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记协:2016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全文)

2017-06-01 文化产业评论

文化产业评论:为全面反映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现状,中国记协会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联合编写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6年)》,并于5月31日发布。报告分为“前言、新闻从业环境、媒体转型及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发展、权益保护和职业道德建设、对外交流合作”六部分,对2016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原文较长(3万字),文化产业评论摘录其中“媒体转型及融合发展内容”和“新兴媒体发展”两个重要部分,供朋友们参阅。


报告全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至中国记协网查看 :)

 

来源:中国记协网

编辑:邹银娣


相关链接:

中国记协: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5)(全文上)

中国记协: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5)(全文下) 



媒体转型及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发展依然是2016年中国媒体发展的主题。中央和地方媒体加快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速度。各媒体密切追踪新技术,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改革体制机制,再造生产流程,全力打造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先后涌现,一批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初具雏形,一个新的传播体系和媒体格局正在形成。

 

一、报刊和通讯社

 

目前,中国新闻报刊业已形成以党报党刊为主体,以晚报都市报、行业专业类报刊为补充的多层次、多种类并存的基本格局。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

 

1.报刊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报刊专业化、细分化趋势加快。

 

《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出版综合类报纸284.4亿份,较2014年降低9.4%,占报纸总印数的66.1%;专业类报纸110.9亿份,占25.8%;生活服务类报纸12.5亿份,占2.9%;读者对象类报纸17.4亿份,占4.0%;文摘类报纸4.9亿份,占1.1%。

 

2015年,全国出版综合类期刊2.0亿册,较2014年降低14.0%,占期刊总印数的6.8%;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13.1亿册,降低4.3%,占45.7%,占比有所提高;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4.0亿册,降低7.1%,占13.7%;文化、教育类期刊6.5亿册,降低9.2%,占22.5%;文学、艺术类期刊3.2亿册,降低8.3%,占11.3%。

 

2.市场化媒体的经营正遭遇困境,多项指标同比严重下降。

 

《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大陆共出版报纸1906种,较2014年减少6种,降低0.31%;全国报纸总印数430.1亿份,较2014年减少33.8亿份,降低7.29%;总印张1554.9亿印张,减少367.4亿印张,降低19.11%;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626.2亿元,减少71.7亿元,降低10.3%;利润总额35.8亿元,减少40.6亿元,降低53.21%。43家报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降低6.9%与45.1%,其中31家报业集团营业利润出现亏损,较2014年增加14家。

 

截至2015年底,中国大陆共出版期刊10014种,较2014年增加48种,增长0.5%;涵盖自然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少儿等各个门类。2015年期刊总印数28.8亿册,比2014年降低7.0%;总印张167.8亿印张,降低8.6%;定价总金额243.0亿元,降低2.6%。2015年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201.0亿元,比2014年降低5.2%;利润总额26.3亿元,降低3.0%。

 

(二)探索融合发展创新之路

 

近年来,报刊和通讯社主动思变,积极行动,广泛探索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初步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以中央媒体为统领,各地党报党刊为龙头,专业化报刊和晚报都市报为先锋”的媒体转型升级、融合创新的格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2013至2015年,分两批对全国报刊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影响报刊业转型升级质量与效果的多层次指标进行科学建模,先后从500多家报刊单位中,优选出114家报刊出版单位及报业传媒集团,成为“全国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通过建立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库的形式,动态跟踪了国内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近400多件,通过阶段性评审,推出了代表当前最高水平的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30个,并经过由互联网科技界、新媒体投资界、传媒业界代表人士构成的专家评审团综合路演评审,优选出“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20佳”。

 

纵观数字化转型示范单位和报刊媒体的融合案例,媒体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方式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大体呈现以下特点:

 

