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 | 文旅部“人大议案、政协提案”高效办复报告

关注文旅发展的 三川汇文化产业 2024-04-14
第4159期三川汇文化产业

点上方蓝字「三川汇文化产业」关注并星标


数据显示,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共承办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450件,承办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336件,所有建议提案得到高质量办复,实现办结率、与代表委员沟通率、代表委员满意率“3个100%”。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中国文化报



以建议提案高效办复助推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涉及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的13个省区市,是一个需要全面统筹协调的复杂系统工程,应该由中央有关部门牵头,制定建设实施方案和建设保护规划,指导相关省区市编制分省规划,精心组织、协同推进、有序实施,确保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冉冉联合其他6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议,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高度重视。结合工作实际,文化和旅游部把5件主要内容为“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确定为2023年度部内重点督办建议。


为了把建议办理工作落实落细,2023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安排工作人员,专程前往重庆邀请冉冉等代表进行专题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探讨如何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建议办理思路;2023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并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2023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牵头组织召开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


这是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以建议提案高质量办复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共承办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450件,承办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336件,所有建议提案得到高质量办复,实现办结率、与代表委员沟通率、代表委员满意率“3个100%”。

一、建立高效机制  扎实推进办理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整体工作部署。每年全国两会结束后,部主要负责同志便迅速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023年3月2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带领民进中央工作人员到文化和旅游部进行座谈,就做好提案办理工作进行深入沟通交流。4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3年建议提案交办会,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议提案办理任务。为提升办理效果,部党组成员认真指导分管部门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带着问题开展调研工作,严格对主办件答复函进行审核把关。

为进一步提升建议提案办理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关口前移,每年全国两会前,部办公厅充分听取关于建议提案接办的意见建议,安排骨干力量分别驻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接办,加强源头把关,精准接办。在完成部内分办工作之后,部办公厅对建议提案复文答复的时限、格式、类别、主送和抄送范围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把建议提案办理纳入整体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二、强化服务理念  突出办理重点


在建议提案办理过程中,文化和旅游部注重强化服务理念,把与代表委员沟通作为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沟通方式也从传统的“文来函往”,转变为“人来人往”和“常来常往”——办理中,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邮件、登门拜访等多种方式,建立起与代表委员真情实意沟通交流的“直通车”,如通过建立“委员交流”微信群,及时通报提案办理进展情况,听取办理工作意见建议。提案办理答复后,采取电话联系、寄送《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等多种方式进行回访,征求意见建议。

对于答复函内容,文化和旅游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答复必须具有针对性,避免答非所问。对符合实际的建议、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尽快落实。对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直截了当给予答复,不搞文字游戏,耐心解释原因,争取理解和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将重点督办建议和重点提案作为办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精力进行重点研究、重点办理、重点落实。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办理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的14件重点督办建议;承办2件重点提案,分别是《关于把澳门建设成中西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的提案》和《关于打造区域精品文旅线路,构建京津冀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提案》。另外,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把5件主要内容为“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确定为2023年度部内重点督办建议。

围绕重点督办建议提案的内容,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司局邀请代表委员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座谈中,向代表委员通报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情况,深入交流讨论,积极采纳代表委员的合理建议。按照相关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将承办的所有重点督办建议提案按时办理答复完毕,代表委员们表示满意。


三、促进成果转化  推动行业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以办理建议提案为契机,把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破解难题的政策措施,突出精准实效。

在推动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方面,采纳代表委员们关于加强艺术创作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建议,持续推进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启动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等。在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方面,采纳代表委员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建议,推动文化惠民工作深入开展。2023年开展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2万余场,约1.3亿人次参与。通过吸纳代表委员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建议,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修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我国申请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报材料。

为落实代表委员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整治市场乱象等建议,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关于推动在线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剧本娱乐专项整治行动等。聚焦代表委员们提出的关于刺激消费促进增长、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等建议,文化和旅游部举办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系列活动,组织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和旅游促消费活动。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积极回应代表委员们关于加强对外和港澳台工作、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传播力、加大对外旅游推广力度等建议,大力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并联动国际组织、驻外使领馆团,依托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驻外旅游办事处,在全球46个国家举办“茶和天下”·雅集活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系,注重把代表委员的关注关切、真知灼见充分吸纳并深度融入到具体工作中,转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加强沟通 狠抓质量 注重政策转化


文化和旅游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相结合,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结合,与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沟通、狠抓质量、突出成效,认真完成了建议提案办理答复工作。


