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声音四届冠军去哪了?华语乐坛“国民歌手”青黄不接?

2016-10-07 文化产业评论

文化产业评论:今晚过后,又一波曾经热爱唱歌的人将冠之以“歌手”的称号。每一个领域,都需要新的血液注入,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最强音主导。曾经有那么一批人,他们的歌迷可以从8岁一直到80岁,如今华语乐坛新人不断,却再难见“国民歌手”。粉丝经济的分众时代“国民歌手”还需要后继有人么?文化产业评论和你一起探讨!

 

来源:新华社、北青网等综合

编辑:郭丽娟

 

今晚,《中国新歌声》决战之夜,一群爱音乐人的狂欢,一个领域的期待,今夜过后,或将诞生一波音乐巨咖。四年前,一把神奇的椅子横空出世。因为这把椅子的转动,那一年,好声音承包了互联网传媒,那一年,人们仿佛都在期盼着那些青涩的学员中,或许某一个就是巨星般存在。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历经四届,又经历了版权风波,曾经的冠军宠儿又在哪里?

 

好声音四届冠军如今都在干嘛?

 

梁博,1991年出生,2012年参加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受到关注并获得年度总冠军。台上的梁博歌声高亢,极富画面感,不过在好声音结束后,他不像吴莫愁,吉克隽逸等学员,走向国际接广告,风光无限。身为冠军的他反而少有露面,就那么事了拂衣去,不求功与名。出国留学考研,做自己爱做的是。2016年发布了新歌 《给我一点温度》《喜剧》《鬼》。

 


 

李琦,1990年出生,2013年李琦参加《中国好声音》第二季,荣获全国总冠军。2013年代表中国好声音参加《直通春晚》成功晋级四强,登上了2014马年春晚。2014年2月8日,李琦全新单曲《我知道》MV首发,同年4月,为电视剧《金玉良缘》演唱片尾曲《金玉良缘》,并于4月底参演电视剧《我的青春高八度》。12月发行首张专辑《唱给十年后的自己》。2015年5月,开始全国巡回演唱会。

 


 

张碧晨,1989年出生,2014年参加第三季《中国好声音》获得年度总冠军。2015年1月获得第14届华鼎奖最受欢迎新锐歌手。同年在第22届东方风云榜音乐盛典上获得最佳新锐歌手和十大金曲等十多个奖项。

 

张碧晨是《中国好声音》历史上第一位女冠军,也是打破“冠军不红”魔咒的人。张碧晨出生于1989年,2013年被选入女子组合“Sunny days”正式在韩国出道。2014年回国参加好声音后迅速走红。由她演唱的《一吻之间》、《年轮》等歌作为热播电视剧《青年医生》和《花千骨》中的插曲,传唱度也很不错。



 

相较其他好声音学员来说,张碧晨颜值较高,出席各类时尚活动的装扮也丝毫不逊于当红女星。这对她来说也是个优势,毕竟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不过张碧晨身上一直有着“私生饭”的传闻,“私生饭”是韩国偶像艺人独有的一种粉丝,他们每时每刻跟踪、偷窥、偷拍自己喜欢的明星。据传张碧晨就是韩国男子组合EXO的私生饭,虽然这个传言未经证实,不过也多少给这个冠军的星途覆上了一层阴霾。

 

张磊,1981年出生,2015年参加《中国好声音第四季》获得全国总决赛冠军。2016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猴年马月》。2016年获得“第20届全球华语榜中榜颁奖典礼”年度新人奖。



 

夺冠后,不少人质疑他并不是五强里唱功最厉害的,是靠民谣取悦了观众。对此他很淡然:“如果单单只是靠民谣,那不太可能走到这一步。”

 

无论是否继续唱民谣,他最急切的是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作品。

 

“所谓扛起民谣大旗并不是来‘好声音’的初衷,也不是我今后音乐道路的目标。我为民谣感动,但民谣对我而言,只是一种喜欢且擅长的音乐形式。”

 


 

他们作为这个时代造星方式的一个缩影,透过他们,我们似乎看到了分众时代时代的音乐审美。在粉丝的心目中或许他们是最优秀的存在,但我们很难再看到哪个新歌手可以横扫各个年龄段,成为“国民歌手”。

 

提到“国民歌手”,你会想起谁?新浪娱乐近日进行了一项针对“00后”的抽样调查,发现他们最喜爱的流行歌手第一名居然是走红于2000年的周杰伦,而非鹿晗、吴亦凡、TFBOYS等当红小生。

 