1.开放式创新主导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尽管目前媒体融合方式呈现日益多样化的特点,但整体而言,打破界限,敞开怀抱,开放式创新是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以“中央厨房”为标志的内部融合,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力量,打通内部不同传播介质的界限,实现传统媒体内容生产者与新媒体内容生产者的连接,建立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调,如人民日报、新华社构建全媒体平台。二是跨界发展,媒体发挥品牌影响力和资质资源优势,尝试进入其他领域,实现基于传媒品牌的多业并举发展模式。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陕西华商传媒集团、北青传媒等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2.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新产品开发成为较为普遍的选择。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积极采取行动,多方探索实践,不断尝试新思路、新方法,其中,数字化网络化内容新产品开发建设成了较为普遍的选择。据统计,全国报刊业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中,已经超过95%的单位都开发了基于媒体品牌的同名或异名客户端或微信公众号,新内容产品与传统媒体内容相得益彰。由HTML5带来的新闻可视化呈现,已成为2015至2016年媒体行业重要特征之一。

 

(三)各具特色的创新手法

 

2015年以来,党报党刊通讯社凭借强大的资本、人才、品牌等优势,一方面不断加强内部顶层设计,积极打造“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发布平台,实现全媒体化生产方式;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前沿科技,不断培育和增强新媒体传播能力,媒体融合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市场化媒体则更多地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方面积极布局“两微一端”,构建全媒体渠道;另一方面积极拥抱社会资本力量,立足本地化服务,耕耘垂直细分领域,不断开拓报刊媒体的经营范围,为媒体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1.以“中央厨房”、“两微一端”为基础的新传播能力建设。2015年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纷纷打造“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发布平台。在运作模式上,“中央厨房”改变了传统的以版面为主导的“记者前线+编辑后方”作业模式,采用“数据支持+记者前线+可视化融入+极速推广+产品经理统筹”的多线写作模式,进行全媒体形态、24小时全天候的生产,从而实现了“记者一次采集信息、厨房多种生成产品、渠道多元传播给用户”。

 

2015年3月2日两会召开前夕,“中央厨房烹制新闻美味”的红色图标,出现在人民日报的要闻四版,标志着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项目首次亮相。2015年7月7日,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正式启动运行,该平台由新华社总编室组织协调、各编辑部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专业团队,利用记者一线采集到的素材资源,加工生成传统形态和动新闻、微视频、微纪录片、动漫等融媒体形态产品,通过多渠道分发推送,适配到不同媒体终端,实现新闻要素的深度融合、共享和互通。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和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用户视线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已不可逆转。2015年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在“两微一端”也做了种种努力。人民日报社拥有官方微信、人民网、健康时报、侠客岛等124个微信公号;拥有人民日报、人民网、这里是美国、环球时报等129个微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报纸、PC端、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种媒介终端的传播新矩阵。

 

人民日报客户端于2014年6月12日正式上线,以提供权威、准确、丰富、多样的新闻信息为主。新华社打造由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构成的立体传播格局,新华社客户端于2014年6月11日上线,依托国家通讯社遍布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全天候发布一手新闻资讯,重大时政新闻首发率超过80%。光明日报在优质移动平台上开办“光明天下眼”、“天下眼”等公众号。在今日头条上,截至2016年2月,“光明天下眼”的总阅读量达4404多万,平均阅读量达23万/篇,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新闻类媒体公众号之一。

 

传播渠道的拓展也成为媒体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建设数字内容新渠道,深度垂直服务区域用户。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浙江新闻客户端”在2015年底已完成全省11地市及40个县区地方新闻频道建设。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媒体项目“好医网”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共享“号源池”的技术连接医院核心业务数据,为用户提供在线预约挂号、诊前咨询、诊后随访、健康自测、健康商城医患互动服务功能。《中国国家地理》的手机客户端则开通基于LBS的地理信息定位功能,无论用户身在何处,只要打开LBS应用,客户端就会将其位置周边5公里、10公里、15公里等范围内《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全部刊物报道过的周边内容信息推送给用户,其四屏(手机屏、电视屏、电脑屏和手持终端屏)下载量已超过500万次。

 

2.前沿新媒体技术应用。新华社在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报道中采用VR技术,率先推出了国内首个360度全景视频报道;在随后的“1220深圳山体滑坡”事故报道中,成为国内首个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应用VR技术的新闻媒体,该条视频报道当日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达到62万,在推特上的播放量超过6万次。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均采用了全景相机技术,360度无死角记录两会现场每个细节,实时在新媒体平台推送传播。光明日报融媒体作品《政协新闻发布会VR实况》通过微信、微博传开,不到一小时,就有了12万次浏览量。近年来,智能机器人技术有了较大突破。2015年11月7日,新华社推出智能机器人“快笔小新”,主要供职于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券报,用来写作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

