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报告:疫情对旅游景区的影响以及恢复对策

2745期文化产业评论

新冠疫情发生后,对我国全国旅游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月29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发布了《齐心协力 共度时艰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关于旅游景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及产业恢复对策建议的报告》。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是由全国旅游景区行业和与景区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已获民政部批准并备案,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接受民政部的监督管理与文化和旅游部的业务指导。

 

自2011年成立以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凝聚了国内一千多家4A级及以上景区、知名的非A级景区、国家级文博院馆、大型旅游服务企业和一批顶级专家智库团队。在宣贯国家政策法规,承接文化和旅游部相关任务,制定行业标准、反映行业诉求、维护景区权益、解决景区困难、加强岗位培训和人才交流、推进业务交流,以及A级景区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行业引领、指导与服务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旅游景区协会高度重视,在1月23日即发出《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安全旅游倡议》,倡议广大旅游景区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及时关闭景区,做好退订旅行社订单、退订旅客门票的工作。同时,景区协会也一直密切关注着疫情发展对景区行业发展的影响。

 

在经过广泛调研和与相关行业专家进行研讨的基础上,协会形成了《关于旅游景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及产业恢复对策建议》的专题报告,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景区行业

造成的收入损失分析

 

截至2月25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和全面防控已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旅游景区协会通过对全国各地景区的联系和调研,已基本了解到全国各地景区的收入损失情况。

 

在华南地区,以广东省为例,全省被调研的423家A级景区中385家全部关停,23家部分关停,15家不收费景区正常开放。根据调研,广东省景区企业在春节期间累计净投入超过2.3亿元,去除公益性景区,平均每家景区净投入72万元。仅春节假期前后,广东省景区行业累计损失即达到5.86亿元(不含人工、税费等),去除公益性景区,平均每家景区损失176万元。

 

在西北地区,以新疆自治区为例,根据对全区83家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景区调研,受疫情影响,52%的景区在一季度的收入损失达到100%,71%的景区收入损失达到60%以上。从全年的营收情况来看,42%的景区预测收入损失会达到50%以上,67%的景区预测收入损失会达到30%以上。在每月的固定成本支出方面,31%的景区在30万元以上,53%的景区每月至少要支出10万元以上。

 

在西南地区,以云南省为例,根据对全省165家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景区的调研,目前99%的景区无经营业务,无收入来源。云南省景区在春节期间的平均接待量由2019年的5.48万人次下降到0.37万人次,下降幅度达到93%,春节期间的收入损失同比下降71%-100%。预计一季度景区收入将大幅下降,全年景区收入也将大幅下降。同时,景区还面临固定成本支出大、财务费用支出大等问题。

 

在华中地区,以湖南省为例,根据对全省100家具备一定规模的景区企业的调研,因受疫情影响,平均每家景区因游客取消订单而造成的收入损失为368万元。一季度,预计平均每家景区企业收入同比下降574万元。

 

在华东地区,以上海市为例,根据初步统计分析,上海148家景区春节期间的平均收入损失约为216万元。

 

在华北地区,以河北省为例,根据对重点景区的定向调研,野三坡景区预计疫情影响会持续到上半年,景区门票收入预计会减少5000万元;白石山景区预计1-3月份收入损失会达到1700万元,其中春节前期的工程和营销投入共计80万元,人力成本450万元;东太行山预计1-5月份收入损失会达到3100万元,其中人力成本340万元,银行贷款利息546万元。

 

全国各地景区受疫情影响收入损失情况


根据对全国各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景区的调研,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景区行业的营业收入影响极大,不仅波及到全国范围,而且受影响程度重、时间长。根据调研情况综合评估,春节期间全国景区企业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收入损失额度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的90%以上;预计一季度,全国景区企业收入损失额度会达到去年同期的80%以上;全年,在降价营销、入境游大幅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国景区企业的收入损失程度预计会达到去年同期收入水平的40%-50%以上。景区行业整体收入损失程度将会显著高于旅游行业整体平均水平。

 

