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盘《扫黑风暴》,敏感题材如何高分过关、横扫收视?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11-26


第3278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6个小时播放量破亿,收视率全国同时段第一,豆瓣评分破8……《扫黑风暴》正在“三台+一网”热播。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扫黑剧”,可以视为近年来高分涉案剧的典型案例。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盘点发现,留住真实感、保住紧张感、守住分寸感,是《扫黑风暴》《人民的名义》《刑警队长》等“爆款”国产涉案剧的共性特质,这些作品打破了国产涉案剧的创作藩篱,对同类型电视剧的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作者 | 黄艳如(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 董婧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4415字 |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涉案剧最骇人的一点,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中央督导组的车刚驶出高速,关键举报人便在车队必经之路上被碾致死;无知少年上一秒被从生命边缘拽回,下一秒便将亲姐姐推向死亡深渊;专案组的提审刚要进入高潮,嫌疑人便在众目睽睽下毒发身亡……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背景的《扫黑风暴》,将“美丽贷、裸贷、菜霸、官商勾结”等挑战认知底线的情节摆在台面之上。


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剧中那些不可思议的情节,都曾真实地存于这个世界。孙小果案、操场埋尸案、湖南文烈宏涉黑案、海南黄鸿发案等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通过电视剧改编的形式把观众心头的弦渐渐绷满,也让那些“光怪陆离”的案件变得透明可见。


近年来,国产涉案剧几经沉浮,终于拨云见日。随着《人民的名义》《破冰行动》等一系列优质涉案剧站上风口浪尖,在满足了观众对涉案剧观剧心理的同时,也让业内人士看到了这类题材创作的经验与方向,给同类型电视剧的创作树立了新标杆。


国产涉案剧的现实考题

在中国电视剧史上,涉案剧经历过野蛮生长和枝繁叶茂,曾是最耀眼的类型之一。作为题材敏感性最强的电视剧类型,涉案剧主要指以刑事案件为主要剧情,剧中含有暴力、凶杀、恐怖、赌博、吸毒、贩毒、色情、黑道等内容的电视剧。21世纪初,国产涉案剧曾是市场上具有广大受众的主流剧目之一。据统计,2003年--2004年,国产涉案剧占全年剧集的30%。


然而,由于市场的过度追捧、经济利益的驱动,致使部分影视公司涉案剧一味地选取畸形、边缘的题材和内容去迎合市场,过度展现恐怖、血腥、暴力场面,给观众和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这让涉案剧受到了一系列政策规约,沉寂了十余年之久。


2004年4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让涉案剧直接退出卫视黄金档,撤出理由主要是暴力血腥、少儿不宜,导致这一具有强大受众的题材消失在主流视野。2007 年9月,广电总局再发《停播电视剧〈红问号〉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广电主管部门严格把关,杜绝集中展示犯罪案件、制作粗劣、格调低下的电视剧播出。虽是针对具体剧目整顿,但警示效应引发业内大震荡,此后涉案剧创作陷入长时间低谷。

△2004年-2018年关于涉案剧的相关政策

据统计,以刑事案件为主要剧情的涉案剧在2009年—2013年仅有5部,2014年《湄公河大案》在央视黄金档播出,好评如潮。直到2015年6月,中纪委宣传部提出这类题材“每年电影最少一两部、电视剧最少两三部、而且必须是精品”的要求,涉案剧才慢慢重回大众视野。

2017年,《人民的名义》《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相继播出,《暗黑者》《心理罪》等涉案网络剧也在2015年前后异军突起,这些涉案剧虽然播出平台不同,但在表现形式、人物塑造、剧情设置、思想内涵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涉案剧也由此展现出了发展新局面。


可以说,涉案剧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教育问题上的正效应有目共睹,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的确曾经存在不少的问题。

从情节设计来说,部分涉案剧对作案过程过细,过度的展示易影响社会稳定,效仿犯罪的现实悲剧屡屡发生。从人物形象上来说,所谓的“非黑即白”“不黑不白”人性创作法则易误导观众认知,简单将人物脸谱化的创作手法也易让内容本身失真、失实。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说,暴力、色情内容的展示尺度不加限制,仅仅提供了简单的感官刺激,不足以担当起艺术作品的社会道义,会对社会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国产涉案剧几经沉浮,证明了“以血腥离奇追求感官刺激”此路不通。如何在满足大众观剧心理和彰显法治精神的双轨上平行并进,成为了摆在国产涉案剧创作者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敏感题材如何高分过关、横扫收视?

个案不是时代的全景,但是时代的一个缩影。盘点近年来的高分涉案剧,笔者发现,留住真实感、保住紧张感、守住分寸感,构成了一系列“爆款”涉案剧的共性特质。

第一,留住真实感,在真实的土壤中进行艺术创作

真实自有千钧之力。《破冰行动》《重案六组》《中国刑侦1号案》《9·18大案侦破纪实》《插翅难逃》《刑警队长》《湄公河大案》等高分涉案剧,其中情节都大多源于真实案例。

比如,《破冰行动》依据2013年12月广东省公安厅组织开展“雷霆扫毒”这一惊天大案改编而成。涉案剧《重案六组》的主创则经常跟随北京各区县的刑警们一起出现场,深夜抓捕、押审犯人,这让剧中细节有现实依托,显得真实可信,也获得了观众认可。


