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融杠杠如何撬动文化企业,打造丝绸之路文化产业新高地
第1884期文化产业评论
“中华文化看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这些都是陕西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效推动了陕西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同时,陕西文化金融也充分发挥杠杆效应,撬动文化企业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接,让一些文化企业“滚雪球”式地迅速壮大起来。
陕西省委、省政府为了更好地推动“文化+金融”的发展,提出了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金融合作实验区的构想,旨在集中陕西省内优势资源,开展文化金融机制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充分发挥金融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金融场景建设,为我国文化金融改革发展探索新模式、新路径。
作者 | 邹银娣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驼铃声声,残阳如血,从未央宫前的繁华盛景到大漠戈壁的胡杨飞沙,一位使者坚定前行着,尽管艰难,不忘初心。他,就是张骞,实地勘察画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幅西域的自然地理图、人文地理图和政治地理图。
古丝绸之路,起于陕西,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的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仍然激励着今人。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习大大提出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此同时,习大大也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那么,在文化自信新时代的背景下,在文化产业新动能的基础上,陕西如何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发挥陕西文化资源的优势,借助金融杠杠撬动文化企业,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产业新高地?
中华文化看陕西,陕西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先天优势
习大大在党的十九大讲话中,明确指出了我们的优秀文化应涵盖三部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我们不难发现,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的陕西,既有秦腔、腰鼓等具有秦风秦韵的民间文化,又有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既有“十三朝”古都遗迹的历史文化,又有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现代文化;既有各具特色的三秦地方文化,又有享誉世界的丝路文化。
因此,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周秦汉唐时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坐拥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的陕西,应具有足够的理由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这也是陕西发展文化产业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化自信;同时,发达的文化产业,又会反过来增强文化自信,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梳理数据,文化产业评论发现,近年来陕西文化产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2012-2016五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先后突破500亿元、6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的整数关口,年均增速达12.5%,其中,2016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02.52亿元,总量居全国第14位,占GDP提升到4.14%,居全国的第9位。据陕西省统计局预测,2017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突破900亿元。
数据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占全省GDP比重达到6%以上。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制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为年均增长达到15%以上,如此一来,文化产业在陕西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新动能”作用将更加突出。
文化产业评论进一步研究发现,目前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有两大突出特点:
一是“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组合,正向外溢效应可观
2012-2016年陕西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从1.5万家增加到了2.2万家,其中,有2家上市文化企业,有11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2家,国家认定动漫企业8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143家,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连续六年荣膺“全国文化企业30强”。
此外,黄帝陵文化公园、韩城司马迁文化景区、白鹿原文化景区、雁翔文化产业创意谷聚集区、西部影视文化产业园等30多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正有序推进,其中,17个项目已建成运营,总投资超千亿元。而且,陕西还甄选了277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高达2000多亿元。
这些“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热火朝天地开展着的同时,也给陕西绝大多数的中小文化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带动其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不断谋求创新发展,进一步形成了陕西文化产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是文化产品与服务日益丰富,特色文化品牌效应彰显
截止2017年底,陕西省影院规模总量达179座904厅,拥有影视制作机构361家,电视剧、电影年均产量居全国第6位,《千里雷声万里闪》《好先生》《大秦帝国之崛起》《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影视剧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陕西年均出版图书万余种,入选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的数量、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数量连续多年排在全国前4位,获国家级图书大奖达30余种。贾平凹、高建群、冯积岐等“文学陕军”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兵马俑、法门寺、袁家村、白鹿原以及歌舞剧《延安保育院》《长恨歌》等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西部影视、曲江影视、陕文投影视“影视陕军”招牌更加响亮;耀州瓷器、陕北剪纸、华洲皮影等民俗工艺美术品知名度不断扩大……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陕西经济的贡献力和拉动力在持续提升,同时也为文化与金融创新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金融杠杆撬动文化企业,打造丝绸之路文化产业新高地