 

二、广播和电视

 

全国广电系统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积极实施“广电+”行动和“宽带广电”战略,形成从内容生产、集成分发到传输与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和层面融合发展的新态势,融合发展进入从“相加”到“相融”的深化与拓展阶段。在推进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广电机构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打造新型媒体集团,全面推进广电媒体转型升级。

 

(一)内容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融合生产模式迅速推开

 

各级广播电视台都在加快建设内容融合生产传播平台,完善内容融合生产机制,强化内容融合生产,实现广电内容在新兴媒体的广泛传播。

 

1.“中央厨房”模式得到推广。中央三台、省级台和主要地市台普遍建立了融合新闻中心,采取“中央厨房”模式,再造新闻生产流程,实现新闻内容的融合生产和传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了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整合全台新闻资源,建立线上线下多平台联合报题机制,形成多部门协调运营、联合作战的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实现重大宣传报道“网台一体、网台联动”的深度融合。

 

中央电视台打造“央视新闻”多媒体集成平台,建立重大时政报道协调机制、重大宣传报道一体化统筹机制、新闻素材融合共享机制和新闻报道融媒体并发机制,形成跨部门、跨终端、跨渠道的新闻生产格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建多媒体新闻制作平台,形成兼顾国际国内的新闻信息采集、制作、发布、交换、展示机制。上海台推出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X-news、“N进N出”广播全媒体采编制存发平台等多套技术系统。湖北台建设融媒体新闻中心,探索建立“前方全媒体采访+后方中央厨房式整合生产”的新闻生产流程,实现新闻资源的融合运作。

 

中央三台和主要省台相继建设云平台,为“中央厨房”式内容融合提供支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线云采编系统,面向中国之声、经济之声、央广网、地方记者中心和地方电台等各个内容制播源,覆盖采、编、播整个流程,实现多平台“一键发布”功能。中央电视台搭建新闻云生产体系,建设“中央厨房式”新闻云平台,实现素材一次采集、多渠道分发。广东台推进“云服务、大数据”技术应用,搭建高清生产私有云,融合传统电视采编播和新媒体节目生产。江苏台自主开发“微啵云”全媒体运营平台、完成“荔枝云平台”项目建设,形成全媒体、全即时、全互动的立体传播格局。

 

2.融合内容新形态发展迅速,生产模式创新升级。

 

一是强化移动端微内容生产。为适应移动观看需求,广电机构积极推进“微内容”生产,微视频报道已广泛用于新闻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以视频为特色,精心打造以“短”“新”“快”“活”为特点的“V观”系列微视频。2016年以来,共制作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时政活动“V观”微视频240余条,总阅读量超过7.5亿。G20报道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部与央视网共同制作76条“V观G20”系列微视频,同步推送传播,总阅读量2.71亿。央视网推出“习近平总书记国内外重要活动漫评”,以原创习近平总书记动漫形象为主要标识,集中英文评论、动画动漫及H5于一体的系列多形态网评产品,被国内外网民积极点赞,平均每篇触达用户接近2亿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G20杭州峰会期间,共推出H5、图文、视频、长图等融媒体产品220余篇,总阅读量超4000万次,两会期间“春风习习”、“两会强声”等融媒体时政新闻产品阅读量超8000万人次。中央和地方一些广电机构均扩大制作生产微电影、微纪录片规模,并在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微视短剧,丰富了融合内容形态。

 

二是发力移动直播。2016年被业界认为是“移动直播元年”,中央电视台充分发挥央视新闻视频直播优势,提升网络直播技术能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报道中,“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长达2个半小时的大型多点移动直播《忠诚•誓言》,从9个红色圣地集结到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现场,带领数百万网民进行“红色之旅”。G20杭州峰会期间,首次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开设“直播频道”,先后调用46路信号源,推出48小时不间断大型移动直播《G20的中国时间》,围绕人物访谈、现场探访、杭州典故、实时景观分时段打造多个移动端交互直播热点,累计触达用户突破3.07亿,观看人数逾1.01亿。2016年,“央视新闻”新媒体完成了近400场移动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8.2亿。

