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轴测图中的北京故事
西直门的诡异逻辑罄竹难书,从它建成开始就造就了大量一言难尽的故事——每天都有成堆的人愤怒地绕着圈换乘地铁,还有成堆的司机愤怒地在桥上绕不下去。建筑师李涵是这些愤怒的人之一,那时他在中国建筑研究院工作,每天过一遍西直门。后来实在太愤怒了,2007年,李涵画了第一张图《西直门》,用建筑师的方式,还有艺术家的方式。所以《西直门》里不但有建筑轴测的西直门桥,还有里面不太合逻辑的、拧巴的状态。西直门成为李涵记录及创作的一个起点,但他知道了开头,却没猜到以后。
一个伟大的艺术流派如果想做些什么事,通常会先发一个宣言,然后再围绕宣言做一系列的作品。库哈斯出过一本书叫《癫狂的纽约》,因为他发现纽约这个城市没什么宣言,直接做了很多实际的事。《癫狂的纽约》相当于库哈斯替纽约补上了一个宣言。
同样在北京,这个城市每天在发生很多事,每天在创造很多奇迹,看上去它需要有一个宣言。2018年李涵在采访中说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替北京发出宣言的人,不用文字,用他的方式——就像是2007年的《西直门》。2013年他与太太胡妍成立了绘造社,出版了建筑绘本《一点儿北京》,获得了“最美图书奖”。这本书里有南锣鼓巷、团结湖、大栅栏、三里屯脏街……像是从西直门延伸出去的城市变迁记录。李涵起初觉得自己不务正业,不好好做建筑设计这份看上去很有前途的工作 ,却一直在画这些并不全是建筑轴测图的图。
“建筑设计会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因为牵扯各方面利益,对我来说太复杂了。要平衡很多因素,这需要有很强的忍耐力,还要放弃一些东西,跟我的性格不那么合适。我更愿意自由一点。”
因为画图,李涵下意识地成为一个城市观察者,从小在王府井胡同里长大的他,目睹了北京老城拆迁、重建、改造,街道越来越宽,高楼越来越密集,车辆越来越多,城市变得干净整洁了。他觉得对一个城市来说,对城市里的居民来说,这是个好事。只是他还是怀念2008年以前的北京,那种杂草丛生泥沙俱下的状态,夹杂着生活的苦恼与纵情,非常魔幻现实。很多建筑永远消失了,李涵挺庆幸自己用画图的方式保留下一部分记录。所以做一个城市记录者的意义并不小于建筑设计师。
“北京房子”展览现场,2021
在最近开幕的展览“北京房子”中,这些画第一次用艺术微喷打印,用物质的方式呈现,李涵本人也是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观看。在研讨会上,李涵说,从某种角度讲,这些画不仅代表了北京这个城市这些年的转变,也代表了他个人工作上的一个转变。做一个城市记录者的意义并不小于建筑设计师。每一张图都只是一个切面,背后是这个城市风起云涌的变迁与更迭。
西直门
李涵《西直门》, 2007
画《西直门》是2007年-2008年一年时间。我画的时候还没有四号线,只有二号线和十三号线。换乘非常远,所以大家都在吐槽换乘线路。四号线修好之后其实有所改善,有一个捷径可以直接到十三号线,但我们画的时候还没有。上下班的时候人会很多,所以要绕很多圈,感觉挺壮观。
现在情况已经改善很多,对我来说,反倒没有艺术创作的必要了。所以我觉得艺术创作和建筑设计有一个矛盾,建筑设计追求更舒服、更积极,但艺术创作往往展示的是生活中的消极和悲惨。你的生活其实也是这样,甚至一个人大部分时间都不是快乐的。
西直门的设计问题是有的,因为一开始只有二号线,根本不用考虑换乘,周围的规划也在逐渐改变。任何设计都会有点问题,我觉得我也可以接受。但是它本身就很复杂,没有办法。就像在欧洲的城市里我会经常迷路,欧洲街道都是复杂历史形成的,很有趣,只有像迷宫一样的城市才有吸引力,特别是对游客来说。
这张图画完之后我也不那么憎恨西直门了,它在豆瓣上还挺受欢迎的。从那时我就关注这类主题,开始画这样的图。
背景知识
西直门是北京内城的九大古城门之一,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西直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古今闻名的地方。元代为大都城和义门所在地,明清时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另外,西直门还是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因此有“水门”之称。