这其中,因景区接待的季节性特征和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不同,湖北及周边省份、华南、西南地区景区受影响程度更大,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景区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接待规模越大、景区门票票价越高的景区,直接的收入损失越大,如以黄山、华侨城欢乐谷、海昌海洋公园、长隆欢乐世界为代表的景区;室内型景区因受疫情防控要求更严,相比室外自然型景区受影响时间更长,收入损失也将更大。

 

二、新冠肺炎疫情的后续发展

及对景区行业的整体影响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的后续发展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月24日,包括湖北省在内,全国各省区市的新增确诊人数已经显著下降,治愈出院人数正在稳步上升,疫情蔓延的势头已经得到初步遏制,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疫情防控已由严格防控为主转变为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并重的阶段。

 

按照各个地区受疫情影响程度的不同,我们认为可以将全国各地区大致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地区是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第二等级地区是企业复工带来较大人口流动的京津冀、华东、华南,以及湖北周边的安徽、湖南、河南等地;第三等级地区是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

 

从目前的疫情控制和各地的社会经济情况来看。第三等级地区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尤其是西藏和青海,已经实现“清零”,加之人口密度和流动性均不大,社会经济生活可以实现逐步恢复。

 

第二等级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人口流动大,尤其是人口输入量较大,虽然目前疫情扩散基本已经得到控制,但仍需要进行较为严格的防控,以防疫情出现反复。目前该类地区已经开始逐步恢复企业生产,社会生活和经济生产正在有序恢复。

 

湖北省为受到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目前仍有大量患者在医院隔离治疗,按照目前的治疗进展情况,疫情影响预计要到4月份才能有显著的改善,社会经济生活恢复正轨预计要到5月份。


全国各地区疫情防控最新形势
(截至2月24日)


景区行业受影响情况分析及开业建议


(1)影响区域、期限及开业建议


景区行业天然的人群聚集性和流动性,使得景区尤其需要重视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游客和员工的健康和权益。

 

如前所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除湖北以外大部分地区的户外型景区已初步具备逐步“有序受控”开放的条件。截至2月24日,已有云南大理和丽江、浙江杭州和丽水、海南三亚等地区的景区,安徽黄山、吉林长白山、江西婺源等知名景区陆续“有序受控”开放,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景区也都具备“有序受控”的条件。2月24日,华侨城集团旗下除湖北地区以外的景区也开始根据疫情形势和各地政策陆续复工开园。当然,打开景区大门并不意味着景区的经营就能进入正轨,目前主要的客源群体所在地都还处于防疫的攻坚阶段,游客出游还未开始复苏。


有序恢复景区开放的地区
(截至2月24日,不完全统计)


但景区的开放需要遵循“有序受控”的原则,疫情防控依然是当前的首要工作,开业的前提一定要符合各地防疫防控要求,以游客和员工的健康和权益为前提。


可逐步开放类似西湖、元阳梯田这样面积较大、空气流通状况良好的户外型景区,室内主题公园、博物馆,以及可能导致游客较长时间和近距离聚集的景区演艺、景区内游船、索道等项目暂不适宜开放。

 

景区应该在防疫制度体系、游客组织、员工防护、食品卫生、消毒消杀、应急处理等方面做好全面的制度化建设和流程梳理,并进行全方位的测试检验。例如景区入口实行入园必检,确保对全部入园游客测量体温并登记跟疫情防控要求相关的个人信息。在景区入口设置临时隔离区,发现有发烧现象的游客及同行者,第一时间报告属地疫情防控相关机构并按照流程严格处置。要求售票窗口、检票口服务人员、保洁员、讲解员等近距离服务游客的一线员工必须正确佩戴和摘脱口罩,并与游客保持1.5米以上距离,提倡采用无线耳机、扩声器等电子设备讲解。

 

从时间上来讲,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按照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预计从三月份开始,会有更多的景区陆续加入到“有序受控”开放的行列。乐观估计,各地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部署,各景区进一步细化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和规范,预计五一期间景区市场有可能初步迎来恢复,暑期市场逐步恢复接近到往年同期水平。

 

(2)全行业的整体影响分析

 

景区的经营完全依赖于游客的到访和消费,而且相对于餐饮、交通、商业等领域来讲,景区出游并非完全刚性,因此,此次疫情对景区的影响可谓首当其冲,持续影响的期限也会长于其他行业。

