的发展一些景区景点还是可以的,但是大力发展是错误的,因为海南的观光资源绝不是一流的,没有九寨沟,没有黄山,但是有五指山。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全面配套,全面提升,就是要让客人到了海南,充分享受八个天堂,这八个天堂都有项目可以感受,都形成具体,都形成规模,这才能达到争创一流。
作者:魏小安
来源:旅游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后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