西直门现已成为地片名,泛指西直门内、外大街与西直门南、北大街相交处的西直门桥附近。
西直门城楼拆除后,建设了北京地铁二号线西直门站。1980年建成通车的西直门立交桥,是连接西直门内、外大街,西直门南北大街的跨路立交桥,为上环形3层全互通式,地下有双层地铁交叉,设有西直门站。1999年对西直门立交桥进行全面改造工程,以进一步缓解附近的交通拥堵状况。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原西直门立交桥,90年代后由于交通流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了该桥的设计能力,使其成为二环路最拥堵的结点,成为制约北京城区交通改善的瓶颈。
央视在播报“迷人的路牌”节目时,专门以北京西直门立交为例,让外地司机和北京司机分别驾车通行这一路段,试验结果依然不尽人意。
央视分别以外地司机和本地司机为例,试验穿越西直门时候是否有迷路现象,结果本地司机和外地司机均出现了路线不清楚,犹豫不知该往哪里走的现象。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三里屯脏街42号楼
“脏街”是人们起的绰号。这条位于北京夜生活胜地三里屯的街道,在地图上不见名字显示,很长时间内被叫作“后街”,因为和它相隔着的三里屯北街是“前街”,那是最早成名的酒吧街。
“后街”连接着太古里商场的南区和北区。它的一侧是42号居民楼和原京客隆超市对外出租的店铺,另一侧是同里和3.3大厦的底商。短短200米距离的一条小街,会聚了廉价酒水餐食,各种青年亚文化的元素,以及舶来的时髦之物。
“脏街”是指它环境的脏乱差,但同时也是说它足够“接地气”。在这里肆意过青春的年轻人,称它为“三里屯的灵魂”。
《团结湖》是研究课程,那时有一个建筑师和街道合作,正好做一个社区调研,看看老旧小区怎样提升,我们作为调研团队负责创造一张表现的画。
这片区域我们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楼拼贴在一起。画的时候是2014年,我对这一类现象都挺感兴趣,比如一层住户自己搭建花园,在公共绿地自己弄了一个打牌、喝茶的地方,或者开出一块菜地自己种。这是一种民间自发的改造,利用城市公共空间。
北京的老旧小区非常多,可能朝阳的和西城的都没太大区别。你在团结湖看到的现象,在西城百万庄也有。比如20世纪50年代建的小区很老,之前的空地会比较大,搭建得就会更粗放一点。团结湖是相对新一点的小区,会收敛一些,因为楼层比较高,太夸张了也不合适。所以越老的小区越精彩,50年代的最精彩,80年代的还行,90年代的小区就差点意思,但也会有。到了2000年之后的商品房就没什么意思了,尤其到了豪宅,和我就没有关系了,里面已经没有任何元素可以提供给艺术创作。
背 景
团结湖是北京的地名和街道名,通常指团结湖街道及其附近地区。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80年,位于东三环北路以东,是市区交通要地,本街道的重要道路有东三环北路、姚家园路、朝阳北路、农展馆南路、团结湖路。
团结湖是北京的一个湖,是北京市十大人工湖之一,位于团结湖公园内。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南锣鼓巷
画南锣鼓巷时,是我认为比较好的时期,也就是2010-2013年,店铺已经很多,人流量也挺大,但还没有变成改造后的旅游景点。南锣鼓巷有中央戏剧学院,聚集了很多搞艺术的人,像蓬蒿剧场、小咖啡馆、小酒吧这样的场地很多。
后来南锣经历过了一轮大调整,虽然国家规定胡同不允许做商业街,都应该是居民区,但南锣成为一个特例,确实就成了旅游景点,主道上都是店铺。治理完之后,游客很多,我再也没去过。但你觉得差劲,游客觉得还挺好,这也是一种境界。
