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赋能、创意之都!苏州文博会如何打造城市样板?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2-11-20
第3621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突破创新的第十一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苏州文博会”)在7月中旬成功举办,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十分需要这样的优秀展会。然而优秀的展会离不开强力支撑。苏州文博会成功的背后,正是苏州文化产业持续的探索与创新:全面拥抱数字化,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消费等诸多行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积极构建落实文化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之苏州样板。研究苏州文博会与苏州文化产业的成功探索,显然能带给行业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 莘奇疾(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时光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精彩纷呈的第十一届苏州文博会线下展会已经落下帷幕,本届展会以“数字赋能·创意之都”为主题,围绕文化产业展示、项目招商、产品交易和业界交流四大功能,分设“文化+科技”“文化+设计”“文化+旅游”3类展区共22个主题展馆,在办展模式、展陈方式、活动形式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探索,留下一串闪亮的数字:


展会上20个数字文化重点项目现场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达50.82亿元;

展会相关信息播发超过2500条,累计浏览量突破5300万人次;

开幕式通过多个平台直播吸引数百万人观看,线上文博会点击量达6100万人次……



长期关注苏州文博会的专业媒体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认为,成功破圈的本届展会就像一面镜子,清晰显示了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苏州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与深度融合模式,以及苏州加快推进数字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


全面数字化


“数字赋能”是本届苏州文博会的重要主题,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规划与推进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要求,在展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苏州对数字经济的重视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陶瓷AR无人销售平台展位。摄影师:大石


步入展会现场,科技感扑面而来,新兴的技术手段与体验模式被各个展位广泛采用,数字技术与数据的力量无处不在。


全面升级的线上展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线上文博会的全面升级,线上展会已经从最初的辅助角色发展成为独具特点、与线下分量相若的成熟模式。


苏州市文广旅局以“文旅服务数字化发展”为着力点,在“君到苏州”文化旅游总入口上构建了线上文博会,并利用VR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1:1还原线下展区,观众可通过“君到苏州”平台观看虚拟展厅,同步了解各项活动近况,还可参与抽奖活动获得数字藏品。


当然,“线上文博会”并不是线下的简单复制,它设置了序厅和“文化+科技”“文化+设计”“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消费”等多个主题展区,涵盖范围更广。线上文博会吸引了近500家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企业通过“新闻资讯”“云上直播”“产业招商”等版块,实现“永不落幕”的长期线上展示运营。


本届展会还打造了苏州首个“云上会客厅”,具备品牌展示、招商洽谈、新闻发布等功能,闭幕式的成果发布会就是在“云上会客厅”进行。


数字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大量参展


本届展会有一个可喜的变化:数字经济领域的一批头部企业积极参展,不遗余力地展示自己助力苏州文旅事业的成果与信心。


众所周知,头部企业对细分领域的影响非常之大,也是各地政府极力争取的对象。有这么多优秀的头部企业积极参与苏州经济建设与本次文博会,既说明了苏州的吸引力,也证明了组织者的用心。


除了去年就闪亮登场的喜马拉雅,今年字节跳动、腾讯文旅、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百度等重量级企业纷纷参会,再加上大禹网络等一批优秀的本土数字经济代表企业,既大大提升了展会的数字化程度,也使得“数字赋能”的展会主题得以充分阐释。


△位置显眼的喜马拉雅展台。摄影师:大石


△抖音已经渗透到了大众生活之中。摄影师:大石


△腾讯文旅展位。摄影师:大石


△阿里巴巴展位。摄影师:大石


△百度在展会上也推出了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摄影师:汪业鹏


苏州对数字经济的器重


本届文博会对数字化格外重视,大背景就是苏州市对数字经济的器重,这从《苏州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设定的目标就可见一斑:到2025年,苏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8%。而在国家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这一比重为10%,苏州这个经济优等生又一次在新赛道上为自己设置了极高的标准。


苏州提出要以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赛道”“主赛道”,立足苏州市实际,抢抓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努力实现建设“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的目标,高水平构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新体系。


△苏州市长吴庆文在苏州文博会上致辞。摄影师:大石


7月下旬苏州还印发了《数字苏州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数字苏州标准化建设工作。这意味着苏州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启动了“标准化+数字化”顶层设计工作。


苏州在数字赋能文化产业方面起步早、尝试多,本届文博会已经给各界充分展示了这方面的成果,“君到苏州”更是成为“数字政府”建设中的文旅样板。苏州市文广旅局局长韩卫兵对此有精要的概括:近年来,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聚焦数字化时代文旅融合,“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作为苏州市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打造的文旅样板,有效整合服务资源、景区资源、政府信息资源,创新了一站式文旅融合服务模式,建立统一的文旅服务新体系,促进文化和旅游的互相渗透与交叉,走出了适合苏州城市文化气质的高质量文旅融合创新发展道路。


以文化为核心


如果说数字化是本届苏州文博会的突出特点,那么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则让人感受深刻,“文化+科技”“文化+设计”“文化+旅游”三大展区均强调了文化的核心作用,这实际上也正是苏州文博会的根基所在。


文化+科技


融合已经成文化产业领域的趋势,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尤为引人注目,科技的力量已为世人所公认。


本届展会科技感十足,汇集了数十家数字科技领域的实力企业,而这些企业各显神通,数字虚拟人、数字方言、AI智慧文旅、希壤虚拟世界、数字气味技术等尖端数字技术纷纷亮相。


