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郎平、女排、“三金导演”陈可辛…《夺冠》为何打烂一手好牌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27

第2952期文化产业评论


2019年春节档开画前两周,《中国女排》更名为《夺冠》并开启预售。由于疫情原因,八个月后《夺冠》终于上映,无论当初改名的原因是什么,看过电影后的大多观众达成一致认可:电影改名那是必须的!



作者 | 安冬阳(文化产业评论作者)

编辑 | 李华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3745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2020年9月25日,《夺冠》终于上映,上映首日票房5500万,豆瓣评分仅7.3。


这样的口碑表现显然不够理想,因为无论是球迷、影迷还是普通观众,都对《夺冠》拥有极高的期待。


然而期待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


《夺冠》主创阵容强大,从导演到演员无不展现出影片可能具有的极高质量,导演陈可辛“三金认证”,曾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演员阵容包括巩俐、吴刚、黄渤等绝对的实力派大咖。加之改编自“中国女排”又燃又炸的真实故事以及观众心中燃烧的爱国情怀,作者预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夺冠》极有可能成为国产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夺冠》的票房表现也应该高达20亿甚至30亿元!


《夺冠》总票房预测:7.35亿元,

10月2日,《夺冠》票房在国庆档到达一个小高后将回落


△中国电影票房网《夺冠》总票房预测:12.58亿,

《姜子牙》的上映将极大抢夺国庆档票房份额


然而由于《夺冠》口碑并没有燃爆,猫眼预测《夺冠》的总票房仅为7.35亿,中国电影票房网预测《夺冠》总票房将达到12.58亿。回顾2019年国庆档,《中国机长》累计票房达29.12亿,《我和我的祖国》累计票房高达31.7亿,相比之下《夺冠》的票房表现并不亮眼,也没能像《中国机长》与《我和我的祖国》那样带动国庆档电影的票房大盘。


由于《夺冠》的口碑未能“夺冠”,《夺冠》的票房发挥也非常有限。低调开画的《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为何声势浩大的《夺冠》却没能成为国产体育电影的里程碑大作,口碑与票房双双走向失利?


核心表达让人困惑

观影结束后,许多观众的第一感觉就是:《夺冠》真的不该取名叫“中国女排”!


因为如果电影名叫《中国女排》,观众看完电影一定能对以下问题给出肯定答案:中国女排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国女排的核心精神或是中国女排的团魂是什么?


遗憾的是对于以上两个问题,观众通过电影只能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


由于上映前争议,吴刚饰演的袁伟民教练,彭昱畅和黄渤饰演的陈忠和教练在电影中均没有名字,老女排队员也没有名字,人物没有名字在观众的心中就很难立起清晰的形象。虽然新一代女排队员有名字了,但观众能清晰记住的名字的大概只有朱婷,惠若琪,而其他女排队员的形象都比较单薄。


△《夺冠》并没有讲好中国女排关于“我们”的故事


中国女排的核心精神或中国女排的团魂是什么呢?是通过郎平故事线所展现的老一代女排刻苦训练、突破自我,还是朱婷故事线所展现的新一代女排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还是通过三场经典比赛所传递出的中国女排百折不挠、为国争光?以上的表达都对,但无论如何中国女排的核心精神应该更多地指向团队精神,即中国女排如何众志成城、如何排除万难为国争光。


但《夺冠》没有将中国女排的集体荣誉感与集体精神讲好,更没有讲到极致。如果电影前半部分的表达失语是因为删减而不可避免,后半部分的表达失利则是编剧与导演的败笔,老一代中国女排的故事若以青年郎平的崛起为核心,新一代中国女排的故事则不该太多着墨于朱婷的个人故事线,更好的策略是通过朱婷去塑造起新一代中国女排的群像,让其他的女排队员也有名字。


遗憾的是,抛开电影里三场比赛的高光时刻,我们会发现其他片段里“中国女排”的团队形象、团队品质与团队精神的刻画都趋于表面,这样遗憾的塑造,无论电影是叫《中国女排》还是叫《夺冠》,电影的表达都缺失了最核心且最重要的力量。


观影体验差,非传记片,也非好的运动片与剧情片


豆瓣数据显示,观众给出的评价《夺冠》仅好于52%的运动片,好于43%的剧情片。


一些观众更是评价《夺冠》像是郎平的个人传记片,但《夺冠》从立项到制作其初衷绝非是做郎平教练的传记电影。


所以无论是作为运动片、剧情片还是传记片来讲,《夺冠》任一商业类型片的属性都没有做好,这就导致部分观众观影后产生不适感,口碑自然难以上去。尽管《夺冠》确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白浪与巩俐的表演都很精彩,老女排的训练生活很是艰苦、三场比赛都很燃、老女排功勋队员的葬礼戳中泪点等等,但碎片式的亮点和片段式煽情段落不能代替影片的整体完成度。


