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0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传闻称,米未传媒放弃了仅做了两季的《乐队的夏天》,改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因为《乐队的夏天》给米未传媒带来的收益有限。对于网络综艺而言,曾经位于产业链条下游的网络视频平台逐渐向产业上游布局,结合网络综艺的变现模式,不管付费方是广告主还是用户,绝大多数收益是直接给到平台和提供艺人的经纪公司,而生产综艺内容的制作机构,其收益是间接获得的。对于米未传媒而言,做乐队节目和做喜剧节目最大的区别在于,相较签约乐队,米未传媒有更大机率从零开始孵化一批喜剧人才,在眼下越来越火的喜剧市场持续创收,从而更好地控制投入成本,借助节目引发的传播效应,获得长远回报。
作者 | Sybil(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 田佳宁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3926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前段时间,文娱圈从业者在脉脉吐槽,今年之所以没有《乐队的夏天》第三季,并非官宣的“暂停一年”,而是因为出品方米未传媒挣到的钱十分有限;相反,近日团队大推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才是米未传媒挣钱的希望。如此直白的大实话,引起了部分从业者的热议。今年5月,《乐队的夏天》一声“勿cue”打消了许多观众、乐迷对节目第三季的期待。如今,没了娱乐综艺这档“出圈大杀器”,乐队这种音乐圈的小众门类也不得不开始寻找其他出路,或是回归一直以来的巡演、上音乐节等演出日常。而在今年早些时候,就有网友爆料“《乐队的夏天》不会有第三季了”,具体原因也指向了“不赚钱”的说法。猜测归猜测,另一边,《乐队的夏天》官方微博倒没闲着,此后发出的所有资讯,几乎无一例外都带上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标签,努力将两年来积累的粉丝关注,引流至米未传媒推出的另一档综艺节目中。不过话说回来,《乐队的夏天》真的没让米未传媒赚到钱吗?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一档综艺节目的构成,以及商业模式说起。近几年的国产综艺,从播出渠道来分析,基本分为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两大类。其中,国产电视综艺经历了制播分离改革,各大卫视也逐渐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商业模式。至于网络综艺,其模式与电视综艺稍有不同,更偏向市场经济,整个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投资方、中游制作机构、以及下游网络视频平台三大环节。处于其中核心位置的,是主导综艺内容生产、艺人经纪及版权授权的制作机构。今天,曾经位于产业链条下游的网络视频平台逐渐向产业上游布局,无论爱奇艺、优酷还是腾讯视频,不仅自主孵化,更吸纳了许多优秀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同时借助平台自身的用户优势,推出越来越多的爆款自制综艺。从《奇葩说》到《乐队的夏天》,频出爆款的米未传媒,以及其深度绑定的爱奇艺,在网络综艺市场,可以说渐渐拥有了左右行业发展方向的影响力。考虑到网络综艺的变现模式,不管付费方是广告主还是用户,绝大多数收益是直接给到平台和提供艺人的经纪公司,而生产综艺内容的制作机构,其收益是间接获得的。以《乐队的夏天》为例,米未传媒主导制作,乐队来自唱片公司及各个厂牌。正如前文中业内爆料提到的,由于米未传媒与《乐队的夏天》出场乐队之间不存在经纪合约,这档综艺捧红的乐队商业价值再高,米未传媒想要分一杯羹,也必须通过乐队签约的经纪公司——摩登天空或者太合音乐集团等,协商分成。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从接近摩登天空的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光是提供乐队,摩登天空就能收到一笔出场费,再加上乐队与摩登天空的经纪合约中规定作品版权归属摩登天空,歌曲走红之后的版税收入,也基本归属经纪公司。除此之外,如果米未传媒与爱奇艺达成的合作模式为平台投资,那么,节目本身通过广告、用户付费订阅所得的全部收入,在扣除平台运营成本之后,也全部收归爱奇艺。