 

三是强化互动性内容生产。中央电视台创新节目表达形式,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节目内容和互动体验。中文国际频道创造性打造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由央视网运用大数据舆情分析系统,对互联网海量数据进行抓取分析,推出“中国舆论场指数”。由技术部门提供全媒体演播室服务,节目直播过程中,引入“在线观众席”,实现了大屏小屏的同频共振。19期节目收视破1%,互动总人次达9000多万次,被誉为“在融媒体时代开启了电视新闻评论的全新模式”。

 

2016年《中国谜语大会》节目播出期间,实现全国观众和场上选手同步抢答,拓展了演播室的空间,把年轻人拉回到电视机前,吸引观众全家参与,超过17万个家庭上传“全家福”猜谜照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推出以有声新闻与音频互动为核心的新闻社交应用平台“环球资讯+”,开辟“边看边聊”直播通道,实现用户互动。此外,广电媒体还积极吸引用户直接参与内容生产。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2015年两会期间,开设专栏《两会朋友圈》,就是采取用户生产内容(UGC)方式,获得很高的社会关注度。

 

(二)渠道与平台融合不断深化,拓展融合发展新局面

 

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和播出机构重点拓展渠道与平台融合,稳步推进“宽带广电”战略,广泛开展“广电+”融合业务,大力建设“两微一端一网”,广电“无处不在”局面初步形成。

 

1.有线网络积极实施“宽带广电”战略和“广电+”行动。全国各地有线网络积极落实“宽带广电”战略和“广电+”行动,加快有线网络宽带化双向化建设,建立互动云平台,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各种融合业务全面推开。国网公司启动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建设,重庆有线大力加强有线网络双向化宽带化建设,在IDC服务、云服务、电子商务、会议电话及电视、宽带等多项业务上取得关键性突破,获得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等9项三网融合业务资质。上海市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基本建成,成为继上海电信后第二张全覆盖的城市光网以及城市网络基础设施。目前,全国有线网络普遍开通高标清视频直播、点播、回看、录制、互动游戏、卡拉OK、电视银行以及宽带接入业务。

 

2.进一步强化网络广播电视台建设,提升PC端传播能力。中央三台和各地方台进一步加强网络广播电视台及视听节目网站建设。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广电机构共获准建立网络广播电视台31家,地市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大多开办了视听节目网站。这些平台和网站成为重要的新兴平台,吸引了规模庞大的用户。截至2016年年底,央视网月度独立访问用户达5.35亿人,覆盖中国网民总数的70%。

 

3.加快建设移动平台,推进广电节目移动化传播。广播电视台自有移动客户端得到长足发展。

 

一是广电机构普遍推出移动客户端。中央三台均推出了系列移动客户端,如中央电视台推出“央视新闻”、“央视影音”等一系列移动客户端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移动产品体系。上海台、湖南台、浙江台、江苏台、安徽台等省级台均推出系列移动客户端,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目前,移动端已形成“轻快”系列和“无线”系列两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品牌,吸引相关台加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二是广电移动客户端集成了丰富的内容。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旗下“中国广播”客户端,集成本台17套频率的节目和部分地方电台节目,音频节目共计10万小时、22万条,已发布到100多家主流应用市场(包括互联网电视应用市场)。上海台移动客户端“阿基米德”具有7000余档广播节目的直播收听、24小时内回听等功能。

 

三是广电移动客户端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截至2016年12月末,“央视影音”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达到5.38亿;“央视新闻”客户端实际下载量4214万。一线省台移动端下载量规模庞大,如湖南台“芒果TV”移动端累计下载量达到3.12亿次,浙江台“中国蓝”移动客户端下载量达到772万次。

 

四是广电自有移动客户端呈现平台化集约化发展态势。“央视影音”是中央电视台重点打造的强交互超级视频客户端平台。平台集纳海量视频资源,精品原创策划,高清品质直播,优化互动体验于一体,内容充分展现国家级视频客户端平台优质内容品质和风格特色。同时,中央电视台以2017年2月19日作为上线倒计时时间点,加快建设“央视新闻移动网”,通过“记者信号回传平台”+“用户上传平台”+“机构入驻矩阵号”,提供电视与新媒体一体生产、资源共享、高效分发的通稿系统和媒资系统,力求在移动直播领域尽快取得突破,推动央视新闻向平台级进化,打造融合发展全新业态。“无线苏州”通过为加盟媒体提供融合发展技术与平台支撑,演化为跨地区发展的综合平台,与全国35家传媒机构形成紧密合作关系。