在《扫黑风暴》中,明暗线上4个案件的剧情,都是根据中共中央政法委筛选的真实案例改编而成的。其中,“麦自立失踪案”改编自新晃操场埋尸案,“孙兴案”改编自孙小果案。这两起案件都在2020年5月写入了“两高”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是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坚持“打财断血”、坚持“打伞破网”的典型案例。


“杨冬菜霸案”改编自社会舆论如沸的长沙马王堆菜霸案。这起垄断市场、控制蔬菜价格的恶性案件,让长沙最市井的商圈中盘踞十余年之久、最不易察觉的“吸金”恶棍暴露于阳光之下,也让我们看到了垄断暴利的背后,是很多普通百姓的血泪。


改编自裸贷案的“美丽贷案”则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年群体更具有警示意义。可以说,从产生裸贷这个想法开始,地狱就向贷款者敞开了大门。开始是拍张照片,然后是被胁迫身体交易,接下来就可能是“下海”。《扫黑风暴》则把血淋淋的裸贷后果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这一现象背后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浮出水面,警醒大学生群体对各类社会风险保持警惕,做好防范。


第二,保住紧张感,以多重叙事手法俘获观众注意力

涉案剧不是对现实生活云淡风轻式的描摹,而是包含正、邪力量之间的剧烈交锋,善、恶人性代表之间的殊死搏斗。可以说,跌宕的故事走向,正邪的层层较量,人性的深度开掘,都是涉案剧成功与否的要素。


以《扫黑风暴》为例,该剧从第一集开始,就让穷凶极恶的黑恶势力露出獠牙。全剧的正反两派中没有“金手指”、没有“上帝视角”,全员都是狐狸的设定,让该剧在步步危机、环环设局的解扣与智斗中,以快节奏、强情节、重冲突的叙事手法不断俘获着观众注意力。


此外,除了极力铺展题材所依托的真实扫黑案例之外,该剧还借由李成阳(剧中男主角)这个行走在光明与黑暗两岸的“多棱镜”角色,让观众得以窥见人性的灰度和复杂,进而一览滋生犯罪的关系网络和经济社会生态,希冀以案件触及人性黑暗和社会深层弊病,深挖黑恶势力盘踞多年、坐大成势的深层原因。这也让该剧更具现实意义——既让观众看到现实“扫黑”工作的困难,更可以看到国家扫黑除恶的力度与决心。


第三,守住分寸感,把握涉案剧创作必须直面的平衡

分寸感和界限感,是国产涉案剧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守住的底线。但对于频频牵涉敏感话题的国产涉案剧来说,分寸又最难拿捏。不可全说,又不可不说。怎么说,就成为了问题。


如果说21世纪初的涉案剧最终是在尺度拿捏“失衡”中走向寂灭,《扫黑风暴》则示范了如何把握涉案剧创作必须直面的平衡,诠释了克制和分寸感如何让一部国产涉案剧恰到好处地成为艺术。

一方面,该剧以雷霆手法不遗余力地揭示扫黑工作及其背后的社会矛盾和生态乱象,剧中对罪犯作案手段、刑侦技术都力求真实和专业。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到观众的社会心理和模仿效应,对于机密的刑侦技术、血腥残忍的犯罪场面绝不过度展示和渲染,涉及个人隐私、暴力犯罪画面也都采用了遮盖、马赛克的处理方式。


比如,高明远欲活埋董耀的情节,采用了高低机位拍摄的处理方式,并未出现任何令人不适的暴力画面。徐英子内心崩溃、跳楼自杀的片段,镜头没有对准坠楼画面和人物特写,而是以群众反映和警车鸣笛烘托氛围。薛梅举报马帅杀死丈夫麦自立、被凶手碾死于洒水车下的场景中,也没有任何血腥杀人的镜头,但是从事件前后的交代、洒水车与督查车辆的交叉剪辑、骇人音乐的烘托、洒水车底血水的特写,观众已经在脑海中完成了薛梅之死的想象,尽管没有正面渲染和镜头特写,但的确达到了令人细思极恐的效果。


纵观近年来涌现的国产涉案剧《人民的名义》《刑警队长》《白夜追凶》,也大多是以最大诚意保证了剧作的专业性和分寸感。对于血腥、暴力、凶杀、恐怖的场景和画面,尽可能地删减、弱化和调整,更多着眼于对人性的深度探讨、对社会现象的深度剖析,力求向观众讲述惊心动魄的案件故事之外的政治涵义,从而产生“以剧代教”的社会效益,让文艺创作担负起相应社会责任,贡献出国产涉案剧特有的警示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


结语

一部精彩的涉案剧,需要扎根泥土、深耕现实,把镜头对准真实的角落,用作品折射人性的光谱。同样需要站在高处、立足全局,把主流价值观更好融入情节之中,弘扬法治精神,励人向上向善,用镜头语言告诉观众——尽管现实总有幽暗的角落,但今日的法治中国,就是照亮暗夜的灯光,具有刺破所有黑夜的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扫黑风暴》《人民的名义》《刑警队长》等国产涉案剧,正在擦拭去国产涉案剧曾在“弯路”留下的尘埃与痕迹,以留住真实感、保住紧张感、守住分寸感为创作准绳,努力打开了国产涉案剧出新出彩的另一种可能。



 话题互动 
您对《扫黑风暴》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推荐阅读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6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欢迎报名【北京大学唯一文旅培训班】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黄艳如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