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电视剧工作座谈会部分发言摘登

2017-09-08 文化产业评论

第1740期文化产业评论


9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北京出席全国电视剧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中央宣传文化单位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局、电视台负责同志,全国电视剧制作机构代表、电视剧主创代表等参加会议。以下是部分发言摘登,供参考。


 

来源:新华社、光明日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477uzsyo&width=500&height=375&auto=0
9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全国电视剧工作座谈会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丰富思想内涵、增强艺术品质、提升制作水准,推动电视剧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刘奇葆指出,当前我国电视剧事业正处于由大做强的关键时期。要把握正确导向,突出主流价值引领,聚焦现实题材创作,正确把握历史题材创作,不断提高电视剧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境界。要聚力打造精品佳作,提高原创能力,抓好剧本创作等基础环节,培育更多高水平电视剧创作生产核心团队。要重视艺德培养,倡导“戏比天大”,引导广大电视剧工作者依靠优秀作品扎根立足。

 

刘奇葆强调,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电视剧评价体系,明确社会效益要求,发挥专业评论的引导作用。要规范引导播出平台,切实把好上线关口,实现电视剧和网络剧统一导向要求、统一行业标准,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中央宣传文化单位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局、电视台负责同志,全国电视剧制作机构代表、电视剧主创代表等参加会议。


 

讲好中国故事 唱响时代赞歌

 

——全国电视剧工作座谈会部分发言摘登

 

十八大以来,一批电视剧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用主流价值观引领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电视剧创作方面,也呈现出一些新的气象和变化:主题性创作趋于精品化,史诗风格的作品彰显着厚重的文化色彩;现实题材创作追求生活的质感,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古装题材创作向传统审美回归。

 

9月7日,全国电视剧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批优秀的作品、精彩的中国故事感动观众,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本期文艺评论版摘登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着力推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作者:董云虎(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文艺界推出了一批精品佳作。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有52部上海出品的电视剧在央视一套和八套播出。2015年,上海作为第一出品方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网络平台总播放量超过20亿。2016年,《彭德怀元帅》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在多个省市电视台创下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佳绩。今年上半年,上海有17部电视剧在央视和各省级卫视播出。其中,在一线卫视黄金档播出8部电视剧,占播出总量的31%,居全国首位。


 

说到心得,我们有三点:

 

首先是精心组织策划,推动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生产。

 

为此,上海市委宣传部成立了电视剧专项工作推进小组,把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贯穿到选题、创作和播出的全过程;注重选题策划,把握新中国成立65周年等时间节点,围绕“中国梦”题材、爱国主义题材等,策划推出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陈云》《大江东去》等重大选题。


 

其次,加强政策引领,激发电视剧创作生产的活力。

 

扶持剧本创作。把提高原创力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对文学源头、剧本创作等环节的扶持。五年累计投入2144万元。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每年两次面向全市开展剧本项目申报和评审,五年共资助电视剧本171项,金额7808万元。扶持生产制作。对于重大选题,上海市委宣传部重点给予摄制资助,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五年来资助电视剧摄制33项,资助金额9037万元;信贷扶持项目5项,银行授信总额超过16亿元,贴息扶持金额548万元。扶持文艺评论。2012年起设立“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文艺评论专项基金”,每年给予媒体5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目前,上海正在抓紧制订《关于上海影视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再有就是加强服务保障,为电视剧创作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比如,创新影视摄制服务机制。2014年,上海成立全国首家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各类主体来上海拍摄影视剧提供免费咨询和协调。做大做强电视合作交易平台。中国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电视节板块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合作交流平台,白玉兰奖被业界誉为国产电视剧的重要风向标,电视展播、产业论坛、市场交易等活动不断壮大。搭建影视创作交流平台。2014年起,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编剧王丽萍牵头举办上海影视四季沙龙活动,邀请资深编剧、导演、影评人等畅谈影视发展大计,吸引优秀影视人才,为影视创作出谋划策。这些举措有效推进了上海电视剧产业的发展。

 

为时代立言 为人民放歌

 

作者:马继红(编剧)

 

在创作《彭德怀元帅》时,我有意识地把彭德怀的所作所为和当下生活中的热点焦点相对应,针对不少年轻人信仰缺失的现象,我写了彭德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党的忠诚;针对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很多干部不作为的情况,我写了彭德怀在危险关头的三次担当;针对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腐败,我写了彭德怀的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不少人担心,面对被打打杀杀、悬疑探案、男欢女爱、宫斗魔幻影响的市场,这部张扬思想旗帜和理想光芒的电视剧会有收视吗?然而播出当天,该剧获得了全国最高收视率。这证明弘扬高尚精神的艺术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每一个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编剧,都应该理直气壮地歌颂党、歌颂祖国,浓墨重彩地记录英雄、塑造英雄。


《彭德怀元帅》剧照

 