 

4.广泛利用微博微信社交平台,实现广电节目社交化传播。广电机构普遍开通微博微信账号,微博、微信已成为广电媒体重要的融合传播社交平台。中央三台开通了频率频道、栏目、节目、主持人等多层次微博、微信账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过认证的频率、节目、主持人等微博微信账号超过700个,形成微博微信矩阵。中央电视台建成包含23个移动客户端、263个官方微博账号、204个微信公众账号的新媒体品牌集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

 

截至2016年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开设微博账号50个,微信账号72个,境外社交媒体账号110个,共计232个。省级台也普遍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微博、微信账号,形成集群化态势。优势广电媒体在微博上具有较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截至2016年底,“央视新闻”微博粉丝数1亿2406万(其中新浪微博4714.7万、腾讯微博2602.8万,秒拍5089.4万),微信订阅数680.7万。截至2016年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微博粉丝突破4300万。许多省级广电机构的微博也拥有数百万粉丝,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如湖南卫视微博粉丝量达到780万,安徽卫视微博粉丝量为536万。

 

(三)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全国广电机构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融合发展,在融合发展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经营管理逐渐融合,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奠定了基础。

 

1.强化顶层推动,切实推动一体化发展。各级广电机构加强顶层推动,建立专门的融合发展决策和指挥机构,强化融合发展。中央三台都将媒体融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和协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建央广传媒,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一同运营。中央电视台成立了媒体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融合发展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确保全台媒体融合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建媒体融合工作管委会,负责全台媒体融合发展规划及协作。湖北台先后成立“媒体融合发展委员会”、“媒体融合内容编辑委员会”。湖南台实现与新媒体平台“芒果TV”一体化发展、一体化运行,形成湖南卫视和芒果TV双引擎共进互动的融合发展态势。

 

2.加快经营管理融合,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经营管理的融合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全国广电机构全面推进经营管理融合,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实现内部业务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中央三台均已成立独立公司整合媒体优质资源,运营新媒体业务。各省台都在加快推进新媒体的市场化运作。大多数省台都建立了新媒体公司,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上海台在孵化出“阿基米德”客户端的基础上,推动其公司化发展,由东方广播与阿基米德团队合资成立公司,有效推动了阿基米德整合全台音频广播资源,实现快速发展,其市场影响力、品牌号召力不断提升。

 

3.加快跨体制跨层级跨区域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传媒集团。各级广电机构在推动融合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各种途径、方法,推动媒体跨体制跨层级跨区域发展,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传媒集团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一是以新媒体产品为抓手,通过联合开发、运营融合媒体产品,实现跨区域跨体制融合发展。如湖南台打造新媒体平台芒果TV,通过资本运作和股份制改造,整合了内容制作、互联网电视、互联网视频、IPTV和有关增值业务,成为以视听服务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面向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实现“多屏合一”的新媒体视听综合传播服务平台。在有线网络,北京歌华与部分省网公司联合推出“中国电视院线”产品,有效地整合了有关内容、技术和市场资源。

 

截至2015年年底,该产品已在天津、重庆等10个省市落地,覆盖总用户达1200万户。在移动端,山东手机台利用移动产品“轻快APP”,积极与全国各地媒体合作,截至2016年3月,已与超过150家主流媒体建立了商务合作关系,在23个省(区、市)发展“轻快”本地化产品,精准覆盖人口超过2亿,“轻快APP”已成为全国性的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产品。

 

二是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加快集团化发展。部分实力雄厚的广电机构通过资本运作,向新型传媒集团大步迈进。为进一步强化资本运作优势,2015年6月,上海广播电视台将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百视通与东方明珠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东方明珠以资本运作为抓手,主动向广电、互联网视听产业上下游以及相关行业拓展,着力打造新型传媒集团。截至2015年年底,东方明珠已成功实施10个投资与并购项目,交易金额近50亿元,进一步优化公司业务布局,夯实了集团化发展基础。

