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又去抱团港股,跟不跟?
最近都在说抱团的事情。
在进入正题之前,小巴先说另一个事,那就是不止股市,楼市也是那样的抱团。
上周的时候,贝壳研究院出了个2020年土地、新房、二手房市场回顾分析,里面讲到,新房成交量一线城市恢复速度最快,率先实现累计成交量正增长。
二手住宅成交量,一线城市预计同比增长20%,二线城市成交基本持平,三四线城市预计难超去年。
价格方面,2020年11月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1.3%,二线城市价格指数上涨5%,其他低能级城市价格指数同比持平。
总之,就是南方高能级城市,特别是核心区域价格坚挺,涨幅靠前,撑起疫情之后的房地产市场。大家也知道这些是稀缺资源,纷纷抱团,所以热度高。
特别是上海,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抢得是如火如荼,生怕晚一天买就涨个几十万,引来媒体纷纷报道。
这种阵仗,明晃晃是挑战房住不炒底线,就看啥时候出一轮调控政策灭灭火了。
说回股市。
咱们之前一直看着股市里那些机构的抱团大盘股,因为近段时间跌得比较多,大家就觉得是不是抱团要瓦解了?
以往存在感一直不强的南向资金,也被爆积极扫货,港股受到热议,就有人开始想是不是现在抱团转到港股去了,要不要卖掉手上的基金,去买港股呀?
蠢蠢欲动的小伙伴,怕是又要被舆论吹得脑热了。
去年港股无人问津,甚至被人骂的时候不敢买,现在资金大举进入,涨起来了怎么才想起来要买这事?
即便目前港股相对A股便宜,但你要现在进去,也得降低收益预期。
如果你需要先卖掉手上的基金,再去买港股,这样的切换不见得比你继续拿着原来的基金划算,更别说有些基金本来就可以通过港股通来买港股的。
再说了,A股也不见得就没机会。
咱们知道周一的时候,冯波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基金卖爆了,原本只打算募集150亿,谁知道最后居然来了接近2400亿的资金,最终配售比只有6.25%。
这个募集规模,创出了公募历史上新基金认购规模的新高。
可以看到,大家参与A股的热情还是很高的,还有很多新基金的资金,要跑步进场建仓。
那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他会有自己的持仓风格,也会有路径依赖,那么发行新基金的最佳选择,一般就是买入老基金的持仓,然后继续推高。
而且因为现在退市制度还没完善,本来股市里好公司就不多,注册制实行之后,好公司的比例就更低了,A股里业绩表现优秀的股票,其实还是会被集中持有。
这就会表现为抱团,但抱团并不是目的本身,或者说这是一种策略。
所以,抱团也不是什么秘密,机构们互相对这个事情心知肚明。
像之前招商证券还专门出过一个报告,盘点了A股2007年以来的4波著名“抱团”事件。
先是抱团金融,后是第一次抱团消费,再是抱团信息科技,然后就到第二次抱团消费。
顺带还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启示。比如:
一般一轮抱团趋势能够持续13个季度甚至更长;
真正瓦解前,会有1-2次假摔,之后评估了业绩趋势后又会重新抱团,并比上一次更加坚定;
试图通过高估和低估来判断拐点多半是徒劳,抱团板块的估值可以给到很高;
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等等。
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一看招商那篇文章,但小巴觉得搞不懂也没关系,因为如果你买了主动基金,就让基金经理自己调节去好了,不用想什么时候抱团瓦解,是不是假摔,拐点真出现了,基金经理就会去抱下一个目标,压根不用你管。
如果之后港股被推高上去,没那么便宜,A股相对的投资价值有了,资金又回去抱团A股,那你是不是又要折腾回去?
买了基金,就是承认人家机构比你的判断专业得多,如果你认为自己更懂,自己去判断,然后乱动,还买什么基金呢?
有时候反而会因为觉得自己懂得更多,而盲目自信。
比如像新能源汽车,特斯拉,1000多倍的市盈率。有人说不能这样看,传统估值是不适用于科技公司的,科技公司的估值更多是对未来成长空间的估值。
应该用前置估值理论,考虑10年后特斯拉能产多少汽车,占多少市场份额,按10年后的目标收入做估值模型。
这个观点可以认为是说得通,但同时这也是用更激进的估值方式,为新能源股价不断走高辩护,好让后面的人接受这么高的资产价格,然后入场接盘。
传统车企销量是新能源车的几十倍,但现在特斯拉的市值已经有3个丰田之多,信不信,就靠想象力了。
即便真是长期看好,也不代表你要在舆论一片叫好,群情激动的时候进场。
尤其是那些买个股的,理想很丰满,心想如果跌了被套,就长期投资,但现实常常很骨感,实际发现到时自己根本拿不住,其实就是白折腾了。
加上星标
可以更快找到理财巴士喔~
理财巴士发布时间 20210122
本公号原创内容版权归理财巴士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理财巴士
微信公众号:LicaiBUS
点击“阅读全文”查看文章目录
觉得有收获就点亮星星,
或点个赞给小巴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