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中天:我对文化PPP的思考与看法

2017-03-17 彭中天 文化产业评论

文化产业评论:近日出台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点我查看)中提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企业孵化器、文化众创空间、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等新兴领域。深化文化金融合作,发挥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效应,为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提供金融支持。落实以奖代补、基金注入等重要政策,以推广文化领域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抓手,扶持引导社会投资进入文化领域。”本文为彭中天的一篇最新思考,以他多年对文化经济的思考与实践来看,文化PPP前途远大、价值非凡。相关见解,供朋友们参考。

 

作者:彭中天(北京华章东信文化投资集团董事;文化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全国文化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秘书长;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产权市场协作体常务副主席;科瑞集团创始人;30年金融与投资领域管理经验,参与创办民生银行、湘财证券等机构,倡议推动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的构建,有“中国文交所之父”的美称。)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简言之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

 

英国是PPP模式的首创者,也是促进者。我国是近几年才正式引入PPP模式,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文化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的兴起,文化PPP这一全新的课题开始浮出水面,成为关注的焦点。

 

其实文化PPP在实践上已经先行,国家相关鼓励政策也在陆续出台,大方向和基础面是毫无疑问的。从原理上说旅游景点打造、特色小镇建设和城市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承诺回报,以未来收益作为还款保证。只是前者的产业属性更强、业态更为复杂、文化含量更高和时间跨度也更长,对操作主体与机制保障的要求更高。

 

就当下来说无论是政策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亟待理论的指导,近日在北京揭牌成立的首家文化PPP研究中心可谓是恰逢其时,是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界响应的合力产物。

 

以我多年对文化经济的思考与实践来看,文化PPP前途远大、价值非凡。地方政府如果把这个工具用好了,将极大推动当地文化经济及旅游产业的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其一,是方向与道路选择的需要。

 

文化经济的到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我国依据自身优势确立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更是地方政府产业升级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是从过去以自然资源为动力、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向以文化资源为动力、环境友好为前提的动能转换。意义重大而前途光明。

 

其二、是文化的属性决定的。

 

文化有价值,经济是 50 29571 50 14985 0 0 3464 0 0:00:08 0:00:04 0:00:04 3463体。文化通过与经济的融合、市场的对接才能实现价值。文化旅游与特色小镇的兴起无疑为文化价值的植入与转化提供了最好的平台。中国的文化国情是文有余而化不足,大量文化内容的沉淀积压形成了底蕴丰厚的文矿。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与经济形态及大众消费的对接平台。

 

电视机的普及促进了影视业与广告业的发展,电影院线的增加促进了票房的飙升和明星身价的翻番。其实并不是中国的电影电视水平和演员的能力有了多大提高,是渠道、工具为文化提供了与大众消费对接的转化平台,催生出了部分文化的价值而矣。由此也可以看出文化价值转化的潜力巨大、机会无限。

 

其三,是由项目的特点决定的。

 

文旅及特色小镇项目,投入大、周期长、涉及面广(创意策划、文化植入、产业支撑、生态美化、建设管理、市场营销),远比房地产和一般的城市基础建设复杂。尤其是内容与产业的跨界融合需要的是复合人才或组合团队,单一主体难以胜任,风险也大。

 

比较可行的是从体制机制改革上做文章,通过政府引导吸收多元社会资金共同参与,通过购买服务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共同打造,风险筑底、相对隔离。能满足以上条件的解决方案就是PPP模式加专项基金,是政府主导、人才团队主控、财务投资人无风险参与的最佳搭配。也是运用制度经济学实现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最佳途径。

 

总之,我认为文化旅游与特色小镇对政府、文化和社会资本而言都是最大的商机。因此加强文化PPP研究,对于促进文化、金融、资本与旅游及特色小镇的高度融合;对于帮助政府解决融资、人才、机制问题;对于保障社会投资者安全及提高效率等方面无疑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求才若渴,欢迎加入我们,请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