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更能激发我们赚钱的动力
1985年,《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失业了,他和他太太只剩下很少的积蓄,信用卡也透支了,已经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他们住在一辆旧汽车里,把后座椅当成床。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两个星期,然后他的一位朋友在地下室给他们安排了一间房,罗伯特·清崎和他太太在简陋的地下室里住了足足9个月。
可以说,1985年是他们生命中最糟糕的一年,境遇非常的凄惨。但最终他们熬过来了,到了1989年,他们成了百万富翁。然后,到了1994年他们真正实现了财务自由。也就是说,从一穷二白到财务自由,他们一共花了9年时间,实现财务自由的那一年,他已经47岁了。
早前我在读到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要让自己陷入到这种绝境?以罗伯特·清崎和他太太的能力,完全能够找到一份安全、可靠并且高薪的工作,但他们不去找工作,而是不断的思考并且寻找事业机遇。
虽然我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但丝毫不影响我去效仿。我是在2005年才读到《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的,一年以后,也就是2006年,我辞去了一份在当时还算不错的工作,然后开始了我所谓的“创业”:用自己仅有的那一点点做网管的经验,开创了电脑维修上门服务的事业,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后来我又陆续换了几份工作,虽然都干得不错,大有前景,但我仍然觉得自己没有找到理想当中的事业,财务自由更不知道要从何谈起。
在这段迷茫的时光里,我基本上都是住在城中村空间狭窄的房屋内。住惯了高档小区的人估计是很难了解那种居住环境:因为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太近,白天也必须要开灯;没有安装空调,夏天经常被热醒;楼下污水横流,老鼠到处乱窜。
那个时候,我也不是没有钱住小区,我的工资收入并不低,也拥有一定的积蓄。特别是在外企工作的时候,很多同事都在供房供车,我也能够办到,但我不想这么做,我一直保持着极低的生活开支。
我其实就是想营造一种逆境的氛围,不让自己太安逸,因为只有逆境才能激发我赚钱的动力,不停的去思考和寻找更多的事业发展机遇。这就好比人在饥饿的时候,大脑会特别的清醒,因为需要开动大脑去寻找更多的食物。很多人在收入不高的时候就早早的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安逸生活,行动力自然就大打折扣,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嘛。
2014年我拥有了人生当中的第一个100万,然后,到了2015年底,我实现了财务自由。也就是说,从月光一族到财务自由,我一共花了10年时间。当然,我之所以能够快速的从第一桶金到财务自由,是因为我一直保持着相对较低的生活开支水平,再加上我拥有丰富的投资理财经验,能够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所以,我不需要拥有和罗伯特·清崎相同的财富,也同样能够实现财务自由。
现在我回过头再来看罗伯特·清崎和他太太的那一段悲惨经历,我就很能够理解他们的做法了。他们同样也是将自己逼向绝境,不通过打工赚钱,从而激发自己发展事业的动力。其实,罗伯特·清崎他是38岁才开始这种疯狂行动的,他之前所积累的社会经验和人脉是他坚实的基础,而这也正是我在26岁开始疯狂行动之时所缺乏的,所以我走了很多弯路。
当然,我也很庆幸,正是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微信的崛起,才让我提前完成了人生的重大目标。否则,我很有可能还在摸索中前行,虽然不知道未来究竟在何方,但我仍然不会停止奋斗的脚步。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