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青年社交学,何以为“学”?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2-06-18

第3086期文化产业评论


你有没有向朋友求助过社交难题,或者加入过网络平台的社交互助小组?当社交变得越来越麻烦,你是否想过能够有一门社交学来帮助你?面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会给你普及一些很实用但又很少有人知道的当代社交学,与此同时,还会让你更加了解社交学背后的道理,现在,请开始食用这份社交学指南。



作者 | 郭雪梅(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 王梦宇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4576字 |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2021年的第1个月,似乎全网的人不是忙着吃瓜,就是合成大西瓜,而有一群人却藏在社交平台里分享和研究这样的事。

 

对话1

 

朋友:你干嘛呢?


我:回家路上,下班了,羡慕我吗?


朋友:害,你吃了吗?


我:我还没回家,我吃啥?


朋友:干嘛呢,外面打游戏?


我:都说了回家路上,回家路上,回家路上,怎么可能边走路边打游戏呢。(撇嘴)

 

对话2

 

朋友此时甩来一个拼多多链接


我:我没有拼多多哎


朋友:下个吧,我还差6个


我:不下,我要和资本家抗衡到底


朋友:(哭脸)

 

以上是两段瞄准的糊弄学对话,不不不,标准。(老糊弄了)

 

继“凡尔赛文学”变成热梗之后,糊弄学又开始受到网友们的关注,事实上,除了这两个已经出圈的社交学之外,还有许多以“学”为后缀名的青年社交文化。

 

 盘点那些当代青年社交学


糊弄学


所谓糊弄学,是指以看起来不敷衍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难以推脱的事情。豆瓣上就聚集了近20万的“弄弄子”(糊弄学人的自称),每天分享糊弄经验、求助糊弄技巧、交流“糊人糊事”。
 


茶艺学
 
说到茶艺学,大家可能会想起绿茶婊、绿茶妆,还有《三十而已》因“茶言茶语”而引起热议的林有有。

 


根据“字媒体”(搜狗输入法旗下公众号)总结的“2020国民年度流行语十大社交学”中,“茶艺学”被解释为一种需要拿捏得当的小心机,经常被使用在男女交往的过程中。

 

婚姻周旋学

 

金星说得好:“夫妻感情就像跳交际舞,你进我退,我进你退,来来回回。”互相拉扯、建立羁绊,能智取绝不硬刚,坚持打持久战。婚姻周旋学就是这样一门学问,许多迈入婚姻殿堂的人觉得虽然婚姻需要经营,但有时也需要周旋。


 

推辞学

 

 “推辞是一门学问,拒绝是一种态度。”对于当代青年来说,推辞有时是必要的,也是困难的,到底怎么才能不失礼貌地拒绝借钱、推掉别人的饭局呢?在一个名为“推辞学”的小组里,有一群自称为推辞学家的社恐们每天都在传授这类经验,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需求呢?

 


树懒学

 

单看这个学派的名字,让人感觉是在研究树懒,但其实并不是,里面是一群和树懒一样懒的“懒人”,他们除了分享自己想偷懒的心情外,还用这样的方式来……发……言……

 


消失学

 

曾经,我们焦虑怎么在课堂上不被老师注意,以免选中自己回答问题,或者在同学聚会上降低存在感以免被起哄,而随着以手机为核心的数字产品的流行,那些随时响起的弹窗铃音、蹲在通知栏里数不清的APP消息才让我们无法喘息。消失学就是专注于解决这类社交难题,让你在需要逃离的时刻“隐身”。

 


装逼学

 

对于装逼,互联网上有许多不同的理解。有的说“逼”是“B”的谐音,“B”又是“Big”一词的简写,装逼就被理解为假装很强大;有的说这个词来自于“牛逼”(牛皮),也是谐音而来,牛逼是指很厉害,那么装牛逼就是装作很厉害,后来逐渐就被简化成了“装逼”。一般装逼分为两种:笨的人装作自己很厉害;聪明的人装作自己很笨。

 


在大大小小的社交场上,装逼学或许最为广泛使用,因为总有些人故意装作藏不住自己的聪明。

 

