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巍:关于资产管理与新文化经济发展的几点体会
文化产业评论:为了探索资产管理业与文化经济领域合作的新路径,2017年3月1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和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合作主办了“新标准、新机制、新路径——十三五期间保险资产管理和新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金巍结合研讨内容,谈了几点体会,供朋友们参考。
作者:金巍,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李沛欣
在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新年峰会上,论坛理事长王永利指出,新的一年,论坛需要关注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专业领域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如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等。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会长建秘书长曹德云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资产管理业在其中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日益勃兴的资产管理业与文化产业之间应发展怎样的关系,如何推动资产管理业和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合作?
为了探索资产管理业与文化经济领域合作的新路径,2017年3月1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和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合作主办了“新标准、新机制、新路径——十三五期间保险资产管理和新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等政府部门领导、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领导及会员单位领导、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的文化经济界专家等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进行了有效而专业的对话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合研讨内容,这里谈几点这方面的体会。
第一,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资产管理与文化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十几年来,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至2015年年末,金融系统内资金中一般性存款为104万亿,而资产管理资金余额为74万亿。2015年,保险资产规模达到12万亿(其中保险投资9.09万亿),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介绍,2016年,保险资产规模将超过15万亿,2017年有望达到18万亿,庞大的规模和内在需求要求险资配置更加多元化,文化及相关产业是保险资金配置的领域之一。
我们将这次研讨中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扩大为“新文化经济”的范畴,这更能反映当前文化领域各产业融合的趋势,更能反映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密切关系,也更适合资产管理业的逐次深度介入。这个范畴包括了文化产业、旅游、体育及其他与文化相关的产业,产业增加值GDP占比合计约为10%,这样大的产业规模值得资管行业重视。根据我们的行业对比研究,银行业务和各类非银机构投融资业务的规模与这个规模是非常不匹配的,存在的巨大缺口也预示了巨大的潜力。
保监会项俊波主席在近期的一次讲话中指出,要推动保险业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是发挥风险保障核心功能,一方面是更好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优势,这两个方面都包含了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内容。文化及相关产业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国家软实力提升也是重大国家战略,因而,资管业如何服务于文化经济建设也应是题中之义。
由于资金使用过程中层层设计的债权或股权机制,以往很多资管机构无需更多了解实体经济中具体的资金使用者的实际利益诉求,在资管机构自身、投资方和资金使用者三方关系结构中,资金使用者往往缺乏话语权。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次研讨会将资管机构和文化经济领域的专家、企业高管安排在一起面对面交流,正是在这个方面的有益尝试。
第二,资产管理规范化周期引导大资管时代新方向,资管服务文化经济建设的探索需要创新精神。
当前,由于资产管理规范化和大资管时代趋势,资管业在文化经济领域的探索又遇到新的命题。近期,资管业“野蛮增长”、“脱实向虚”等现象引起监管层关注,资产管理势必要进入规范化周期。
近日银监会郭树清主席指出,“由于监管主体不一样,法律规章也不一样,有关的规定也不一样,确实出现了一些混乱,导致了一部分资金所谓的脱实向虚,我们正在研究一个共同的监管办法。”据媒体报道,《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已经出台,文件的核心内容包括打破刚性 50 29859 50 14985 0 0 1676 0 0:00:17 0:00:08 0:00:09 2738 50 29859 50 14985 0 0 1507 0 0:00:19 0:00:09 0:00:10 2836 50 29859 50 14985 0 0 1389 0 0:00:21 0:00:10 0:00:11 2925兑付,限定杠杆倍数,消除多层嵌套,强化资本约束和风险准备金计提要求等。
在规范化的背景下,大资管趋势将呈现新的特征,大浪淘沙之下,规范的资管机构的将有更旺盛的创新需求。当前,固收类资产是资管业的首选,稳健的保险资管业更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但固收类总体有下降趋势;权益类受环境影响波动较大,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据资管业专家介绍,权益类上限为30%。目前约15%,事实上还有很大空间。
在大资管背景下,设立或参与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夹层基金、并购基金等,积极推动资管第三方业务,使资管和文化经济中各类产业和企业与资管之间距离越来越近,业务创新的可能也大大增加。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是有一定限制的,具体如何与文化及相关产业结合还需要继续探索。
除了认识资管业发展环境,研讨会对当前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也进行了交流,对未来总体发展走向进行了探讨,这对资管业和文化经济界的创新发展都具有参考意义。
第三,新标准、新机制、新路径的探索任重道远,需要资管业和文化经济界共同努力。
本次研讨会的的目标是“新标准、新机制、新路径”,即希望在未来十三五时期内建设现代保险强国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构建一套不同于其他实体经济服务模式的新标准、新机制,积极探索资管服务于文化经济建设的新路径。
在不同资产类型中进行组合的资产配置是重要的资管策略,但在不同产业形态之间进行组合还需要深入产业端,需要创新型资管才有可能实现。
一些新路径正在探索。专家提出在微观上可以发挥社会组织优势进行优质项目的对接,同时就文化经济领域进行分业专项研讨。内容产业特点鲜明,但风险也较高,需要探索创新资管方案。当下新文化经济背景下,一些非典型文化类行业已经受到重视,这是个良好的切入点。根据资管行业当前已经介入的行业分析,旅游、体育、传媒和教育等行业更受重视,文化类PPP对固收和权益类资管来说都有很大吸引力。
就资管和文化经济两者而言,是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两端的关系,虽有天赐之机,却是冰火之恋。根据观察,保险资管业很多有实力的机构对文化经济领域都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但鉴于这一领域的风险又保持着最大的谨慎。如果问到资管机构是否有在文化产业中资金使用案例,很多机构都说有或应该有,但没有专门梳理过。这种矛盾状态主要源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沟通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在对文化经济领域的探索处于时断时续的状态。
文化经济领域对文化金融的研究和实践正处于初始阶段,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优势和风险也有了相对客观的认识。但是,文化经济领域尤其是文化产业领域还缺乏产业精神,僵化保守思维严重,学习能力有待提高,不利于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同时,正如资管投研人员还较少文化经济专门研究一样,文化金融领域也极度缺乏专门的研究和实践人才。
推动资产管理业和文化经济领域的合作还需要加强专门化研究。正如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所言,金融与文化及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很密切的,只不过我们还很少就这一领域的实践进行专门的提炼和研究,这次研讨会只是个开始,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