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张门票3500元,中国最贵景点"楼兰古国"凭什么?

2018-03-31 梁鑫 文化产业评论


第1943期文化产业评论


楼兰古国,这个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存在了800多年后就神秘消失了。直到1700年后的今天,披着神秘面纱的楼兰遗址依然扑朔迷离,保持着她“隐退”时的姿态。实际上,楼兰古国真正令人望而却步的,不是那些骇人听闻的传说,而是她那“国内最贵”的门票售价——高达3500元,堪称“天价”。如果外国游客想要一睹其芳容,则需要缴纳30万元的游览费用。在如此背景下,这座千年古城能焕发往日光辉吗?又或许,只能是“高高在上”的一片荒凉?其实,人文的绿洲从来不缺守望者,如果我们真的想要为此做些什么。


 

作者 | 梁鑫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蝈蝈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在这里,有一种浩瀚,比大海还要壮观。无垠的沙漠,金黄的砂砾,起伏的沙丘,一轮落日染红天际,犹如神来之笔。狂风长驱直入,呼啸而过,将沙堡雕琢成惟妙惟肖的模样。

 

可楼兰底色从来都不只是刻骨铭心的旖旎风光,还有她那沉寂千年渴望被打破的荒凉。


 

盼一睹芳容,然千金难觅

 

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包罗万象,让全域旅游在国民消费中十分走俏。在两会上“降低国有景区门票”呼声很高的今天,楼兰这个隐匿在新疆的景点,却反其道而行,门票高达3500元/人,如果是外籍人士想游览还要先交纳30万元的押金。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楼兰并不是一个“景区”,这里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目前未正式对公众开放。可以说,这是唯一主动将游客“拒于门外”的景区。所以,全世界也只有不到5万人真正见过楼兰遗址的样子



当然,“天价门票”并非坐地起价,深究其背后是对于文物保护更成熟的思量。楼兰遗址本身具有极高的考古意义。并且它深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为破坏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参观的人数越多,对它造成的压力就越大,自然票价会随之升高。预先通过价格进行参观人群的筛选,这让经济能力与素质呈正相关的论述在此得到合理体现。


 

千年哀鸣,不见楼兰泪

 

古楼兰兴建于公元1世纪前后,是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中最为繁荣的王国之一,也是西汉通往西域的枢纽。丝绸之路在这里分为南北两道,玉石之美由此显赫四方。


 

她曾盛极一时,却突然消亡,留给后世无尽的神秘与痛惜。但这份痛惜中却不止含有人类对文明的悼念,还来自于大量机会主义者的侵犯



早年,由于清朝政府当时并没有形成考古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让西方探险家抢占了先机。其中,1900-1931年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的相继来访,一度改写了这片荒漠的命运。正因如此,大量珍贵的古籍资料与出土文物也流失海外,去向不明。

 

除此之外,尚未发掘的墓葬群也引来了土夫子的觊觎。据盗墓贼供述,当时在黑市上,新疆文物的价格一直飙升,许多出土的古代毛织品按平方厘米计价。


 

2003年起,为了反击盗墓贼,遗迹边上建了一个不足四十平米的文物保护站,四个汉子带着三条狗,常年蹲守在无人区,保卫着最后的楼兰。当前的保护仍道阻且长,面临着资金缺乏、人员紧张、相关法规滞后、民众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至今,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楼兰的境况才稍有起色。


 

显然,遗产保护的现实骨感其来有自。面对这场亟待扭转的“文物反击战”,我们需要警惕些什么?

 

守望,“一座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

 

岁月风蚀了楼兰的灵魂,裸露出“沙漠庞贝”毫无生机的纹理。驻扎在佛楼的,还有一些残垣瓦砾,站在这里,仿佛进入了“生命禁区”。

 

即便如此,仍然阻止不了人们赞美她为“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这里是古西域历史文化典型地区,是东西方文明汇聚的节点。因此,楼兰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新疆、跨越了国界。所以,“古城的合理化、永续性发展”是一个庞大又艰难的命题:

 

  • 徘徊在开放与封闭之间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罗布泊开发热”和“旅游探险热”以来,进入楼兰的道路几乎四通八达,这给当地环境带来极大威胁。对于其保护策略的定位,在学术界、考古界、文管部门之间一直存在争论。尽管,古城的最终归宿是在具备开放的条件下逐步走向公众,但“天价门票”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手段,一个长期的有针对性的《楼兰故城遗址、楼兰墓葬、罗布泊南古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更显得大有可为



  • 抢救性研究迫在眉睫

 

楼兰古城面积巨大,在不影响整体保护的前提下,侧重性地对一些较为集中、无法移动的古文物特别保护,对一些较分散、零星的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同时,针对古墓盗窃问题实现安保升级。

 

另外,当地易损耗旅游资源的维护刻不容缓,重现罗布泊时空里的千年神话,需要技术的不断探索与更新。要加紧对已经发掘的遗址进行价值评估、现状调查、设计工艺分析等,建立健全预防性保护体系;立足于古迹修复的长远角度,加强文物保护基础学科建设。



  • 文旅综合体或将成就新机遇

 

2012年,若羌县政府委托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打造“从建筑复原、设计定位到人文景观的艺术再造”,再现楼兰风貌。最终设计思路是把生土建筑(主要指城墙和宫室)发展到极致,且要有很多互动功能空间的体验建筑。

 

规划项目包括建造古楼兰影视城,深度挖掘楼兰历史;以神秘楼兰文化为主题,以生土建筑为主要建筑表现形式,以局部复原、再现历史场景和生活习俗的方式,有机融合西域风情、新疆特色和楼兰文化;定位为一个集文化休闲、商务休闲、生态休闲、游乐休闲等产品体系在内的综合游览体验胜地。

 

可以预见,关于古楼兰的“复兴”,正由内而外地,逐步演变为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性大项目。随之,也会吸引更多的力量主体,激发更大的合作契机。


 

  • 乘上“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快车

 

楼兰文化是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形式,更是文化自信的一种展现。在启动“一带一路”的关键时刻,重建楼兰,无疑具有无法替代的经济价值和历史涵义。特别是如何定位楼兰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怎样将“楼兰精神”变为动力,推动若羌民族事业跨越发展?这需要一个强大的平台智库做支撑,利用现有资金与产业设置,结合文化旅游新动能,助力楼兰未来的“软性GDP”产值将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新的增长点。

 

  • 投资合作端积极性与责任感并重

 

“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催生出更多吸引文化和旅游投资的热点,政府和企业之间将会形成更多联动协同发展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项原则要贯穿,就是企业投资过程中,必须坚持文物保护单位的性质不变,企业必须是真心实意、没有太多附加条件的进入,决不仅是为了旅游开发,还应落实文物保护的真正内涵,包括科研投入,公民教育等方面

 

近年来,文物保护日益成为国家及民众的关注焦点,这是文物领域前所未有的大好时代。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全国政协十三届第一次会议上发言时提出了关于“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的建议,将组织修改《文物保护法》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将军的铁衣,佛陀的信仰,西域的胡笳和胡舞——随沉寂的尘沙,穿过一个个朝代更迭,在未来借助科技手段得以沸腾起来。

 

我们相信,无论是风沙还是荒漠,一切皆虚空。唯有人文的精神永生,唯有历史的蕴涵永恒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平台

见识•态度•深度

交流/报道/约稿/咨询/合作

加微信号:7759813  

邮箱:whcypl@126.com

实习•兼职•投稿,请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