 

根据当前的疫情防控态势和相关调研情况来看,考虑到景区门票打折降价以及需要增加宣传营销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全行业2020年度收入损失额度预计将达到去年同期的40%-50%以上。

 

进一步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设备维护支出多、动植物养护成本高、员工人数多的景区损失将更大,民营景区相比国有景区遭受的经营压力更大。

 

从目前来看,预计将有50%的民营景区会采取裁员的方式来减少人员开支,而景区新增招聘人数则基本不会增加,由此会造成景区行业失业率提升;预计将有10%左右的民营景区会选择项目转让乃至直接关停(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景区转让可能性更大,较小规模的景区直接关停的可能性更大),由此造成一些银行和上下游企业坏账,带来部分供应商的损失进一步加剧。

 

三、景区企业应对疫情、恢复经营的措施建议

 

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和经营自救,自力更生

 

(1)统筹疫情防控和开园开业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不敢轻言胜利,景区应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开园开业,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做到“防控机制到位、人员排查到位、设施物资到位、内部管理到位”,从卫生防疫、游客组织管理、卫生消毒消杀等方面着手,“有序受控”的开园营业,确保游客和员工安全和权益。

 

(2)提升景区内部管理水平


疫情的爆发让景区管理者可以借此有时间对景区的经营管理进行一次系统的复盘,尤其是对于管理层,可以对景区提质升级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对员工进行广泛的动员和培训,对原来冗余的人员和管理环节进行大胆革除;对于经营和管理存在不足的环节,加强人员配置和组织管理,由此以更强的内功来迎接疫后的产业恢复。

 

(3)争取逐步恢复开放运营

 

对于还未开放营业的景区,应该密切关注当地疫情防控的情况进展,在当地政府批复同意和防疫工作准备妥当的前提下逐步恢复开放运营。

 

(4)借力转型升级,化危为机

 

业务单一、创新不足是景区行业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是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此次疫情,对景区行业是一次大考,具备在线服务能力、拥有在线销售体系、产业和服务相对多元的景区,能利用其渠道优势,发展电商等业务,从而弥补主营业务的收入损失。由于没有切断与客户的联系,在疫情解除后,也具有率先恢复的先机。

 

广大景区需要利用此次疫情的契机,全面梳理自己拥有的资源体系,深入思考景区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在坚持主营业务不变的同时,思考以景区为平台,发展多元化业务的可能性和路径。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建议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研发,可对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工资和职级晋升等奖励。

 

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可进行以下探索和尝试:1)加强IP打造,增加衍生品的开发和线上销售,弥补收入损失;2)增加康养、疗养、体育等设施和活动,满足疫后游客消费需求;3)打造高端、小众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产品。

 

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缓解危机

 

我国各级政府在此次疫情的防控方面,应对及时,措施得力。广大旅游景区在第一时间按照文旅部的要求,对景区进行关停,为疫情防控做出了极大的支持和巨大的牺牲。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和文旅部、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人社部等部委都相继发文,将对疫情受损严重的行业和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根据对各部委发布的政策信息梳理,目前可以申报的政府支持政策包括:1)财政类,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市建设及教育附加税等税费减免,财政专项资金补贴、土地等租金减免等;2)发改类,包括交通、信息化和医疗防疫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生态治理、项目扩建、新增投资等专项资金支持,能源使用费减免,高速通行费减免等;3)货币类,包括降低贷款利率、提供贷款贴息、发放无息贷款等;4)人社类,包括社保缴费减免、稳岗工资补助发放、失业保险费返还等。

 

目前,我国各地省区市也已颁布了相关政府支持政策文件,部分地区,如海南三亚已经开始发放相关补助和支持资金,建议广大景区企业及时关注其所在地区的支持政策详情,按照政府部门要求及时填报资料申请相关支持。

 

在此,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也建议文旅部和各地方政府,针对景区等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和更专项的政策,以便于景区企业进行申报,提高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效率。同时,对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民营旅游景区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积极与产业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合作,同舟共济

 

我国旅游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产业上中下游的合作和协同正变得越来越紧密。此次疫情,对整个文旅产业都有影响,也让全行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