而围绕此次调查展开的主题论坛中,多名音乐人表示,华语乐坛虽因渠道的多样化更富个性,但已许久未诞生广为传唱的歌手,“国民歌手”面临青黄不接的现状,当下一些仅靠颜值和炒作走红的歌手终究不能获得乐迷的长久支持



 

“国民歌手”消失代表乐坛的进化

 

改革开放以来,有一批歌手,他们的歌迷可以从8岁一直到80岁,从内地的李谷一、郑绪岚、毛阿敏、刘欢、那英,到港台的邓丽君、费翔、“四大天王”、王菲。近年来,这种可以覆盖多年龄段的“国民歌手”已经越来越少。

 

“这主要是因为媒介的变化,”曾创作《我的中国梦》《爱如空气》的词作者崔恕认为,“以前一个节目就能捧红一首歌,现在可选择的平台太多了,任何一个再大牌的歌手都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歌手’,这是这个时代的必然。

 

近年来,相对于港台音乐圈的后继乏力,内地音乐的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分众化。多年后即将再开唱的王菲演唱会仍一票难求,也印证了年轻的“国民歌手”的青黄不接。

 

乐评人邓柯说,“国民歌手”应从两个层面来看,全国人民都喜欢的歌手确实很少再出现,但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歌手,如今的TFBOYS等一定算。“传媒被分众了,大家的注意力也被分众了,不会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国民歌手’。”

 

曾培训出张韶涵、范玮琪等歌手的唱片制作人陈俊廷认为,“国民歌手”的消失并不是坏事,反而代表乐坛的进化。“我们做流行音乐,就是在分众的年代更好地满足不同的需求,我觉得‘国民歌手’这个名称只能活在过去。”



 

分众时代歌手需要找到匹配“粉丝”

 

与“国民歌手”青黄不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粉丝歌手”蜂拥而起。以高颜值、炒作赢得市场的“粉丝歌手”,也伴随着作品不过硬的非议。

 

在资深音乐主持人曾克看来,不能否认他们的存在和价值,“无论你的音乐高端或另类、通俗或大众,你都需要和自己气质相吻合的‘粉丝’的匹配和支持。”

 

曾克说,在歌手找到匹配的“粉丝”过程中,各种媒体平台的传播尤为重要。一些音乐平台动辄有千万首歌曲,很难让听众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曲和歌手;而近10多年来,从《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到《我是歌手》《中国新歌声》,音乐选秀节目此起彼伏,就是让人挑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和歌手,这些音乐节目是值得肯定的。

 

同时,新媒体的作用也不可或缺。新浪微博音乐运营总监杨薇介绍,从去年开始举办的完全由“粉丝”打榜的亚洲新歌榜,就旨在拓展音乐的人际传播渠道。“我们今年做了改版,把视频也作为打榜手段,通过听和看不同维度的传播,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使音乐人的知名度更高。”

 

相对于如今大陆音乐与互联网的紧密联系,长期关注于台湾市场的陈俊廷指出,台湾乐坛也曾出了邓丽君、周杰伦这样的“国民歌手”,但在互联网时代,没有跟上自媒体营销的快速应变过程,从而造成如今流行音乐的落后



 

人格修养和文化素养仍是走红关键

 

事实上,虽然“国民歌手”再难产生,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优秀歌手”。多名音乐人表示,提高人格修养、文化和音乐素养,仍然是歌手成功的关键。

 

曾创作《隐形的翅膀》《暮光》等歌曲的台湾词曲创作人王雅君,刚为TFBOYS做完两场三周年演唱会,对“粉丝歌手”有了新的认识:“近距离跟他们一起工作,你会发现他们很有实力,并不只有颜值。鹿晗舞跳得非常好,谦恭有礼、非常敬业;TFBOYS三个小朋友舞艺高强,也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业上,没有一刻是停歇的。”

 

崔恕也认为,纵使有颜值和炒作,歌手的成功关键仍在于自己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走红需要契机,可遇而不可求。作为歌手要做好准备,使自己的作品足够好,等待机会爆发。”

 

杨薇乐观地表示,分众的时代一样会出现“国民歌手”,但一定建立在歌手本身扎实的音乐功底和娴熟的新媒体传播能力基础上。

 

“我们能怎么办?好好写歌,尽量写得好听一点,写出自己的音乐态度,把这些都做到,然后等待有一天能够成为‘国民歌手’。”曾创作《坏女孩》《客官不可以》《红装》《无颜女》等歌曲的歌手徐良说。

文化产业评论
让朋友们更懂文化产业
见识·态度·深度

交流/合作/应聘
请加微信号:7759813投稿:whcypl@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