一部电视剧能否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真实,要达到这一点,必须扎根人民,深入生活。那年为纪念青藏公路通车40周年,我们到青藏兵站部去寻找创作素材,在五道梁兵站我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这里的官兵大都没有头发,有的甚至连眉毛都脱落了。问及原因,是这里的地理环境所致。战士们坦言,我们也知道这里的环境对身体危害很大,但为了保障这条输油大动脉的畅通,为了西藏人民的幸福,我们作出再大的牺牲也无怨无悔。

 

战士朴实的话打动了我,我下决心,一定要创作出一部真正属于青藏线官兵的电视剧。为了掌握扎实的第一手材料,我们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兵站和官兵同吃同住;我们随着运输车队,翻山越岭。这部叫《天路》的电视剧虽然只有短短8集,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立刻得到了全国观众的认可,特别是得到了青藏线官兵的青睐。所以,只有走进生活的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才能写出老百姓认可的、激荡心灵的作品。

 

衡量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不是看投资多少、阵容强弱,也不是看宣传的力度和粉丝的追捧,而是要看它能否经得起岁月的检验。2015年,我去烟台某炮团联系《彭德怀元帅》协拍事宜时。发现他们8个主官有6个是当年看着《红十字方队》考进军校的。一部播出快20年的电视剧,不仅至今还被人记得,而且在这些年轻人选择人生道路时起了积极引导作用。作为编剧,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创作要坚持本真

 

作者:李雪(导演)

 

总结创作经验,首先是悉心打磨,夯实一剧之本。

 

我们的作品有个突出特点,就是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耗时较长。电视剧《外科风云》比预定的开机时间晚了一个月,做这样的决定需要勇气和魄力,也考验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庆幸的是,不仅制片人同意了我的决定,也获得了演员的理解和支持。经过六个月加班加点的工作,开机前三天,我们终于有了完整扎实的剧本。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剧组从未因讨论剧本而停下来过,我们也只对剧本做了一些细节微调。可见,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拍摄和后期就能掌握主动,避免浪费。


 

其次是找准定位,连接传统与现代。

 

拍《琅琊榜》时有一场戏,与我合作的孔笙导演觉得我拍得像上世纪那部经典的电视剧《水浒传》。当时我不禁反思,我是不是有点故步自封,在技法、创意上不够与时俱进,这样做会不会被观众和市场排斥。所以之后的拍摄,我们在坚持用一些“老方法”的同时,也尽量保持开放心态,这种用回归传统的方式讲一个有现代意识的故事,用精工细作的态度去打磨一部贴近当下审美的网络小说作品的做法效果不错,《琅琊榜》播出后收到了一些认可和赞誉。


 

视频网站的壮大和移动终端的兴起,使受众的观赏习惯碎片化。面对年轻观众流失、开机率下降,电视台要求购进的电视剧品质更加精良,要求电视剧从业者既具备工匠精神,又熟知工业化流程。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观众拉回来”。而有了这样的约束和鞭策,更有利于电视剧行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再次,坚持本真,守住创作初心。

 

创作者必须在作品中找到你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观众才能从中感受到你的真诚。比如拍《伪装者》时,我想在这个传统的谍战剧剧本中加入我对中国式家庭关系,以及对抗日战争、中国人的苦难的思考和认识。再比如《外科风云》做剧本时,我跟编剧对一个情节产生了很大分歧,她坚持把一段病患冲突的戏写进剧本里,我却认为这样的内容背离了我的创作初衷,可能对观众形成暗示和引导,在戾气上火上浇油。润物细无声,是电视剧这一门大众艺术的主要功能。我希望观众在观看我的作品时,不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也获得对历史和现实的重新认识,更希望通过我的剧能潜移默化地促进社会和谐。

 

用心贴近人物 用情创造角色

 

作者:张译(演员)

 

我是部队培养起来的演员,可能因为穿了十年的军装,我格外喜欢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因为这样的作品以最直观的方式,向观众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也力求在创作之中,以现实主义的表演方式诠释角色。


《鸡毛飞上天》剧照

 

几年前,我曾经陷入一个迷茫期,因为随着电视剧播出平台向网络倾斜,市场的需求也逐步发生改变,现实题材电视剧似乎正在“过时”。尤其是看着认真对待表演艺术的演员,被挤掉了越来越弥足珍贵的表演空间,再加上部分媒体的过度娱乐化,让真正的表演艺术逐渐被冷落、被忽略。这一点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近几年,我们欣喜地发现,现实主义再一次迎来了它的春天。《鸡毛飞上天》播出之后,电视剧市场相继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让广大观众增强对国产电视剧的信心的同时,也让我们这些演员终于走出了迷茫。事实证明,一部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能够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也能帮助演员实现社会价值。

 

表演艺术是一门高难度的学科。它涵盖广泛,除了声乐、台词、形体、表演四门功课要扎实以外,还要求在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有所涉猎。所以,专业的学习是必要的,即便是一名成熟演员,依然应该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

 

