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长田:我对中国电影产业的9个判断

2017-01-09 文化产业评论

文化产业评论:1月8日,以“中华文化产业X互联网”为主题的,峰火文创论坛年会(2017)暨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在首都大酒店举办。来自全国各地文化产业从业者600人齐聚一堂,共享文创盛宴。本文为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的演讲实录内容摘要,全部内容近1万字,作为论坛协办方之一,文化产业评论提炼5000字干货分享给朋友们。全文内容敬请关注2017年第一期《文化产业导刊》。

 

来源:峰火文创年会

 

1月8日,以“中华文化产业X互联网”为主题的,峰火文创论坛年会(2017)暨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在首都大酒店举办。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徐国宝,企鹅影视电影投资业务部总经理常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北大文化集团总裁许晓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等发表精彩演讲。



 

本文为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的“中国电影业的未来格局”演讲实录内容摘要,全部内容近1万字,作为论坛协办方之一,文化产业评论提炼5000字干货分享给朋友们。全文内容敬请关注2017年第一期《文化产业导刊》(主管:教育部。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编辑出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标标准刊号:ISSN 1674-7534。国内统一刊号:CN11-5860/F)



 

我接下来要讲一个比较具体的关于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具体领域的运作,就是电影产业。电影产业是现在大家关注的一个文化产业的焦点,它的每一个数字,每一部影片,每一个事件都在被大家所议论。但是实际上这个产业并不大,它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它是作为一个在娱乐内容领域金字塔尖的产品,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以及各种文化和艺术的形式作为基础诞生抽象出来的这样一个作品,所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去年4月份的时候,我曾经在电影工作座谈会上有过一个发言,那个发言我预测了中国电影行业的十大趋势。今天我讲的内容可能跟那个有所类似,但是我会有很多的修正。因为去年一年的时间大家都看到,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由年初的突飞猛进,一下子跌下来,导致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市场出问题了,电影行业出问题了。所以建立在目前这样一个小的低谷的基础之上,我们要重新去看一看未来几年中国电影行业和朝哪些方向走。



 

第一,2019年或者最迟在2020年中国电影的总票房会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我们回过头来看2016年455.21亿,增长了不到3.3%。但是这里面也有统计的原因,比如我们如果再加上30亿左右由各票务网站收取的佣金,这笔钱是没有被记录到票房里面的,这样的话就达到了485亿。如果我们再加上至少10%的票房是被偷漏瞒报的,所以最终的票房可能在530亿左右,其实仍然还是有不错的增长,是10%几的增长。

 

但是去年的人次达到了13.74亿次,也就是说,中国人第一次达到了人均观影1次的数字,这个数字还是非常高的,美国是人均4次,韩国更多,现在中国达到了1次,增长了9%。银幕数增加到4200块,这两个数字都超过了北美,银幕到今年年底我估计在5万块左右,远远甩开了北美的4万出头的数字。人均观影才1次,场均现在才18人,说明市场未来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北美2016年总票房是105.7亿美元,差不多是730亿人民币。如果我们按去年455亿做基数,按20%的平均增长率,我认为这个数字还是有可能达到的。到2019年就可以达到大概780亿左右,超越北美,最迟在2020年我们会超过北美。

 

我们要看中国电影市场绝对不能只看票房,票房在北美只占30%,其他的70%来自于各种版权销售,点播分账收入,互联网版权收入,DVD收入,衍生品收入等等。中国这个数字低得可怜,现在版权销售正在迅速的上升。我估计几年之后,三四年之后,有可能来自版权的收入会跟票房持平。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所有电影公司的收入有可能会扩大一倍,那一块的售出是增加的,票房占比降到50%以下。

 

我们看电影行业,说你就是450多亿,这是一个小行业,是因为你只看到了票房。如果你看到后面的数字的话,那你就知道,它实际上是相当大的一个行业,但是更重要的是它的经济影响力。所以我在光线传媒10年,91部影片,我给员工写的一封信当中提到了一条,就是说票房可以衡量我们的商业价值,但是没有办法衡量影片其他的社会价值。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的王首富、马首富都纷纷要进入到这个领域。



