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

2017-05-04 文化产业评论

文化产业评论: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由8677.1亿元增长到11246.2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7.9%,整体规模居全球第二位。到“十三五”期末,印刷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绿色印刷产值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5%,数字印刷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的产值占印刷总产值的60%以上。另,同步印发的《光盘复制业“十三五”时期发展指导意见》也全文附后。供朋友们参考。

 

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

新广出发〔2017〕12号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印刷业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的关键时期。为推动我国印刷业加快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印刷供给质量和水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关于编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1.产业规模继续壮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由8677.1亿元增长到11246.2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7.9%,整体规模居全球第二位,全国印刷企业总量为10.3万家,从业人员317.6万人。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达到865.2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7.2%。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二五”期间,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由2439家增加到3247家,产值占全行业的54.1%,全国已认定94家国家印刷示范企业;东部地区聚集升级、中西部地区承接梯度转移的布局基本形成;出版物印刷保持稳定,包装装潢印刷快速发展,占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75%,高附加值印刷产品的比重逐步提高。

 

3.绿色印刷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绿色印刷成为行业共识,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实施领域不断拓展,检测能力逐步提高,市场倒逼机制初步形成。中央和地方财政扶持资金发挥了杠杆引导作用。近千家企业获得绿色印刷认证,部分企业主动实施清洁生产,12亿册中小学教科书实现绿色印刷全覆盖,印刷从业者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4.内生动力得到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国印刷业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高,全国CTP装机量超过1万台,数字印刷机装机量接近9000台。传统印刷加快转型升级,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印刷与文化、服务等领域加快融合发展,印刷电子商务平台超过300个。教育培训机制逐步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印刷技能达到较高水平。

 

5.市场环境更加成熟。十二五”期间,我国印刷业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了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标准质量体系基本建立,宽进严管、依法经营、产品环保、践行标准、科学管理、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集约程度仍然不高。生产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散滥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中低端产能明显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价格竞争激烈。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数量占比仍然较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骨干企业。

 

2.新的发展动力尚需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缺少投入,印刷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还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融合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新引擎尚未形成。

 

3.绿色发展机制有待完善。绿色印刷实施流程标准、制度体系有待完善,印刷产品环保质量不稳定,企业实施绿色印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绿色印刷领域需要进一步扩大,产业链协同发展亟待加强,特别是加快源头治理。

 

4.综合管理水平相对粗放。大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和精益生产,技术管理、供应链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员管理等需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缺乏协调,政府部门需要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5.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人才流失、招工难等问题比较普遍,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缺口较大。企业扩大生产和融合转型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金融、贸易、IT等专业人才。印刷业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荣誉感有待提高。

 

(三)“十三五”时期印刷业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持续深入推动印刷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从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迈进的关键五年。随着全球经济艰难复苏,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启动再工业化战略,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多种商业模式方兴未艾,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传统印刷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新挑战和发展机遇。

 

总体来看,我国印刷业的基本趋势依然向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印刷业作为提升商品品质的加工服务业,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将面对人们更多、更高端的消费新需求,迎来更高层次的发展机遇。

 

二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印刷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需要加快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加工环节向细分领域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保障,实现持续发展。

 

三是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东、中、西部地区协调梯次发展,产生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为印刷业培育了不同层级的发展空间。

 

四是数字网络技术裂变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推动传统印刷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新需求、新模式、新流程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是深化对外开放,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密切两岸四地交流合作,推动我国印刷业深度融入全球印刷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参与国际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为我国印刷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完善市场监督管理,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推动印刷业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升级,实现“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全面提升印刷业服务产业、服务群众的供给质量和水平,向印刷强国迈进,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

 

在“十三五”期间,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印刷业加快“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现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初步转变。

 

1.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我国印刷业产业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实现持续扩大。到“十三五”期末,印刷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数字印刷、包装印刷和新型印刷等领域保持较快发展,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稳步增长。

 

2.质量素质增强。十三五”期间,我国印刷业的管理能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中低端过剩产能初步得到化解,技术装备、产品工艺、节能环保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印刷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3.区域协调发展。十三五”期间,各区域协调发展,整个产业呈现出较强的韧性。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效应更加突出,长三角地区对外高端加工服务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产能梯度转移的水平持续提高。

 

4.结构调整优化。十三五”期间,国家印刷示范企业、中小特色印刷企业辐射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到“十三五”期末,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的产值占印刷总产值的60%以上,培育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印刷企业集团。

 

5.动力逐步转换。十三五”期间,印刷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水平显著提高,并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到“十三五”期末,绿色印刷产值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5%,数字印刷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智能印刷逐步推广,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研发中心。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实现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

