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南成为下一个迪拜之前,全域旅游如何一条路走到底?

王军 文化产业评论 2019-06-30


第1959期文化产业评论


恰逢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国务院前日发布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其中共53次提及“旅游”一词,旅游产业的地位可见一斑。除了在海南这个中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示范省,旅游业未来在整个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都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这标志着全域旅游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纵观我国旅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渐进式过程。那如何推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笔者认为,“点与线”是破题的关键,“点与轴”是规划的重点。




作者|王军(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微信号:13700939271)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范鑫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近日,海南接连登上《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成为全国关注和热议的焦点。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其中共53次提及“旅游”一词。可见,旅游业未来在海南的建设和发展中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2016年1月,海南被确定为中国首个全域旅游示范省,通过对全域旅游的探索,为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是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其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意见》提出,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意见》出台标志着全域旅游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域旅游工作将随着文化和旅游体制性障碍的打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据发布的数据显示,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1亿人次,同比增长8.3%;实现旅游收入421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全域旅游供给充分,假日旅游市场既保持了量的增长,又实现了质的提升。由此可见,全域旅游正成为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下面,笔者就如何推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与诸君分享几点粗浅的认识。

 


“点与线”是全域旅游破题的关键

 

全域旅游概念提出和理念产生,是基于新时代旅游消费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纵观我国旅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渐进式过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旅游处于一般观光时,旅游消费、生产、组织管理对象往往只是一个个景区景点和相关的支撑配套项目,用从客源地(居住地)到目的地的交通线路连接起来即可,基本上属于“点对点”的旅游消费模式,与外部系统包括自然和人文社会环境联系交叉比较有限,对外部系统的影响也很有限。

 

如今,随着旅游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由点连成的线越来越多,旅游消费、生产和组织管理涉及的面不断扩大,由点状到线状再到面上,旅游消费已经由过去的不敢“奢求”变成了大众需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选择。在消费需求的刺激下,人们不再满足于“点对点”的观光模式,更加注重一条道路“玩到底”的长线游,这个“线”恰恰就是全域旅游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作为旅游意义的点是指景点和景点所组合的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城镇、旅游驿站。旅游城镇是全方位具备旅游功能,满足旅游基本消费和非基本消费的旅游产业、服务、人员的集聚地。旅游驿站是初具旅游功能、满足旅游基本消费的旅游产业、服务、人员的集中地。点支撑旅游六大要素中的“吃、住、游、购、娱”。

 


线是指联接各点的交通道路,并以此组合所形成的交通网络体系。线则是支撑旅游六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行”。所以“以点串线”可以把功能相同的城镇、驿站间,功能不同的城镇、驿站和景点间,功能侧重点不同的城镇、驿站和景区间通过人流与物流串联为一条条旅游线路,将众多分散的旅游服务区组合为全域旅游服务区,从而实现旅游发展的区域互动、整体联动。

 

千里之行始于“轮”下。随着全民旅游和自驾游的兴起,点与线串联已经成为当前旅游功能完善、旅游要素保障的必然选择。以旅游为核心,线为游而行、吃因游而餐、住为旅而宿,通过以点串线整合功能、保障要素聚合效益,才能有力推动泛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和旅游产业全域化发展。

 

从目前我国省域旅游交通枢纽建设成果看,高速、高铁、航空、水运一体化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已基本形成,这也是近年来国内旅游持续向好的有力支撑。然而,相比省域交通的全面跃升,我国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交通仍然存在市域交通发展不平衡、对外大通道不完善、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不协调、偏远地区(山区)道路通达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为此,现阶段推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在进一步完善“点支撑”的同时,必须把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放在全域旅游重中之重的位置,只有全域旅游“血脉”日臻通畅,才能实现串点成线,串线成面,形成合力,产生集群效应。

 

“点与轴”是全域旅游规划的重点

 

《指导意见》中对全域旅游的定调非常明确:“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可见,“全域旅游”具有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的深刻内涵。以市域为例,全地域就是要整合市域范围内的全部吸引物要素,将整个市域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全领域则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形成“旅游+,+旅游”的互融产业格局;全要素不仅要完善“食、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要素,还要培育“商、养、学、闲、情、奇”新兴旅游要素,带给游客完美的旅游体验。

 


“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不难发现,“全域旅游”这个概念,其实就是典型“点轴理论”和“T”字型发展战略。“点”指中心城市、各级居民点和主要景区景点,也就是旅游目的地;“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

 

通过点的全域分布,轴随点转、线随轴走、以线连片,从而使点和轴的功能互动并作用于旅游,形成新的游客的集散地、综合服务的扩散地。在此作用下实现旅游产业的全行业覆盖,旅游从业者的全员覆盖,旅游服务的全域覆盖。

 

从当前各地全域旅游规划推进情况看,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认知上差距,片面认为,全域旅游就是旅游线路的拓展和景点景观的叠加,在规划布局上忽视了“点与线”的联系、“点与轴”的关系、“线与面”的辐射,导致不少景区由于交通不畅、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缺失无人问津,甚至成为孤岛。

 


为此,规划发展全域旅游,必须牢固确立“点轴观念”。具体而言:

 

一是要着力构建“市域全景、景城一体”的城市发展框架,让景区、都市、乡村互为联通、交相辉映,形成“T”形、圆形或带状的全域旅游分布图。

 

二是要延长旅游产业链、提升产业关联度,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以“全域旅游”发展引领“全域资源”开发,实现旅游带动下的泛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是要动员全社会和全民的广泛参与,推动旅游模式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实现人力资源的整体投入和全员覆盖。

 

四是要围绕“吃、住、游、购、娱”五大要素,推动旅游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对全域旅游服务的新期盼。

 

五是要以点为轴心全域统筹旅游线路,以便捷、畅通的旅游线路连接各景点、景区、城镇、驿站和乡村,实现交通网络全域覆盖,真正让全域旅游可以一条道走到底。

 

六是要系统整合全域旅游品牌,突出个性化、特色化、主题型、综合型品牌建设,避免同质化、重复化和无序化开发,形成多业共生、众业共进、文旅共融的特色旅游发展格局。

 

结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风景名胜美不胜收,五千年文明发展积累的人文遗存蔚为大观,960万多平方公里的“雄鸡”版图,处处闪烁着中华文化斑斓色彩,到处都是我们追寻诗和远方的美丽家园。

 

从“景区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创新实践,也是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加速推动新时代旅游转型发展的勇敢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区域、全产业、全时空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一定会迎来“一业兴盛百业俱荣”的明天!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平台

见识•态度•深度

交流/报道/约稿/咨询/合作

加微信号:7759813  

邮箱:whcypl@126.com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笔记本

了解更多

北京大学陈少峰教授IP笔记本

了解更多

实习•兼职•投稿,请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