 

第二,市场集中度在加剧,六大以发行为龙头的综合电影公司,三大电影售票平台,五大院线以及五大线上平台都将在五年之内形成,甚至我认为可能用不了五年

 

进入到前几家的公司,每一个公司各自市场份额都会达到10%以上,因为达不到10%,基本上就没有规模经济,前几家总的市场占有率会达到80%以上。

 

目前是什么情况呢?前三大电影发行公司基本上都可以超过10%的市场份额,光线在去年是接近25%,大概前几年我们一直在20%左右,光线现在在这个领域是领先的。

 

十大院线目前总份额是67%,其中最大的是万达占到13%,但是也只有万达超过了10%,其他全在10%以内,在8%或者是更少。也就是说,院线也面临着一个大的兼并整合的机遇。

 

网上售票目前线上化率已经达到了76%,其中前四大网络售票平台我估计在70%以上,而这其中猫眼占到了40%,当然猫眼是光线控股收购的,这些是大公司。

 

我们说未来的竞争其实主要是大公司之间的竞争,但是在大公司周边还会有数以千计的投资、制作、营销、技术服务等等专业的公司。这些公司未来主要的出路就是跟大公司进行业务合作,通过结盟或者是股权投资,或者是项目回购等方式共同组成中国大约10家左右大的综合性的电影资源集团或者资源联盟,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未来的竞争主要是这10家体量比较大的集团之间的竞争。

 

第三,我们的电影产量还将继续增加

 

年产很快会达到上千部,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生产国。去年我们立项了多少片子呢?大家想象不到,非常惊人,是3742部。他之所以到电影去立项,就是因为想把它拍出来之后主要目标是院线。这里面还包括至少同等数量的网络大电影,这个数字大的不得了。去年我们生产了多少影片呢?拍出来的772部故事片和49部动画片,总共加起来821部,离1000部只有一步之遥。

 

未来会有超过5000家公司参与到节目的制作,目前的情况是2300家公司有持续的制作能力,持续有项目生产出来。但是大家要知道,中国的影视公司,主要是以电视剧生产为主的公司数量有1万家。所以你在北京去看,随便找哪个餐馆和咖啡馆,你听到谈的最多的都是影视项目,满大街都是影视。

 

所以如果你们有谁想进入到这个领域的话,要好好去想清楚,这个领域真的不是那么好进入的。我的好多朋友听说我做电影,这个成立一个基金,那个弄一个项目,都说要跟我们光线合作,或者要投资一个光线的项目,我跟他们讲,好电影不需要投资,我也不要你投资,因为我是上市公司,不好的内容你敢投吗?现在骗子太多了,傻子也太多了,骗子和傻子混到一起去的话,自然一个个项目就出来了。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种产量的提高在目前阶段有利于通过竞争提高品质,因为有一个量变才会有一个质变,培养人才,还有完善行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我觉得这个也是有很多好处的。所以现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是在为未来中国电影的繁荣付出代价。前面很多是探索者,都是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第四,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更新换代在加速

 

目前我们至少缺乏200个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一年大概在院线上映300部电影。这300部影片是从1000部影片当中选出来的,本该有比较好的水平,同时进入到院线是需要付出很大的营销成本。我们有理由要求这些影片有较高的品质,就要求由比较高素质的人去运作。一个人,一个导演,一个编剧,一个制片人或者一个主要的演员,尤其是除了演员之外的其他主创,假设一年做一部电影的话,我们300部电影就需要300组高级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有吗?

