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小安:从供给侧改革看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2016-01-12 文化产业评论

文化产业评论:1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他强调,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持久动力。对此,今天分享魏小安关于旅游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观点给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作者:魏小安(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

来源:第一旅游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开完,有一个大标题,即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是一个发展时机的变化,意味着中国进入了工业化发展后期,发展速度下降了,需要转型,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样的路径发达国家几十年前都走过,我们现在面临的供给侧改革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一样,因为我们要解决的是将近14亿人口的新常态问题。


这次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要加大结构调整,意味着至少在“十三五”期间都要这样,目的是要矫正各类要素的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同时扩大有效供应。我们不是没有供给能力,中国产能过剩,不论什么都可以一堆一堆地生产出来,但不是有效供给;同时要提高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及时适应市场需求,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供给水平。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重大的创新。


下一步,改革必须深化,绝不是嘴上说说,必须要求我们的企业有竞争力。从需求侧看,投资、消费、出口,多年以来一直在抓这“三驾马车”,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供给侧的资本、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制度供给。企业没有好的发展环境,很难很好地发展。恰恰这一点说明供给是最薄弱的,所以中央也提出了,尽可能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追求规模,没有相应的规模,我们就走不到今天,但是现在不同,现在追求的应该是结构,必须从规模导向转向结构导向,是供给侧思维结构性改革。


现在说到底是需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是有效供给的实现。这有四方面:第一是适应现实需求,应该说市场经济走到这一步,适应了现实需求。第二,要挖掘潜在需求,1994年我去法国的时候,法国的企业家不约而同地说市场经济最难的地方在需求。当时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强烈认识,但是今天,这个问题存在了。第三是创造新兴需求,移动端出现就激发了人们新的需求。第四是引领未来需求。未来的需求是什么?比如说现在机器人开始发展,也许再过10年,机器人就会普及,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


为此,我想有三件事要做:第一是创造性的劳动,第二是灵感性的劳动,第三是旅游休闲度假,所以美国有一句话,一个人的休闲,就是另一个人的就业。我们回过头来看,20年前是完全想不到今天的。社会加速发展,需求也在加快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供给跟上,得需求者得天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热门话题,旅游行业在谈这个问题时一定会提到出境游,这个势头不可阻挡。中国去年出境游一亿多人次,能说我们没有消费能力和需求吗?因为我们没有提供有效供给,供给缺乏竞争力,所以游客都出境游了。


旅游对于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供给侧改革中,服务消费和服务供给成为重点,旅游自然是重中之重,体现在新业态产生、新领域扩大、新消费拉动。供给侧改革势必形成大批劳动力的释放,旅游是缓解就业的重要领域。供给侧改革、扶贫攻坚,扩大乡村消费,旅游是龙头,所以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必是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供给侧改革,国际消费扩大,世界资源配置,旅游“首当其冲”。在这个里面,不能死守着以前的概念,很简单,中国人出境游是大势所趋,而且数量年年增长,要求年年提高。要研究13亿人的旅游规律,要思考如何在世界范围内配置旅游资源,形成一个国际化的旅游供给侧改革。


在全国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旅游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服务业的发展结构是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对旅游的重视是一种必然,关键是各项政策如何落实,不能重视在口头上,落实在口号上。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旅游形成内需加外需。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就是按照后工业化的视角,挖掘前工业化的资源,创造超工业化的产品,对应变化中的市场。黑龙江的陆昊省长能把旅游说得如此细致,而且如此重视,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个人的能力、才气,另外一个原因是黑龙江的旅游会是深化改革中的一个很大的亮点。


旅游自身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目前,有效供给不足,城市休闲空间严重短缺,度假产品严重不足,需求外溢、市场外溢、投资外溢、效益外溢。工业化、城镇化30年,城市建筑发展形成了水泥森林,百姓的休闲娱乐设施缺少,所以很多城市都产生一个现象,跳广场舞的大妈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有的冲突达到非常激烈的地步,什么原因呢——城市休闲空间短缺。


旅游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传统供给供过于求,新型供给供不应求;观光产品供应过剩,休闲产品供应不足。现在各地还要建景区,其实景区已经过剩。全国现在有12800家饭店,2014年全行业亏损59亿元。还有一个数据是2014年中国有4000家酒店产权需要转让,我认为这个数据是基本符合实际的,现在城市里的商务酒店太多,但度假酒店、精品酒店、民宿不足。从世界范围看,休闲度假产品主要集中于滨海地区与海岛,国内缺少这样的目的地,海南岛算是不错的,但其东部已经过度开发。任何一种产品,比如说现在最热门的在线旅游,从产生那天开始,就不断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在线旅游企业也死了不少,因为在线旅游企业基本是民营的,以市场为主的,若是国有的,政府会着急。


有人说需求怎么会不足,节假日多火爆,这是制度供给不足,中国目前已经很少有排浪式的消费,而这个现象在旅游领域仍然存在,为什么呢?就是假日制度安排的问题。有些地方还在根据节假日高峰的游客量提供供给,这是误区,不少景区在建很大的停车场,平时能有多少游客用?会不会造成土地与投资的浪费?


“十三五”期间,中国旅游最大的问题就是结构性问题,最大的难点也是结构性的问题,最大的危机是我们认识不到。宏观报喜,微观报忧,20年以前我们就在探讨这个问题。旅游发展好不好,不仅要看企业纳税,更要看景区、旅行社与酒店等企业的利润有没有、有多少。如果不正视存在的问题,企业怎么旺?存在结构性问题,所以要研究转型升级。


在结构中,花费结构是起源,市场结构是起点,投资结构是启动,产品结构是基础。产业结构需优化,区域结构需协调,城乡结构需互补。组织结构方面,要顶天立地、铺天盖地。所谓顶天立地,就是旅游产业发展必须要有伟大的企业,各行各业都有伟大的企业,旅游行业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要铺天盖地,运营结构要深化发展和优化推进,技术结构要注重技术含量和新型发展,人才结构要重视从业素质和全面挖掘,要素结构包括发展要素和全面推进,环境结构包括自然人文社会,治理结构包括行业管理、产业促进、公共管理和权益保护,二元结构分为城乡、内外与区域,国际结构包括国际分工与全面建设。


要改变GDP至上的情结,这在旅游领域的表现就是规模冲动,大项目层出不穷,各地区遍地开花。现在结构性认识刚刚起步,结构性研究严重不足。要借助旅游市场优势,构建新型产业结构,深化结构,优化结构,培育结构性竞争力,创造结构性效益。旅游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调整结构是当务之急,优化结构是长远战略,要注意发展泡沫、投资泡沫、工作泡沫与市场泡沫,要控制传统供给扩张,优化整体结构,提高全面发展水平,增加企业效益。企业是基础,效益是根本,这是发展的定理。



编辑:胡艳、赵雅兰

文化产业评论分享文化产业见识专注文化+互联网+见识·态度·深度咨询·商学·资本
投稿/合作/交流请加微信号:7759813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新三板上还是不上?
怎么上?如何上?
【全国首个】文化企业新三板上市重磅课程
为您拨云见日、指点迷津、保驾护航!


详情请点下方的“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