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昭锋:发挥创意产业转型的主导作用
文化产业评论:当今中国的时代潮流下,“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词,早已被炒作得热火朝天。是的,这个新兴又朝阳的产业,不仅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有社会源源不断的资本注入,可你是否感觉,它还是少了点什么灵魂型性的东西?是创意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挖掘这个产业的创意能力,并正确的发挥这个产业在社会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呢?让我们从下文一探究竟吧~
作者:陈昭锋,南通大学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研究所所长(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资源高效配置路径研究”(13BGL024)、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2016ZDAXM003)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董莹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多项政策相继推出,并成为我国谋划“十三五”时期以及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大政方针之一,这与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担当是密切不可分的。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规律和经验看,作为高风险、高附加值、高收益、新兴产业的新型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文化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而且也是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资源配置模式、机制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和新风标。
存在问题:创意能力的可持续增长缺少支撑
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功能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本身发展模式、机制和路径的转型升级。这主要依赖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先和引导发展。文化产业创意能力的可持续提升,对文化创意企业新市场和客户的开拓能力,利用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摆脱传统的发行模式和商业模式,以及由单纯生产模式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跨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创意为核心的转型升级成为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二是文化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主导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先导力量。《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提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三是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模式和机制的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两大引擎之一(另一个是科技创新)。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模式和机制的转型升级除了实现要素配置机制的转型升级,即建立起资源配置的市场决定性机制外,还要实现要素驱动力的转型升级,即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基于创意、设计和创新的创造性人力资本驱动的转型升级。
必须承认,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并保持了高速增长,但这种高速增长模式由于缺少创意能力可持续增长的支撑,显然是难以为继的。一方面,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高速增长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政策的外生动力,会随着政府外生政策效用不断递减,文化产业高速增长将不再,将会步入新常态。而且,由于文化产业高速增长主要是依赖于传统生产要素的集聚扩张,基于创意、设计和创新的创造性人力资本驱动模式和机制还远未建立起来。另一方面,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功能还名不符实。英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积极利用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主导作用,顺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适应了传统工业由兴到衰再复苏的变化趋势,并建立和积累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竞争优势。“文化鲁尔”的转型得益于高校等创意、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从长远和根本上看,如果不能承担转型升级的担当,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大打折扣。因此,提升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转型升级需求的满足能力,也是文化产业内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充要条件。
解决路径:强化创新资源配置
笔者认为,发挥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作用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拓宽“文化+”,强化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融合路径。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功能发挥,必须让文化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客观上,文化产业向装备制造等产业融合,包括向科技、金融、贸易等的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功能的有效路径。“文化+其他产业”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这是利用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和产业互渗性,来实现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突出和引导“文化+其他产业”即引导和扶持文化产业融入其他产业和实体经济成为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主要取向。这正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功能开发的重要思路。因此,要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内容创造与信息技术革新相结合的加乘效应,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更新创作手段、拓展创新空间、提升创意内涵,促进数字出版印刷、网络游戏、动漫制作等文化新业态快速发展,拉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不断成熟完善。另外,基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文化装备产业发展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为此,要建立文化装备研发、产业化、标准认定、应用示范和展示推广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式。
2.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资源配置路径。建立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机制和路径既是国际上通行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走向内涵发展和集约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来源是创意、设计和创新能力,这与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供给侧改革一脉相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激发企业创意、设计和创新需求、活力,强化企业创意、设计和创新投入的主动性和持久性。当前全球文化产业竞争模式、驱动机制和国际分工正面临着重大变革,集中于创造性人才资本、技术、标准和市场等方面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基于创意、设计和创新的创造性人力资本集聚配置和高效配置已发展成为提升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文化产业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得到持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才能成长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一是考虑到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外部性,政府要借助供给侧改革,利用基金和培训来加大文化创意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供给。二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培养和引进一流和领军的创意研发和企业家人才资源显然特别重要。三是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创新、创业和创客(以下简称“四创”)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创意水平积累与提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3.强化“四创”能力建设,推动促进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走在转型升级的最前沿。文化创意产业产品链体系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和少数大企业组成的企业生态体系。其中,众多的中小企业处于文化创意产业产品链的顶端,即研发、创造和生产创意(当然这也不排斥很少的大型创意公司创造创意)。而少数大公司处于文化创意产业产品链的另一端,控制着产业链的销售即发行渠道。同时,众多的中小企业和少数大公司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生存和竞争共同体。如大公司为小公司进入创意市场提供机遇、带动小公司增长和成长,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创意需求或收购中小创意企业。
4.完善协同创新制度安排,占领文化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核心战略环节。文化创意产业涉及新闻出版广电文化、旅游、经信、科技、国资等多个职能管理部门,由于部门间协调合作度低,有限的创意、创新、创业和创客资源配置的条块分割严重,不仅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理想,而且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政府与社会等各方面的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和创客资源整合能力不高,“四创”资源集聚配置不力以及高效配置能力水平低,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水平整体偏低,“智力+创意”没有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要素配置重点和主导力量,增长模式和内容雷同,产品价值链和产业链体系不健全,全球价值链核心战略环节的优势没有显示出来。这迫切需求完善协同创新制度安排,让成长性高的文化创意企业占领文化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核心战略环节。
5.突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纵深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一体化。切实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动态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配套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企业海内外维权援助机制,强化和建设文化创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体系。要突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工作,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一体化,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良好环境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有力支撑。
让朋友们更懂文化产业
见识·态度·深度
交流/合作/应聘
请加微信号:7759813投稿:whcypl@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邀请函】
首届全国文化产业新媒体峰会
请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