 

很多人都知道,我在我办公室的小黑板写了一些导演的名字,我曾经写到120多个,后来我不断的再划,我说这个人不行撇掉,那个人撇掉,最后就剩下60多个了。所以我满打满算,我说有100个,我们缺200个。所以这就是新人成长的空间,而且新人不是说进入到这个行业,有机会成为最顶尖的前300个人。

 

当然现在大家都涌上来了,因为电视剧已经成问题了,很多人在转行。我们还有几百万的网络作者,他们这些人会有一些人出来做编剧。尤其是演员,从三年前开始,新演员在加速诞生,这两年大家一直在看到,有些小鲜肉出来了。在未来两三年的时间里面这种情况会持续,也就是说大概用五六年的时间新演员的更新换代基本完成。然后在未来10年的时间,他们会主宰中国整个的演艺市场。

 

就像曾经我们前一代的一些演员,他们现在基本上都在40岁左右。这些人20多岁开始红,红到现在40岁,也开退场了,换新的人,他们从20岁,甚至不到20岁就开始红,10年之后才30多岁,还没有问题。所以这个时候,要加紧培养艺人。包括我们自己签的很多艺人,很多人也发现了这个机遇。但是如果这个机遇错失的话,这些人正红着,对于市场新的需求会大大的降低,所以就会出现新人的诞生非常困难的局面。



 

第五,只要政策能保持稳定性,国产电影在未来五年之内,在与外部影片的竞争中仍然将会保持50%以上的份额

 

去年是58%,今年号称是好莱坞强片年,大家列出单子去看真的是非常强。所以很多人都说,今年国产片要完蛋了。我反而不这么看,我认为今年国产片仍然可能会超过外国片。因为我们注意到,今年会有一大批拍过一部影片的,拍过处女作的,但是又成功了的这些导演他的第二部影片会出来。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唐嫣、肖扬、肖央、大鹏、苏有朋、赵薇,他们的片子都非常值得期待,我有些都看过,非常之好,水准远远超过我们前一代,所以我们有这个希望。

 

总体来看,未来国产片在类型和题材方面将全面拓展,中国电影很大的问题是商业片子类型不彻底,观众找不到对应的,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商业类型片在国际市场上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影片竞争手段。国产片在科幻、魔幻、玄幻这三个好莱坞占据主导地位的类型上十年之内我认为跟好莱坞可以一决高地。我们的发展很快,同时国际化的分工,可以让中国公司利用国际上最好的制作,最好的人才为我们的电影服务,现在已经有些影片这么做了。

 

在动画片领域,2017年、2018年我还看不到特别能够爆的片子。2015年的《大圣归来》和2016年的《大鱼海棠》都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片的希望。在2019年,国产动画片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大爆发,这一年中国的动画片将占据整个国产影片15%,甚至是更高,达到20%的市场份额,我完全有这个信心,因为我知道那些项目在哪里,我知道他们需要三年的时间做出来。

 

第六,尽管很多人唱衰或者是反对IP,但是来自于动漫、戏剧等IP演化成电影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中国票房在去年有9部影片超过了10亿,但是这9部影片中有7部是来源于IP,有另外2部,我认为至少其中有1部会成为IP的源头,会成为这个系列电影的第一部。美国早已经是这样,中国未来也是这样,所以中国未来的竞争,国产影片的竞争,基本上是前20或者前30个主要的IP电影的竞争。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家大的电影公司拥有三四个,或者四五个重要的IP电影,他基本上可以在未来有一个稳定的市场份额。

 

IP影片是降低成本的需要,故事和人物经过检验,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这些IP的创造者他们向电影行业去拓展的内在需求。我们有什么理由去阻止一个小说的作者把他的作品改编成电影呢?难道他不应该吗?他的小说那么受欢迎,他不应该以另外一种形象呈现给我们更多的人看吗?