我庆幸自己入行的时候,与很多专业的创作团队合作过。那时候的电视剧剧组,对于如何体验生活、做功课,现场的礼仪是怎样的,都有一定的规矩。特别是导演、编剧和老演员们,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我们,告诉我们演员要习惯孤独,不断学习,看见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就给予严厉批评和悉心指导。我愿意秉承那些好的规矩,用心贴近人物,用情创造角色。

 

把更好的电视剧献给观众

 

作者:李春良(北京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这些年来,北京电视台坚持“首善媒体、大美品质”战略定位,把它贯穿到影视剧选购播出工作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大戏看北京”的口号。在此定位下,我们选好剧、购好剧、播好剧,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系列大题材、大格局、大制作的优秀电视剧,播出的《亮剑》《金婚》《士兵突击》《潜伏》《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一大批电视剧家喻户晓,多次斩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十八大以来,我们播出的《老有所依》《北平无战事》《平凡的世界》《琅琊榜》等优秀剧目,今年播出的《外科风云》《深海利剑》等,亦取得不俗表现,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我们在电视剧选购方面逐步明确了这样几条标准:一是所选作品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二是重视收视但不唯收视,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三是高度关注现实题材,坚持把有情怀、有温度的现实主义作品作为首选。四是重点选择大气厚重、有格局的作品,充分彰显首都的气质底蕴。

 

聚焦剧目品质,精挑细选优秀剧目,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前端介入、过程跟踪。从选题策划阶段就开始密切跟进项目,当关注大IP、关注演员阵容盛行之时,我们在研读剧本,在关注故事是否打动人心、创作是否认真严谨、制作是否精良。这不仅让我们具有了独到的选剧眼光,也使得一批最初不被看好的沧海遗珠大放光芒。

 

二是深入研判测评。一方面,我们要求购剧人员做到心怀观众、研究观众、尊重观众、引领观众;另一方面,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观众测评体系,定期举办观众研讨会,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把观众的观剧心理、审美取向与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有效对接起来。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在题材构成、风格样式、阵容选择等方面,形成了北京电视台独有的特点。

 

适应发展形势,推进工作创新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面对当前影视剧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北京电视台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推动电视剧选购投播工作创新。

 

一是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今年北京卫视黄金剧场正式更名为品质剧场,把更多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作品囊括其中,且收视成绩始终在全国名列前茅。

 

二是重大纪念活动提前布局,确保作品高质量。

 

三是加大宣推力度。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户外广告、线下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观众互动,推介我台影视剧。

 

四是尝试电视剧制作。逐步把工作向产业链前端延伸,通过参投、自制等方式,推出既符合北京电视台风格调性、又具市场潜力的作品。

 

精心精致才有精彩精品

 

作者:张小红(北京华影文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出后在全国产生热烈反响,使我们意识到,剧中所展现的改革开放许多重大决策过程、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与我们今天的生活休戚相关,是当代人甚至几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让广大观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强烈认同,这正是主旋律影视作品发挥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价值所在。于是我们迅速作出公司的战略方向调整,把组织创作符合时代重大变革和弘扬革命历史的选题作为方向。

 

2017年6月,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我的1997》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取得可喜成绩:全国重点52城市平均每天收看人数达到2666万次;在网络平台点击量累计超过10亿次,尤其在年轻观众中引起很大共鸣和反响。


 

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心。作为国有文化企业,我们必须有责任担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文艺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这正是进行文艺生产的文化企业有担当、重社会效益的体现。

 

二是既有精彩的故事,又弘扬主旋律精神。二者的统一是创作难点也是亮点,这不仅需要创作团队具备高超的技术技巧,更需要创作者的匠人精神。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创作中,我们实现编剧创作与党史学者的无缝合作,共同提升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我的1997》包含了亲情、爱情、友情等多个层次的情感,其中个人的奋斗史与香港回归的大历史融合在一起,让观众获取历史的启示,感悟“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的成就。

 

三是创作精品必须坚守文化自信,克服浮躁、娱乐至上的“伪世俗观”。主旋律艺术创作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敷衍了事的思想。所以,我们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力求找出每部作品的创新性。

 

第四,电视剧创作归根结底是艺术创作,我们应该尊重其基本规律,给予导演、演员等主创充分的艺术创作空间。严格认真的制片管理和组织工作,是一部作品完成的重要保证。按照最合适的配备遴选主创,不搞明星崇拜,力图通过画面中所有的影像元素,大到建筑,小到化妆、服装、道具、音乐、环境声音,或者一张纸、一本书、一支笔、一枚邮票等细节,还原所要表现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的变迁,折射出人们生活的变化,精神样态的新意,从而实现剧情人物命运的深刻变革,进而提炼主题思想。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

文化产业研究所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平台

见识•态度•深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

交流/报道/约稿/咨询/合作

加微信号:7759813  

邮箱:whcypl@126.com


文化部 官方 唯一

文旅特色小镇培训

点我查看


欢迎加入干货社群•有偿约稿•招聘/求才若渴

请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