文化企业的成长需要持续的创新发展,其融资活动必然是一个动态的升级过程,这就导致了金融机构的传统模式难以大力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金融机构必须认真研究文化产业的现状、特点和规律,细化梳理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和货币金融对策,根据文化企业的特点进行调整,降低文化产业的准入门槛,扩大文化市场对外开放,促进文化资本流动,让更多的金融资本流向文化产业。
同时,加快文化产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规范和完善对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质押、登记、托管的管理办法,突破文化企业融资难的基础性、制度性障碍,实现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无缝对接。
金融机构不断拓新产品及业务
近年来,陕西的金融机构一直在致力于文化金融的融合发展。目前,建行陕西分行对文化企业的投资总量已经达到了87.78亿元,针对文化产业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基本的信贷需求,开发了一个文化企业股权类融资产品,通过设立一个专项的资产计划,通过理财产品的形式来销售,理财产品受益人和管理人都是建行,通过市场募集资金以后设立专项计划投资到标的企业,建行和标的企业协商以后,可由建行在以后的市场当中进行转让,也可以由建行总公司进行回购。
这就使得文化企业可获得股权的权益性资金支持,如此一来文化企业融资所得的资金使用时间相对较长,同时也通过股权的形式优化了企业的负债率,满足了部分文化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法通过传统的信贷实现的资金需求。
“文化需要金融,而金融需要全程,全程需要整合,而整合需要跨界”,这是浦发银行服务文化企业的思路,浦发银行通过“天使联盟、成长联盟、上市联盟、战略联盟”为一个文化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以形成一个服务文化企业的闭环。
浦发银行在陕西地区已经支持了20个文化产业项目,授信总额100亿,涵盖文化出版、广电网络、旅游景区以及中小文化企业等领域。据悉,未来浦发银行将以“授信+投行”的主要产品手段,采用股债贷海内外的模式,为企业提供“融资+融智”的金融支持。
成立于2012年的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专注于大文化领域,重点投资于影视传媒、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演义以及教育、体育、音乐等项目,将产业、金融、政策形成组合拳,打开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据了解,未来陕西文化产业基金将着力发展成规模达100亿的基金集群,由引导基金、子基金和纯市场基金合成,整合全省零散文化资源,逐步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债券子基金、并购基金等,同时依托母基金落实文化产业相关分项扶持、产业引导、风险补偿、奖励优惠以及提供便利的配套政策,建立体系化叠加式的新模式,支持和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政府搭起文化与金融沟通桥梁
为积极发挥陕西省特有文化产业优势,加深金融创新和服务功能,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创新融合发展,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主办,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陕西省文物局、陕西银监局、陕西证监局协办,西部网承办了“2018陕西文化与金融创新合作恳谈会”。
在恳谈会上,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长安银行、西安银行、浦发银行、农业银行等六家银行分别与陕西省委宣传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计授信600亿元,用于支持陕西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同时,建设银行、长安银行、西安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与陕文投、陕西广电集团、大唐西市投资集团等文化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通过战略授信、全面合作、流动资金贷款等形式支持相关项目发展,签约金额达236.5亿元。
此外,这次恳谈会上还正式宣布成立了三家文创支行,将专业专注开展特色文创金融的业务。
最近几年,陕西文化金融充分发挥杠杆效应,撬动文化企业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接,让一些文化企业“滚雪球”式地迅速壮大起来。
申报试验区,探索文化金融新融合的“陕西模式”
2015年习大大视察陕西时,对陕西提出五个扎实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扎实加强文化建设”,他强调要在建立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再加上文化自信。习大大对陕西文化做出的高定位,为陕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文化强省”战略,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全省支柱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打造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彰显华夏文明的文化产业高地,更具有时代的意义。
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金融合作实验区的构想,旨在集中省内优势资源,开展文化金融机制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充分发挥金融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金融场景建设,为我国文化金融改革发展探索新模式、新路径。
未来,陕西将紧紧抓住各项政策机遇,强化资源整合,争取合作试验区早日获批,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促进产融结合,加快形成金融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陕西模式”。
陕西曾经站在了人文荟萃的“秦岭之巅”,现在,又站在了坚持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起点上,古今交汇,相信文化金融创新融合将成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
文化产业研究所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平台
见识•态度•深度
交流/报道/约稿/咨询/合作
加微信号:7759813
邮箱:whcypl@126.com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笔记本
了解更多
北京大学陈少峰教授IP笔记本
了解更多
实习•兼职•投稿,请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