 

昨天我谈了一个话剧,我也想把它改编成电影。那个话剧一场几百人看,就算你有一千人,演一百场才多少人?是10万人。我说你这个话剧如果不能和观众用电影的方式见面的话还是很可惜,但是不是所有的话剧都适合改编成电影,但是至少这个是适合的,所以我们看到了《驴得水》,也算是成功的,1千万拍摄的,1.7亿的票房。



 

第七,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仍然任重道远

 

以票房来衡量的话,扣除海外华人带来的增长因素,我们实际上这10年来几乎没什么增长。在未来的5年,我个人不认为会有很大的增长。一方面比如说去年我们在国际上卖的最高的影片票房是多少呢?3200万美金,这实际上还不能真正算一个国产片,因为他是外国导演,主演也是外国人,有中国主演而已。排到第10位的国产影片在国际上47万美金的票房,就是300多万人民币,多吗?所以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制造和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不够,尤其是中国制造。韩国的文化推广到世界,是因为韩国的产品走向了世界,有自然的对文化的需求,他们希望用文化来引起他的外国消费者的好感以及巩固他产品的销售。所以韩国政府及时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进行了文化的推动。

 

中国的产品现在刚刚开始走向世界,我们基本上就一个华为,联想也是一个嫁接的东西,所以我们才刚刚开始。但是往下走下去情况可能有变化,比如说在印度,据说现在印度的手机,超过50%以上的人都买中国手机了,所以中国文化在印度我预计下一步影响力会提高。我们发现了这个情况,所以我们春节会上映《大闹天竺》、《功夫瑜珈》,都是跟印度有关的题材,大家要注意到这种情况。

 

第八,电影行业对资本运作的需求非常旺盛

 

绝大多数的行业主流公司都将上市或者被并购,但是市场的规模及增长无法支撑资本市场的估值,所以现在泡沫已经出现了,有赖于在未来几年回归理性。

 

融资和并购在下一步可能会出现低谷,实际上这个低谷也已经出现了。证监会叫停了一些影视公司的并购,这导致很多的影视公司卖不出去了,或者是降价。有些曾经是最流行的影视公司被投资和并购的一个投资条件,现在大家重新在反思,对影视公司来讲,显然是一种最差的交易模式,因为会导致影视公司急功近利。

 

而中国电影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你的产品打磨得不够好,工匠精神不够,还没有等成熟就上映了,甚至有些影片特效只做了50%就正式公映了。一个情况一方面是遇到低谷,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让我们大家冷静下来好好思索这个行业到底应该怎么去做。



 

第九,涉及到中国电影市场的利益分配模式问题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我们每卖100块钱的票,国家拿走了8.3元是作为税和电影专项基金,剩下的91.7元里面乘上57%是影院和院线的,乘上43%是电影的内容方的投资、制作、发行公司,这个比例推算下来,内容的生产者拿到的不足40%,在全世界这是一个最低的比例,是非常不公正、不公平的分配比例。

 

以前是考虑到原来中国电影院数量非常稀少,国家为了鼓励影院的发展向他们倾斜。我们今年年底达到5万块屏幕的时候,还要继续去向他们倾斜吗?而不应该向内容方来倾斜吗?中国电影目前主要的问题不是内容的问题吗?2016年票房之所以有一个微量的增长,难道不是因为内容不好所带来的吗?内容不好,行业整个又在亏损,未来可看到的收益增长也是有限的,那谁会好好做内容呢?

 

所以我觉得未来几年的时间里面,有机会让片方和院线的分配比例达到50:50。这个时候,片方的收入大概会增加12%左右,就是在100块钱里面,有可能会多拿到12块钱,这还是相当大的一个数字。要算起来的话,实际上是相当大的数字。

 

总体来看,中国电影行业将用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的时间去走美国电影市场曾经走过的路程。也就是说,电影行业的各个环节和运行都被高度压缩,好的、坏的、正常的、不正常的全部被高密度压缩在一起,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话题无比之多,每个人都非常兴奋,同时又非常浮躁,就是太快了。比如资金大量的流入和大量的风险同时存在,人才快速成长和短视也是同时存在。影片类型的数量快速增加,但同时品质又不高,产品过剩。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是恶性竞争又频繁发生。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化产业评论

让朋友们更懂文化产业
见识·态度·深度

交流/合作
请加微信号:7759813投稿:whcypl@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