△数字气味技术展台。摄影师:大石


△作为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科大讯飞此次共展出六大板块多项产品,其中科大讯飞苏研院的瞬时脸部三维成像系统可实现真人代入预设场景,生成趣味视频,体验一把畅游虚拟世界的乐趣。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景区景点、展会展厅,用户在游玩观赏的同时,能体验AI带来的交互快感,加之定制化预设场景,可大大增强用户对游览地的情感链接和互动。摄影师:大石


在科技手段的助力下,文化更具有穿透力与感染力。


文化+设计


创意设计是苏州文博会过往的重头戏,本届展会对创意设计的关注更加聚焦。“文化+设计”展区集中展示了第八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苏州赛区暨第二届苏州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的众多获奖作品,并邀约苏州赛区的文创合作单位参与展会,在“创意点亮生活”的愿景之下,共同给观众带来“新设计·新生活”的新鲜体验。同时,文博会拥有全国文旅行业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推广等资源,为文创作品的产业转化和市场化发展助力。


△第八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苏州赛区暨第二届苏州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成果展示区。摄影师:大石


△由喜马拉雅、苏州丝绸博物馆打造的“从织造署到紫禁城运河上的丝路故事声音展”以创新形式传播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融合博物馆文化与声音科技,创意十足,一举摘下大赛一等奖。摄影师:大石


“文化+设计”展区还体现了苏州文博会依托江苏、面向长三角的区域定位,南京文学之都与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的展区引人注目。


△数十家国内顶尖原创家居设计品牌与10余位顶级原创设计师的近20件原创设计精品在文博会上亮相,集中呈现上海近年来创意设计力量蓬勃发展的最新成果。摄影师:王馨瑶


△南京文学之都主题展位以数字云平台为主体展示核心,通过组合光影+文学概念,彰显了南京这座文学之都的底蕴和风范。南京文学之都数字云平台(文都云)打造了“1+3+N”的总体布局:1个南京文学大数据平台、“图谱云、场景云、服务云”3朵功能服务云、N个线上交互体验应用,通过数字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构建突破时空限制的文都元宇宙,满足社会公众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文化生活新体验


文化+旅游


苏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例如,不久前文旅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苏州的观前街区与同里古镇名列其中,加上去年第一批名单中的周庄古镇与金鸡湖景区,苏州共有4处区域入围国家级,在国内地级市中位居前列。苏州市这几年也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文旅融合、文旅科融合,出台了不少重磅政策,将古城保护、非遗传承、文化地标等很好地与旅游产业融合起来,塑造了一个崭新的文旅业态。


△展会上的授牌仪式。摄影师:大石


在本届展会上,文旅融合的分量被进一步放大,苏州文旅产业近年来的优异成绩也更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拙政园夜花园“拙政问雅”、城市文化新名片“橙天360剧场”、苏州华贸中心、五卅路子城片区保护利用项目、乡村振兴项目“树山村”等,突出了富有江南文化内涵的文旅体验新业态、新模式。


△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展示馆。摄影师:汪业鹏


浓郁的苏州色彩


与之前多届展会相比,本届文博会注重突出苏州特色,着重着力展示了“一个总平台、三大着力点、七个数据库”的苏州文旅“137”数字建设体系,展现了数字赋能苏州文旅事业、产业的发展成果,显示出对苏州探索、苏州样板的高度自信。


△苏州文旅数字化的“137”建设体系。摄影师:汪业鹏


本届苏州文博会除主会场之外,还在各县级市、区设立了11个分会场,举办了“相城区阳澄湖大闸蟹文化馆暨阳澄湖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启用仪式”“吴中区蓝园数字艺术文化周”“姑苏区咖啡+创意联盟发起”等活动,形成了以主会场为中心、多地分会场联动的城市创意坐标系,充分形成活动集聚和品牌效应。


△7月15日,蓝园数字文化艺术周暨第十一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吴中分会场正式开幕。从城市更新旧厂房改造,到古镇街巷文化赋能,从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到文化IP的内生,蓝园的城市更新历程与文化记忆的挖掘、梳理和重现密不可分。未来,蓝园将持续探索苏州本土数字文化经济落地,通过打造以蓝朵三五斗企业服务基地为案例的数字文化与艺术打卡及相关产业延伸空间,助力苏州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图文源自扬子晚报


根据2021年苏州市政府发布的《苏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苏州要建成一系列“AI+”的创新示范应用,打造“AI+文旅”沉浸式体验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苏州期望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赋能苏州文化旅游,加强文化资源数字转化和开发,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作为责任部门,苏州文广旅局在影视、电竞、旅游、文博文保等诸多领域积极探索“AI+”的落地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第十一届苏州文博会文旅企业技术对接会上,苏州市文广旅局发布了首批10家“AI+文旅”代表性应用场景项目。



结语


本届苏州文博会可谓成功转型,在对此进行探究总结之时,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能明显感受到,苏州市对文化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直接同步影响了本届文博会的转型调整。苏州文化产业持续的探索与创新给了苏州文博会以足够的支撑:全面拥抱数字化,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消费等诸多行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积极构建落实文化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之苏州样板。苏州文博会与苏州文化产业的成功探索,显然能带给行业更多积极的借鉴意义,苏州文博会未来还将有哪些突破与成就,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本文主要参考了网络上关于苏州文博会的公开新闻报道



 话题互动 
您对本届苏州文博会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举办了十年的苏州文博会,今年如何突破创新?
⊙一场展会揭秘,苏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条主线

⊙全面升级!明天开幕!苏州造了一场沉浸式姑苏古今梦 推荐收听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莘奇疾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