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双创人物49-正中名师赵哲丰:好评最多的老师是怎样炼成的?

2018-04-15 河北青年创业联盟


记者 |  刘杰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对人心灵的唤醒。 ——题记


1

他从清晨的曦光中奔来

他从女儿的小手中挣脱


像是位年轻的哥哥,却又是重担下的父亲。十五年如一日,始终满脸笑容地走上讲台,仿佛一轮在教室升起的太阳。沉闷的学科却成为学生感觉最为轻松的课程,接手弱班一年后实现高考逆袭——2015年高考全班平均成绩594分,超一本线50分。而2014年高考,他所带的班以全班平均分619分夺冠,50余名学生成绩超过600分。他是学生心目中“最芬芳的存在”,他是河北正中实验中学(河北正定中学东校区)高三年级物理组组长赵哲丰


师生互相关爱是师生良好情感关系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关爱学生的情感能在学生身上发挥很大的心理效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而学生爱教师的情感,也会促进学生更好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赵哲丰和他的学生们就是如此。


赵哲丰和学生们在一起


赵哲丰于2003年从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同年在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在河北正定中学这所百年名校执教。或囿于学校的名气,年轻气盛的他急于出成绩。现在回忆起刚刚教学的时光,赵哲丰笑着说:“对学生严厉,对自己也严厉,一直努力地抓成绩。”可事与愿违,经过一段时间,赵哲丰发现教育效果和成绩提升都不是很明显。于是,他学会了转变——不再刻板处理学生问题,探寻原因,因材施教,提出要求。“不去刻意寻求的时候,孩子们的成绩反而提升了很多!”赵哲丰说。


已有着十五年教龄的他,现在仍保持着刚刚执教时的那份热情。由于签名时“丰”字连笔被看成“串”。所以,尽管已近不惑之年,但他仍被未成年的学生们称为“串儿哥”。而这个听起来略有“不雅”的外号,不是背后的戏谑,而是学生与老师面对面的称呼。


“当孩子们喊‘串儿哥’时,他们的内心是轻松的,是接受老师的。”赵哲丰认为,与学生们“走得近”,才能针对学生每个人的特点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同样的问题发生在不同学生身上的处理方式不同”,往往学生的一个小毛病,赵哲丰可以“谈心”一节课。而学生们对“谈心”这种方式很是受用。


学生对赵哲丰的敬佩,不仅在于受用的“谈心”,还在于他对学生们倾心的爱。


在刚刚结束的教师测评中,赵哲丰从学校诸多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收到学生好评最多的教师。而同事们对他最多的评价就是“负责任”。“他从清晨的曦光中奔来,与我们共同迈着整齐的步伐度过早操;他从女儿的小手中挣脱,同我们在激情的课堂里转过整个白昼。”这是赵哲丰的日常,也是他对学生们无微不至的爱。


而对于他的默默付出,班里的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串儿哥’在,我们就很踏实。高三因为有他变得真实而可贵!”


2

他以志愿填报的方法分组

他在不断变化中寻求活力


在班级管理民主化的背景下,很多高中班主任更愿意采取“放手”的方式去管理班级,期待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高中生能够具备促进自身成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一旦“放手”程度出现扩大化的趋势,就会容易引发班级管理的失调。对于这些,一直担任班主任的赵哲丰似乎深谙其道。


“从班主任的角度来说,班级里要经常有变化,有变化才会有活力,有活力才会出动力,有动力才会出成绩!”赵哲丰说。所以,在他的班里,无论是学生座位、学生分组,还是班级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改变。但每一次的改变,看似是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其实都是在赵哲丰的引导和规范之中的。


“比如说进行高考志愿填报式的分组。”赵哲丰介绍,由学生投票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为学习小组的组长,其他学生以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选择组长。“有的组长很快就收满了组员。对于其他学生来说,第一志愿进行完,就走第二志愿。每个小组只有六个学生。”对于这种分组方式,学生们觉得十分新颖,进行的过程也是热火朝天。赵哲丰认为,对于如何分组,是学生们自主的选择。“他们主动聚集到一起,就会有共同的目标。小组建好后,明确目标,监督落实。”赵哲丰说。


赵哲丰与他的学生

赵哲丰与他的学生


而他的这种变化,也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一对情侣,男生在机场送女朋友出国。当飞机从地平线上慢慢升起时,男生深情地望着飞机,在想,这架飞机的机翼是左边电势高还是右边电势高?”这是赵哲丰在讲授“地磁场”时提问的问题。而在他的课堂上,严谨、高深、沉闷的物理知识一下子变得生动、鲜活、有趣。


“这也是一种变化吧,授课方式的变化。”赵哲丰说,高三的物理知识难度较大,往往学生一走神,就会错过一个知识点,这样就很难融会贯通。所以他会在课堂上,时不时地穿插包含物理知识的笑话,或者闲话两句家常。一门往往难以被学生接受的晦涩的学科,却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能够轻松学习的学科。



3

他不辞辛苦谆谆善诱

他钻研方法提高效率


采访过程中,问起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时,赵哲丰拿出了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位毕业生发给他的春节祝福短信:“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是我最崇敬的老师……”这位名叫苏坤的学生,在毕业四年之后仍深念师恩,而赵哲丰也欣喜正中三年对苏坤的影响。


作为一名从外地到石家庄就读的学生,初入高中,伴随着诸多不适应和之前读书时养成的不良习惯,苏坤作为一名“问题”学生进入了赵哲丰的视野。


“如果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反而好教育,但是这个孩子‘内能量’强大,没有明显犯错,就是学习吃力。”赵哲丰说。


而即将大学毕业的苏坤回忆起那段日子时,说:“刚上高中,觉得宿舍内务和学习没有多少关系,没必要做那么好。为此,被记过多次。”他回忆,后来赵哲丰老师找到他说,做内务不仅仅是让宿舍更加整洁舒适,还会影响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对待内务认真,对学习对别的事情也能认真。要从小事做起,要把握生活和学习中的细节。”赵哲丰的话一直深深印刻在苏坤的脑海里。毕业后,他一直保持着整理内务的习惯。


上课犯困,赵哲丰提醒他不要用成倍的时间去弥补打瞌睡错过的知识点;不做笔记,赵哲丰督促他每周交笔记本、错题本,月考时成绩明显提升。对于赵哲丰细致入微的关怀,苏坤感怀在心。正是他的谆谆教诲,苏坤当年以609分的高考成绩考入燕山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而他们那届毕业生,高考全班平均成绩619分,高出本一线46分,50余人成绩超过600分。尽管已经快大学毕业,但是至今回忆起来,苏坤总是会说:“我们与赵老师感情很深!”


除了不厌其烦地引导,赵哲丰还在不断探寻。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博赞的代表著作《启动大脑》。赵哲丰说:“学生对大脑的活动和记忆规律没有很深的认识。”所以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寻,为学生提供最优的学习方法。番茄工作法就是其一。“上自习课,让注意力困难的学生选择好要做的事情,设定25分钟专注进行。时间结束后,休息几分钟,继续进行。”赵哲丰认为,学习要从课堂上要效率,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思维远远高于眼下的成绩。而正是他的这种高远的眼光,造就了班级里优异的成绩。


赵哲丰和学生们在一起

服务创新

服务创业

服务青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