 

我们建议景区企业积极与上游规划策划、项目建设和产品供应方,下游旅行社、OTA等渠道商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如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可以与策划公司、文创公司等合作;与渠道分销商可提前进行产品预售,以提前得到一部分预收款,减轻现金流压力。行业协会、行业媒体、行业研究机构等也是景区可以广泛团结和合作的部门,与他们的合作有利于景区对外传达信息、获取市场认可、尽快恢复经营。不少行业机构也在疫情期间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在线宣传和在线培训,为疫情防控和产业复苏提供了助力。  在景区行业内部,建议景区企业与行业同行多做沟通交流,尤其是同一区域的景区企业,要团结起来,共同谋划产业恢复大计,规避同质化的恶性竞争,要以整体市场的发展为大局,组成景区间的合作联盟,设计和推出联动线路产品,争取地区旅游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对景区产业恢复的建议 


四、中国旅游景区协会计划开展的相关工作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作为景区行业的国家级社团组织,将继续与各专业委员会开展相关工作,积极支持景区行业的疫情防控和疫后恢复。

 

成立景区疫后恢复振兴委员会及专门工作组


由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牵头,联合各专业委员会、会员企业和相关非会员企业及行业服务机构组成景区疫后恢复振兴工作委员会,联合全国景区行业的中坚力量,齐心协力,共战疫情。在委员会之下,设立调查研究、营销推广、教育培训、金融支持、规划策划等专项工作组,形成有谋划、有落实的工作机制。

 

制定十大专项行动计划,将各项工作全面铺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会议精神。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制定“景区行业疫后复苏十大行动计划”,助力景区疫后恢复。

 

行动计划以“坚定信心,科学复工,引领创新,提档升级”为方针,从十大方面带领景区单位一起洞悉市场变化、关注行业创新,抓住机遇,化危为机。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将与全行业一起打赢复苏战,布局升级战,实现全行业高质量发展。

 

(1)景区应对疫情防控操作等相关标准编制推广行动计划


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标准专业委会为落实主体,邀请国家卫健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代表性旅游景区等疫情防控一线单位的专家组成专家组,编制并发布景区应对疫情操作实施标准,为全国各地景区进行疫情有效防控提供专业性指导。同时,编制疫情后旅游景区复苏分类辅导手册,从疫后游览管理、景区产品创新、公共空间优化、疫后宣传引导、应急管理保障等方面,针对旅游景区疫后复苏中面临的每一项工作,给出具体的辅导意见,帮助旅游景区实现业务复苏、优化升级,促进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

 

(2)万名景区骨干员工培训行动计划

 

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教育专业委会、国家开放大学等为落实主体,与相关文旅在线培训服务平台紧密合作,为全国旅游景区提供疫情期间的系列公益教育培训服务,包括面向基层和中层员工的景区 “共助文旅,抗击疫情”公益培训以及面向中高层的“文旅行业专家大咖说”公益在线培训直播课程。培训计划均采取线上学习的方式,全程免费。

 

(3)景区百亿投融资对接交易援助行动计划

 

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公共服务专业委员会为落实主体,联合各大旅投公司开展旅游景区百亿投融资援助景区复苏工程。针对当前旅游景区受疫情影响流动资金短缺、发展资金匮缺的困难局面,利用文旅博览会等展会平台,组织开展全国旅游景区优秀投资融项目遴选,并与长江商学院校友会及各大旅投公司合作,向投资机构推荐,通过牵线搭桥实现优秀旅游资源与优势金融资本有效结合,全年为旅游景区带来百亿元投融资支持,有效缓解景区复苏资金困难。

 

(4)百家规划机构对口援助景区行动计划

 

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规划设计专业委会为落实主体,组织全国100家优秀旅游规划设计机构对口援助1000家5A级、4A级景区,帮助景区更好地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更好地进行营销策划、更好地进行项目融资包装。

 

(5)千家骨干景区营销援助工程行动计划

 