 

全面提升印刷业创新能力,打造产业持续发展新动力。加强印刷技术装备、原辅材料和系统解决方案的科技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绿色节能环保印刷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推动数字印刷技术在按需出版、按需印刷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普及。鼓励印刷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融合发展。支持纳米印刷等各类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印刷电子、3D打印、光子晶体制备等其他印刷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机制,支持各地建设创新研发中心,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着力培养印刷人才队伍。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增强绿色印刷实效。

 

继续大力实施绿色印刷,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完善绿色印刷实施机制,积极融入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发展市场化检测认证。加快绿色印刷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源头削减和过程控制是重点、兼顾末端治理”的思路推动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绿色印刷推广工程”,推动企业降成本、节能耗、减排放,制定绿色原辅材料产品目录,鼓励使用绿色材料和工艺,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印刷与出版等上游环节对接,扩大绿色印刷产品范围和市场,形成市场倒逼机制,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绿色印刷宣传周,广泛宣传绿色理念,支持绿色印刷对接交流活动。

 

(三)推动数字网络化发展,提升智能化水平。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加快传统印刷数字化改造,推进印刷生产流程信息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推广MIS(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规划)等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精细管理水平。推动印刷与射频标签、物联网的结合,以出版物智能印刷为突破口,培育若干“智慧印厂示范项目”,加快智慧印厂建设。推动出版物印刷向按需印刷、个性印刷、多媒体融合转型,推动包装印刷向创意设计、个性定制、环保应用转型,支持胶印、网印、柔印等印刷方式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加强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融合,扶持培育3-5家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印刷平台。

 

(四)引导扩大产业生态圈,延伸跨界融合领域。

 

实施“印刷跨界融合和新兴业态培育工程”,推进印刷业融合发展。提高印刷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属性比重,加深与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和新型材料等的融合,实施产品结构战略升级,由被动加工向主动服务转变。鼓励出版物印刷向按需印刷、数据管理、发行物流、书籍设计和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等延伸,支持传统印刷向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品牌咨询、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领域发展。加强印刷业与高端制造、信息电子等行业的联系,推动印刷技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柔性显示器、光伏产品等领域。鼓励印刷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五)提升示范特色影响力,促进辐射引领发展。

 

开展“印刷企业分类评估引导”,加强对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的认定、考核和培育。实施示范企业提升计划,搭建示范企业展示交流、技术创新、对接融资的服务平台,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示范企业在规模发展、融合转型和“走出去”等方面的重大项目。鼓励示范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集约发展,打造若干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和龙头企业。实施“中小特色印刷企业扶持计划”,建设产业特色发展扶持平台,支持中小特色印刷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产业发展新动力。推动印刷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园区)的规模效应,带动和引领产业集约发展。

 

(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走出去步伐。

 

充分发挥我国印刷业对发达国家的价格优势和对发展中国家的质量比较优势,促进印刷对外加工贸易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国际印刷合作,鼓励印刷设备器材走出去。支持两岸四地印刷业交流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上海等自贸区的建设,提高印刷对外贸易便利化程度,搭建企业走出去和跨境并购平台。支持举办中国国际全印展、绿色创意印刷展、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等活动,建设印刷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平台。

 

(七)加强产业标准化建设,完善质量管理机制。

 

深入推进印刷业标准化建设,建立更加灵活、多元的标准制定和推广使用机制,发挥好标准的“准法规”作用。及时修订不适应技术发展需要的标准,提高标准的适应性,满足群众和市场的新需求。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印刷标准制定,加快有关标准与国际接轨。修订完善质量管理有关法规,加快制订印刷品质量检验监督标准,构建较为完善的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质量检测活动,对优秀者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合格者予以曝光和依法处理,提高全行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

 

(八)完善监管服务机制,维护有序竞争环境。

 

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市场监管服务机制。修订《印刷业管理条例》、《印刷业经营者资格条件暂行规定》、《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暂行规定》等法规规章,建立印刷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并建设相应公示平台,建设全国印刷委托书网上备案系统,完善印刷企业退出机制。推动京津冀地区建立“联合审批、跨区监管”的新模式。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市场“黑名单”制度,保障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性,提高行业治理能力,完善行业治理体系。深化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之间的分工协作,推动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行业治理体系。

 

加强对各级印刷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发挥好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激发企业诚信自律和转型创业的主动性。力争建立中央到地方统筹规划部署、管理部门政策支持、行业协会协调引导、印刷企业主动实践的良好产业发展机制。强化对管理部门工作任务的监督、指导与考核,建立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规划、调查研究、教育培训、资格认证、诚信建设、信息咨询、搭建交流平台、参与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监督管理效率。