代表委员们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重反映文化和旅游领域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涉及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业恢复发展、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力发展出入境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两岸文化交流、支持港澳发展文化和旅游等方面。代表委员们所反映的问题涉及面广,提出的建议内容翔实、观点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前瞻性,充分反映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广泛关注和殷切期盼。


一、发展戏曲事业 推进乡村振兴


金不换代表:《关于让优秀传统戏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

答复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华文明、彰显文化底蕴和美学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传统戏曲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和喜爱,具有较好的宣传教育引导功能。用好传统戏曲,发展戏曲事业,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文化和旅游部会同中央宣传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推动传统戏曲开展下乡演出,促进传统戏曲在乡村中的推广普及。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其他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开展工作:一是持续推进政策和资金扶持。进一步落实落细落地戏曲扶持政策,做好督查工作,指导各地充分利用好部、省、市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给基层文艺工作以更加细致的指导和引领,完善戏曲传承发展生态,推动基层戏曲院团发展。二是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戏曲下乡演出活动,争取提供更多元的戏曲作品,覆盖更广阔的基层地区。三是多层次提升基层戏曲人才水准。文化和旅游部采取多种方式助力基层戏曲人才成长。一方面,持续实施“天下第一团”青年表演人才培养项目,采取戏曲讲习所模式,助推院团人才更好更快成长;另一方面,将继续在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实施京剧艺术表演人才提升计划,给予基层院团演员向名家学习的宝贵机会。

社会效果

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起持续实施濒临失传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项目,支持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全国227个无国办团体和只有1个国办团体的剧种开展免费或低票价公益性演出服务,以演出为核心推动濒临失传剧种保护扶持工作,每个剧种每年平均购买100场(传统经典作品的演出场次占比不低于80%),平均每场演出补助5000元。2021年至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文化和旅游部实施了流动舞台车项目,为包括中西部地区在内的850家基层国有文艺院团配送了流动舞台车,有效解决了基层院团下乡演出设备器材运输难、临时搭台难、转点难三大难题。此外,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自2020年以来连续举办了3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活动,采取传统戏曲形式,组织230个优秀节目在新媒体平台展演,观看量达6000多万,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扎实推进旅行社保证金改革

咸顺女代表:《关于改革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的建议》

答复

保证金制度设立以来,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降低预付费用损失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游客人身财产安全。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修订保证金交纳相关法律法规。在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的情况下,适时征求各方意见,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有关规定,改革保证金交纳制度,妥善解决旅游纠纷,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发挥旅行社协会在保证金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在法律支撑、资金监管、配套措施等方面加强研究,引导和支持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还将总结保证金试点经验。及时跟踪试点进度,总结推广各地探索出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试点成果,推动试点工作更好开展,取得更好的实效。此外,将扎实推进保证金改革。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适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险替代现金交纳保证金,在确保游客和旅行社相关权益的基础上,有效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

社会效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的决策部署,文化和旅游部自2020年起连续调整保证金政策,支持旅行社纾困解难。目前,旅行社可全额暂退或暂缓交纳保证金,补足保证金期限至2024年3月31日。保证金政策的调整为旅行社企业释放现金流超过96亿元,对有效支持旅行社应对阶段性经营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化和旅游部结合旅游业发展形势,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推进保证金改革工作,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2021年6月,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支持旅行社发展的通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关规定,创新保证金交纳方式。目前已陆续批复同意海南、山西、山东、河北、江西、陕西等14省(市)开展保证金试点工作。

三、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刘小蓉代表:《关于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

答复

公共文化设施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作。

针对代表提出的“支持西宁、海东两市实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目前,青海省正在组织对西宁、海东属地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摸底,共征集梳理“两馆一站一中心”提档升级项目95个。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青海省指导相关县区文化和旅游部门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切块下达的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补助资金,对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设备陈旧紧缺、服务功能受到制约的“两馆一站一中心”开展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并对业务设备配置予以支持。指导有关县区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通过向同级发展改革部门申报,因地制宜采取规划新建、原址扩建以及调整置换等方式,推动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升级。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和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更好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地方共担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方式。

社会效果

“十五”期间,投入4.8亿元补助1086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实施《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投入39.48亿元补助全国2.67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乡乡有文化站”的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重点对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行支持,投入31.94亿元对211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建设项目进行了支持补助。“十三五”期间,实施文化和旅游提升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53亿元,补助14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投入3.8亿元,支持青海实施上述惠民项目。青海省也投入财政资金3亿元,支持西宁市、海东市实施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和地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设施维修与设备购置项目。

四、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迪丽娜尔·阿布拉等委员:《关于发展旅游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提案》

