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万恶”的资本主义啊......
近来朋友间聊天的时候,大家都在吐槽一个事情:
现在吃的东西都很贵,好多餐厅都涨价了。
本来吧,还以为疫情期间线下餐饮遭受重创,为了刺激消费,店家会打个折扣什么的。
没想到,价格反而贵得让人快吃不起了。
在众人的吐槽能量之下,涨价后的海底捞和西贝扛不住了,不得不道歉,恢复原价。
咱们撇开什么故意搞噱头之类的不说,餐饮店涨价确实是有背后原因的。
疫情期间生意不好,营收大幅下降,而原材料贵了,成本上升。
进的少了,出的多了,自然就是收不抵支,就不得不通过涨价来提收入。
那为什么现在搞得这么难看呢?
在商品经济里面,供求,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价格和供需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要涨价,卖得贵,一定是供小于求,就是我们说的“物以稀为贵”。
疫情之下,又降薪又裁员,大家的消费能力都是下降的,想象中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到来,需求其实是没那么足的。
在家憋了俩月,确实是想出去满足下口腹之欲,但钱包不允许啊。
所以这个时候强行涨价,人家会买单吗?
我可以不光顾你嘛。
这样一来,涨价带来的营收,可能还弥补不了因为客户流失而丢掉的收入,还要被人吐槽,赔了夫人又折兵。
涨价是很正常的一种自救手段,把成本压力转移,但只能说,目前看来不太明智,因为消费者们同样“太难了”。
所以,很多事情并非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背后是有一套商业逻辑的。
再比如,之前的美国“倒牛奶”事件。
因为牛奶过剩,威斯康星州的奶农们,被迫倒掉了数十万加仑的牛奶。
很多人感慨说,太浪费了,送给穷人多好啊,真是罪恶的资本主义。
但这种做法其实和道德无关,里面也是供求和成本的逻辑。
早在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时候,就出现过大量倒牛奶的事情,这是教科书里的经典故事了。
当时失业潮规模不断膨胀,人们的收入大幅下降,很多东西都买不起。
人们对牛奶这种商品的需求,也是急剧下降,所以市场上大量的牛奶制品卖不出去。
就算奶农们搞价格战,低价出售,也很难拉动需求。
而且,商品从生产到最终卖出去这个过程,是有成本的,比如饲养奶牛的成本、雇人挤牛奶的人工费、运输牛奶的费用等等。
如果牛奶的收购价,还不够整个环节平摊下来的成本,那么奶农卖出去的牛奶越多,赔的也就越多。
试问,这样的赔本生意,谁愿意干呢?
你想先放着,等价格上去了再卖,也是不行的,因为奶制品这种东西不好保存,保存也要花钱,而且人们更喜欢新鲜牛奶。
还有一种质疑的说法是,直接送给人喝不好吗?
奶农们倒掉的牛奶,大部分都是未加工的原奶,跟市场上买的成品奶不一样。
假如要送给人喝,就要进行杀毒、包装等工序,这也是要花钱的。
更糟糕的是,如果将牛奶免费送人,人人都有牛奶喝了,那么整个市场对牛奶的需求,还起得来吗?
牛奶的价格会随之跌得更厉害,奶农就更没有出路了。
还不如直接倒掉,一来可以节省保存、运输等方面的成本,二来使得大量的牛奶退出市场,供给量大幅度减少,牛奶的价格还可以上去一些。
牛奶的供需达到平衡,价格回涨之后,那么奶农就可以继续生产。
覆盖成本之后,还有利可图,他们就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
所以,奶农倒掉牛奶,虽然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但其实是明智的做法。
不光是美国,咱们中国也倒过牛奶,还有,在大白菜滞销的时候,同样是让菜自己烂在地里,直接当肥料使了。
而且,某种商品的供求关系,不仅会影响自身的价格,还会影响到互补商品和替代商品的价格。
互补商品,就是能共同满足同一种欲望的相关商品,比如羽毛球和羽毛球拍。
替代商品,就是可以互相替代的,比如可乐和雪碧。
利用里面的原理,就可以在生意上做一些设计。
比如,有的酒吧会提供免费的花生米,但是你要白开水,却要花几块钱来买。
很奇怪吧?
对比成本的话,花生米要比白开水贵啊,怎么反而可以免费送,而水要花钱买呢?
酒吧,主要是卖酒的。
而花生米和酒,属于是互补商品。
你给客人提供花生米,就是在刺激客人喝酒的需求。
很多时候,花生米和酒的销量是成正比的,提供的花生米越多,酒的销量也就越好。
但白开水呢?
和酒一样都是饮品,属于可替代商品,客人喝的白开水越多,就不会再点那么多酒来喝。
所以,酒吧给白开水定的价格高,客人就会觉得这钱花得不值,还不如点酒来喝。
再送点花生米,这样一来,酒的销售量就会提高上来了。
总的来说啊,有些看上去的节省,反而是更大的成本,于细微处,也有经济逻辑的存在。
很多时候,感觉都是不靠谱的~
加上星标
可以更快找到理财巴士喔~
理财巴士发布时间 20200417
本公号原创内容版权归理财巴士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理财巴士
微信公众号:LicaiBUS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