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运营专业委会为落实主体,开展“千家骨干景区导流增利、智慧创新运营援助工程”。年内,按照“疫情消退期”和“疫情结束期”两个阶段,帮助地方政府和景区设计“限制流量、安全可控”的渐进式开放经营模式;以“活动聚气、网红导流、爆款导入、研学增量、智慧赋能、自助增收、夜间突破、康养加持”八大提振方案,培训辅导并服务于地方政府和景区,通过智慧创新营销运营模式,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用新增量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引导景区转型升级,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6)景区消费新场景、新活动、新体验行动计划

 

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消费升级专业委会为落实主体,免费提供景区消费升级建议书,帮扶景区单位站位新角度、打开新视野,了解行业的新理念、新技术,开发新内容,研发新业态,打造新场景、新活动、新体验,从而提升二次消费,全面推动景区创新发展,合作共赢,实现内容升级、业态升级、产品开发、业务复苏、收入结构转型等一体化升级。

 

(7)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工程行动计划

 

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专业委会为落实主体,联动相关企业差异互补的服务能力,聚焦景区文化遗产,尤其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景区及景点,在其现有保护利用的价值体系与产品基础上,以文旅融合为主题,挖掘景区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结合数字文旅、文博、文创等现代技术与艺术手段,形成可深度参与体验的特展、临展、文化市集、遗产课堂等消费业态,打造服务公众的“移动式景区文化遗产研学教育产品”,并与文化创意衍生商品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将景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结合中国文化故事推广、传播方式植入大型购物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市民公园、校园等城市生活空间,展现各地景区文化遗产独特魅力。由此,可在对景区及其所在城市进行文化形象宣传推广的同时,实现景区创收模式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突破发展。

 

(8)景区厕所再次革命行动计划

 

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厕所革命专业委会等为落实主体,联合全国厕所科研、规划、设计、生产运营等企业单位,共同推进中国旅游厕所产供销平台链的搭建,全面开展景区厕所的再次革命,推动千家景区万座厕所的卫生防疫提档升级,防止奢华改造。

 

针对疫情,制定景区厕所设计、厕所改造、厕所消毒杀菌工作标准和操作制度,全面规范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的卫生流程和使用行为。

 

针对疫情,对景区游厕所卫生功能的设计理念升级、建设工艺升级、改造技术升级、防护用品升级、管护手段升级、宣传教育升级。利用厕所新技术、新产品、新科技的开发、推广和运用,有效遏制疫情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粪口传播的途径,向政府部门和景区提供旅游厕所卫生防疫、消毒杀菌、公民卫生习惯等新标准的系统化建议。

 

(9)景区门票线上化行动计划

 

以美团集团等线上OTA平台为落实主体,提供景区门票及相关服务的线上化一揽子支持措施。美团等线上OTA平台对参与行动计划的景区给予高流量曝光、频道传播转化、短信精准触达等多种支持举措。

 

支持景区在美团平台开展门票预售,帮助景区在疫情暂未结束或者景区暂未开放时提前锁定一部分游客,缓解景区企业的资金流压力。开设预售景区聚合页进行集中曝光。联合预售景区推出各种优惠套餐。

 

免费提供安心码等产品帮助景区实现游客实名身份信息登记、防疫信息登记等能力,并可以实现实名登记与扫码购票合一,提高入园效率,减少排队风险。免费提供“医护免费入园-在线认证系统”,帮助实行对医护人员免费政策的景区实现游客身份验证,景区无需线下进行二次验证。

 

(10)“景区码”助力景区疫后复苏行动计划

 

以腾讯公司腾讯文旅等为落实主体,为全国景区免费上线“景区码”提供新技术服务,一键扫码登记即可获取疫情信息,保障游客安全出游。为景区提供智慧文旅接入平台,建立扫码乘车、扫码导览、“码”上预约、“码”上排队、扫码入园、社交电商、实名认证等多种无接触旅游服务。同时提供数字目的地名片、线上营销平台、客流分析、文旅舆情、虚拟景点、复苏指数、入口AI体温自动识别、文创IP等数字化工具和服务,帮助景区进行管理决策,建立私域流量,加速智慧化转型,加快景区疫后复苏和消费模式创新。

 

特别感谢新旅界研究院为本报告提供的调研和分析支持。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2020年2月29日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这个《报告》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各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申请转载/加创意标题群
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获得更多专业优质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