答复

旅游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和旅游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联合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指导地方推进实施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联合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现场推进会,交流各地经验做法,指导各地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精品线路。二是设计和打造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线路,并向社会发布,吸引广大群众到民族地区旅游,鼓励民族地区群众走出去旅游,在旅游活动中深入交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国家民委会同国家文物局将发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博物馆名单,发挥博物馆以物证史、以史育人的作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四是国家民委计划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提升工程,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民族村寨发展旅游,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社会效果

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2022年12月,《关于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方案》印发,通过制定实施意见和方案,有效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2年,国家民委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遴选了6个试点示范项目,鼓励引导项目所在地积极探索创新,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凝聚和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2023年,国家民委联合文化和旅游部继续培育打造一批试点示范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项目所在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中。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以新疆为例,正在挖掘整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典型案例,为各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五、加强非遗传承后续人才队伍建设

李学武代表:《关于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管理条例的建议》

答复

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代表提出的关于健全非遗传承人保护管理条例的建议,对于进一步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加强非遗传承后续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服务管理、支持帮扶的规范化水平。2008年6月14日,原文化部印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从加强管理、规范申报和评审程序、履行传承义务、培养后继人才、支持扶持措施、传承活动评估、取消资格、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积极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加强对非遗工作机构、非遗名录体系、非遗传承人支持扶持、传承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法治保障,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创新传承人培养方式,不断壮大非遗传承人才队伍。

社会效果

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已分5批认定了306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公布了2.2万多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大部分市、县也都认定了本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龙头,地市级、县级传承人为骨干,一般传承人为基础,梯次合理的非遗传承人群队伍。每年举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增进同行之间的交流互鉴,提高传承实践能力。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为非遗传承提供高等院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截至2022年底,全国各参与院校共计举办各类研培班1100余期,培训传承人4万余人次,涉及织染刺绣、服饰制作、陶瓷烧造、编织扎制、金属加工、漆器髹饰等项目,加上各地延伸培训,研培计划总覆盖超10万人次。

六、积极支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黄晓娟等委员:《关于完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提案》

答复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动非遗保护工作机构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机构建设工作。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均挂牌成立了省级非遗保护中心,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大部分市县也结合各地具体情况,成立了本级非遗保护中心。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所在区域的地方人民政府均明确了有关工作机构和主要职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补助资金是国家非遗保护资金支出的重要方面。2008年以来,通过国家非遗保护资金安排经费17.4亿元,支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同时,还积极推动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提供配套经费,为非遗整体保护工作提供财力保障。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推动建设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经费支持和绩效管理,开展总体规划和建设成效评估,促进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

社会效果

自2007年以来,共设立了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涉及17个省(区、市)。目前有1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其中2个部分区域未通过验收),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支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单位采取各种措施,对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保护,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其中包括加强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为其开展传承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资助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积极挖掘区域内传统工艺项目资源,加强传统工艺相关技能培训,带动就业,推动传统工艺振兴;依托区域内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开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

七、持续开展年画等非遗保护工作

买世蕊代表:《关于制定传统年画艺术保护条例的建议》

答复

自200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开展年画等非遗保护工作,积极推动我国传统年画得到有效保护和赓续传承。下一步,将积极落实《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任务要求,支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传统工艺企业,扶持传统工艺特色品牌,提升传统工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传统工艺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促进传统工艺的广泛应用,支持包括传统年画在内的传统工艺发展振兴。

在年画版权保护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将根据《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中“加强传统工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任务要求,配合有关部门不断健全完善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非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措施,支持传承人运用专利权、著作权等手段保护自身的法律权益;继续通过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等工作,支持在年画业界开展版权宣传和教育培训,提升从业者的版权保护意识。代表提出制定中国传统年画艺术保护条例的建议,文化和旅游部将进一步深入论证,积极支持各地开展相关实践探索,并鼓励成立地方性行业协会,探索制定相关标准,带动地方行业整体提升。

社会效果

2016年起,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依托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等面向非遗传承人开展专题教学培训,帮助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承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天津美术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四川大学等参与院校先后举办年画研培班26期,培训木版年画从业者及青年学徒880余人,培养出一批年画创作、设计、制作的青年人才。文化和旅游部还积极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机构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通过共同开展设计、举办对话交流等方式,搭建传统工艺从业者与设计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平台,提高年画等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推动形成多赢的、可持续的合作模式。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独家 | 2024各地文旅投资重大项目清单:三大亮点与四大趋势
文旅经济大比拼,盘点2024年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
深度长文!地方文旅国企进化指南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三川汇文化产业】已运维4000多期(持续十多年,跨越4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三川汇文化产业】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三川汇文化产业」,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