 

新兴媒体发展情况

 

一、新兴媒体市场蓬勃发展,已逐渐成为传媒发展的主导力量

 

1.中国网民规模突破7亿。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首次突破7亿,达到7.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手机上网使用率占网民总规模的92.5%。

 

移动互联网在经济生活领域加速渗透,对公民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新闻作为互联网基础应用,网民中的使用率已经达到81.6%,用户规模为5.79亿。同时,移动社交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即时通信使用率达到90.4%,基于即时通信衍生的社交应用,微信、QQ空间的使用率已经分别达到78.7%、67.4%,社交平台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2.新兴媒体产业生态化构建逐步完成。新媒体产业逐步完善,生态化产业全景逐步搭建。在新兴媒体内容端,由传统新媒体、政务新媒体、地方媒体、企业新媒体以及自媒体组成了多样化的生态圈,专业化内容生产模式(PGC)与用户导向的内容生产模式(UGC)相互协同、相互补充。在新媒体渠道端,形成了“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浏览器应用、视频直播、VR媒体平台等多样化的新兴媒体入口,网民可以在智能手机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多样化的新闻资讯内容。与此同时,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广告服务、数据服务、公关服务等衍生服务快速兴起,在社会化营销及渠道推广等衍生服务领域逐步完善新媒体产业发展。


 

3.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进一步提升。借助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主流媒体大力推进媒体传播形态创新,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产品创新体系,推出一批现象级新闻传播产品,新媒体语境下的舆论引导力不断增强。7月汛期,“朝阳工作室”围绕抗洪救灾推出沙画作品《不忘初心砥柱中流》,还原抗洪救灾的各种场景与感人故事,从平凡画面中引起心灵共振,迅速被近千家网站和政务微矩阵转发推送,24小时内有2.6亿多次点击率,多家电视台跟进播出,影响电视受众近1亿。

 

人民日报社2016年2月正式上线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实现了新闻采制的全流程一体化,在两会期间推出《傅莹邀请你加入群聊》的HTML5互动产品,生动再现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交互式场景,24小时内点击量超过300万次;针对“南海仲裁案”闹剧的《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微博话题,创下63.9亿阅读纪录,单条阅读量创下超2.6亿纪录。

 

新华社则通过运用先进的传媒技术,策划生产面向全媒体终端的新闻信息产品,全媒报道平台推出的《四个全面》说唱动漫,用海内外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阐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内涵,视频点击量和阅读量超过1亿人次;以微电影形式推出可视化全媒体产品《红色气质》,为建党95周年献礼,累计超过2亿人次观看,34家国内电视台进行了转播,成为“现象级传播”的全媒体产品。随着新闻传播创新深入推进,网上网下不同平台优势叠加互补,拥有较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新闻媒体矩阵渐次形成。

 

4.政务新媒体稳健发展。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1.76亿,占总体网民的24.8%,其中通过政府微信公众号获得政务服务的使用率为14.6%,为网民使用最多的在线政务服务方式;其次为政府网站,使用率为12.4%;政府微博为6.7%,政府手机端应用以及微信政务办事的使用率均为5.8%。


 

同时,“政务微博+微信+客户端”的构架日趋稳健,政务微视频应用进一步拓展。截至2016年6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59320个,较2015年底增加6930个。同时,微博已经成为“移动直播+政务”的主阵地,移动视频直播正在成为政务公开与民众互动的新载体。截至2016年8月,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政务头条号已达到13531个,总体阅读量从1月的1.55亿上升到5.21亿次。

 

二、新兴媒体法规与监管不断完善

 