南锣一条主街串了八条胡同,周边有些胡同其实不错,比主街好。但胡同整体来说是一个死局,如果要维护它的原始面貌,在经济上就很难成立。但如果经济上不成立,它就很难被激活,经济一旦激活你就不可能维持它原始的样貌,所以就是一盘死局。
南锣鼓巷是北京著名的特色街区,始建于元朝,至已有七百年历史。以巷子为中轴,两侧分出诸多特色胡同。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所以胡同里分布着众多名人故居。再加上南锣鼓巷林立的特色店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它已经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
在老胡同被拆之前,保护古城的提案得到重视,凭借较为完好的元代里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锣鼓巷得以幸存。又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北京南锣鼓巷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挑选为亚洲25处“你不得不去的好玩儿的地儿”。
绘造社× 雪城大学《京师全图》,艺术微喷,150 × 150 cm ,2021
“北京房子”展出作品,2021
《京师全图》本是清代的地图,详细描绘了北京城二环以里的区域。我们重新绘制了这幅地图,其实是在雪城大学做的一个课程。
图中原来有一个四方的主城,外面还有一个瓮城,相当于有两层。我们的图里中间有一段城墙,就是现在的永定门一带。画的时候比例都变了,如果按照城市的比例画,房子都会很小。我把比例放大了,拼接了几个建筑。我选择建筑的原则是希望不同时期的建筑都在里面。比如雍和宫,是清代古建;比如安化楼,是社会主义时期的共产主义住宅;还有20世纪80年代的十大建筑之一北京饭店,也有50年代的电报大楼……整张图大约有二三十个建筑。
但里面并非所有的建筑都是真实的,我们不是照猫画虎,还是做了一些创作。比如图的中心应该是紫禁城,我们画的时候中心就变成了美术馆,周边的场地环境是故宫城墙,两者叠加混合,变成了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和真实的建筑不一样,有一种陌生感,这样画起来才有意义,不然和制作一个城市模型没什么区别。
除了画《京师全图》,另外还要设计8组建筑,这8组建筑是并不存在的,设计原则是给你8个经典建筑的原型,比如一个著名的欧洲教堂,然后你去找一个北京当地的民间建造,两个合在一起设计一个楼。
喵王寺
比如喵王寺,现实中没有这个庙,是把欧洲的教堂和中国的庙融合在一起,里面放了一个招财猫。这些不存在的8个建筑都放在了《京师全图》里。其实相当于把对北京的幻想与现实都叠加在了一起。
背景知识
绘造社由建筑师李涵和设计师胡妍于2013年在北京共同创立,致力于建筑绘图、建筑设计和城市研究的实践。
通过他们的作品,绘造社探索将建筑绘图作为一个独特的媒介的潜力,来记录、表现、和批判当代城市化语境下的社会现实。他们从建筑绘图的传统中吸取灵感,结合波普艺术、后现代美学,以及当今潮流文化的影响,创作宏大的城市景观。绘造社的绘图多以超高的密度,精准的细节,扁平的画风为特色,表现多样的当代城市文化。
绘造社作品曾获2018年世界建筑节建筑制图奖全场优胜奖和2016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建筑绘画竞赛奖项,曾参加第4届芝加哥建筑双年展,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和日本馆主题展、第7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等展览,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悉尼白兔美术馆、深圳坪山美术馆、及北京山中天艺术中心收藏。绘造社出版物包括《一点儿北京》、《一点儿北京·大栅栏》、《The Joy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胡同蘑菇》和《楼房花朵》。
文、采访:刘向林
编辑:Lynn
图:十点睡觉艺术空间、绘造社