△如何在星巴克很好地装逼
 
凡尔赛文学

凡尔赛出自一本名为《凡尔赛玫瑰》的漫画,因为其中有大量篇幅都在刻画路易十六时期上流贵族的生活,于是“凡尔赛”就被借用来指代那些喜欢暗中炫耀高端生活的当代贵族。

 

△来自上海消防微博


 何以为“学”?互联网的成“学”之路


虽然以上这些学派现在已经成型,但我们要明白,任何一门社交学背后都是有着极其复杂的学派体系,怎么鉴别我派中人、怎么激发学派学员的积极性、学派未来怎么发展都需要一步步安排好。

 

学派特色

 

作为一个合格的学派中人,往往要自我培养这样一种能力——鉴伪。例如凡尔赛文学和装逼学,因为两者概念的相似度极高(都很“装”),有时连资深“凡人”们(凡尔赛学人的简称)也很难辨别,所以一个学派必须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以便学员在研习过程中自行甄别。

 


比方说凡尔赛三要素,即明贬暗褒,先抑后扬;灵活运用第三人称;刻意的解释说明或自问自答。只有符合这三要素的才能称之为凡尔赛学,这就有效地将它和装逼学区别开来。

 


还比如树懒学独特的句子结构:

 


糊弄学的万能公式:

 


经验交流

 

在以上对于学派的初步理解之后,为了帮助“凡人”们更好地学习,并将学习经验发挥在日常社交中,学派还会根据现阶段的人员数量或者发展情况来进一步设计“课程”,比如豆瓣凡尔赛学研习小组的入门级“教材与心得”。

 


推辞学家们的进阶版“学术探讨”:



当然这些经验交流的“课程”并不仅仅为现有学员打造,对于刚入“学”的小白、想写教程和指南的资深学员,这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料。

 


评级和分专业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为了激发学员们的学习和交流动力,有些发展很好的学派会开始设立等级晋升机制,例如通过“考试”,来界定你的现有水平。

 


又或者通过学员所深耕的学派领域进行“分专业”,例如凡尔赛文学中的摆盘大师、精英凡、桃花凡。

 

摆盘大师是指那些熟练掌握各类摆盘技能的学员,能在一张小小图片里塞下法拉利车钥匙、劳力士表……重要物品永远只露出边边角角,配文只与摆盘中的一件物品有关,并且要假装其他物品都是无心出镜。

 


桃花凡们通常用很多人喜欢自己、桃花多来表现自己美,在秀某一个异性喜欢自己的同时,往往还要扯上其他几个对自己爱而不得的异性。

 


精英凡们不仅炫耀自己拥有超高学历,还会表示自己拥有很强的社会经验与实践能力,除了言辞间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之外,还爱好中英夹杂。

 


学派特色、经验交流、评级和分专业这三个成“学”要求并不是所有社交学现在都具备的,从上面所举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只有凡尔赛文学达到了这样的标准,婚姻周旋学、树懒学这些学派还处在发展的初期。

 

面对这样的学派差异,我们不难想到其中的原因,2020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0年十大流行语”,其中凡尔赛文学入选,这意味着在去年一年,凡尔赛文学的讨论热度是毋庸置疑的,之后,凡尔赛文学还以各种新的词语搭配重回网民视野,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可见凡尔赛文学的迅速发展是有迹可循的。

 


但是,我们热衷凡尔赛文学式社交难道只是为了追逐这波流行语的潮流吗?在凡尔赛文学之后的糊弄学,以及隐藏在豆瓣、微博这些平台的“XX学”们到底为什么能够留下当代青年?而这些体系看似完整的互联网社交学又真的能够称之为“学”吗?

