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了顶流们的基金四季报,有3个扎心现实值得重点一提

小巴 理财巴士 2023-06-07



基金四季报这两天基本都出来了,小巴看了一下,基金们四季度总体来说仓位都是有上去一些,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是75%,股票型基金更高,平均仓位是89%,可以说是挺高的了。


然后基金重仓股前十,主要还是“喝酒吃药新能源”,但四季度里面,基金们整体把“喝酒吃药”的持仓减下来了,增持最多就是新能源,再加上高仓位的配合,估摸着也有在四季度冲年末业绩的考虑在了。


(基金四季度重仓股前十 来源:wind)


作为大家最关注的基金经理,张坤虽然被号称“第一大酒庄”,但四季度也把酒的仓位降了一些下来,然后把科技的仓位加上去了,腾讯也成了“易方达蓝筹精选”的第一大重仓股。


(“易方达蓝筹精选”前十重仓股 来源:天天基金)


在以往的季报里面,坤坤多次提到估值高的问题,即便增长假设都兑现了,但从5年来看收益还是比较有限,但跌起来就得面对30%甚至50%的下跌,性价比就不高了。


那此番腾挪,是不是意味着坤坤觉得白酒这一块,即便去年经过了比较大的下跌,但还不够,估值的性价比仍然不高,或者说两者相比之下,坤坤觉得港股的互联网股票目前更有吸引力呢?


港股和中概的事情,咱们之前也是说了不少。


而现在不仅是基民们锲而不舍的抄底,在季报里面也可以看到,基金经理们大多也是明确表示看好的,纷纷以加仓来用脚投票。


像丘栋荣的“中庚价值领航”去年10月修改基金合同,增加港股投资后,四季度马上就开始大幅加仓港股了。


不过这里小巴要重点提一提的是,另一位顶流周应波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他在“中欧创新未来”的四季报里面,提到一个点,那就是港股的投资价值是有,但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经验不太足,从过去4年的实践来看,投资港股的效果不怎么理想。


所以他觉得目前“香江是一条重要的能力边界”,并且也用脚投票了,在四季度降低了港股配置,聚焦在A股。


(“中欧创新未来”2021四季报 来源:天天基金)


正所谓兼听则明,小巴觉得波波指出这点还是很有顶流风范的,大家是都看好,但我还要考虑自己能否hold得住?


如果觉得超出了能力边界,那么即便是个看着回报巨大的机会,也随它而去吧,我急流勇退有取舍,只抓住自己更能看懂,更有确定把握的机会就好。


对于波波的质疑,小巴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


咱们看张坤的“易方达亚洲精选”,这些年阿里巴巴一直是前十重仓股,但去年三季度却突然不见了踪影,不在前十重仓股里了,到了四季度的时候,又把阿里巴巴加回来,成了第三大重仓股。


但去年三季度的时候阿里巴巴一直是下跌的,在四季度10月份反而反弹了一些。


(“易方达亚洲精选”持仓变化)


而从历史业绩来看,坤坤2014年接手“易方达亚洲精选”,但这只基到现在其实一直没跑赢过业绩比较基准。


(“易方达亚洲精选”2021四季报 来源:天天基金)


即便是坤坤这样的顶流,在港股的投资上或许还有其迷惑的地方。


当然,小巴说以上这些,并不是要给大家一个能投或者不能投的直接结论,有分歧其实很正常。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未来还是值得看好的,但咱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音启发下思路,审视一下自己的所谓“抄底”过程中有没头脑发昏的时候。


不过可惜的是,之前咱们说到波波辞任了多只基金,“中欧创新未来”今年4月封闭期开放之后,波波大概就离任了。


所以他在这次的季报里,复盘了自己过去6年的投资框架,也提到了要在市场拥挤状态的时候警惕风险,所以他在降低港股的同时,也降低了新能源和医药的比例。


那么咱们接下来就顺着说说这俩。


新能源确实是个优质的赛道,但进入2022年,即便是做新能源赛道的基金经理也逐渐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要投资获利将会更难。


比如赵诣,就在“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的四季报里提到,光伏的股价已经跑到了基本面的前面,性价比较差了,而今年转型新能源的企业也面临着业绩兑现的压力,所以会出现分化。


(“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2021四季报 来源:天天基金)


分化和细分方向,貌似成了基金经理们提得很多的词。


为什么更难?就是因为整体估值被推高了,内部就逐步分化,你得去鉴别优质的细分赛道和企业,优中选优,否则就会面临盈利增长压根跟不上的困境。


但在细分方向上,基金经理看好的方向也有不同。


比如赵诣看好的是中游制造,而拿了去年股票基金业绩冠军的崔宸龙,看好的则是偏向下游的新能源运营商。


(“前海开源共用事业”2021四季报 来源:天天基金)


面对各种分歧,你对长期投资新能源的信心,是否还那么足呢?


说到对长期投资信心的动摇,医药就不得不提了。


包括在最近的文章里也有小伙伴留言,提到自己被医药坑,都担心涨不回来了。


医药向来是长期收益最高的行业之一,咱们之前在多篇文章里讲过。


即便医药去年下半年开始被锤得几乎成了渣,但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和“中欧医疗创新”规模仍然增长了,葛兰也成了第三位手握千亿规模的基金经理,还排到了坤坤前面。


(“中欧医疗健康”规模变动 来源:天天基金)


即便规模在涨,但因为集采密集出台压低利润的事情,大家还是信心不足,更重要的是,医药前两年明显跑出超额收益,估值水平上去了。


特别是葛兰重仓的CXO赛道,也是大家拥挤的方向,所以就把估值推得更高了,跌起来也就更猛,“中欧医疗健康”近半年已经跌去了32%。


(“中欧医疗健康”近半年业绩走势)


按道理去分析,医药刚需的性质没变,老龄化是必然趋势,国产替代也是国家需求,而集采有助于那些有自己核心研发技术的公司脱颖而出,其实也是好事。


但看着可怕的跌势,总是会让人怀疑长期的投资价值,因为这时候肯定是负面舆论频出的。


“中欧医疗健康”在2018年的时候,甚至还出现过半年内跌了40%的情况,所以现在的跌幅还不算人家最猛的时候。


咱们说“穿越牛熊”的行业是哪个哪个,你就看到人家高光时候是真赚钱,但跌起来也是真猛,扛不扛得住虽然已是老生常谈,但切身体会的时候,你才发现是个真实得不得了的问题。


焦巍在四季报里面反思自己,说回到常识很重要。


但“常识”是什么?显然不同人的理解还是不一样,即便你认可的那个“常识”,是最终能引领你走对路的,但它是不是足以支撑你度过漫长的艰难日子,就是另一个巨大的考验了。




相关热文推荐给你
(点击以下图片直接查看)



加上星标防丢失


可以更快找到理财巴士喔~



理财巴士发布时间 20220126


本公号原创内容版权归理财巴士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理财巴士

微信公众号:LicaiBUS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目录

 觉得有收获就点亮星星,

或点个赞给小巴鼓励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