1.对虚假新闻、违规网站治理进一步加大。2016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制止虚假新闻的通知》,逐步加强网络信息的治理和监管。同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继续加大对虚假新闻、违规网站的整治力度,2016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联合执法,针对“魏则西事件”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公司,对百度公司提出一系列整改要求并督促其落实到位;北京、上海、江苏、湖南等地网信办就发布、登载虚假新闻问题约谈新浪、网易等网站,并对相关网站作出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仅2016年第二季度,全国各级各地网信部门累计依法约谈违法网站146家,警告违法网站101家116次,会同工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475家。监管的不断完善促进网络传播秩序朝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2.视频直播行业加强对平台资质监管。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目前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仅全民直播、秀场视频和游戏直播三类直播的日活跃用户就超过了2400万。但视频直播行业仍存在诸多问题,直播平台资质和播出内容的水平良莠不齐,部分内容游走在灰色地带,网络主播自律意识有待提升。2016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告,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依法开展直播服务,应符合现行管理规定。同时对直播内容、直播活动涉及的主持人、嘉宾等直播对象做出具体要求,在内容方面,坚持健康的格调品味,抵制内容低俗、过度娱乐化、宣扬拜金主义和崇尚奢华等问题,监管的不断完善将有力推动视频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3.新兴媒体领域版权保护政策法规与监管不断加强。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6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的通知》,在政策层面提出加强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6月,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剑网2016”专项行动,突出整治未经授权非法传播网络文学、新闻、影视等作品的侵权盗版行为,保障有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规范网络音乐、网络云存储空间、网络转载新闻作品的版权秩序,为网络版权生态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4.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环境持续净化。2016年6月25日和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先后发布《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分别从立法理由和依据、管理对象和性质、监管主体、法定义务、用户权益保护等方面规范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8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互联网平台、广告发布者、监管部门等各方责任与义务,同时第一次将互联网付费搜索纳入广告范畴,明确指出付费搜索广告应当与自然搜索结果明显区分。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完善,为依法规范互联网广告活动,保护网民合法知情权、促进互联网信息搜索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三、新兴媒体发展提升公民网络信息自由

 

1.新兴媒体发展为中国网民提供更多舆论表达渠道。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新的言论平台和沟通渠道的形成,互联网使得社会公众表达自身诉求的途径大大增加,网民通过论坛、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网络社群、网络直播等新兴媒体渠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讨论中。与此同时,网民的舆论表达也日趋冷静和理性。2016年中国政府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今日头条等11家网络媒体,联合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截至3月1日,该活动共收到了网民建言61905条,已书面报送《“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精选》3期,共计598条建言。多数网民理性留言,积极献策诚恳发声,在建言中不仅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建议,还附上背景调查、可行性分析、实施步骤等详细论据进行佐证。

 

2.新兴媒体在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随着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显著提升,新闻媒体的“主流舆论场”与民间的“口头舆论场”在诸多议题上越发呈现水乳交融的态势,政府和网民之间的舆论共识度持续提升。2016年9月在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为代表的中央媒体发挥主力宣传作用,搜狐、网易、新浪等重点商业门户积极参与。9月3日至5日,参与报道的网媒达超1400家,原创报道内容达8826篇,累积网媒关注度超5.9万条,与峰会相关的微博话题超过30余个,阅读数排在前30的话题累计阅读数超过24.7亿人次。其中,“央视新闻”9月3日发布的《48小时不间断峰会直播,转发关注!》两天内转发量超24万人次、点赞量超48万个。

 

互联网已经成为热点事件和话题产生的重要源头,在及时反映社会民生热点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医疗领域,2016年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广东弑医事件、“手术丢肾”假新闻等激起网民围绕医疗监管、医患关系、医疗改革等问题的讨论和思考;魏则西事件揭露了互联网搜索平台竞价排名、莆田系承包科室现象和医疗监管漏洞等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责令互联网搜索企业整改,并出台《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获得网民舆论的充分肯定。在教育领域,新疆、内蒙古、北京、江苏等校园“问题跑道”事件引发网络舆论热议,进一步推动主流媒体开展深度报道。

 

3.网络空间治理进一步规范化。中国政府依法治理新兴媒体,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逐步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通过加强对网络平台特别是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治理,中国政府为公众获取和交流信息,创造清朗的网络传播环境一直在不懈努力。在强化互联网治理的同时,中国政府充分保证网民的知情权,公开网民关注的信息,对网络上反映的真实问题及时做出回应,同时最大程度保留网络舆论的活力,充分尊重互联网的民意表达,营造了一个通过公众持续讨论、交往而形成的网上交流渠道。


请点“阅读原文”,跳转至记协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