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说上班族不要炒股,你信吗?
前两天,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引起了热议。
说“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在一个节目里面表态,不建议上班族直接下场炒股,因为真的很难赚到钱,应该尽快把第一桶金做大,有更多、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后,适度用好杠杆,实现财富增值。
此话一出,惹来各路股民冷嘲热讽——
要赚第一桶金是何其难,这连炒股都不让了?既然不建议上班炒股,好,那我现在就去辞职。
看到大家的反应,管院长也很爱惜自己的羽毛,在这个视频后连发几条补充声明,说自己其实是为了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大家就别抬杠了,然后措辞也一再让步,最后只能说即便大家要炒股,也不要盯盘,对盘不好。
在聊我的看法之前,小巴还是得先说,管清友的出发点其实是好的,想告诉大家股市博弈之残酷,起码比那些表面说帮你躺赚翻倍,实则忽悠小白进场割韭菜的有良心多了吧。
要知道咱们的股市素有“七亏二平一赚”的说法,短期是很难赚到大钱的,就是因为如果你是短炒,快进快出的话,那么这里面其实是“零和博弈”。
也就是说,你要从别人口袋里掏钱,你赚了,肯定是有人亏了,少数人割多数人的韭菜,才有可能拿到超出市场平均收益的大钱。
但这对于上班族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仅要搞懂经济发展,政策变化,财务报表等专业知识,你的知识和信息,还要比其他股民和机构更靠谱灵通,才有可能赚到别人口袋里的钱。
所以管清友让大家转换一个方向,从积累第一桶金入手,去实现财富增值。
咱们知道,投资收益和3个因素有关——
1、投资本金
2、投资收益率
3、投资时间
在这3个因素里面,投资本金不够是个硬伤。
在本金不够的时候,比如只有3万,那么投资收益率再高,收益也是杯水车薪,更糟糕的是,很容易因为盲目追求高收益,比如一年赚50%,甚至翻倍,而掉到各种投资陷阱和骗局里。
而当你的本金足够丰厚,比如有300万,那么即便收益率不高,投资收益也很明显,也更安全,因为这个数量级的资金即便只需要稳稳赚取8%的收益,都已经很满意,够开支了。
所以管清友建议大家,先把精力放在解决本金这个源头上,其实是个理性的建议。
不过为啥这样理性的建议会惹来大家的热嘲呢?
提示风险是需要的,但在小巴看来,大家想通过投资赚钱,过上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是得照顾的。
为什么很在意炒股?
还不是因为自己工作上不见得有什么好的发展,特别是那些身处中年危机的人,想让家里过得更好,那就只能另找渠道来增加收入,而股市算是一条相对可以简单操作的路子,眼瞅着收益也不低。
如果在股市赚到钱,不仅能提升生活品质,还能证明下自己的存在价值,提升家庭地位,这是心理上的深层需求。
你现在直接建议人家远离股市,岂不就是断人财路,也断了这条应对精神需求的路子,人家怎能不跟你急眼?
而且现在咱们也不像以前那么穷了,生活水平提高,手上的闲置资金多了起来,那么自然也想着让这些钱有个安置之处,满足钱生钱的需求。
之前大家闲钱的安置之地是房产,也很热衷于买房。
欧美发达国家,人家民众的股票资产配置比例是远远大于房产的。而咱们中国的民众,家庭资产里是房产占了大头,其实并不是好事,反而需要提高权益类资产的比例。
再加上现在贯彻“房住不炒”政策,国家鼓励做大直接融资的股票市场,所以大家现在都很看好股市,逐渐参与其中,这其实比大家都抢着去炒房好得多了。
当然,要参与股市成长和分享收益,不一定是通过炒股这种方式,咱们之前都是建议大家,用基金的方式去配置比较好,主要还是因为大部分人不具备过硬的炒股技能,并且容易高估自己的水平。
现在的市场,明显机构化的特征越来越强。
什么意思?
就是赚到钱的是那些基金,而炒个股的越来越没胜算,越来越凶险。
想想即便过去2年是牛市,权益类基金去年整体赚到了接近50%,但炒个股的不亏已经不错,不然大家都不会有那种“假牛市”的感觉,自己手里的票其实也没怎么涨呀?
这也是去年以来,基金这个品种越来越火的原因。
当然,基金赚钱,并不代表着基民赚钱,也是大家在投资基金之后发现的扎心真相。
为啥?
还不是因为方法不对,大家还是用那种炒股的惯性思维,去做短期买卖,进行基金套利,追涨杀跌。
所以这种做法其实和之前炒股没啥不同,那么老实讲,这就是没把基金这个工具用好,把一手好牌,再次打烂在自己手上。
想要真正让自己财富增值,应该是把基金作为资产配置的工具,长期投资,而不是仍然盯着短期涨跌,买入卖出,来进行套利,不仅费时费精力,还赚不到钱,有意思吗?
那么最后,还是顺带给那些需要通过课程学习,了解更多基金投资方法的小伙伴,推荐一下咱们谱蓝的【基金理财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