我们回到《夺冠》的创作初衷,如果电影是要讲述几代女排的群像故事,编剧和导演务必要降低郎平教练的戏份,尽管郎平是中国女排中绝对不可缺少的人物,尽管巩俐是这部电影的绝对大咖。郎平教练的故事众所周知,电影将郎平排球生涯的重点时刻复述一番,再加还原三场比赛,这就完事了?其实观众更多地会期待看到中国女排幕后更少有人知、更动人心的时刻与故事,但遗憾的是《夺冠》没有做到。


当观众走进影院,观众一定是想看到不同的内容。因为观众如果想了解郎平教练,观众可以看郎平的纪录片,如果想看比赛,则可以看当年比赛视频的回放。观众选择走进电影院观看《夺冠》,这就需要《夺冠》做出不同于纪录片与比赛视频回放的深入表达。


国产体育电影路在何方?

《夺冠》上映后,网友更多的热议点在“白浪是郎平的女儿”,以及巩俐的回应“赞美喷子全接受”,对剧情的讨论与女排队员的讨论则是很少。


很可惜,国产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还未如期出现。


尽管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乒乓球、跳水、体操等多项运动均获不俗成绩,但国内影视作品一直较少取材体育领域。目前,国产体育题材电影较好的作品仅有以下几部:



还没有一部国产体育题材电影的豆瓣评分超过8分。


而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出,体育电影可分为两大类影片:


一是真人事迹的改编,这类影片具有较强的历史意义和人文意义,比如《攀登者》与《夺冠》,尽管两部影片的完成度不够理想,但还是较好的将中国登山队与中国女排的故事带向更多受众。


另一类则是虚构电影,比如导演林超贤的代表作《激战》与《破风》,主角人设为运动员,故事的重点在于讲述人物的成长与突破,同时会对亲情、友情以及社会现实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体育题材电影经典代表作:《少林足球》


编剧与导演的能力大小以及对原型人物(或团体)的理解程度,会让真人故事电影的改编受到制约与影响。虚构类电影的创作者则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以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为例,中国功夫与足球运动的巧妙结合让影片充满想象力与表现力,星爷以他特有风格打造了一部至今难以逾越的、非常经典的体育题材电影。


△《摔跤吧!爸爸》口碑极好


不同于我国体育电影的不温不火,印度和好莱坞都已产出了非常优秀的代表作。2017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引进国取得了极大反响,累计获得12.9亿的票房,


收到118.3万豆瓣网友打出的9.0的高分,好于98%的运动片,好于98%的传记片!以《夺冠》目前的口碑以及票房走势,“中国女排”完全没有打赢“摔跤的印度父女”。


而好莱坞也有多部体育电影佳作,比如温情且励志的《弱点》,电影讲述了黑人男孩在白人养母的激励下成长为优秀运动员的故事,黑人男孩的人物原型是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明星球员迈克尔•奥赫;2013年,郎•霍华德执导的《极速风流》上映,豆瓣评分高达8.8,电影讲述了两个顶级赛车手争锋相对又英雄相惜的精彩故事,两大主角的原型分别是奥地利F1赛车手尼基•劳达和英国赛车手詹姆斯•亨特。


我国乒乓球队、跳水梦之队等明星队伍在各大国际赛事中为祖国赢得了诸多荣誉,他们的故事十分精彩亦值得搬上大荧幕。体育题材电影不仅可以展现主人公(或团体)的热血励志的成长史,同时也能折射出个人与竞争对手,个人与家庭、团队以及社会的种种关系,是十分值得挖掘的好题材。无论是真人故事改编还是虚构类电影,国产体育电影都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国产体育题材电影的开山佳作早日出现!


结语


早在电影诞生之初起,体育题材电影就已经初露锋芒,1915年,卓别林就拍摄了关于拳击手的短片电影《拳击》。


体育题材电影历经百余年发展,讲述的故事涵盖了足球、篮球、田径、冲浪、赛马、射击、高尔夫、空中飞行、电子竞技等不同运动,甚至啦啦队也有相关的电影。


所以哪一项运动会让观众看到国产体育电影的曙光呢?还请大家拭目以待。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国产体育电影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推荐阅读 


 主题搜索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是专注于文化产业全领域的新媒体平台,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地方政府、文化企业、行业机构掌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欢迎给安冬阳打赏,您的支持就是她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