 

制订和完善印刷业有关管理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构建“宽进严管”的行业监管体制。加强依法行政,指导各地管理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定期开展行政执法培训。不断丰富监管手段,提高全行业监管能力,协调工商、公安等部门,加强对违法违规信息的公开和共享,实现“一处受罚、处处受限”。配合有关部门完善优化印刷业许可审批、金融支持、出口退税等相关政策,为企业提供良好市场环境,为企业参加国际竞争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三)加强引导激励,扶持企业转型升级。

 

加强对主要任务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积极与财政、金融、税务、发展和改革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将印刷业发展纳入到各项重大规划中实施,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继续支持一批绿色印刷产业示范项目,鼓励实施数字化改造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支持各地建设创新研发中心,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支持各地设立印刷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不断提高示范企业“含金量”,支持建设中小特色印刷企业金融扶持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出版政府奖、毕昇印刷技术奖、职业技能大赛等奖项和活动的引导作用,完善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培育产业集约发展、优质发展的动力。

 

(四)加强人才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加强印刷业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印刷工匠精神,培养行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重点抓好企业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支持开展国家印刷职业标准体系制定与建设工作,不断完善与规范职业资质认定机制,加强印刷高级工、技师队伍的培训培养和职业鉴定。充分整合资源,加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印刷企业、装备制造企业、教育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光盘复制业“十三五”时期发展指导意见

 新广出发〔2017〕12号



十二五”期间,我国光盘复制产业集约化程度显著增强,产品结构逐步由小容量光盘向大容量光盘转移,光盘复制行业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光盘复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随着数据存储技术变革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光盘市场需求快速递减,我国光盘复制产值和产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同时,光盘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逐渐融入数字出版、档案保管、大数据存储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促进我国光盘复制业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现就“十三五”期间推进我国光盘复制业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预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完善市场监督管理,着力提升光盘复制业供给质量和水平,为更好服务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信息存储安全提供保障。

 

(二)原则要求。

 

一是坚持正确内容导向,牢固树立社会效益首位意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是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相结合,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促进光盘复制产业资源整合。

 

三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市场培育并举,鼓励光盘复制企业参与大容量光存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培育新兴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三)预期目标。

 

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约化水平,逐步形成以5-8家国家光盘复制示范企业为主体、其他企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光盘复制产品市场抽查质量合格率不低于90%,保持较高地供给质量和水平;建立大容量光存储技术研究应用体系,使光存储技术升级、大容量光盘复制生产能力适应多样存储市场的需求。

 

二、主要任务

 

(四)进一步推动产业资源整合。

 

完善“国家光盘复制示范企业”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升级改造,开拓新业务新领域,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加强产业发展情况监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及时依法依规注销“僵尸企业”的经营许可证,吊销严重违法违规企业的经营许可证。

 

(五)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适应光盘复制行业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制修订相关标准。进一步加强行业标准宣传贯彻,扩展行业标准应用范围。推动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严格依照标准进行生产。进一步完善光盘质量检验检测标准,提高监管标准化水平,发挥标准的“准法规”作用。

 

(六)进一步完善光盘复制质量监督检测机制。

 

加强光盘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光盘产品质量抽查检测力度,落实对光盘复制质量的管理职责,加快淘汰低质过剩产能,保障各类光盘产品质量稳定,鼓励企业参加各项质量评比,打造高品质产品品牌。

 

(七)推动大容量光存储技术发展应用。

 

关注数据安全存储、绿色存储和长寿命存储市场需求变化,鼓励光盘复制企业参与大容量存储光盘的研发及产业化,满足个性化数据存储需求,培育大数据光存储市场,逐步拓展光盘在数字出版、档案存储以及大数据存储等方面的发展空间。

 

(八)加大“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力度。

 

积极关注并开发新兴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境外影音内容制作及光盘复制业务。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工艺,承接境外优质产能转移,积极开拓境外市场,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使我国成为国际高质量光盘市场的主要供应基地。

 

三、保障措施

 

(九)完善光盘复制管理相关政策。

 

加快修订完善光盘复制管理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放宽光盘复制设备进口、光盘产品进出口有关审批政策,借鉴推广部分地区相关管理服务的便利化措施,提升管理部门服务行业的水平,促进光盘复制产业健康发展。

 

(十)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督促落实行业监督管理职责,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复制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照非法从事复制经营活动,确保国家意识形态文化领域安全,维护健康市场环境。

 

(十一)加强行业社团组织工作。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光盘工作委员会在督促行业自律、保护知识产权、开展信用评价、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与境外相关产业组织建立相互交流的沟通机制。


有偿约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