 

当我们在说“XX学”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让社交归于简单

 

韩炳哲在《在群中》一书中说过,“智能手机给了我们更多的自由,但是从中也产生了一种灾难性的强迫,即交流的强迫。”我们暂时逃离了线下的“熟人社会”,却需要花更多时间来维系线上的关系,而这些“XX学”给我们提供的社交经验就可以解决一部分这样的问题。

 

过去面对装逼达人和凡学家们,你虽然厌烦但又不得不回应,但现在你知道了各类学派特色,既可以将他们对号入座、洞悉套路,又可以利用从其它学派学来的经验知识进行回驳。


△糊弄学的万能模板完全能够克住凡尔赛大师们

 

当然,让社交归于简单的不仅仅是万能模板的应用,在面对聚会邀约时,如果你用上推辞学传授的技巧,就能够更体面更轻松地推掉一切你不想参加的社交活动;在面对某些枯燥的打卡化社交中,消失学的方法论或许能够帮你快速脱离……这些都能从根源上结束无必要的社交。

 

△新周刊《2019新青年生活方式报告》

 

让情绪得以消解

 

为了了解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情况,探探在2020年联合中国青年报、中国社科院两大机构,面向探探平台内的18至35岁的用户发放问卷,最终共回收了超4000份有效问卷。最终调查显示,有40.2%的年轻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

 

 

关于“导致社恐的原因有哪些?”的问题,有超过50%的人回答“不够自信”和“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

 


当社交成为障碍,青年人无处倾诉或者排遣时,或许这些“XX学”的圈子才是安放他们焦躁的好地方。

 


因为我们知道,总有一些比我们优秀或者生活富裕的人特别爱装,所以我们一起吐槽装逼和凡尔赛;总有些我们不喜欢但又必须去的社交场,所以我们研习一套周旋、糊弄、推辞和消失的话术去交流和分享;总有些我们需要排泄的压力,而那些可爱的网络社交圈就是最好的垃圾桶……

 

让对话难以开始

 

豆瓣糊弄学小组的简介里这样写道,“本组不倡导‘万事皆糊弄’。人生苦短,糊弄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以。”但在现实的社交中,人们往往只记住了后面一句,并在所有的社交中大力践行“万事皆糊弄”。

 


而当你的糊弄被其他人揭穿,并且这个其他人又刚好是和你关系亲密的朋友时,或许他们正在离你越来越远。

 


并且我们要知道,有时候社交模板省去了麻烦,但也可能终结一些有意义的陌生人对话。

 

让误用一直延续

 

在《新华字典》中,“学”字有5个释义,其中跟本文讨论的社交学最接近的释义是“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比方说哲学、经济学,在我们的认识里,这些词汇背后代表的东西是重要且有意义的。

 

 

但是今天,我们将周旋、糊弄这些带有贬义的词汇赋予了“学”的意义之后,似乎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任何在现实中不恰当的调侃拥有了某种正当性,比如当有人反驳这种不恰当的行为时,就会冒出“我只是糊弄一下怎么了”这种说辞;同时,这也帮助人们找到了解释某些不应该行为的最佳借口,比如婚姻可以周旋、不该偷的懒也可以大大方方说出来……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而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符号本身的形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

 

以前我们看到“学”这个字可能会想到数学、物理学,但当我们的意识里认定“学”这个字可以和凡尔赛、装逼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时,“学”字表达的“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的符号意义就被篡改了,即从原来的严谨学科变成了好玩的游戏。

 

“词汇的误用要么消灭了一种价值,要么消灭了一个视角,要么消灭一个精确的分类。”[1]在今天,我们庆幸人人都可以直接、便利地表达意见和情绪,但也正是这种直接和便利让我们忽视了词语被误用后所失去的意义。

 

结语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学问,以前可能集中在线下、交流也多在自己的熟人圈子里,而今天在线上、无数坐标不一的陌生人依靠互联网相聚一堂;过去,我们的社交经验只能以口相传,而移动数字时代的我们可以将经验编成指南,供有需要的人参考学习。

 

然而就算技术再发达、经验再丰富,我们也常常陷入社交难题的漩涡,因为社交学本身就是一个虚假的说法。不同的社交对象、社交场所、社交语境让社交成为一个动态的词汇,所以任何他人的经验或许都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我们面临的麻烦,但“XX学”的诞生给我们幻觉,让我们觉得有法可寻,可社交从来没有捷径,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社会经历去打造一套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然后在不同的社交场战斗、成长。

  

参考:


[1]李厚辰. 误用“内卷”时,我们扔掉了什么问题和视角?.看理想.[2020.10.19]




 话题互动 
您对当代“xx 学“文化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感想

 推荐阅读 

 主题搜索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
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欢迎给郭雪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她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