作为向平台输送内容的制作机构,米未传媒的收入来源不过是平台支出的制作资金。当然,更有可能的情况是米未传媒与爱奇艺联合投资一档综艺内容,双方共同承担制作费用,节目后期收入按照比例进行分成——然而这种合作模式下,通常平台占比会较高,米未传媒的话语权再大,恐怕也不太可能从爱奇艺分到高于50%的利润。不管是联合出品还是平台自制,如今的大多数娱乐综艺,都离不开参与其中的明星艺人及其背后的经纪团队。就拿最近几年的“标杆级”选秀综艺《偶像练习生》来说,仅前期近2000名选手筛选,就有数十家经纪公司参与。随后进入节目录制的100名练习生,除去个别个人选手,其余大多数人的合约归属乐华娱乐等30余家经纪公司。一个普遍现象是,艺人与公司签署的经纪合约,通常艺人是比较弱势的一方。根据文娱律师赵智功的分享,音乐人、演员、作家、画家、艺术家、运动员、电竞选手、直播主播,都会遇到经纪合约。而从PR、商业资源、商务谈判到法律服务、财务税务、差旅、甚至是个人生活管理,都属于经纪公司的服务范畴。当前,国内大多数经纪合约属于全约经纪(什么业务都涵盖),合同条款并不专业。特别许多小公司,全约经纪只有单方面的公司权利而没有给到艺人的利益。这种情况下,如果艺人通过综艺节目走红(不考虑到综艺节目分约),后续演艺、代言等各类收益仍由经纪公司掌控。再以这次《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对标的喜剧综艺《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为例,两档节目背后的公司笑果文化,就是一家以喜剧人孵化和喜剧节目制作为主要业务的经纪+制作公司。自家艺人参加自家生产的综艺节目,甚至不存在节目与经纪公司分约,笑果文化选择如此模式,可以更好地“安排”艺人发展路径,最大限度地收获艺人的商业价值。《脱口秀大会》前三季冠军庞博、卡姆、王勉均为笑果文化签约艺人,也或多或少地印证了这一点。所以说,一档以人为主导的娱乐综艺,经纪公司才是最大受益方,不掌控经纪约的制作团队,难免沦为“为他人做嫁衣”。《乐队的夏天》再有情怀,也不过是整个娱乐工业体系下的一款小众商品而已。如今风声鹤唳的娱乐产业,平台、经纪公司、制作机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活下去。因此,节衣缩食压低投入成本,争取最大限度的回报,成为今年以来各家战略布局的重点。于米未传媒而言,做乐队节目和做喜剧节目,不存在太大的跳跃。一来题材新颖,容易制造话题,二来都是时下年轻人喜欢的内容,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只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相较签约乐队,米未传媒有更大机率从零开始孵化一批喜剧人才,在眼下越来越火的喜剧市场持续创收。一档《奇葩说》,让米未传媒签下了马薇薇、肖骁、范湉湉、樊野等人气艺人。即便后来几人的发展乏善可陈,米未传媒好歹在艺人经纪领域积累了些许经验。这次力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拿下优质选手进而布局喜剧内容生产、演艺甚至其他衍生品类,大概率会是米未传媒的首要目的。其实,不止米未传媒这类制作机构,不少网络视频平台也相当重视自制综艺的经纪约。例如,Bilibili今年的自制综艺《我的音乐你听吗》主打“素人选秀”,平台与选手输送机构——音乐公司——签署的经纪合约可以说是相当苛刻。根据合约规定,当参赛选手在节目中取得一定成绩(如进入半决赛),选手的经纪约就会从原经纪公司转约至B站。如没有更加详细的特别约定,选手过去创作的音乐,其作品版权也将一并转给B站。流量、人、作品,都是B站的。音乐、喜剧,不管哪种文娱形式,艺人及其创作都是行业深耕内容并持久发展的根基。只有掌握经纪合约,这些处在产业中下游的制作机构、平台才能更好地控制投入成本,借助节目引发的传播效应,获得长远回报。更何况,当前视频平台盈利太难。2020年,爱奇艺净利润亏损约70亿元人民币,加上前几年的数据,四年来爱奇艺已经亏损约300亿元。如此困境下,想要打造一档不输口碑又不耽误赚钱的自制综艺,确实不易。截止目前,《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已经更新了三集,7.7的豆瓣评分也还说得过去。对于爱奇艺来说,转亏为盈固然重要,能够不继续扩大亏损,已经谢天谢地。放弃乐队这种小众生意,进军充满希望的喜剧行业,这一次,米未传媒和爱奇艺,还能互相成就吗?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请给Sybil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