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大欺负老二,不是为了争宠,而是......

2017-10-12 行知家长微学堂幼儿


请存“欧阳小编”电话到你的通讯录,

13811115269(长按复制添加微信好友)


很多二胎父母,在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时,往往会教育大宝多让着二宝一些。我们以为老大在这样的“让”中,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怎么做一个哥哥/姐姐”……

可实际上,他们收获的,很可能是危害。



 01 




 02 


同为二胎妈妈,我理解朋友的心情。孩子们偶尔犯错、偶尔调皮捣蛋可以忍一忍。但是孩子们天天打打闹闹,争争抢抢,很多妈妈可能就淡定不了了。

想起我刚生完二胎的那段时间。妹妹出生时,哥哥7岁半。妹妹那么小一丁点儿,哥哥却已足够像个男子汉了。我之前给哥哥做了很多的心理工作,心想,总不该有什么冲突吧?然而,问题仍然出现了。



每次妹妹挥舞小手,不小心碰到他身上,他就用力地打回去。有一天,我从外头回来,撞见哥哥正用手指尖儿掐妹妹,掐得妹妹直哭。


我下意识地冲上前大喝道:你在干什么?哥哥蹭地跳起来,连声说:没有没有,我就是摸了摸她。


这样的场面,我无法不生出要介入,无法不生出防备哥哥、护住妹妹的念头。可一味地被情绪挟裹着介入,往往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孙俪曾经描绘的有趣:


这其实就是父母不当介入的最常见结果。你很厉害,很有力量,总能慷慨地奉献出你的智慧,那我们可不就靠定你了啊!


于是孩子们总也学不会独自解决他们的问题。下次冲突,下下次冲突,他们仍然还会去烦你。不止如此。时间久了,父母企图掌控冲突局面的行为,还会造成另外两个后果。


后果一:亲子间陷入权利争斗




文章开头就是个典型例子。那对兄弟不是不能解决他们的冲突。当我第一次拉开妈妈,把问题还给孩子们自己的时候,他们很快就和解了。然而,妈妈的不放心,变相给了孩子们过多的关注。


过度关注就是越界,是控制,会模糊兄弟姐妹们原本单纯的游戏与互动。


当孩子被父母管控,真正的游戏就会消失。孩子会从操作玩具,转而开始去操弄父母。于是好好的兄弟姐妹之间的游戏,变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场权利争斗。


最后的结果是,俩个孩子会不断制造冲突,去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们还会通过一次比一次翻新的恶作剧,去跟父母玩这个“猫捉老鼠”的你追我赶的游戏。于是,筋疲力尽的父母会发现,越想控制,情况就越趋失控。


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游戏的时候,孩子们需要尽可能地被大人遗忘。孩子所玩的最棒的游戏,就是自由没有大人的限制,绝对地放飞想象。哪怕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也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需要尽可能多的空间亲自去体验,找到自己的游戏之道和相处技巧。





后果二:孩子们被催眠成糟糕的样子





比如我家的兄妹俩。最初制止哥哥的敌意行为,去保护幼小的妹妹,没什么问题。(老二1岁半以前,自我意识弱,自保能力不足,需要父母的守护跟安抚,必要时将他们带离冲突现场。)


然而,当我随后一直怀着戒心,企图隔开兄妹俩的接触时,我明显感觉到,哥哥对妹妹的敌意不仅没少,反而有变多的趋势。


很快我就回过神来。若我持续地戒备、不信任哥哥,以及时刻准备着守护妹妹,将会无形中催眠孩子们,教会他们下面这些东西:哥哥你太坏了,你爱欺负弱小。妹妹你太弱了,你需要特别的保护和帮助。


 03 

第二,接纳冲突




在很多父母心中,“冲突”是不好的,需要尽早被消除。这个观念,往往导致他们忍不住要替孩子尽快解决冲突。他们不知道的是,冲突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部分。


孩子们可能前一秒还抱在一起嘻嘻哈哈。下一秒却怒目相向,咬牙切齿。然后就是在这样爱与恨的交互中,他们慢慢学会了兄弟姐妹的相亲相爱之道。


所以,父母必须能够接纳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尤其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孩子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次俩个孩子发生冲突,请深呼吸,按捺住要上前干预的冲动,告诉自己:真好!孩子们又迎来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然后,等待,等待,再等待。孩子们往往会给出让你出乎意料的冲突解决办法。



第三,鼓励与陪伴老大


搞定老大,能有效缓和二孩冲突。因为很多时候,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直接源自于老大对老二的敌意。父母需要做的,是尽可能接纳这个敌意。


须知,有了老二之后,老大心理失落的感觉,不啻于恋人们被横刀夺爱时的感受。他需要时间去化解这个情绪。而最好的化解良药,就是父母的陪伴与爱。父母给老大支持、鼓励,尔后,老大才有能力慢慢看到拥有弟弟妹妹的好。


你还可以试着把老大培养成为我们的小帮手,让他们自愿去引领老二、照顾老二。试着安排力所能及的事给他做。多鼓励他照顾弟弟妹妹的行为。孩子需要感受到被重视,被委以重任。


当孩子的感受变好,他们的行为也会相应变好。要提醒的是,“强求大的让小的”不叫委以重任,叫剥夺。它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跟需要,只能激化手足间的敌意与摩擦。



当孩子间发生矛盾时,你还可以这样做




要让冲突中的每个孩子都明白: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同时也不能影响和伤害他人。这是底线。


若孩子年龄低于1岁半,那转移小宝宝的注意力,即可有效缓解孩子们之间的冲突。


若孩子超过1岁半,那尊重他们的自主意愿。他们不求助,就不主动施助。若他们开口求助,那么试试下面这四步:



但愿你修炼到最后,根本用不上这些调停冲突的技巧跟方法。当冲突不成其为冲突,那相对应的办法也就不成其为办法。


比如下面这个小故事:


一位父亲,面对两个争吵中的孩子,

在边上戏谑道:

哎呦,在比赛吗?来,我看看谁能赢。

结果俩孩子都停了下来,牙关还咬着,

眉梢已浮现笑意。

他们都扑向爸爸。

很快父子三人就哈哈哈地闹作一团。

至于刚才俩孩子到底为了什么闹别扭,

爸爸没问,孩子们也没再提起。

早忘了。

本来也不值一提。


手足之间,百分之九十九的冲突都如此。

它们往往并无危险性,爱与恨交织着,

来得快,走得也快。


唯一需要的是时间。

时间会磨合所有的关系。

父母能做的,就是守望在侧,并给以祝福。


精品推荐


行知教育推出了幼儿、小学、初中、综合四个专版,更专业和系统的为家长送去相应的科学育子知识,请家长朋友关注综合版和孩子年龄对应版块即可。99%的好父母都选择关注的好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